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娘忍着眼泪:“这些话你没跟宋家人说?”小樱桃摇头:“我怎么说呢?我无意间救了奶奶的名声,奶奶也护了我的名声——可是如何让宋家人信呢?他们认定奶奶做了丑事,哪怕我出来作证,他们也会说我们主仆勾结。至于那个缘冲和尚,也拿不到他一丝儿的证据,这种事,如果没有当场拿住,什么都是糊涂账。”
第29章 青凤的誓言
“各位衣食父母,咱们好久不见。这两年,老赵我在甘肃陕西学了些歪腔歪调;在云南贵州学了些山歌民谣;在两广呢,没学成什么,那边儿的方言太拗口。这次回苏州,我这皮囊里装了不少好货,所谓吃橘不忘洞庭湖,我要好好伺候大伙儿,献献丑。
“昨晚上,苏州弹词第一高手王周士王老先生,在鹤松轩做东请我,同席的还有扬州、常州、无锡的几位朋友,都是身怀绝技的艺人,江南的顶尖高手。跟我说,说书到底太俗,是皮糙肉厚、大字儿不识的泥腿子听的,下流的北方玩意儿,不如本地的评弹风雅,四六七字对仗,带着韵脚,配上三弦儿,唱得也好听。
“按理说,我赞同他们的话。我们说书的,就是俗,也没乐器,只靠一块醒木。可我不明白,你们若觉得我这手艺庸俗,为什么饭局上凑出钱来请我哩?何必怕我区区说书的呢?说到底,是不如我老赵吸引人。诸位,别怪我骄矜,咱有一说一,心里要没底,也不敢出来显摆。闲话少提,咱们正经说书。
“不管读没读过书,都应该听过二十四孝的故事,什么彩衣娱亲、卧冰求鱼,还有缇萦救父、木兰从军,都讲的是个‘孝’字。所谓羊羔跪乳、乌鸦反哺,连畜生都知道孝,可见孝纯是天理,做人若不孝,那真是枉生于天地之间了。各位听多了孝子贤孙的故事,今天却讲个反的——母亲对孩子的孝。有些人不懂了,啊呀,老赵你疯了,这是什么糊涂话!父母怎么要孝顺孩子了?
“诸位听我说:孝是与天地并存的大道,不仅儿女奉养父母是孝,父母对儿女的舐犊之情也是孝,咱们看‘孝’这个字,上头半个‘老’,底下一个‘子’,这里头有两层意思:子背着老;老在上头也护着子呢!
“所以我说的孝,是上下贯通的至亲之爱。为人父母的,如果不爱、不孝顺自己的子女,使他吃饱穿暖,教导他,疼爱他,那怎么指望他以后能反过来爱你、孝顺你?这是最自然不过的道理,大家可以思量思量。
“本朝康熙年间,江苏湖州城内,有一对老夫妻,丈夫叫张老,妻子名八娘。也许是张老上辈子在佛前烧过断头香,与八娘结婚多年,无儿无女。家里又赤贫,纳妾的事,有心也无力。老两口求神问卜,什么法子都试,什么经都念,至诚动天,终于在八娘五十岁之际,肚子有了动静,十月生产,是个俊俏的女孩儿。
“夫妻俩对这女儿爱如珍宝,取名霖儿,意思是这孩子就像甘霖,来得及时,来得大喜。老两口对霖儿悉心教养,培养得这孩子极是温柔贤淑,长得也是粉雕玉琢,清婉可爱。霖儿十四岁上,老两口开始盘算她的婚姻大事。这天,家里忽然来了位客人,穿得富贵华丽,张老一时认不出来。那客人笑道:张兄不认得同窗旧友了?张老细细一认,原来是三十多年前的一位同学,叫宋合一,当年他考场得意,去京城做官,往来自然少了,这些年他在外地宦游,也不曾谋面,一时认不出了。
“原来宋合一做巡抚时,动用官银凿渠修坝,现任总督是他在朝廷里的对头,查了账簿,参了他一本,说宋合一滥支公帑,核算出来需要补缴三万两银子。宋合一变卖家产补齐了,对官场也冷了心,辞官回乡。两人年轻时交情就好,宋合一回乡后,两家常常往来。宋合一有个儿子叫宋勤学,刚满十六岁,自然而然,两家结了亲。成婚不久,宋合一夫妇先后生病死了,霖儿辛苦操持生计,让宋勤学安心读书备考。
“不久,霖儿生了个儿子。也是宋家时来运转,宋合一做官时提拔的一个下属,如今发达了,得知宋家遭难,主动报恩,给宋勤学捐了监生,送了银子,还许诺为他谋个官,宋家摇身一变又成了财主。谁知宋勤学发达后便不安分,开始有不足之心,不顾霖儿反对,娶了个卖唱的做妾,大吹大擂地迎进门。这妇人姓刘,乃湖州城有名的粉头儿,长得极标致,性子极风流,活脱脱一个狐媚子,将宋勤学迷得神魂颠倒。刘氏恃宠而骄,虽说是妾,哪还把正房的霖儿放在眼里?只把霖儿当作肉中刺、眼中钉,久而久之,心思越来越毒,竟想除掉霖儿,自己一家独大。
“这个世界怪得很,越是无德无行的人,就越迷信鬼神,和尚庙、道士观、土地城隍、花神痘娘娘,见什么信什么,见什么拜什么。这个刘氏就特别痴迷礼佛拜道,湖州城内有一座圆通寺,是她最常去的,寺里有个眉清目秀的缘虚和尚,最信奉佛家”三宝“,哪”三宝“?赌钱吃酒养婆娘。一来二去,两人就勾搭上了。
“偷情这种事瞒不住旁人的,霖儿也听到一些风影,拿出正房太太的身份,用话刺了刺刘氏:‘你以前怎么样咱们管不着,既然从了良,就要有个人妇的样子,没事不要在外面抛头露面,尤其是寺庙那种都是男人的地方。’刘氏当面儿没说什么,私下里恨得咬牙切齿。
“这天,刘氏又跑去圆通寺和缘虚幽会。俩人腻歪一番,刘氏闷闷叹气,缘虚问她怎么了,刘氏擦眼抹泪地装委屈,说在家遭霖大奶奶虐待,饭不给吃,衣不给穿,动辄打骂,这条薄命朝不保夕。缘虚很是心疼:‘那可怎么办?’刘氏看他上了钩,随口说:‘要是怎么着除掉她就好了。’缘虚大惊:‘你要杀她?这可不是玩的!’
