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姝色可堪折(晓岚山)


另一边院中,丁香色轻纱床帘里,杨敏之突然从梦中惊起,在不见五指的黑暗中,两颊酡红似饮醉了酒,目光如夜色般幽深。
他大力掀翻薄褥,难以置信的看了看身下,劈开纱帘下了床榻。也不点灯,就着夜色中偶然漏出来的一丝光亮,走到窗边坐榻前,从炕桌上摸索到茶壶和杯,就着冰冷的茶水胡乱吃了几口。身体的燥热和骇人的异样才稍微平复下去。
梦境却在他脑海中阴魂不散。耻于回顾的旖梦,被他勉强打成碎片,每张碎片都闪现出同一张美丽娇怯的面容,怯生生的眼眸,柔软的嗓音,无不销魂入骨,令他心激神荡,身下又昂然燥热起来。他心下大骇,竟有些不知所措。
于男女之事他没有亲身实践过,也从未对谁生过半点旖旎之思,但他不是懵懂之人。
几年前偶然翻看过几页杨清悄摸寻来的话本子,偶有过一两次恍惚的春梦,他知这是一个正常成年男子必然会有的经历,当时有点别扭,很快就置之不理。
从没出现过如今日这般清晰的梦境,时而是荡漾在空中的秋千,时而有被揉碎的滟滟水光从波光粼粼的水面返照上来,一切真实的仿佛真的发生过。
杨敏之抚额闭目良久。仿佛这一梦过后,所有碎片都深深镌刻到脑海中。内心有一个卑鄙的杨敏之在对自己说,又有何妨,只是一个梦而已……
他深吸了一口气,在黑暗中摸出火折子,点燃了灯盏,从衣箱中摸出一套干净的中衣换上,把脏衣裳扔到净房。又擎着灯盏踱步到书案前,就着微弱的光,拿出经书、纸张和笔墨。
昨晚和杨清以木枝当剑过了几招,当日应该为祖母抄写的经书篇章被打断,没有写完就睡下了。此刻也无法安眠,杨敏之竭力摆脱脑海中残留的旖梦,开始抄经。
夜已过半,天将大白。回鸾院外传来守门的苍头“砰砰”的扣门声,口中还在唤阿源和阿清。
杨敏之放下手中纸笔,给苍头开门。
苍头愣了一下,随后喜气洋洋的跟杨敏之说:“大公子,老爷遣人来报,他已经到了永定门,万岁的人接了他直接就进宫去!老爷先不回府,说大姑娘和钟小娘子在后头,让您和阿源稍后去永定门接应大姑娘。”
苍头口中的大姑娘是杨敏之的大姐杨霜枝,钟小娘子是杨霜枝的独女,乳名杳杳。杨敏之先前就知道,母亲和祖母随父亲从眉州出来,会先去江陵看望孀居的大姐,再去保定府二姐的夫家停留一段时日。大姐果然还是听了母亲与祖母的劝,愿意离开江陵携杳杳到京城来居住。
杨敏之自罚似的抄了大半夜经,本有些神思困倦,正准备抄完手上这篇就在榻上补个囫囵觉,这时听苍头来报,顿时困意全消。
杨源听到院中的嘈杂之声,匆忙间起身换好衣裳。听苍头又说一遍,也大喜过望,忙备马和杨敏之赶往永定门。
杨敏之心想,大姐和杳杳一行女眷走得慢,这时去永定门,大姐肯定还未到,愿路上能先遇到父亲。
果然,还未到永定门,恰碰到锦衣卫护送入宫的杨敬庭一行人。
万岁赐八人抬官轿,司礼监派了李荃等内侍相迎,锦衣卫众人从保定府接应到首辅大人就一路护送入京。
杨敬庭在轿中未出,捋一把美髯,打量近前问安的儿子。
自上次在眉州,父子二人相谈不欢而别,两人又有月余未见。杨敏之眉宇间沉稳之色依旧,不骄不躁,对他这个严苛的父亲也依然满是恭敬与濡慕。只见眼前二十一岁的儿子,芝兰玉树,风姿清举,杨敬庭心中既颇自豪又疼爱,只是不显露于面上。
受命入内阁以来这些时日,他虽还未到京,与万岁已多有书信通过快驿飞马往来。在万岁的勉励与期许之下,他时时觉得心潮澎湃,老骥伏枥之心仍在,壮志犹存,当为天地生民开万世太平。对于这个唯一的儿子,自然也是颇多期望,爱之愈深,责之愈切。
杨敬庭心想,老妻说的对,敏之于学业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于仕途崭露头角尚未可知。他还年轻,不能急于催促他建业,当下应先为他觅得一房贤惠妻室,修身齐家,方可立业。
