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龄社畜圆梦在七零(水波1984)


王亚宁边乐边走回了前院。
好巧不巧,这时院门被推开了,伴着红火的云朵,他真的走来了!
迎面而来的男子身形高大,皮肤白的发光,配上星眉剑目,很是帅气。不是后世奶油小生的娘性美,虽白,但是配上大气的长相,一点不娘。
这白的发光,像剥了皮的鸡蛋一样光滑的肌肤,感觉蚊子落在上面都得劈叉。以前看到形容皮肤用到这个梗,觉得夸张,现在王亚宁相信了,真有人是天生丽质。
在王亚宁心里不断YY的时候,男同志已经走到近前了,冷着脸面无表情的走了过去,仿佛眼前的人是一团空气,余光都吝啬给一点。
王亚宁同志的笑容僵在了脸上,难道自己笑得太猥琐了。
“自强你回来了。”身后传来吴志军的招呼声。
“嗯。”
原来这就是一直没露面的第四位男知青啊。
陆续的,大家从屋子里出来了,新旧知青加起来十三人,一起围着院里的饭桌坐下。
“现在人到齐了,我们开个会,自我介绍一下,彼此认识认识。”点长说道。
“我是吴志军,20岁,来自山东。”
“我是周自强,21岁,来自首都。”
“张向阳,20岁,沪市的。”
“赵建设,19岁,四川的。”
“郑向前,17岁,天津人。”
“常山,17岁,山东。”
“钱胜利,19岁,首都的。”
男知青挨个介绍完了,大多是毕业没几年或是刚毕业的,年龄都不大。
“我叫杨柳,21岁,杭市的。”
“陈胜男,20岁,湖南的。”
“江招娣,21岁,沪市。”
“王亚宁,17岁,河北的。”
“李丽,18岁,首都的。”
“赵卫红,18岁,天津人。”
真是五湖四海一家亲呢!
自我介绍完成,彼此之间有了初步的认识。
“现在说一下咱们知青点的相关事情,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大家商量着解决。”
“咱们知青点除了周自强同志单独起火,其他人是一起吃饭的。男同志负责挑水,劈柴等重体力活,女同志轮班做饭。你们新来的,想怎么吃饭,自己起火还是和我们一起。”
王亚宁六人相互看看,都是刚来的,什么都不清楚,还是和老知青一起搭伙得了。
六人一致同意一起搭伙。
现在女知青六人,做饭就两两一组,老知青带新知青,尽可能的让新知青融入到集体生活中。
新知青的口粮还没取回来,今晚就用老知青的粮食,一起迎新。
“我先回去了。”
从进来就说了一句话的周自强同志,第二句话就是告别嗑。
“行,你先回去,有事再通知你。”点长回道。
这个踏着火烧云来的型男,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鸟悄的走了。
王亚宁这次没敢目送“伊人”离去,怕被冻伤。
“周知青不住在这吗?”钱胜利好奇的问。
“周知青是大队的赤脚医生,住在卫生室,方便晚上来看诊的。”点长解释到。
“一般穿越文里都是女知青考上赤脚医生,男的还是少见的。”王亚宁腹诽着。
天晚了,先做饭,吃完早点休息,明天还得上工呢。
做饭顺序已经分好了。
杨柳和李丽,陈胜男和王亚宁,赵卫红和江招娣。
今天是老知青迎新知青,晚饭就一起动手做了。
陈胜男先把大碴子洗两遍,再放锅里大火烧开,在小火慢慢煮。又去后院摘了半盆辣椒递给江招娣,让她洗净。王亚宁坐在灶坑旁烧火,八月的天烧火,真是一言难尽啊。
李丽站在厨房中间不知道该干点什么,她应该不会做饭,在厨房里有点手足无措。想了一下,转身进屋,一会,拿了一瓶肉罐头出来,递给陈胜男,说晚上加个菜。
七十年代的肉罐头,那可是高级货,一般人买不到的。
王亚宁和赵卫红也进屋拿点吃的出来,不能白吃人家老知青的啊。王亚宁把原主妈妈准备的小煎鱼拿出来,不多,也就半碗,路上吃的差不多了。得回做的咸,要不早臭了。
赵卫红拿出三个煮熟的咸鸭蛋,也是从家带来的。
看着新知青的作为,老知青笑容更真诚一些了,还好都知礼,虽说迎新,但是粮食这么金贵,要是没有表示,心里指定不舒服。
