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龄社畜圆梦在七零(水波1984)


王亚宁要去拍电报,李丽和赵卫红也要去邮局,就同路了。
胜男姐和杨柳要去买点生活用品,要去供销社。
大家约好十一点半在国营饭店集合。
公社的邮局不大,一个门脸,绿色的门框颜色都变淡了。
门口停着一辆绿色28大杠,后座两侧帮着绿色的帆布袋子,应该是放邮件的。前杠上还搭一长条的绿色帆布兜子,垂在车杠两侧,应该也是放邮件的。
王亚宁真没见过送邮件的邮递员,小时候家在农村,邮递员不到自己村子,大了出去上学,邮信基本退出生活了,偶尔寄信,那都是交的笔友。
邮局里面对着门的是一长条柜台,后面坐着两个工作人员。按着指示牌,王亚宁来到发电报这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志发电报。”
王亚宁想试试是不是像看过的小说写的那样,这个时代人人都会说语录。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同志,电报内容。”电报员很自然的接过话。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同志,就发‘已到平安’四字。”
这时的电报按字收费,一个字三分钱,加上地址和收报人姓名,也得好几毛钱。那时常见的电报内容:“母病速归”,“今晚接站”,据说有一封发给法院的电报,内容为:“刀下留人”。
对了语录,发了电报,王亚宁心疼的走出邮局大门。
从前,一毛钱掉在地上可能都没人捡,现在的一毛钱能干很多事呢。
不行,得抓紧时间练字。在这个只能节流不能开源的时代,一分钱都得掰两半花,下次得寄信了,写他几大篇子也才一张三分钱邮票寄走。
李丽和赵卫红已经等在门外了。
“咱们也去供销社看看,我想买个暖壶。”李丽问她俩。
“走吧,我也买个暖壶。”
王亚宁没带暖壶,原主妈妈怕路上碰碎了。给她带了工业劵,让她到地方再买。
三人一起朝供销社走去。
择林公社的供销社不大,能有三间房大小。中间是门,两边各有一个窗户,都不大。
走进去,光线有点不足,暗暗的。
靠着墙围了一圈柜台,原木色的框子,磨的发亮了,颜色也变暗了。下面订的木板,上半部分镶了玻璃。透过玻璃能看见柜台里摆的货品。
卖针头线脑的挨着卖布的,日用品旁边是食品,两侧最边上的柜台是农具和文具。看这布局,能看出哪个是畅销品柜台啊!
今天人不是很多,王亚宁三人朝卖日用品的位置走去。
“同志,暖水瓶一个多少钱?”
“铁皮的六块五一个,两张工业券。竹编的三块钱一个,一张工业券。”
真心不便宜啊,这时候的正式工人月工资也就三十多,临时工也就十多块钱。
想着一张张离自己远去的毛票,王亚宁掏钱的手都抖三抖。但是在冬天零下三四十度的东北,没有暖水壶真不行。
再见了,我亲爱的小毛子。
付了六块五毛钱和两张工业券,王亚宁拿到了自己第一件值钱商品。
李丽也选了一个铁皮暖壶,这姐妹看着就不像差钱的主。
赵卫红没舍得,选了一个竹编的。
这要是让队里的婶子,大娘看见,她三就成了妥妥的败家子。
现在队里结婚都不一定能买到暖水瓶,主要是没工业券。
小心的把暖水壶放到背篓里(出发前管队里婶子借的),三人整齐划一的谨慎动作,让三人笑喷了。
不小心不行啊,这可是真金白银来的。
没什么需要买的了,三人有心情四处逛逛了。
王亚宁看着这些只在影视剧中出现的物品,总感觉自己置身哪个年代剧的拍摄现场。
“没有红色的了,很久没来红色的布了。着急你就选这块粉色的,不急就等几天再来看看。”
售货员的声音把王亚宁的思路拽了回来。
卖布的柜台前站着两个女同志,年龄大像是妈妈,年轻的的应该是女儿。
“要不过几天再来看看,离结婚还有一些日子呢。”
“要是还没有怎么办?”
