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担心儿子恋爱脑,非得等长孙家的小娘子过来才肯开镰,生生误了这一季丰收,没事便假装不经意地提醒他:“长孙将军路上要是耽误了,麦收可耽误不得。”
“儿知道!”两天第七回说了,阿耶真的很啰嗦。
长孙晟来得还是很及时的。做戏做全套,他在杨广面前报备过这件事,李世民见小麦渐渐长成,能看出丰收景象了,立刻给长孙琰去信。长孙琰便再给父亲写信。
长孙晟一刻也没耽误,拿着信便当趣事说给了杨广,并向杨广请假,仿佛一个挂心女儿将要嫁个不靠谱轻佻女婿的老父亲,要亲自带女儿去打脸。
杨广只觉得有趣,自然批了假。因为有这信件往来的耽搁,所以时间很紧,长孙晟紧赶慢赶的,才算是在收割前赶了回来。
李渊见了这亲家,胸都挺起来了,在庄园门口接到人,热情无比地拉着他去看麦田,连连道:“你还真回来了,再晚一两天,可实在等不得你了!”
长孙无忌和长孙琰跟着父亲同来,长孙琰跟着高夫人,自有窦夫人接待。长孙无忌看李世民眼睛总往女眷那瞟,撞了他一下,悄声道:“别瞧了,大家都要笑你了。”
“有什么好笑的。”李世民扭过头,又忍不住看了一眼,那是跟他一起上史书的妻子呢,他们养育了七个子女,是同生共死特别恩爱的夫妻。他现在就看看,有什么好笑的。
那边长孙晟到田边,尽管有心理准备,不像李渊一直以为儿子上了当,他还是震惊不已。
天爷,他这小女婿来真的啊?
他既回来了,李渊就让赶紧趁天好把麦子收了,他比李世民还焦虑,就怕突然下雨误了大事。收下来先称,不止五百斤,这五十亩地是精选的上好水浇地,土质又好,肥又施足了。平日里精耕细作,杂草长一根拔一根,种在这的小麦算是有福了,全比着上限长,收下来都快有六百斤了。等晾干之后,实际重量估计不会少于四百斤。
事不宜迟,长孙晟酝酿着震惊的情绪写好信,取了个大号漆盒,装了数百根麦穗,令人先飞报江都,禀明自己等完全脱粒晒干之后赶回去,又说李世民确实还种了一些没见过的庄稼,有一种近五谷又非五谷,另两种听他描绘不是谷物,倒像是芋头一类的东西,应该能充饥。就是那些作物不是他自己种的,而是向胡商买的,就算有丰收的小麦在前,自己也不敢确定是真是假。
信使快马加鞭,又赶到了江都。杨广正自沉醉于酒色之中,先看了长孙晟的信,犹自不太相信,笑道:“长孙三郎也为着女婿夸大其辞了。”
在他想来,大概是确实有增产,但不会有李世民说得那么多。
再看那漆盒,他更是失笑,指着对陪侍身边的宇文述道:“长孙三郎也是好笑,怎么用这么一个漆盒来装?古往今来的嘉禾加起来都装不满这盒子吧。”
身边一众大臣都是大笑不止。不光是配合杨广,是这盒子实在不像是装麦穗过来的样子。
不过长孙晟毕竟是杨广信赖的宠臣,现在也不过是以为他为了女婿稍夸大了一点,杨广没有生气,只当作趣事来看,还想着以后怎么打趣长孙晟,便让人将漆盒放在案上,亲自去打开了。
宇文述就见皇帝眉头皱起,脸上方才愉悦的笑意不见了,表情仿佛凝固了起来。他心中一突,不知出了何事,一点预案也无,正要上前措词询问,杨广忽然重新大笑。
一边笑,一边拍着桌案,连声道:“好,好啊,好啊!李世民当赏,李渊当赏,长孙晟当赏!”
又叫人将漆盒捧下去给众人观看。
那麦穗一路颠簸,谷粒已经不那么完整了,但放在一起还是能看得明明白白——光是长度就要比他们见惯的长了不少,谷粒又饱满大颗,随便一数,还留在穗上的麦粒也超过了正常的小麦。
这是整整一盒的祥瑞啊!
若不是祥瑞,当真能广种于天下,那意味着什么?