晚饭做好了,烀大碴粥,辣椒炒蛋(半盆辣椒炒三个鸡蛋),肉罐头炖土豆,咸鸭蛋,还有男知青拿过来的一些家乡特产,看上去满满一桌,很是丰盛。
这几天都在路上,饭都是糊弄吃的,这顿荤素搭配的饭菜,吃的都很满意。
饭后老知青准备洗澡去了,新知青一起去大队部领口粮了。
大队部里,大队长和会计已经到了。
“这是大队会计罗解放同志,你们认识认识。”
六人看着眼前这位短小精悍的老头,五十左右岁,个头不高,但是两眼有神,是个精明的。
“罗会计好。”
“都好,都好,现在给你们秤口粮,一人30斤每月。”罗会计说话慢声拉语,笑眯眯的。
这三十斤粮食是皮粮,没磨的苞米粒。
几个人道了谢,拎着粮食口袋往知青点走去。
王亚宁心里也愁啊,这三十斤粮食怎么吃一个月呢!现在人没有油水,主食吃得多,不顶饿啊。现在不能做买卖,那时投机倒把,抓住要被劳动改造的。
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能被尿憋死,心大的王亚宁把自己安慰好了。
洗洗睡吧,明天开始上工了。

随着一声呼喊,王亚宁忽的坐起身。屋里还黑乎乎的,天还没亮呢。
“现在不是农忙,早上五点上工,农忙的时候三点多就得起来。”陈胜男边穿衣服边解释道。
哎妈呀,这也太早了。多长时间没这么早起来过了。
后世的低头族,那晚不得刷手机到深夜,早上睡到日上三竿。
随着说话声,大家陆续都醒来了。
王亚宁迅速的下炕穿鞋,出去洗脸刷牙。
院子里已经有人在洗漱了,盆子磕凳子上了,洗完脸泼水,找不到鞋的……叮咣一阵乱响,奏出小院独有的早安曲。
新老知青前后脚的赶到场院,大队长正在分配任务。
今天的任务有两项,一是去麦地翻麦茬,二是去种秋菜。
翻麦茬得需要体力,大多分给男同志们了,种秋菜的大多是女同胞。
王亚宁跟随着陈胜男往种秋菜的地里走去。
现在种秋菜,主要种的是白菜,萝卜和芥菜。这是东北冬天的主要菜色。
秋菜种在已经翻好的麦地里,收完小麦,把麦地翻过来,用耙子把麦茬搂出来,再起垄,准备下一次种植。
种秋菜需要在起好的垄上勾出一条沟,在撒上一层农家肥,盖一层薄土,再把菜籽撒在上面,最后盖上土。土不能盖的太厚,苗出不来,也不能太薄,失了水分,不发芽。
听陈胜男讲完要领,大家分头行动。
王亚宁其实会种秋菜,不说原主在农村生活到八岁,就是自己也是东北农村长大的,一般的农活都会干。
王亚宁和陈胜男一组,陈胜男在前面搂沟,王亚宁戴着手套在后面撒肥。
多亏了原主妈妈给准备的线手套,要不然徒手抓这农家肥,还真有点下不去手。
这边合作愉快,那边却矛盾重重。
离着两米多远的地方传来哭泣声,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王亚宁直起身,往那边看去。
只见杨柳身姿似蒲柳,盈盈弱弱的站着,委屈的哭泣声就是她传来的。
旁边的李丽也是满脸气愤,用手指着杨柳,大声斥责着。
“你是老知青,干活还用我教你吗?搂沟你说搂不动,盖肥又嫌脏,那你干什么?”。李丽这姐妹有点直男属性,净说大实话。
“我没有……我……我只是有点不舒服……”杨柳欲语还休的,支支吾吾又委委屈屈的,说了半天,一句完整的话都没说出来。
王亚宁心想,又是同样的配方啊,和火车上的嘤嘤女走同一个路线,又是一朵白莲花啊!这边又没几个男同志,委屈给谁看呢。
“杨知青,你嚎什么,大家都在干活,你不干活,还嚎起来没完了。”一穿灰色大褂的大娘瞪着眼睛说道。
“这是咱们大队长的媳妇,杏花婶。”陈胜男给普及了一下队里的主要人物。
“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我也不想的……”杨柳的话让人无语的很,感觉她是天下第一无辜之人啊。
“杨知青你去和大田婶一组去。”杏花婶打断杨柳的抽泣声,果断的重新分组。
果然是大队长媳妇,威武。
杨柳柔弱的走到一位面容比较严肃的大婶边上,神情有些瑟缩。
看来这大田婶不是一般人啊!
