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秦皇汉武唐童现代留学日常(南林烟)


东平里的农活好手,五十多岁的郑丑扶着犁到地头,搓了搓手喘了口气,这块地他已经耕完了。
旁边那块地不耕,上面种了麦,郑丑提了一冬天的心,看着化雪后麦苗长得好,这口气才算松下来。原来田典和那位陈吏没骗他们,麦是真的可以那时候种植,让它越冬啊。
离河近的那片田地其实原来是种水稻的地方,轵道亭能种水稻的地方少,但稻米可以卖高价,在咸阳长居的楚国贵人们吃不惯别的,也带动了他们宫室的人以米饭为常食。
这些稻田以前在冬季就闲下来了,去年不知为什么,本地出身的田典接待一个据说是从咸阳来的农官,经验丰富的田典从此便什么都听这农官小吏的,除了让他们种冬麦之外,还令他们翻耕稻田,教他们种什么油菜。
从来没种过,要不是秦律森严,郑丑根本不敢种。好在听田典说只要用心按要求做,种不好也不问罪,他才算放下一半的心。现在那边开花了,怪好看的,田典已经教他们了,以后要把菜籽收了,朝廷会买。要是真的话挺不错的,又没误农时,又能卖点钱。
去年官府在轵道亭装了筒车,他家的旱地都成水浇地了,现在郑丑正是在最感激的时候,很愿意相信朝廷。
而且这个曲辕犁是真好用啊。田典拿来的,先借他们使,道是可以买。郑丑盘算着,攒几年钱,把旧犁卖了再凑些,一定要换一个。
还要给大孙子准备进学室的钱。郑丑鼓起了劲,检查了一下耕牛的状况,将它赶到另一块地里。
他要再勤力一些。以前家里没有官吏,子孙进不了学室。现在有了机会,要是因为百钱的原因让孙辈失去了这样的机会,他死了都要被祖宗痛骂的呀。
读书对个人修养有什么好处,郑丑是不懂的。什么腹有诗书气自华,也不能当饭吃。他只知道,今年春耕前来的新亭长亲自带人宣讲,告诉他们,读书读得好的人,就有就有机会做县里的官吏,甚至是在咸阳的朝廷中为大王效力。
他有什么理由不为孩子拼命干活呢?
张苍看了一会,觉得农人的干活劲头都不错,也十分满意,正要再往别处看看,就听陈利笑着说:“堆肥的地方,亭长可要去看看?”
他看过了!张苍觉得自己的耳朵听到这几个字,鼻子就似乎闻到了臭味,赶紧摆手:“不看了,不看了,我还要去阳里看看,再耽搁就晚了。”
赶紧跑啊!他骑上马,后面还听见陈利的大笑声。张苍苦笑摇头:不能和农家子弟比哟,这几个里的田典,如今个顶个的把这些粪便当成宝,丝毫不嫌弃。
他不行,他还是赶紧跑吧。
-------------------------------------
半载光阴攸忽而过,经冬的麦已经开始陆续成熟收割了。轵道亭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因为这麦不光能经冬,它还高产。虽说种的过程中,田典把他们烦得想死,平白增加了很多劳动量,但是收成太香了。
翻倍是基操,有好地种出来翻三倍了。
所以田典催着他们学水稻育苗,然后抢收麦子时,回头歇不上一口气就要急吼吼再种稻的事,大伙都没有产生抗拒之心,反而追着田典问,生怕自己有遗漏,以后收成不如人家。
苦点累点怕什么,收成不好才可怕。
秦国律法对种田方法也有要求和规定,不过现在的新法子给了宽限的时间,前三年种得不对不罚。只是大家看到了好处,只怕自己学得不对收成少了,尽管仍然不能尽数掌握,但积极性是不差的。
郑丑家的长孙郑平从学室回来,匆匆忙忙的舀了两口凉水喝下肚,就赶紧拿着纸笔在院子的石板上做算术。
喊他吃饭他嗯嗯两声不动,最后是母亲出来拎着耳朵把他叫过去的。
郑丑心疼大孙子,不过不好说新妇,只好骂儿子:“让你送他读书,没让你教他学呆了,饭都不吃。”
郑平解释:“阿翁,我是抓紧做几道题,学室的先生说后天考试,前三名以后不收学费。”
“啊?”郑丑又惊又喜地看着孙子,把他看得脸红嗫嚅起来,小声道:“先前小考,我总在二十名前后。”