宇文述、虞世基、裴矩等近臣几乎同时想到了杨广的忌讳与最在意的地方,也是几乎同时伏身下拜,高呼“陛下得天命,方有如此祥瑞现世,从此天下无饥馁之忧矣!”
杨广只觉心神舒畅,满心只是要赏,想到长孙晟禀报还有一季,到时候水稻丰收,那就是真正的嘉禾了,他才勉强按捺下来,决定在下一季收成时回东都,定要带群臣亲自去见证才行。
这个事,他要交给宇文述,好好筹划一下。
第57章 广大帝面试李二郎
长孙晟不辞劳苦, 尽管有信使带去了麦穗,他还是又亲自带着一盒麦穗和小麦脱粒晒干后的数据,昼夜兼程赶到江都。
再受杨广之令, 重新回到洛阳, 带人将李世民的庄园保护了起来。
洛阳可以种水稻, 但不是所有地块都适合水稻生长, 杨广是有一点后悔的,他要是早信了李世民的话, 就让李二郎带着稻种去江都, 择上田而种植了。这样他也不必离开江都。
但现在已经晚了, 只能将就一下, 让长孙晟回来盯着,千万别坏事。
隋唐的气候总体来说又进入了温暖湿润的时期,洛阳在后世也是能种水稻的, 不过通常是在大河两岸。窦夫人给李世民的庄子挑选过, 有一片地临着水, 改造一下也可以作稻田。
小麦还没收时, 李世民已经带人育秧, 虽说是两季轮作,但他这是育种,挑着地种,跟小麦不在一个地块上, 所以并不匆忙, 相当从容。
真正忙的是种玉米,这才是在小麦收割后的地块上要轮作的粮食, 为的是证明它与小麦可以轮作。而且农人都不知道怎么种,李世民虽然提前给学生先培训了, 让他们带着农人种,但现在还是手忙脚乱。
要不是李世民一直没进城,就在梨村住着,而且梨村除了小麦不种,水稻玉米土豆红薯都种,他自己课余留心学□□算有点实践经验,不然光靠看书他也得抓瞎。
其实洛阳最好在春秋两季种土豆,但李世民的说法是跟胡商买了种子,还得假装自己先小规模试种,时间对不上,所以干脆先没有在大田种植土豆和红薯,自己在院子里弄了点地去种,权当是育种了。
只玉米好说,这种粒状类谷物容易保存的粮食种子,买上几车来播种也不奇怪。
土豆和红薯这样易腐烂易发芽的,他也不知道杨广会不会相信胡商从海外万里迢迢运过来,再卖给他几大车还没烂光这样的人间奇迹,就不冒险了,明年再说。
不能去山林间打猎的日子很枯燥,唯一让他高兴的是,长孙晟长驻于此,长孙兄妹便经常过来了,然后长孙晟也不是古板的人,让他们兄妹随意在庄园玩耍。
他终于不受大人约束地跟未婚妻说上话了!
还能不受约束地送礼物!
“二郎你歇歇吧!”长孙无忌喘着气赶上来说。
“我不累啊。”
“我累啊!”
长孙无忌要发狂了。他大概是有母亲那边的遗传,跟妹妹肖父的身材不同,显胖。加上父亲长久不在家,母亲委托舅父教导他,于是他也没传承到长孙家的武风,反而更像个文人。
父亲这两年倒是训练他,但可能看出来他已经长成,再练也练不出名堂,所以只督促他不要放下骑射,没真把他当作未来的武将来练。
所以他怎么跟得上突然间精力翻倍充沛的李二郎啊!
他这一天天的都快把庄子里的野兔给撵绝种了!
“我妹妹再吃兔肉就要吃吐了,你好歇歇了吧!”
李世民悻悻地把一只灰毛兔丢到跟在后面的郭通手里,鼓起了脸,委屈地说:“你阿耶让我看着田,不让我出庄打猎。四娘不会以为我只会射兔子吧?我跟你说,我能射鹿,还能杀熊的。”
是真的,他跟汉武帝和霍去病一起杀的。他的箭先射中了熊眼,然后霍去病的箭也射中了熊颈,只是人小力弱未能深入。然后熊怒而起,冲了过来,侍卫围上,刘彻也拔剑向前,跟他一起戳戳戳,把那头熊给弄死了。
可惜不能跟他们说。
熊皮戳坏了,只做成了帽子围脖,带回来也不显眼,不能拿出来炫耀。
“好好好,我们都知道,二郎你厉害。我们不是都吃过你送来的鹿肉么。行了吧,歇歇吧?”