“大田婶的男人抗美援朝的时候牺牲了,她是烈属,独自养大一儿一女,很是厉害,眼里不揉沙子。”没想到胜男是这样的胜男,还有点狗仔的潜质。
王亚宁想着大田婶,在那样的年月,作为寡妇养大一儿一女,真心不易,要是没点脾气也说不过去。自古寡妇门前是非多,不厉害点,在农村,能被欺负死。
杨柳在大田婶的凝视下,乖乖的抓着粪肥撒着,这个小插曲没有刮起什么风浪。
太阳晒着,粪肥熏着,王亚宁感觉时间过得很慢,一直猫着的腰也在抗议着。
用余光四处大量一下,很快能看出来,不时直腰捶背的基本上都是知青,本地的大娘婶子都是干活老手,这点活在她们眼里就是小儿科。
干干停停,王亚宁咬牙坚持下来了,成功种了四垄大白菜,勉强完成任务。
“回去吃饭了,吃完饭接着干。”
“妈呀,我的腰啊。”王亚宁一屁股坐在地上,真想直接躺平了。
“快走吧,回去吃完饭还能歇会。”陈胜男拽起王亚宁说道。
“胜男姐,你多长时间适应的。”
“不记得了,哭着,哭着,累着,累着就适应了。”
“胜男姐不像会哭的人啊!”
“每晚躲在被窝里哭。”
呵呵……
说着话,知青点到了。
饭还没好,大家三三俩俩的在洗手。
“怎么样,能挺住不?”点长问着几个新来的知青。
李丽体力不错,除了开始不会干,后来适应的不错。
赵卫红搓着手指,眼泪滴答的落下来了,看来累狠了,适应不良。
几个男知青没什么反应,毕竟这活不累,等秋收的时候就知道了。
“拿碗吃饭。”杨柳端着一盆大碴粥放到桌上。
看来地里的小插曲对杨柳没什么影响,小白花的世界真心不懂,就像法海不懂爱一样。
一人一碗大碴粥,就着咸菜条子,都吃得杠香。在这,什么厌食症都能治愈,吃不下饭,都是没累着,闲的。
抓紧时间,找个地方靠一会,喘口气,一会还得上工呢。
重复早上的动作,机械的完成着任务。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啊!
晚上吃完饭,洗漱完,六人对着头躺在两铺炕上,一时鸦雀无声。
“累了一天,躺在热乎的炕上,感觉自己还活着。”赵卫红感慨着。
“你们运气不错了,前几天下了大雨,地都湿透了,种菜不用浇水。要是赶上没下雨,大伙轮流挑水,你再试试。”胜男姐说道。
“秋收很累吗,都干什么?”赵卫红问。
“咱们这主要种小麦,苞米,黄豆和少量高粱。小麦七月份已经收完了,九月份以后,陆续的收苞米,黄豆,高粱了。苞米先把棒子掰下来,再把苞米杆子割倒拉回来。黄豆直接贴根割,再拉到场院压场。高粱直接把头割下来,高粱杆子贴根割倒,都得运回场院。”胜男姐给新来的几人科普了一下秋收。
从这一天的接触来看,胜男姐要强,热心,比较直。杨柳看起来很柔弱,很会利用自身的特点,有点白花属性。而江招娣像个隐形人,基本没听到她说话。
想着即将到来的秋收和明天依然要弯着的腰,六人陆续睡着了。
在大家的腰要折了的紧要关头,忙碌十多天的秋菜终于种完了。
不要觉得诧异,十多天得种多少菜啊。这可是七十年代的东北,漫长冬季,除了白菜,萝卜,土豆,没什么其他蔬菜的,不是后世的大棚菜满天下的时候。
看着比之前黑了一个度的脸,王亚宁嫉妒了。昨天看见周志强,他依然白的发光,这肤质,绝了。
不管怎么样,农活告一小段落,明天休息。胜男姐说去公社,去国营饭店改善伙食,再买点日用品。也得往家拍个电报,报个平安了。
说起报平安,王亚宁又醋了。
原主不仅个高,学习好,字写得那叫一个好看,自己虽然不懂书法,但是原主书上的字迹不仅笔锋有力,顿笔也流畅。而自己的字迹宛如小学生写的似的,就剩工整一个优点了。这要是写信,分分钟暴露。
虽然有原主的记忆,也有肌肉记忆,但是需要时间练习啊。王亚宁下定决心,一定把原主的字迹练好,以后要当老师的人,怎么能没有一笔漂亮的板书呢。
考师范大学,当老师,是王亚宁一辈子的执念,深不见底,都穿越了!