意思是考不到了,省不下这个钱,郑丑失望地收回目光,不过还是夸了他一句:“一里四十多人在那学,已经不错了。”
这是真心话,他家这种祖宗八辈都两脚沾泥的人家,他真心觉得孙子能学个中游就不错了。
郑平扒了两口饭,想起来先生还交代了一件事,怕自己回头忘了赶紧道:“先生说没去读书的也可以考,考得好同样可以进学室,不要钱。女孩也行。”
“女孩读什么书。”郑丑不以为然,只让其他几个年纪差不多的孙子去试试。
一百钱花出去要回本,平时郑平去读书,回来也得教弟弟们。不但要教亲弟弟,已经分家的堂弟也教。每家都这样,毕竟一百钱也不是小数。
学生的年纪不同,基础不同,智商不同,半年下来已经拉开了差距。学室现在将学生分成三个班来教,自己认为可以升班了就申请考试,通过考试就可以学更难的内容。这次大考同样分三个难度,未入学室的孩子可以自己选一个报名。郑丑想,难的考不了,最简单的总能试一下吧。倒是没去想最简单的考的人也多,竞争更激烈一点。
同样的对话发生在轵道亭各里人家,每个被供养着上学的平民子弟这两天都在用功。前三名不是人人能抢的,但考得太差,难免回家要被长辈责骂,在学室里也抬不起头来。
尤其是现在一家往往有兄弟几个,家里只供得起一个。可花百钱让你读书读成这个样子,也就只有赶紧换你兄弟去学室了。
王沐少少的吃了碗饭就没再动筷子,到灶间去洗刷厨具。
母亲陈桃跟进来,小声埋怨:“叫你来吃饭就好好吃。”
王沐也小声道:“我还带着阿苇跟阿耳,让他们多吃点就好。”
陈桃知道女儿怕兄嫂不高兴,她毕竟是跟着儿子养老,偶尔叫女儿带孩子回来吃饭已经算是儿子爱护妹妹了,确实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叹了口气,跟女儿一起收拾起东西来。
隔了一会,她又有些高兴,跟女儿说:“麦子收了,大王给的种子是真好,我们家收成比往年翻倍都有余。可惜我家没有能种稻的田,不过田典说粟也能轮种,收成也会高些。等粟收了,我叫你来,多吃点。”
“哎。”王沐温顺地应着。
“要不是得攒钱让阿义读书,今年就宽裕了。”
陈桃碎碎说着,脸上却堆着笑,显然对孙子读书也抱着很大希望。
其实嫂子人挺好的,王沐带着孩子来蹭饭,既没说怪话也没给她脸色看,还是很亲热,给两个孩子盛饭都盛满了。但王沐自己脸薄,就更不好意思了。吃过饭又把院子扫了,这才带着孩子回家。
她本来嫁得不错,就在同一里。可惜小儿子出生没多久,男人丢了军功换来的爵位,分的地被收回,闷闷不乐一病而亡。她一个寡妇带着两个孩子艰难维生,要不是就靠着父母家,都要熬不过来了。
父母想给她再说门亲事也没成,她丢不下孩子,而且伤了身子可能生不了的消息也叫产婆传出去了,只得作罢。好在家里还有自己开的一点地,也没给别人种,叫大兄种着也不会欺负她,还多分点粮给她,勉强维持着生活。
至于学室什么的,王沐想都不曾想过。
陈苇牵着母亲的手,一路都挺沉默的,不像弟弟蹦蹦跳跳,因为今天吃得好而开心。
快到家时她才下定决心似的,叫了声阿母,待母亲应时又沉默了下来,半晌才小声说:“今天他们说,没进学室的也能去考试,前三名读书不收钱。”
“是啊。”王沐也听见侄子说了,也知道其他没去学室的小侄子同样想去考一考。
“他们还后悔平时玩得多学得少,今年是没希望了,想在下次大考时试试呢。”王沐松开女儿的手,将碎发掠到脑后,去推自家的门。
“我也想去。”
女儿一句话,让她推门的手停住了,几乎疑心自己听错了。
八岁的女孩儿鼓起勇气抬头看着母亲,提出了自己的非份之请:“说女孩也能去考呢。阿兄教人时我也学了,比他们学得好。”
没等到母亲的回应,好容易鼓起的勇气又泻了,陈苇失落地低下头,小声为自己解释:“我是想学会了,回来好教阿弟学。”
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头顶被按了一下,母亲的声音温柔地响起来:“说得对呀,要是你能学,回来也好教阿耳。去吧,要准备什么吗?”