两人商量了一会,恋恋不舍的离开了。
六七十年代结婚,穿一身绿军装能羡煞旁人,做一件红上衣,那更是美的冒泡了。
售货员收起粉色布放回身后的货架上,继续为下一个顾客服务。
看过很多年代文,都说那时的售货员都是鼻孔朝天的,态度恶劣。这个供销社的服务算不上热情,但也没听见辱骂顾客的。
十一点多了,三人又往国营饭店赶去,希望今天有红烧肉供应,真的馋肉了。
以前的王亚宁是易胖体质,那种喝水都长肉的体质。每次下定决心减肥,但是都以失败告终。
现在的王亚宁身高有了,体型也有了,在这个吃肉困难的年代,再也不用纠结着用什么方法减肥了。
男知青已经点好了菜,胜男姐她俩也到了。
王亚宁三人赶紧看向黑板,真有红烧肉供应,要了一份红烧肉,一个馒头。(王亚宁下乡的地方不种水稻,一般都是兵团农场种植水稻。)
李丽和赵卫红也都要了红烧肉,看来馋肉的不止自己啊。
坐在窗口旁边扎着两条辫子的服务员不时的偷瞄着男知青那边。含羞带怯的眼神不要太明显好吗。
而被注视的目标张向阳同志回以微微一笑,便不再关注。
看来我们向阳同志业务熟练,对于这些爱慕的眼光习以为常,脸不红心不跳,应付的自然流畅啊。
红烧肉好了,各自去窗口端回饭菜,面对美食,其他的都是浮云。
十一个人,都在埋头苦吃,吃得相当忘我,哪有心情管什么爱慕的眼神。
红烧肉不香吗,白面馒头不好吃吗?
应该让后世那些节食减肥的人看看这干净的盘子,一点菜汤都不剩,用馒头沾的干干净净,就差闪光了。
王亚宁摸着自己圆鼓鼓的肚子,想着以前为了减肥,错过的美食,真想骂一句:“矫情,饿的轻了。”
不管怎么样,这一顿红烧肉应该能撑一段时间,忘却每顿的清汤寡水。
吃饱喝足了,该打道回府了,放风结束了。

第8章 传说中的“跳大神”
集体出去浪了一圈,回到知青点的孩们回到了现实,再休息几天还得接着上工啊。
早上起的早,逛了一小天,大家都累了,躺在炕上补个觉。
睡了好几个小时,吃完晚饭都八九点钟了。躺在炕上的知青同志们睡不着了。
男同志那屋在摸黑讲故事。
郑向前不愧是天津来的,说话跟讲相声似的,逗的大家哈哈大笑,直捂肚子。
要是王亚宁听见郑向前讲的话,一定会送他个被下乡耽误的段子手的称号。
后世就有很多被耽误的段子手,层出不穷。
男知青那边的欢笑也挺感染女知青这边的,虽然没听清他们说的什么,但是欢乐是可以传染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说的也挺欢。
“咚咚……”不知从哪隐约的传来一阵鼓声,声音不大,但在这安静的深夜还是能听得见。
女知青这边有点害怕了,半夜听到敲鼓声,有点瘆人。
男知青也听见了,还好信的穿上衣服,打算出去看看。
“拿上手电筒,别摔卡了。”点长不愧是点长,这时候都不忘了大家的人身安全。
“得亏了哥提醒,要不我就忘了这茬了。”
“别逗闷子了,麻溜的,一会敲完了。”
男知青们七嘴八舌的边打嘴炮边往外走。
“他们出去了,我们也去看看。”
胜男姐不愧是八卦达人,吓这样都不忘看热闹。
王亚宁的心也长草了,衣服都套身上了。
“快点,一会他们走远了。”
“拿上手电筒,外面太黑了。”
“等我一会,我自己不敢在屋里待着。”
本来不打算出去的江招娣小声的喊道。
李丽和胜男姐打头,杨柳和招娣在中间,王亚宁和赵卫红拿手电筒在后,六人紧挨着走出去了。
男同志已经在大门口听半天了。
“哪嘎达敲得鼓?”胜男姐问。
“好像隔壁郭家传出来的。”
“我们听了一会了,好像还有唱歌声。”
“嘘……小点声,仔细听……”
一群白天睡多的知青们更兴奋了,感觉像是回到学校,晚上一起去探险,紧张,刺激。
知青点的隔壁住着郭家一大家子,郭大爷和郭大娘,两个儿子及各自的媳妇孩子,大大小小十了口人呢。
