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秦皇汉武唐童现代留学日常(南林烟)


“朱县令……”
朱恒,马邑贫儿,李世民初到马邑时收纳的学生之一。清河起兵时,李世民很有先见之明的,把成年和接近成年的一些学生都放入军中充当文书之类的小官,待夺天下后,便名正言顺的记功授官,不用家世和科举,就安排这些没怎么读经书,却掌握了不少杂学的年青人到各地为官。
朱恒被分到彭水县这个地方,虽是西南重镇,却委实偏僻,通常帝国只有在叛乱和流放人的时候,才会有人关注一下。
所以给他的官职就可以高一点了,武德年间就做上了县令。
他也是个老实性子,知道自己不读经书,没什么升迁的机会,六七年间就扎根在这里做实在的事。
李建成对这人不熟,只知道是李世民的手下被分来,这会儿也想不出此人经历,只想起自己两年来漫步田间,好像见着山上不是茶树就是果树,茶叶也就罢了,果树就算三年能挂果,也不是一般农家能学会又愿意去冒险的。
这个朱恒毫无名气,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问题他想了三天,最终在三天后的晚上,问了枕边人。
郑观音卸了钗环已经躺下快睡着了,听着他的问题,掩口打了个没忍住的呵欠,迷迷糊糊地应道:“来时就听佃户说,朱县令来了之后没做什么事,就是教人种地。我们的田原是官田,一亩能收快两百斤。朱县令来了之后,能收三百斤。”
“然后呢?”
“然后种地的事,大家就都听他的了。”
郑观音其实也不是很清楚,闲极无聊终于想找点事打发时间的李建成,便去问自家的佃农,和其他农户,终于知道了,朱恒武德年间来此做官,但带人种柑橘,其实是贞观元年才开始的。
药材种得倒是早,不过开始只有他自己辟了块地雇人在种。三年之后,像党参、当归、天麻这些已经可以收了,运出去卖得不错,才有大户跟着种,贞观五年已经初见收益。
柑橘让农户也跟风开始种植,是因为糖水罐头作坊的开办。
那些本来不值钱会烂在山里的柑橘被大量收购,都做成罐头运走了。至于卖不卖得掉,李建成想起来了,他二弟一直在推动海船建造,鼓励海商。
大唐卖不掉的糖水罐头,可以用船拉到海外去卖。
突厥人卖羊毛的钱,除了买汉人传统的那些奢侈品和工艺品,也有一些通过这些罐头回流到大唐。毕竟冬天能吃到口水果,在中原不容易,在突厥就更不容易了。
李建成心中微动,问郑观音:“罐头作坊要多少钱,雇得到懂的人么?”
这下郑观音睡意全无,翻身对着他,又是好笑又是心酸,好一会才压下心中的情绪,看似平静地说:“前年就拿钱开了一家,还问过你的。这作坊也是县令带过来的,说是有专利,花钱跟官府买了就能用。若是不买就用,官府自会带人查抄。我写信回家里问了问,确是如此,于是花钱买了专利办作坊。”
李建成默然,这事妻子自然会与他说过才去办,但他这些年浑浑噩噩,恐怕根本没有听进耳里,随意就应了。
妻子也知道与他无法商量,所以与他说这一声,家里的事就自己作主了。
这时候他还能说什么呢,只能拍了拍妻子的胳膊,示意他都明白。
郑观音轻轻吁了口气,小心翼翼地问:“你……你最近还好么?”
