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笑道:“亮要先回去告诉孝直,让他放心。晚些再来陪主公。”
刘备哭笑不得:“…怕是你去了晚上也不回来了!”
“哦,若是如此…随时欢迎主公前来。”诸葛亮狡黠一笑:“我二人必扫榻相陪。”他一面说一面走,立刻就逃得远了。
“……”跑得那么快,还怕孤强留着你不让走不成?刘备终是撑不住笑出来,对着诸葛亮背后喊:“若不回来,孤便要拿人了!”
2. 不谏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古诗.长歌行》
赵云已在寝殿外跪了一个时辰。他抬眼看着殿内,不知道诸葛亮在里面陪了陛下多久。
半年前关羽遇害的消息传来,他还可以听见刘备饮泣之声。三个月前法正病亡,刘备垂泣三日。可眼下张飞死讯已至,刘备不过怔然一声:“噫!飞死矣。”
然后便是一片寂静。刘备一滴眼泪也没再落下。平日温厚如一团暖炭的人,瞬间罩上一层冰霜…不,是由里至外,整个结成了冰。还不是川中冬日的细霜薄冰,而是在北方暴雪后才能得见的三尺封冻。
与刘备相处久了的人都知道,刘备在众人前,或与人初识,皆是少言寡语,多余的话不多说一句。可一旦与你熟络起来,那热情真挚直是深入人心。便是在严寒冬日的野外,无地取暖,只要这个人在身边,再冷也撑得住。而今尚在人世的,没有人比赵云对这一点体会更深。
那时他们带兵不过数百,穿越一片寒林,当真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触目只见纷飞雪片,耳中但闻乌鸦乱叫。众人皆已疲惫不堪。其时刘备与士卒们一同饮尽最后一滴取暖的浊酒后,猛然摔了碗,豪爽大笑,双剑相击之间火花迸岀,挥剑一斩,竟使一旁的枯木燃烧起来。
“看,天无绝人之路。”刘备笑着对惊得呆看着他的赵云道:“我们冻不死的。”
士卒们也皆欢欣鼓舞起来。他们一行人最终抵达了目的地。日后闻曹操激励士卒望梅止渴之事,赵云还拿这故事来说笑:“曹操虽多智计,怎及主公豪情万丈。”
简雍呸了一声表示不信,赵云笑道:“宪和没有见识过主公的力气。一击双剑便出火光,若非臂力极好,自是不能。就是云也没把握一击便成功。再者,若非臂力过人,主公又怎能以薄刃架住战场上旁人惯用的长枪长刀。”
简雍犹自不服:“那他怎么不用长枪!”
赵云望天:“没看见么。主公垂手过膝,用长枪回转不过来。”
简雍哈哈大笑,登时捧着肚子滚倒在坐位上。刘备拉住了赵云表示要与他大战一场。
汉属火德,应火而生。赵云亦深信他那温暖如火的君王,将如光武帝那样照彻天下,兴复大汉王朝。
可是…如今…
数月前,他们皆以为,失荆州,损关羽,不过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朝堂将相揖穆,君臣携手,况有法正力谏,诸葛亮婉说,他们必能收回荆州,重振大业。
怎知扑向他们的,是一场毁灭性的山洪。
短短数月内,竟又传来张飞被害的噩耗。刘备再是如何英明克制,毕竟极重情之人,怎经得起再一次的打击。何况法正亦于此时撒手人寰。临终前,法正犹忧心刘备东征之事,与下人索要纸笔,给刘备写了一纸遗言后,遥望王府方向,流泪而逝。
一纸遗书,怎抵得上活生生的真人劝谏?!法正死后,刘备直哭了三日。将法正病发之因也归咎于东吴袭荆州,更是人之常情了。
上天要收回人的性命时,彷佛赶在一处。北方曹操也于此时逝世。然这对汉国朝堂却非喜事。先前诸葛亮说服刘备但收回荆州,不可灭吴,只因忌惮曹操亦同时举兵同灭吴,魏蜀瓜分吴疆土后,蜀必孤立无援,以小国寡民独自抗衡上国,怕是汉室兴复无望。
谁知曹丕即位,竟一改其父遗志。被孙权灌了迷汤后便醺醺然允诺了与吴结盟,以为东吴就此归顺,可不战而一统江东。殊不知孙权交恶西蜀,形势禁格,不得不惟曹魏马首是瞻。对曹丕俯首贴耳不过权宜之计。
此时连赵云也不禁暗叹曹操与主公不愧为知音,二人能互闻弦歌而知雅意。曹操若在,刘备或许还能因忌惮他同时举兵瓜分吴国,只收回荆州就罢。可曹操一死,曹丕便与孙权结盟。使得刘备亦没有了后顾之忧,决心灭吴。
关羽之死已使刘备深忿,张飞头颅走江东,愈加火上浇油。曹操一死,更无人救火了。在切齿深恨中,东征的战略考虑还能剩下几成?赵云深知他的君王,虽英雄迟暮,豪气犹存。此时,他彷佛能看见山雨欲来,风卷残云。旌旗猎猎,三军山呼,神临作鬼,大战在即。
他知道自己拉不住刘备。但若就此支持刘备东征灭吴,他却也做不到!