陈苇又快活,又不好意思,小心翼翼地提出了请求:“买学室的铅笔就行,但我捡了人家丢掉的残笔,什么也不用买了。”
----------------------------------
轵道亭又来了贵人。乡人都已经习惯了,虽然一如往常的尽量避开以免惹事,但已经不会特别在意了。
毕竟这大半年里总是有咸阳城里的贵人到轵道亭。用了曲辕犁来看,油菜发芽了来看,小麦覆雪了来看,化雪了也来看。
上回收油菜的时候也有人来。现在正在麦收,这么好的收成,他们早知道又要来人了。
不过这次来的似乎更加显贵,有甲士环绕,把轵道亭都围上了,肯定是个高官。
嬴政就坐在轵道亭中,李斯随从,韩非也跟着,听张苍禀报轵道亭的近况。
“油菜已经收了,比农书中所说的收成差了一些,应该是农人还不熟悉所至,明年应该会再高些。他们虽然不知道油菜种之何用,但卖价高于粮食,又不占水稻农时,自是愿意。臣每里之中随意问了几户有稻田的人家,今年要么准备与小麦轮作,要么打算与油菜轮作,不会将田空着。田典也禀报,许多人询问新学的农技,极为用心。”
一身玄衣常服的嬴政嗯了一声,他已经见多识广了,这情况不出他所料。
水稻油菜连作是后世摸索出来的作法,没什么技术壁垒,不要说这时候了,只要拿到种子和懂得农时,西周初年都能用。
当然,推行稻麦连作、麦粟连作、乃至小麦玉米连作,那得是嬴政拿回来的种子,和更复杂先进的农业技术才行。这个时候的水稻还没有后世的早中晚之分,连作时不容易错开时令。历史上也得到明清时才条件成熟。
收来的油菜籽已经在少府进行处理,磨出了油。豆油也磨出来了,豆油腥气略重,不如菜油。
张苍再禀:“麦收过半,现产量约为过去一倍有余,乡人均呼大王万寿。”
他也伏身行礼:“大王万寿!”
嬴政勾了勾唇角,心情也很愉快。对他们这时候的人口来说,这个产量是真的可以了。他设这一亭是为了在统一天下前先看一看,新政在这一隅之地会有什么表现。也是为了培养一些理工科的人才,也不指望这些孩童能如何,但成年后至少可以作教师,再去别处传授,进而到全国。
陈利等农家弟子被他挑出来,打算把农学立为重要的一门学科。现在让他们和其他农官一起,不止在轵道亭,也在官田里学习和摸索总结。
条件成熟之后,他们就会被派到各地为官,先在秦国将这些技术推广。
至于张苍,要等他在轵道亭做出些成绩,再培训一批人当教师,就可以升他作县令了。他准备设长安县,让张苍继续小范围试点推行工业。
他不想在自己统一天下的道路上有什么波折,所以不会贸然改动如今的秦律,但放一个小小的口子先做起来还是可以的。
少府也在种他带回来的粮食,农官除了学技术,还要一起学习他带回的农书,在学会那些陌生农作物的种植方法之余,也去学一学选育和杂交,将来能有意识地培育和驯化种子,免得良种退化。
张苍还在继续禀报:“坡地在清明后已经栽下红薯与马铃薯。因农事繁忙,有产之家抽不出太多劳力,臣得大王之令,将坡上荒地租于无地贫民,约定收成六归其人,四成归官府。另,如今一架犁由千钱降到七百钱,田典那里回报,各里来问价欲买的人多起来了。少府拨给轵道亭的收割机也已让田典领回,今日麦收应该已经用上了。”
“嗯,做得好。”
地不能轻易分给百姓。不然先前因功才得地的人不忿,秦国的军功爵制现在就要崩了。这些荒地算是官府租给他们的,自然没什么反对声。
而无地者本来就给人庸耕,现在官府让种的这新粮能分六成,他们个个都在忙碌一天后,又抽时间到地里忙活,用田典手把手教的方式种下这两种新粮。
更多带回的种子在官田试种,嬴政没有强求这一亭之地能种全了,现在能有条不紊的安排到位,他也算比较满意。
眼前将将二十岁的张苍,做这个职位确实大材小用了。嬴政从史书中知道他活了一百多岁,做了那刘汉的丞相,又是个留名于史的数学家,所以才特意让李斯提前叫他过来,把他这些天赋都给利用起来,早点为大秦出力。
张苍不晓得大王在想些有的没的,将最后一件要禀报的事说了出来。
“学室大考也已结束。别无旁事,只一事出人意料。初级难度的大考中,轵道亭四人并列第一,其中一人,乃是个从未入学室读书的八岁女童。”
“嗯?”