声音陆续的传出来,有鼓声,好像还真有歌声,咚咚咚,查查查的,听不太清。
蹲了半天,也没听出个所以然来,大家失去兴趣了,想回去睡觉了。
咣当一声,郭家院门被推开了,一个人影急匆匆的跑了出去。
“仙家到了……”
随着门被关上,声音也中断了。
“有情况,蹲下。”胜男姐的声音里带着兴奋。
各自又蹲回刚才的位置。
没一会,远处快速跑来几个人,没看清是谁就进了郭家院门子,进屋了。
“马大花你在干什么?”一声呵斥,传到屋外,房门没关,知青院里听得清清楚楚。
“大队长的声音。”
“走,我们也看看去。”
王亚宁被胜男姐拽着,率先跑进郭家院子。
俩人鸟悄的进屋,屋里仿佛静止了一般。
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坐在地中央凳子上的老太太,她披着头发,双手合十,中间还夹着三支点燃的香,一动不动。离她不远的地方站着一位五六十岁的大爷,手拿一面鼓,另一只手举着,应该是要拍鼓,被大队长的闯入吓着了,还在那举着。
老太太坐的凳子边上还躺着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满脸通红,眼睛紧闭,手脚在无意识的挥舞着,嘴里也不知道在念叨着什么,感觉很痛苦。
旁边一魁梧的男的半跪在孩子旁边,无助的抓着孩子挥舞的四肢,很是着急。
“这不是‘跳大神’的现场吗?”王亚宁打量一圈后想到。
想当年,王亚宁一表舅可是十里八村有名的二神,专给人扳杆子请神的。
王亚宁还和表舅一起,看过几次现场呢。
现在是打倒一切牛鬼蛇神的时候,谁这么牛掰,敢在风口浪尖上宣传封建迷信。
“马大花,赶紧起来,少在这装神弄鬼。神老二,你是不是想被批斗。”大队长都喊的破音了。
站在门边的大队长不知道是刚才跑的还是气的,鼻孔都喷粗气了。昏暗的灯光下,大队长的脸更黑了。
“周大夫来了。”随着一声喊,周知青手拿着一个铁盒(像是饭盒,但不是饭盒。)走了进来。
“这皮肤,在这么暗的屋子里都能看出白来。”
王亚宁的注意力被这白皮肤吸引过来了。
周自强快速的蹲在孩子旁边,用手摸了一下孩子的额头,掀了一下孩子的眼皮。拿出听诊器,听了孩子的前胸和后背。
“把孩子抱起来,裤子脱下一点,按着,不要让他乱蹬。”
周知青边说边打开铁盒,拿出注射器和一小玻璃瓶药,用手指弹了下药瓶上端,再用两指捏住,叭的一声,药瓶上端被齐刷刷的掰断了。抽药,往孩子屁蛋上消毒,扎针推药,干净利索,周知青从头到尾,面部表情管理的很到位,没有一丝变化。
“认真专注的男人就是帅啊!”王亚宁又开始YY了。
“孩子可能烧成肺炎了,需要去县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抓紧时间,别烧坏了。”
周知青对着大队长说道,手上拿着沾了酒精的棉花给孩子的前心和和后背擦拭,又把浸湿酒精的棉花团夹在孩子的腋下。
刚刚喊周大夫来了的妇女忙着给孩子整理好衣服,还不忘推着愣神的魁梧大汉。
这应该是孩子的爹妈。
“郭老大,你去喊根叔套马车。铁蛋娘,你赶紧给孩子收拾点衣服什么的,不知道用不用住院呢。”大队长快速吩咐到。
“民兵来了没,把马大花和神老二带走,关禁闭去。”
说话的是队里的支部书记,一个让人敬佩的抗战老兵,在后山大队很有威望。
这回的事不能善了了,于支书都来了。
围观的人群里就有民兵队的,听声走了进来。
郭大娘和神二爷都萎靡了,瘫坐在一旁,没了音。
不知道仙家还在不在,王亚宁心里偷着吐槽。
在整个后山大队,没有不怵于支书的,哪怕是二皮脸和泼妇们。
几个民兵像拎小鸡一样,把郭大娘和神二爷提溜走了。
从头到尾,郭大爷就埋头坐在炕稍,一句话都没说,大队长他们也没搭郭大爷的茬。