除了周志强和江招娣,知青点的其余十一人都要去公社。
江招娣是真隐形,除了上工,知青点,没有第三点,很少说话。而周自强很少回知青点,也去上工,更是少言少语。但是人长得好看,到处都是他的传说,尤其是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顶着冻人的目光,也要多看几眼。下饭啊!
说起下饭,知青点还有一个下饭神器——沪市的张向阳。
20岁的青葱年纪,一米七多的身高在北方虽然不显,但是也不算矮。主要这也是一个晒不黑的,虽然没有周志强那么白的发光,但是在一群晒得黝黑锃亮的人群里,他那白皮肤也很显眼啊。
最主要的是人家长得一副奶油小生的面容,有点像后来演电影的唐某人。喜欢看书,还会吹个口琴,每天笑容满面的,直接秒杀周某人那张冷脸。
大伙喜欢看周知青的俊脸,但是他放的冷气太强,只敢远观不敢近距离接触。
而张向阳可能属中央空调的,对谁都是笑呵呵的。总是不近不远的和大姑娘小媳妇的相处着,喜欢教人读书,队里的大姑娘尤其喜欢找他学习,顺带投喂他。
别看张向阳来了两年多了,人家真心没累着,饿着,不说红光满面,但也不缺营养。每天还有闲心作诗,画画呢。
用后世的话说,这样的男人不适合结婚,太博爱,太没有边界感了。
又跑题了,看来不管什么时候,俊男美女都容易挑起话题啊。
今天队里没有牛车去公社,只能腿着去。
洗漱完,天也蒙蒙亮,不用吃早饭,挎上自己的挎包,出发。
四十里路,够走两三个小时了。
王亚宁穿着白色短袖,蓝布裤子,黑色布鞋,两条辫子搭在胸前,很是青春洋溢。
放眼望去,十来个人基本都是白色或蓝色短袖,黑色灰色或是蓝色裤子,寸头,麻花辫,说着笑着,一群青春活力的少年人,还没有被繁重的农活压垮。
一路唱着歌,背着语录,感觉没多长时间就到公社了。
远远看去,公社也是灰扑扑的,没有什么高楼,最打眼的是一栋二层楼,那是公社办公的地方,知青办公室,革委会,邮局都在那一块。最醒目的是墙上的标语,白底红字写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已经早上八点多了,走了两个多小时,又累又饿,大伙决定先去国营饭店吃点东西。
离二层楼不远就是国营饭店,公社本来也没多大,就一条主街道,各个国营部门基本都在这条街道上。
这个时间吃饭的人不多,桌子都空的。
进入视线范围的是一条标语:“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标语下边是一个窗口,旁边立着一块黑板,上面写着:“今日早餐供应:面条,包子,窝窝头,馒头,豆浆,粥。”
这个时候没多少选择了,大家按自己的饭量各自点了吃点。
王亚宁几个女同志都要了包子和粥,男同志要了面条和包子。这时候的大包子真是大包子,一个包子比成人拳头都大,微微发黄的面皮,散发着诱人的麦香味,真正粮食的味道。
后世的馒头包子看着白白的,很宣软,但是已经没了麦香味,都是酵母粉的味道,没了馒头的实在感。
从国营饭店出来,众人分开行动,有去供销社买东西的,有去回收站找书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