她希望丈夫振作起来,但又怕他从这种状态里恢复,却又不甘心失败,再把全家弄进不可知的境地里去。要知道夺嫡这种事,能捡回全家性命都是件幸事了,她是真怕了。要是李建成还想做什么,她倒宁愿自己撑起这个家,让他继续当个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傻子。
李建成不知道她的心理活动,还当妻子单纯关心自己,哑着嗓子道:“既然没死,看孩子也大了,总要想想他们,我累他们连世家公子都做不成,总不能连个富家翁也做不了,长大还要自己在地里挣饭吃。”
郑观音心里一块大石落地,说话都轻快起来了。
“这倒不会。父亲与母亲都给了财物,我的嫁妆和你的积蓄也都带出来了,买地时直接给了官田,后来陛下还送了那片山地。就是作坊,其实先也是朱县令派人问过我要不要办。”
不然的话,明知道都是陛下放出来的产业,她一个因为谋反被废宗室的妻子,怎么敢往上凑。就是朱县令问了之后,她明白陛下不会追究了,甚至还会稍加照顾,这才放心大胆地拿钱置办产业,想让几个孩子长大后能过得顺畅些。
李建成还想问,看时间太晚,又咽了回去,第二天才向妻子了解家中现状,把产业理了一遍。略一犹豫,他又问了问李元吉的情况。
郑观音深恶这个小叔,觉得自家本来好好的,作为下一任皇帝的长兄绝对不会差了。就是这个李元吉怂恿着丈夫谋反才有今日,一听李建成提到这个名字,她脸就板起来了。
“两边地都挨着,逢年过节从不走礼。我是做长嫂的,再不乐意也派人去走动过,奈何人家不理会。”
李建成哦了一声,倒是松了口气,吩咐道:“这样也好,以后不要走礼了。”
他都这样了,还怕人挑他不悌的罪过么。他是真不想看到李元吉了。
花了几天时间把家里产业熟悉了一遍,李建成又叫过李承道——这是他的次子,长子不幸早夭,这孩子便是实际上的长子了。
李承道是武德二年出生,两岁就随父亲至此,并没有多少过去富贵生活的记忆,因此没有落差。郑观音又心疼他,一向养育得精心,因此他还是个快乐的小孩子。
唯一的烦恼是父亲总是不怎么理他,让他有点伤心,但也习惯了。
今天父亲问话,七岁的李承道高兴极了,听着父亲问:“你读书了么?”
他乖乖地答道:“读了。阿娘教我识字,现在开始读《论语》。”
郑观音是荥阳郑氏出身,不但陪嫁里有书,自己也读了不少书,教儿子自也用心。李承道不足四岁就启蒙识字,现在读《论语》不求甚解,但是真开始读了。
他巴巴望着父亲,李建成勉强笑了笑,跟他说:“先读着吧。”
转头他就跟郑观音说,家里的孩子除了读书,再加一门课程,就是他二弟早在洛阳庄子上就教授学生的那些。除了数算之外,以后还要加各种杂学。
郑观音初闻不解,听完之后更不理解,甚至带了几分火气,责问道:“纵是沦落,难道我的孩儿就不能读圣贤书了吗?”
李建成仍然带着三分颓气,道:“读了又能怎样,他们能出仕么?”
“他们不能出仕,可是耕读传家,他们的儿子、孙子、曾孙,总有能出仕的时候。”
“那太远了,我只可怜我的孩儿,看不到那么远。”李建成说,拍了拍身边,让郑观音在身边坐下,慢慢道,“那些杂学才是有用的。”
郑观音坐是坐下来了,一听比刚才还生气,眼睛都立起来了。
“你让他们去做工匠!”
“工匠?”
“现在学这个的不都是做工匠的!”
“糊涂!你看朱县令。”
郑观音语塞,正要说朱县令那是有军功,李建成已经将李世民塞到军中再分到各地做官的这些人一一数给她听。
确实都不是什么高官,但也确实都是朝廷官吏。可这跟她的儿子有什么关系,有李建成这层关系,他们注定是不能出仕的,难道学这些就能?
李建成摇了摇头,说起了一件往事。
“还是征薛举回来那次,我设宴为他庆功,那时承宗还在,我让人抱出来认一认人。他对我说,以后儿子多了,舍不舍得给他用,可以封亲王,他要把宗室都赶出去圈地为王,分封诸侯。”
郑观音整个人都听傻了,最后只想到一个结论:“陛下喝醉了?”