这回也真正出乎嬴政意料了。
他当然没打算在自己治下搞后世他仍然没有习惯的平等。
但是他上网上多了,也意识到一件事,智商这种事,是不看出身贵贱也不看性别的,连遗传也不管用,天才就是天才,天生的。当前并没有培养他需要的理工科人才的基础,只能从头开始。
这十几年中,他可以凭拿回来的书与图纸,让成年的工匠与学者先研究复现出一些东西。但如果仅仅这样,恐怕到死他都不能坐火车出巡。
而十几年后,就要看这些成体系培养的孩童们了。再想进一步,则更要看他们中间,会不会给他出那么一些天才。
本来能学这些的人就少,仅让男童读书,立时就少了一半机会。但让女子读书,国家没钱去养,各家也不可能为女孩花钱。所以他同样是开了一个小小的口子。
如果一个女童,没有入学的机会,只能跟着上学的兄长在家自学,却还能在学室大考中考到前三,得到不花钱入学的机会。那么官府就会进行干涉,要求这家人放女儿上学,甚至给予补助。
因为他们至高无上的大王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还能考到前三的女孩,必然是有那么一些天赋在身上的,可以得到他的另眼相看。有人不愤,那简单,你表演一个同样的天才给寡人看看,寡人给你更好的待遇。
但一亭之地太小了,这么点人口,嬴政其实没觉得这里就会出一个这样的女孩,更没想到这个女孩不但是一里之中的第一,还是一亭之中的第一。
当然,学的只是最浅显的内容,或许还不能说明什么,并列的都有四人呢。但嬴政还是觉得自己果然“受命于天”,当即便道:“此女以后就送到轵道亭,跟随张卿读书。”
又想了想,他继续道:“予她家中钱粮。若是用功不辍,便一直拨给。”
一点小钱,想来上不起学室的贫家也会努力让孩子自学。有一个学出来的,就不算亏。嬴政淡定的想。
张苍领命,嬴政起身,众人随侍,就在东平里看一看今年还在收割的新麦。
被选中的轵道亭很幸运,新打造的马拉收割机需要马,官府就提供了马,只要付一点租金就可以。嬴政看着少府倾力打造的收割机,想起铁官的高炉,绷紧的精神微松。
后世的高炉一时弄不出,但至少刘汉那时候的高炉可以立刻学起来。
先将就着用,他已经让人研究明代的高炉了,要求他们三年内完成。当年秦武王宜阳之战,夺得了韩国的宜阳铁矿,至少矿石是够的。再下面,就要他们把工业革命之前的高炉弄出来,进一步提高产量。
不是他不想一步到位,是工匠也需要研究,他不能等他们全理解到位了再开工。正好,一步一步学,也能一步一步理解。
现在出的铁料还是不够,但再过半年产量就能提升。秦军的战斗力不用铁器也足以取胜,这时更换所有武备过于浪费了,他要将这些铁料都用在农事上。
到时秦国遍地都是眼前的景象,驭马的农人吆喝过驶过田野,成捆的小麦被收割放置,一人就能完成过去数人的工作。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