不知又过了多久,方听得脚步声传来。抬眼一看是诸葛亮从殿内出来。赵云只看得一眼便怔住,平日松柏一样挺拔健朗的人,此刻怎显得如此疲备,连脚步都有些迟缓。
诸葛亮见赵云跪在地上,便急匆匆走过来,弯身扶他:“子龙…怎么跪到此时!”
赵云搭着诸葛亮之手欲起来,不料腿上一阵酸麻,又跪倒于地,摇摇头苦笑。
诸葛亮见此,便俯身掺起赵云。他知以赵云的烈性,绝不愿去一旁坐下休息。便让他把重量倚在自己身上,候他缓过来,一面摇头:“子龙如此,岂不更令陛下心疼。”
“丞相,可曾劝得陛下?”
诸葛亮默然不语。半晌方低声道:“子龙…陛下他,年事已高。若阻他伐吴,他将心如死灰。”
赵云急道:“可是,一旦与吴交恶,不能卒解,我汉将处于孤绝之境…曹丕窜汉,我正当应时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机不可失啊!”
“是。”诸葛亮点头道:“子龙向来思虑周详。为将者当如是。我大汉有名臣良将若此,亮深感欣慰。”
赵云越发急了,只抓紧了诸葛亮之手追问:“既然如此丞相为何还…”
“为将者可以如此。”诸葛亮神色严肃:“然为相者却不可。子龙可想过,若我全力阻止陛下,不发粮草,最后势必君臣势同水火,朝堂上人心动摇,甚至结党分派。届时战争未起,内乱先生。转眼就是覆国大祸!亮一人罢归乡里事小,汉国却如何经得起再一次打击!亮若如此,又要置陛下于何地?”
赵云怔然。他确是没想到这许多。经诸葛亮提点,一想来登时有不寒而栗之感。却仍是不放心,低声道:“两弱相争,百损无利。丞相当如何承担后果?”
“庙堂动乱,结党分派,祸及朝野,亮承受不起。然而东征之结果无论如何,我都能支撑得住。”诸葛亮叹道:“再者…我相信陛下。”
赵云惊愕地看着诸葛亮。他猛地想起了四个字:情令智昏。
诸葛亮似也是看透了他心中所想,笑了一下:“子龙不相信陛下?”
赵云摇头:“陛下身经百战,近年夺占西川,更有汉中大胜,足见通晓大略。然昔日有庞军师,法令君谋划左右,如今二人皆亡。东吴将帅素来晓兵诡诈,云只恐主上一时疏失…”
“如此种种,我并非不知啊…”诸葛亮叹息:“只是,若伐吴,尚有几分胜算。若我等全力阻陛下伐吴,只怕他…”他摇头,苦笑了一下:“古人云,君轻而民贵。然我为人臣,却不如此认为。若无陛下,安得你我一展长才,相随逐鹿天下,终得这一方基业?若无陛下迈仁树德,覆焘无疆,安得两川百姓安居乐业?眼看…几可重建高祖之业,成光武中兴之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却不料,生此巨变。亮尚且被震得回不过神来,何况陛下更有丧手足之痛,锥心彻骨不足以喻其悲,即使手刃吴侯,血溅三尺,亦不能雪其恨。而今,唯有你我全力助他,上下一心,则胜利可期。”
赵云一时语塞,眼看诸葛亮形容疲惫,眼底却坚定无比,彷佛蓄藏暗燃的星星之火,只待风起,便是燎原。他是决心竭尽全力,助主上一战了。即使刘备是飞蛾扑火,劝之不成后,他诸葛亮亦会慨然相随。
一如当年当阳长阪。
诸葛亮扶住赵云,深深望进他眼里,那神情象是在说:子龙,你不也是一样么?
赵云怔然看着眼前之人。诸葛亮自来身体强健,性情坚韧,更隐傲骨。自相识起,只见他运筹帷幄,谈笑风流,从未见过露出如此忧劳神态。当是内心痛极忧极。赵云一阵心疼,反握住诸葛亮之手,哽咽道:“丞相…云,定全力助你!”
诸葛亮含笑点了点头。
“全力助他,那你助不助我?”
二人回头,只见刘备从寝殿内走出,一脸幽怨地看着赵云。
赵云哭笑不得:“陛下与丞相君臣一体,怎么还拿臣取笑!”
刘备上前紧握赵云双肩,哽咽道:“子龙!我的兄弟,只剩你了!你若是也反对东征,我…”
赵云心一酸,跪地朗声道:“臣必倾力以助陛下!”
刘备扶起赵云,凝望着他,片刻笑道:“我说要东征,你跟朕拗。丞相一句话,你就听了。”
诸葛亮摇头笑道:“陛下怎么与亮吃起醋来?”
“本来子龙与朕是最要好的,自从你来了,你俩情意相通,志趣相投,一日好似一日。子龙把你当成他的幼弟,便再不记得我这个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