“他是醉了,但他说的不是醉话。”李建成想起那次没成功的政变,李世民给他们看了很多东西。原来天下真的有那么大,他的子嗣本来有机会做一方之主。
这令他痛苦地握住拳,好一会儿才继续道:“大唐以后种种,离不开这些杂学。你们郑氏如果不跟着变,也是要完的。承道他们学好这些本事,在大唐没有出路,可以去宗室封王的地方,那里与汉初的诸侯王相似,可以自行任用官吏。”
还有句话他没说。
李元吉的儿子估计没戏,但是他感觉得到,二弟跟他的情份还没有完全耗尽。要是他的儿子远走海外,李世民不会赶尽杀绝,非得绝了他们的上进之路。
而诸侯去开辟蛮荒,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读经书只能做文官,天下能做这种文官的太多了,未必争得过。况且这样的文官……恐怕还是有忌讳,不像那些技术官员。
只要他们学得好,总有用武之地。
他还抱了另一线希望,要是做得出色,也不是没有调回京城的希望。
“这事总有十几二十几年才有可能,正好可以学着。要是不愿意冒这个险,在这儿做个富家翁也行。”
郑观音双手握拳,目光闪烁,最后重重捶了下腿面。
“好,以后就学这个。朱县令在县里开了课,我送承道去学!”
李建成还不知道朱县令竟然在县里开课,微一诧异,又觉得自己实在是少见多怪。他都知道李世民想将大唐变成什么样了,怎么还会对他想尽办法传授这些杂学感到诧异呢?
一念至此,他不禁又苦笑起来。
真没意思。
二弟从小就是这样想做什么便积极去做,不管能不能成总之先做做看的人,干什么都风风火火充满热情,失败了也不会失落很久。他自己大概是被父母养得娇贵了,总是在等,等着继承家业,等着继承人脉,等着父亲打江山。等来等去,什么都不是他的。
就算是现在提起一点精神,其实还是因为,他最近总想着,如果是二弟落到这个境地会怎么做?总之不会就这样任由妻子打理家业,无所事事的过下去吧。
他被父亲庇护了半生,如今做了父亲,也总该为孩子打算一下了。
李承道不懂背后那么复杂的事,他只知道可以去与许多差不多大的小孩子一起读书了,非常开心。
朱县令的学堂明年才招新生,不过郑观音去请求让李承道提前进班旁听,他也同意了,只劝郑观音先拿教材去教一教,不然听不懂。
说起来他这个学堂办得也艰难,如果正经办学堂教这些是要被抵制的,他打的名义是教授算学、农学、顺便给作坊及工厂培养学徒的名义。
总算朝廷还有明算科的考试,算学会有大户子弟来学,还要自成一班,不肯跟穷孩子同学。因为穷孩子学个两三年,还有其他杂学,目前朝廷还没有考这些,富家子弟可不乐意学。
所以办了几年,等小孩的年纪长了,学到更多课程的时候,就只剩下想学门手艺长大好有个活计的穷人家孩子了。
李建成做主,李承道进了穷班。他被郑观音看得紧,从来没跟这么多同龄小孩一起过,又兴奋又紧张,不是很在意他们的衣服破旧有补丁。
穷同学们开始有点畏惧他,一起学了十几天,天天看他主动招呼这个招呼那个的,也不怕了,还有热心的教他前面的功课。
刚开始学的东西简单,郑观音给他补了补课,李承道很快就赶上了,越发与同学打成一片。
这天,他带了家里作坊产的糖水桔子罐头,课间打开了请同学吃。他的同桌赵小毛拿杯子从他这接了点糖水喝,告诉他:“我能来上学,就亏得县令来办了作坊。你家这个罐子,说不定就是我阿耶做的。”
“啊?”李承道举起玻璃罐子看,透亮透亮的玻璃罐,当然看不出制造者。
赵小毛比他大两岁,九岁才来学,是因为这一年家里才薄有积蓄,决定供他读书。不然呢,学堂虽然收费很少,但毕竟要钱的呀,他还不能给家里干活了。
九岁的年纪已经懂不少事了,赵小毛就说起自家的事。
“我家没田地,阿耶和叔伯们有的给人种地,有的在码头上给人扛货。县令来了之后收成好了,给人种地也能多分点。后来开作坊招人,我家阿耶叔伯都没自己的地,瞧着工钱不少又不要签身契,就都去了。”
他拿袖子擦了一把掉下来的鼻涕,突然想起来朱县令不许他们这么邋遢,赶紧放下来,摸了块黑乎乎的布又擦了擦袖子。李承道有点嫌脏,不过母亲嘱咐过他不要表露,他忍住了。
就听赵小毛说他阿耶进了玻璃窑,除了给人做玻璃窗,就是专门给他们罐头坊做罐子。他们糖水桔子卖得越多,玻璃窑的活就越多,工钱之外的奖赏就越多。
赵小毛得意地昂起头,“我阿耶说,罐头作坊的生意好不好,看他们玻璃窑加不加班就知道了。他忙得看不到太阳的时候,就是你们的罐头被一条条大船运走的时候啦!”