李世民踢着马腹,原地转了一圈,想了想,总觉得不尽兴,又道:“那我抓只活的给四娘养。”
长孙无忌直接跳下马,死死拉住他的衣袖不让他一会一个主意乱往外蹦了,“你给我停下来!兔子臭死了,我妹妹不爱养。你回去给她讲一讲那个玉米,她蹲玉米田里正琢磨呢。”
我也对玉米更有兴趣啊!你就不能停下来去讲讲,不要再撵兔子了吗!
“四娘也关心农事啊。”李世民乐了,立刻调转马头去他的玉米试验田。
长孙无忌在后面松了口气,可算不拖着他满庄子追兔子了,他心里吐槽不断,但又点欣慰。看样子妹妹以后跟妹婿能过得很好,他这个当阿兄的就放心了。
长孙琰确实在看玉米地,不过长孙无忌没说,他们的父亲长孙晟也在。李世民兴冲冲过来,一下就蔫了,回头瞪了长孙无忌一眼,乖乖下马见礼。
长孙琰抿嘴而笑。
她幼受母训,小小年纪对于自己说亲定亲是很淡定的,而且也很满意。因为兄长与李二郎熟识,属于知根知底的人家,又晓得李二郎性情爽朗不难相处,自己婚后应该不会难过。
定亲之后,兄长还给他们偷渡书信,这有点不合规矩,不过现在受胡风影响,其实也不算什么。
最多就是,李二郎的书信好像比别人更勤一点,更热情一点——这不是错觉,长孙琰在闺蜜聚会的时候也不动声色的打听过,定亲的未婚夫婿像个人样的,都会有私信和礼物不时送上,但正常人都没李二郎这样……她有时候看着信觉得,他好像恨不得马上就把她娶回家一样。
而且李二郎什么都爱在信里说,换弓了,种地了,院子外的野花提前开成一片了,有燕子在檐下做窝了,今天有蝴蝶落在他发上了……
只从信里,她就看见了一个生机勃勃,爱着这世间一切的小郎君。别家女儿收到的信,应该不是这样的。
不过她面上循规蹈矩,实际上内心并不是特别守规矩的人,觉得这样也挺好的,她可以有一个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婚姻生活,但她更愿意有这样一个热情似火的夫婿。
所以她的回信,渐渐也是这样的琐碎。她学女红学会了新的花样,她扑了蝶,逗了狸奴,她的兄长被父亲责备,她去解了围……她也想让他知道,她是什么样的人。
现在有机会常到庄上,李二郎就更明显了。长孙无忌说得没错,她一来,李世民就忙忙的想在她面前表现,她真是吃兔肉都要吃吐了。明显到父亲都经常撇嘴,一脸嫌弃。
她就在内心偷笑罢了。
这会儿,见礼后的李二郎,又朝她笑了,被父亲不动声色地横迈一步,将她挡在后面,叫李二郎过来,详问起玉米后面浇水施肥的细则。
长孙琰也静静听着,心中有几分惊异,又有几分敬佩。她知道李二郎骑射出众,连父亲私下里都夸,并将他看作自己事业的继承者。
她也知道李二郎还通杂学,那些送来的数算之学,好些将她难住的题目,都是他写信过来解答的。
但她原本不知道,李二郎还通农学。听他说得头头是道,这是真的在田里种过地才会懂的啊。每件事都这样专注而认真的人,又怎么会没有魅力呢?