看来,郭大爷在家的地位低下呀。
“踏踏……嘶嘶……”
马车来了。
铁蛋爹妈抱着用薄被裹着的孩子上了马车,大队长也上车了,还得回队部开介绍信。
事情告一段落了,大家伙都散去,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对于刚才看到的,知青们除了后怕,也是满脸迷惘。对于跳大神,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生病不看医生,反而在家跳大神驱邪,让他们认知无能了。

第9章 “跳大神”后续发展
郭大娘和神老二被民兵带走了,大队长也带着铁蛋爹妈去县医院了,知青点的众人也随着看热闹的人离开。
回到知青点,大家神色各异,不知道都被触动了哪根神经,没了开始趴杖子时的嬉笑怒骂,一个个都变成的鹌鹑,悄悄的躺回被窝里,想睡觉了。至于能不能睡着,那就不知道了。
“到场院开会了,全都得来,不来的扣工分……”
知青点的众人被喇叭声吵醒,虽然都很懵,可也不耽误大家伙快速的穿衣服下地。脸也顾不上洗了,相互喊着往场院跑去。
路上都是急匆匆跑向场院的队员,大的,小的,老的,少的……只要能动唤的,都来了。
“公分,公分,队员的命根。”只要涉及到扣工分,都麻溜利索的,看不到磨蹭的了,没了工分,是要饿肚子的。
紧赶慢赶的来到场院,知青点的众人靠边站好。王亚宁抬头看见大喇叭杆下站着的于支书和民兵连长等村干部,不远处是耷拉脑袋,萎靡不振的郭大娘和神老二,看来昨晚被关了一宿,那么黑的脸上都能看出黑眼圈了。
看了眼黑着脸的于支书,王亚宁终于知道为什么这么安静了。
听胜男姐说过,后山大队两大权威人物,一个是大队长,另一个就是于支书。
于支书是抗战老兵,胜利后解甲归田,回家照顾老婆孩子了,没有留在部队。队里很多人都说,如果于支书不回来,现在应该也是大官了。于支书从来没有和人说过他在部队上的事情,但是每年都有部队的战友给他邮寄东西。
这二十年来,也有穿军装的人来后山大队看过于支书,但是于支书一直在队里当支部书记,没有进城工作。但是于支书家的孩子大都在城里。
于支书的大儿子于亮在部队,好像是团长。二儿子于江在县里的机械厂工作,女儿高中毕业,在公社小学当老师。不管怎么说,于支书一直是后山大队的传奇人物。
又因为于支书做事公正,自己的亲朋也没都安排做轻松的活,都是一视同仁,不偏不倚。所以于支书在后山大队很有威望,哪怕是再无赖,再能撒泼打滚的泼妇,都不敢在于支书面前支棱毛。
即使外面最乱的那几年,后山大队都很安稳,没有乱起来。据说那三年,后山大队虽然也很艰难,但是在大队长和于支书的带领下,后山大队所有社员都活了下来,没折损一人。
所以,于支书和大队长极其反感搞事情,破坏队里安定的人。马大花她们往小了说是老太太封建迷信,往大了说就是破坏组织纪律,要是革委会的知道了,那就得招来红小兵,闹起来,队里就没个安生日子了。要不昨天大队长能喊破音了吗!
“现在开会,说说马大花和神老二装神弄鬼,搞封建迷信的事情。”于支书虎着脸说道。
“队里反复强调过,不能违反规定宣传封建迷信,还是有人心存侥幸,顶风上。怎么的,是想把红小兵招来,破坏队里的安定团结……”
于支书越说语气越严厉,恨不能把马大花她俩打一顿。
最后于支书宣了布马大花和神老二的处罚:从今天开始到秋收前的时间,马大花和神老二需要把队里的公厕和猪棚的粪掏出来,挑到沤粪池沤粪。而且没有公分义务劳动,由小队长轮流监督,完不成要倒扣公分。
于支书的话音刚落,马大花的脸色肉眼可见的变色了,更黑了,一脸的生无可恋。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