于是对杨敏之道,他与江南台湖书院的山长程道衡通了书信,不日程山长携家眷到京中游历,顺道来国子监讲学,约莫一两日后到通州运河码头,叮嘱杨敏之务必亲自去码头接应程家人,妥善招待程家世叔及其家眷。
杨敏之恭敬领命,目送父亲一行人往内城太和殿方向而去。与李荃等人颔首别过。
这次去保定府接应首辅大人的锦衣卫官差是锦衣卫指挥同知沈誉的手下。沈誉也到永定门迎接首辅,和杨敏之别马而过时,深深看杨敏之一眼,懒洋洋的喊了一声“杨大人”。
杨敏之勒马停住。
“万岁命我给承恩侯在锦衣卫中挂个名,今日誉会亲自将任命书送到侯府。只是,”沈誉勾唇一笑,道,“誉不敢让侯爷纡尊降贵来当差,也就给得起一个总旗的七品虚职,望杨大人莫要怪罪。日后侯爷那边若不慎出个什么岔子,能照应上的,兄弟我自当照应上,若誉有所不及,那便只有劳烦杨大人了。”
沈誉桀骜的眉目仿佛永远都沾染着一层冰霜般的肃杀寒意,似笑非笑的说完这番话,喝了一声“驾”,便打马飞奔,直追前方首辅的人马,一身红色的飞鱼服在朦胧的晨雾中渐行渐远。
杨敏之蹙眉回望。沈誉说话时一脸嫌弃的样子,好像张侯爷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争储风波刚告一段落,就是像锦衣卫这样深得万岁信任的天子私臣,也不愿意在此时跟外戚勾连上。况且还是承恩侯府这种在京中根基太浅的外戚。
司礼监李尽忠和李荃都是聪明人,给承恩侯推选了锦衣卫而不是工部,绝不会傻到说是听了他杨敏之的建议。沈誉却顺着蛛丝马迹揣度出十之八九,其机敏程度与他不逞多让。
沈誉出身锦衣卫,中间去了几年宣府卫所,打北漠这几年凭军功升上来,今年年初回到北镇抚司。一回来就被万岁提拔为锦衣卫指挥同知,与同为指挥同知的陆如柏颇有分庭抗礼之势。
杨敏之思忖过后,打马和杨源靠到一边,吩咐杨源,让他不用和自己去永定门接人,等廊房大街的商铺开门后置办出贵礼,以他的名义给锦衣卫指挥使陆骞递一张帖子。也不劳烦陆大人亲见,只需转告陆大人,晚辈探病不便打扰,由亲随代劳,望他勿怪。陆骞自会明白他的意思。
杨源没有杨敏之的脑子转的那么快,但也约莫知道公子这番举动应该是跟他们现在的好邻居承恩侯府有关。心道,只是做个半年的邻居,便时不时的围着这一家子转,真是够劳心又劳力的。
见杨敏之眼底乌青,随口问道:“大公子昨夜睡得不安稳么?阿清那小子,鼾声如雷,从他的厢房穿墙而过,不把我吵醒不罢休,实在可气!”他和杨清两个厢房的床靠的太近了,等回去了得把自己屋的床挪得远远的。
本来已经被杨敏之刻意抛之脑后的旖梦,被杨源这一声问话,稀里哗啦全都涌现出来。在清爽的晨风中,尤显得面热耳赤,不敢再深想下去。
杨敏之把马腹一夹,咬牙:“且去办好你的事!”扬声远去。
承恩侯府与首辅府所在的街巷。两面朱漆大门相隔数丈,一字排开。
沈誉领手下锦衣卫将首辅大人一行人送至太极门,折身就过来承恩侯府。如同早间他同杨敏之所说,来给承恩侯府送锦衣卫的任命书。
有个手下从保定府接应首辅大人才回京,还没来过承恩侯府,好奇道:“听说这条大街如今被京中百姓称为美人巷,不知道侯府家的女娘究竟是何等模样的美人,若今日能见到就好了。”
另有人嘻嘻笑道:“今日是别想了。下月末万岁在行宫举行端午龙舟宴,你报名去龙舟竞技,不但能见到美人,龙舟赛上拔得头筹还能挣银子,两全其美,岂不快哉!”
说起来,这些年因万岁对漠北用兵,不论是后宫还是朝廷,均开支无力,捉襟见肘。宫中这几年,除了除夕和元宵节,其他节日都不准大肆操办。到了去年年底,滋扰扣边的鞑子被远远的打回去,北方边境得以整肃大安,边关百姓的日子才眼瞅着慢慢安定下来。但是,朝廷的日子依然不好过,几乎所有京中官员,去年的俸银和禄米都还没领全乎呢。
说起与俸禄银子相关的话题,几个锦衣卫青年收敛起刚才嘻嘻哈哈的调笑之态,肃然讨论起来,今年宫中的端午龙舟赛,一定要参加上,赢了当场就有赏赐有银子拿!