她悄悄从父亲身后偷看,看到二郎这时候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偷偷瞄过来,而是侧头跟父亲说话,十分严肃。
哎呀,所以他是怎么有时间学这么多的?不知道李世民其实有双倍时间的长孙琰有些不解,也有些惭愧。
等聊完了,长孙晟就打发儿女回家,看见怏怏的李世民,他板着脸心里想,以后成亲了相伴终身,有得是时间相处,这时候腻腻歪歪儿女情长的,不像个英雄。
不过还是让李世民去送他们了。
“你过几天再来看看。”李世民对长孙无忌说,眼睛瞅着马车,“马上水稻和玉米先后脚都要成熟,陛下已经回东都了,收割时也不知道让不让你们来。”
长孙无忌点头:“好的,我们提前来瞧瞧。”
“你跟四娘若是身体不适一定要早就医,早告诉我,不要自己硬抗。”李世民很担心长孙琰的气疾。看她现在又没犯过病,不像人家幼时犯病,发育期慢慢养好不再犯,她这是幼时无病,后来反而染上了。
他买了哮喘用的喷雾带在身上,但如果可以,还是不要染病最好。
待长孙无忌全应下来,他才将人放走,目送他们的车马远去。
就在这时,曲云上前禀报:“郎君,先前派去找孙先生的人回来了,带回了孙医师,因着郎君与长孙将军说话,孙医师暂去厅中等待了。”
“真找着啦!”李世民大为欢喜,立刻回身,把骑马打猎穿的便装换了,又洗了把脸,才去正式见客。
孙医师是孙思邈。母亲和妻子都多病体弱,李世民就动了心思,想将他请回来。不仅是给家人治疗,也是想请他研读自己带回来的医书,再传授出去,好普及世人,提高人们的存活率。
他大唐立国人口才一千五百万。
死不起人了!
尤其孙思邈在后世的评价中有一点,认为他第一次主张单独设妇科和儿科,也擅长这两科的治疗。现在小儿夭折率很高,如果能稍稍改善一点,就能活人无数了。
不过孙思邈不慕富贵,当年杨坚召他为国子博士,他也不愿意来,所以李世民专门在后世买了个针对他的大宝贝。
步入待客之厅,就见一个望之不过中年之貌的道士正端坐观书,其入神之处,他放重了脚步也未能惊觉。
李世民没有出声,蹑足过去,见是他之前就嘱咐要留给孙思邈看的《本草纲目》。
这是刘彻找了几个学医的研究生修订过的版本,除了参照市面上修订过的版本之外,还按照最新的研究,把原本中的错误给改了过来。
尤其是一些不立时致死的肝毒性和肾毒性的药,直接标明毒性,不可用。
中间提到此时还未出生的后世医者的地方也删去了,其中还有孙思邈自己呢。
现在这个《本草纲目》虽然还是署名李时珍,但比原本更全面、更科学。不过因为整体还是李时珍所著,所以从图画到文字,在隋时也不显得突兀。
李世民之前拿了第一卷 让人带过去,孙思邈现在看的是第二卷。
孙思邈采药治病,对药物本有心得,但限于条件,有些药物他也没有用过,甚至没有见过。现在看到这后世的总结,一时看入迷了,半晌才觉得不太对,一抬头,一个少年郎正笑咪咪地看着自己,并推过一盏茶:“孙医师喝茶。”
他知道这定就是请他来的唐国公之子了,正要见礼,被李世民抢先扶住:“孙医师年高,平生活人无数,小子不才,哪里敢受你的礼。孙医师可将铜人带回来了?”
孙思邈眼睛一亮,连书本都放下了,没挣脱李世民不好行礼,只好拱了拱手,道:“那针灸铜人实是太妙!不知是何方高人所为,还请小郎君引见,孙某愿拜以为师,以求传授!”
对,李世民用来吸引孙思邈的,不仅是《本草纲目》,还有他在网上买的针灸铜人。
孙思邈擅长的很多,除了诊病用药养生之外,他还擅长针灸。所以这个大宝贝让他见之而心喜,再看到李世民抄的一点针灸理论,更是认为唐国公府中住着一位高明的医师,所以收拾了包裹就要来求教了。
他这样的年纪和声望,毫不犹豫地就说要拜另一人为师,果然是用一卷文字专门论述医德之重,强调“大医精诚”的孙药王啊。
李世民心生敬重,也肯定了自己的作为不算冒险,郑重道:“孙医师不必如此,我这里并没有比你更高明的医者。也正因为如此,我得了一些医书,没有办法自己传于世人,便想请孙医师来做这件事。”
孙思邈一时不解,直到李世民将他带进了一间藏书室。
藏书室正中是两尊针灸铜人,一男一女,其中男铜人与带给他的那尊一样,显然不止有一对。
一侧的书架上满满的书,孙思邈过去,先看到《本草纲目》,他已经看到了两卷,没有特意再去拿,而是看向其他。
然后他才真正受到了震惊。
这里是从宋至清的历代医书药书,经过新时代的鉴别挑选,留下的不是没有谬误,但都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