其他同学也七嘴八舌讲自己家的事。他们有的跟赵小毛一样,是家人进了作坊,丰厚的工钱让他们还了旧债之后,终于敢让一个孩子去学点本事了。
有的是家里除了种地之外,还能卖柑橘或者卖茶叶,有笔额外的收入,又看着作坊的工钱眼馋,听说朱县令的学堂就是教作坊学徒的,咬咬牙凑钱送孩子来学手艺。
今年朱县令还把学得特别好的几个人送走了,送到京城学习。像他这样被李世民安排到地方上做官的人,都有这么个任务,要他们在地方上尽量办新学,收学生。别的地方收来的孩子只能都送到京城读书,他们这里可以自己先教,挑出好的来,送到京城也是单独成一班,重点培养。
赵小毛可羡慕了,因为他们以后读书都不要钱了,也不在家里吃饭。而且说到这个,一群孩子就忍不住想象起京城来,他们想象的京城就是放大的彭水县,还问李承道是不是这样。
李承道对洛阳根本没印象,只好承认自己也不知道。
他回去学舌讲给父母听,问自己要是学得好,是不是也要离开父母去京城呢?郑观音没放在心上,只说不会的。李建成却忍不住多想。
当然,他是往好处想。无论如何,他的儿子唯一能上进的路,可能就是他向妻子讲述的那条路了。那条路能不能走通,就得看他二弟,当今的天子是不是能做到开拓海外。
这些天,他总算张开眼仔细看了看生活了已有五年的这个地方。他还记得刚来时县城与乡间的模样,虽不能说破败,但也与任一处旧隋时偏僻地方没什么两样。
五年之后,街道已经被朱县令重修过,整个县的房屋新旧夹杂,是赚了钱的人家翻盖了旧屋。
乡间呢?
李建成走出他自闭了五年的宅院,再次漫步在自家的田地里,随口问了正在地头休息的一名庄户:“你家送孩子去县里读书了么?”
那人咧嘴笑得开怀:“还没有,不过今年粮食打得多,等油菜籽收了,我把郎主分我的卖了,就送小儿子去。”
李建成笑了笑:“那好。要是缺钱,同我说一声,先借你无妨。读书的事,不用给利钱。”
“哎。”那人开心又淳朴地笑着道谢。主家与庄户的关系一半得看主家怎么做人,人跑不走,要长久处的。主家厚道些肯借钱,庄户自忖还得起,也就敢应了。
“你……”李建成本还想说什么,又咽了回去,向他挥了挥手,慢慢走了回去。
不必问了,若是问当今天子如何,还会有什么别的答案么。
他要跟妻子商量一下,统计自家庄户有多少适龄的孩子,可以出钱让他们读书——不,这有市恩的嫌疑,不是他如今身份应该做的。
他应该向朱县令问一声,能不能派一个教授学问的老师到他庄子上,他供衣食束脩,他在庄子上也办个学堂,让庄户家的孩子上学。
李建成停住脚步,转动身体,看向了洛阳的方向。
他这么做,朱恒应该很快会报给天子,他们之间应该有电报联系。
天子会明白,他是在臣服,是乞求天子的谅解,是竭尽他现在所有的去追随天子的脚步。
他已经不求什么了,只求给他儿子留一个口子,留一点机会。他想让承道回洛阳。

始皇帝八年初。
许衍于去岁秋季考上了小吏, 就近分在萧何手下干活。这事真不是萧何徇私,上面分配下来就是这样,他怀疑是太子扶苏所为, 还代许衍道谢过。
扶苏一笑没有多言, 没有说他也很惊讶, 他还怀疑是父亲做的……但是父亲会管这么无聊的小事吗?他又有点不敢相信。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