沈誉充耳不闻,面色冷漠如冰,抱臂站立于侯府前院,好整以暇,等张侯爷前来恭领任命书。
回廊那头挪出一个肥胖的身躯,人还未至,爽朗的笑声已传来。
沈誉皱眉迎上前去。

承恩侯府,从早上起就忙的天翻地覆。
先是锦衣卫指挥同知沈誉沈大人亲自登门来送锦衣卫的任命书,万岁已任命张侯爷为锦衣卫总旗。
虽然只是一个七品小官之职,对于屠户出身的白身张侯爷来说,简直是喜从天降。
要知道,老家的县令大人也不过七品呢。但是,听冷淡的沈大人说完,张侯爷方明白过来,锦衣卫愿意为他开一份俸禄,却不需要他去当差。
那这个官当的有什么意思?张侯爷顿觉索然无味。他很想跟沈大人问一声,可不可以不要俸禄去锦衣卫当个差呢?
他不差这点俸银,也没啥本事建功立业,但是男人嘛,大大小小有点事业才有自尊心。整日和夫人闺女作伴,虽然尽享天伦之乐,侯爷有时也觉得脸上挂不住,格外怀念在老家杀猪开猪肉铺子的日子。
但是面对沈誉仿佛结了冰霜的一张俊脸,张侯爷不敢多讲一句话。
侯爷杀了几十年的猪,但是沈誉身上那股子满是杀气和煞气的可怕气息是半分也没沾染上。可见,要人命的活儿,跟要猪命的活儿,终归是不一样的。
张侯爷私下和随沈誉一同过来的锦衣卫侍卫打听,这个沈大人二十有四,和秦韬一般大的年纪,却已经做到了从三品的官职,当真了不得!只是为人冷酷,不大和气,不容易亲近。
只能说,百样米养百样人。张侯爷还是喜欢同秦韬这样随性活泛的青年打交道。当然郑璧也不错,亲近和善,未语先笑,让人不由心生好感。
而像杨敏之和沈誉这样的年轻人,要么心思深沉喜怒不形于颜色,要么枭视狼顾令人心生惧意,张侯爷有自知之明,晓得这样的人还是少牵扯上为妙,更别说作为自家的女婿人选。
张侯爷前脚刚恭送完沈誉和锦衣卫一行人,后脚就迎来了宫中过来宣旨的内侍。
贵妃胎像已稳,昭告外廷。侯夫人可择日进宫拜望贵妃。另,皇太后宣张姝六日后进宫觐见。
张姝昨夜睡的晚,大早上锦衣卫过来送任命书时,她还在睡梦中。侯爷夫妇也不教人吵着她。
待内廷过来宣旨,她便不得不起了,几乎是在半梦半醒之间被喜鹊从床上拉扯起来梳洗打扮。
内侍将万岁的旨意传达完毕,教养嬷嬷也跟内侍回宫中,笑着跟张姝道别,说觐见皇太后那日再在宫中相会。这时侯爷夫妇和张姝才知晓,这个教养嬷嬷竟是太后宫中的女官。
太后将自己宫中的教养嬷嬷指派给贵妃家人,还单单宣召张姝觐见,不知是何用意。何氏和张姝都不由得诚惶诚恐。
何氏等不及要去宫中跟贵妃娘娘打听一番,当下就跟内侍递牌子,明日就去宫中探望贵妃。
张姝昨夜刚好把画卷作完,忙跟母亲说,即刻就让管事把画卷拿去书画作坊装裱起来,明日正好可以给姑姑带去。
何氏正一边拿剥了壳的白水蛋给女儿敷乌青的眼底,一边和她商量装裱画卷一事,下人过来禀报,又有人过府来拜会。
这次来人是陆家五娘,锦衣卫指挥使陆骞陆大人的孙女兼指挥同知陆如柏的女儿。陆五娘给张姝下了拜帖,过来拜访。
何氏和张姝母女二人面面相觑,整理好仪容,请陆五娘进内院。与陆五娘随行的还有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子,身穿一身锦衣卫制式的窄袖常服,挺拔利落,清瘦缄默,看着并不像婢女的样子。陆五娘唤她丹娘,余下的没有多说。
陆五娘身量颀长,秀丽飒爽,说话间总带着盈盈笑意,一笑起来两边面颊就绽出两只浅浅的梨涡。跟何氏尊称“伯母”,挽起张姝的手就问张家娘子年岁几何,得知二人同年且张姝还大上几个月,于是对张姝亲昵的喊“张家姐姐”,又说自己的闺名单一个“蓁”字:
“在家里祖父和父亲都唤我蓁蓁,姐姐以后也这么喊我就好。因父亲和兄弟们给万岁当差不敢擅离职守,祖父又在家中养病,我便跟祖父讨了个差使自作主张过来了,否则今日祖父和父亲一定要亲到府上来祝贺侯爷的!”