“刘氏啐道:‘呸!亏你是出家人,什么杀不杀的,我也不敢杀人,只是设法教训教训她。’便将自己的主意告诉了缘虚,缘虚惊喜道:‘好人儿,你这是便宜我了呀!’刘氏笑道:‘肥水不流外人田,便宜你我也乐意——你把她糟蹋了,毁了她的名声,她自然没脸活下去。你受用一番,又除了我的心病,岂不两全?’
“两人商议定了,按计行事。回到家中,刘氏装起病来,哼哼唧唧地不肯下床,说后天是宋老爷的忌日,自己在圆通寺许了愿要斋僧的,这下去不成了,把宋勤学也急坏了。刘氏建议让霖奶奶去,代宋家做功德。宋勤学开始不同意:‘不行我去吧。’刘氏骂他:‘放屁!你在家,她还不敢对我怎样,你若出了门,不知她用什么法子害我呢!’
“无法,宋勤学便吩咐霖儿去圆通寺斋僧,霖儿不愿意去,被宋勤学一顿骂,无奈答应了。到了这天,霖儿带着丫鬟、嬷嬷坐轿子去了圆通寺,上了香,斋了僧,大三伏天,忙得一头汗,便坐在廊下休息。
“这时,缘虚和尚走了上来,请霖儿去茶室纳凉,经不住丫鬟嬷嬷撺掇,霖儿看时候还早,坐坐无妨,便去了茶室。谁知吃了茶点,顿时觉得晕晕沉沉的,眼皮上下打架,困得不成样子,丫鬟和嬷嬷见状,便伺候她在榻上躺下休息。缘虚又请丫鬟、嬷嬷去别处吃点心,自己偷偷折回来,奸污了昏迷中的霖儿。——不用说,大家都猜到了,这点心里,下了迷药。
“等霖儿醒来,发现自己衣衫不整,知道吃了哑巴亏,敢怒而不敢言,不声不响地带着丫鬟和嬷嬷回了家,仔细想来,肯定是刘氏和那个和尚串通好了,自己不慎,遭了他们的毒计,羞愧万分。这时,宋勤学冲进她房中,二话不说就是一顿毒打,骂她淫妇:‘老妈子说了,你在和尚屋里喝茶,还在和尚屋里睡觉!’
“霖儿百口莫辩,受了天大的羞辱,愤恨无比,恨宋勤学无情无义,恨刘氏狠毒,也恨自己性格懦弱。看着小儿子,更是心疼,刘氏已有身孕,等自己死后,她定会折磨死这个孩子。她狠下心来,把几条汗巾绑在一起,搭在房梁上,套住脖子,又用一条绳绕了儿子的脖子,拴在自己腰上,踹翻椅子,母子俩一齐归了天。”
故事说到这里,底下有人喊起来:“这不是宋知县家的事么?这新闻全苏州都知道的!”“说的是三棵柳村袁七娘的女儿,故事里叫八娘,不管七娘八娘,反正最后都死了。”还有人问:“上吊的那妇人,会不会变成厉鬼回来报仇?”赵敬亭摇摇扇子:“我不知道苏州的新闻,我讲的故事是康熙年间的。诸位耐心些,底下的才是正文呢!
“且说霖儿死后,张老夫妇伤心欲绝。八娘虽不知道霖儿在圆通寺的遭遇,但她知道那个刘氏向来狠毒,女儿没少受委屈。如今上吊,定是被逼到了绝路,撺掇张老去告状,张老是个懦弱人,伤心之余,他恨女儿害死了外孙,不肯再管。无法,八娘亲自出面,往巡抚衙门告,宋勤学用银子打点了,衙门只说是负气自杀,还连累上自己儿子,残忍至极,可谓死不足惜。
“八娘不服,嚷着要去北京告御状,可她一个妇人家,又是小脚儿,怎么去得了北京?便是去了北京,难不成跪在紫禁城门口喊冤么?官司打不成,正路走不通,那就走小道儿——八娘决定亲自为女儿报仇,她先找到女儿贴身的一个小丫鬟,问了当日在圆通寺的事。小丫鬟纳闷:‘从寺里回去,当晚奶奶就自杀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相似小说推荐
-
名侦探修炼手册 (肥瓜) 起点VIP2021.8.18完结 30W收藏120.21万字 7.23万总推荐请谨记,永远不要去挖掘那些未被解开的谜题。因为你永...
-
深藏于骨 [出版] (赵婧怡) 新星出版社本格推理与社会派的精彩结合神秘的快递,引出一段惊心动魄的冒险相距十几年被埋葬的三具尸体,背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