陆骞贵为三品的锦衣卫最高指挥使,和承恩侯府理当避嫌。且从官职上来讲,陆大人和刚任命为七品小总旗的侯爷相差也太大,亲自登门拜访其实并不合时宜。
恰恰有陆蓁这么一个和侯爷家千金年岁相仿的小孙女,让她以闺阁的名义过来走动,这样于陆家和侯府来说,两相便宜。
此中关节,陆蓁大约明白一点,何氏和张姝是一点都不明白。何氏连声夸赞陆蓁孝顺懂事,叫张姝带陆蓁去青鸾院好生招待,让两个小姐妹自己去玩耍。
陆蓁素来调皮好动,上午杨源代杨敏之去陆府给祖父探病时,她就藏在祖父厅堂的纱橱后。等杨源离开,祖父仿佛思索了片刻,便让她给承恩侯府的大娘子下拜帖。
陆蓁这几日在家中为祖父侍疾,正憋闷的慌,祖父一吩咐就欢欢喜喜的接了差使,一天也等不得,拿着拜帖直接就闯过来。
她早就听说侯府大娘子貌美,今日见到张姝,不止长得好性情也温柔,比她往日里来往的那些高门贵女要好相处的多,心下欢喜,有心与张姝交好。
随张姝回到青鸾院,只见眼前气派的院子,怒放的芍药花丛,高大的秋千,敞亮的屋子,小姑娘的眼睛亮起来,这里瞅瞅那里看看,道:“只有像姐姐这样的仙子才住得这样的院子!”
张姝笑吟吟陪她说话,边吩咐喜鹊和婢女们将一人高的“田园耕织图”画卷仔仔细细的卷起来收到锦盒里,准备拿到前院让管事去找人装裱。
陆蓁拦住张姝:“这么大一张好图画,普通的作匠可装裱不好,我知道廊房大街有几家相当好的书画铺子,我带姐姐去!”
张姝有些为难,自从上次去红螺寺上香后,她再没有出过门。
陆蓁杏眼圆睁,满脸不可思议。今天算是见识到真正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娘子了。她敢说除了张姝,全京城再也找不出第二个!
听说宫中派了教养嬷嬷到侯府来教张姝礼仪规矩,这教的也未免太好了些……
即便如此,陆蓁哪里依得,定要带张姝出门开开眼界,所谓大家闺秀并非宅家闺秀呀。
张姝有些心动,待禀明了何氏,何氏欣然应允,便要护卫把马套起来,将女娘们出门的衣物吃食用具一应准备起来,跟着点了仆妇婢女共八人陪同。
陆蓁诙谐道:“按伯母这架势,我们这一去,便是明年回来也使得了。”话虽说得有些夸张,张姝也觉得母亲太过兴师动众了些。
她此时已看出来,陆蓁应该是惯在外面跑的,跟她出门若是这样麻烦,怕会遭嫌弃。于是对何氏说,带喜鹊和车夫即可。
陆蓁笑着拍手道这就对了,见何氏仍是一脸不放心,把丹娘招到近前来,跟何氏和张姝说,她的女护卫丹娘可不是寻常女子,是在锦衣卫当差的女番子,有正经的番号。论武艺更不用说,连她陆氏族中的堂兄弟们在丹娘手下都过不了几招。
何氏半信半疑。
丹娘环视院中一周,指着院中青桐树上高高挂着的一只破损的风筝,道:“我帮夫人把这只风筝取下来吧。”
说着身形一转,闪电似的从树干踏上去,又如履平地一般须臾之间就登上了丈高的树杈,把卡在枝桠上的风筝轻松拿出来。
何氏等人看得目瞪口呆,想喊一声“小心”,又怕她被吓着真摔下来。
丹娘一笑,将风筝轻飘飘扔到地上,自己却不沿树干原路返回,竟然径直一跃而下!比风筝落下的样子还要飘逸沉稳。
陆蓁搂着张姝的胳膊,道:“伯母这下可放心罢。再说了,在这京城当中,谁敢和锦衣卫陆家作对!”满是自豪的骄矜之色。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