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三国玄亮]白帝春深 完结+番外 (艾草)


有这两位力谏…不知结果当是如何。但听刘备温言道:“两位爱卿何以反然丞相下计?”
黄权摇头:“虽是下计,却最为稳妥。臣请陛下思赵将军前言: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臣愿为陛下竭力谋划,以成全功!若北伐不效,请陛下治臣之罪!”
赖恭亦朗声奏道:“操身虽毙,子丕篡盗。中原心存汉室者数以万计,百姓嗷嗷,道路以目。陛下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则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
黄权与赖恭一唱一和,慷慨激烈,动人心弦。可说代表了多数欲劝谏刘备东行之人的心声。且二人还引用了赵云之言,一时众人皆看着他二人,心中暗叹。
刘备闻此,亦是感动,亲自离座下来,望二人片刻,却是叹道:“朕意已决,望两位爱卿全力助我,莫再多言。”
赖恭急道:“陛下…”
刘备凝望着他默然不言。赖恭忽然便觉自己说不出话来。而黄权转头去看赵云,只盼他也说句话。不料赵云竟然坐在那里静默不言,彷佛什么也没听见。黄权见此,如一兜头冷水浇下。知道赵云心疼刘备,早就不愿再阻他东征。
赖恭亦茫然地看向诸葛亮,只见诸葛亮摇头:“君知其一,未知其二。孙权人心苦不足,已委周泰为汉中太守,意欲再图蜀中。陆逊进克宜都,三峡天险已与我共有。两川门户,唯余白帝。若多留兵以备吴,则北伐难以全功。我倾国北伐,则恐大汉之忧,不在祁山,而在白帝之东矣!”
黄权见此,只得叹息,再对刘备一揖:“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
赵云闻此,便亦起身出列:“臣亦请为先锋!”
刘备微笑道:“两位爱卿勿争先。容朕与丞相慢慢商议。”说罢便转身回座。赵云与黄权相对一笑,也各自回班。赖恭尚独自站在原地,怔然片刻,自知无奈,也只得回班。
但见诸葛亮对刘备长揖:“陛下,臣尚有一虑,望陛下深思之。孝直既殁,陛下身边缺乏运筹谋划之人。吴人晓兵诡诈,骁勇悍战。公衡所忧,不无道理。”
刘备点头道:“丞相尝言,子初运筹帷幄之中,远胜于你。朕命尚书令随军出征,在我左右。你可放心?”
诸葛亮笑而颔首。
法正殁后,诸葛亮举荐刘巴为尚书令。刘备知道即将东征之际,诸葛亮为了备战忙得焦头烂额。除筹办粮草,尚要教兵讲武。有刘巴在正可助他一臂之力。故而当即许之。虽然刘巴之前曾经欲投曹操,后事刘璋,又劝刘璋拒刘备入蜀,不顾诸葛亮数次千里传书唤他,就是不愿投效刘备。后来刘备定西川,刘巴不得已归顺后又侮慢张飞。可说数次与刘备添乱。但刘备敬信诸葛亮,仍厚待刘巴。
刘备曾笑道:“孤向来得人心,就从没遇过子初这等鬼难缠。他看孤不顺眼,却唯独还肯买孔明一些面子。”一句话引得群臣大笑。刘巴黑了一张脸,侧头看那诸葛亮亦正忍俊不住地微笑望向他。他刘巴是千里马。而他的伯乐竟不是汉中王刘备,而是堪比萧何的诸葛亮。以至于人们都笑说,诸葛军师数次千里传书刘巴,央他来归。就只差没有月下追韩信了。
“陛下,”但见成都令马谡出班问道:“陛下何以不令丞相随军出征?”
“卿此言可是胡闹,丞相随军,谁来守国,谁来给朕足食足兵?”
马谡道:“足食足兵,自有其人。难道非丞相不可?陛下仁人君子,难防吴人诡诈。尚书令多谋,丞相谨慎。多一人相辅,总多一分胜算。”
刘备闻此,有些不悦。马谡这是在拐着弯说他不会用兵么?好吧…自己确实向来不善用兵。但好歹顺利攻取西川,更有汉中大胜…至此征战近四十年。怎么还不晓兵?
但见侍中马良出列,温声对自家幼弟道:“南中尚不安宁,时有骚扰,皆赖丞相累年坐镇成都,方不敢大肆举兵而反。丞相若离成都,随陛下远征,恐他们再无顾忌。”
“李恢,吕凯等贞良之士,久仕南土,难道不足以保境安民?”马谡反问兄长。
马良轻摇头:“群龙尚不可无首,何况边境未定,我又举国东征。丞相万不可擅离。”
“兄长…”
马良摇了摇头。马谡见兄长拦着,不好再说,只得随马良退回班内。
马良暗叹自家弟弟思虑还是不够周详。诸葛亮本意收回荆州便罢,而刘备却必要灭吴。届时二人意见相左之时,就是战势不利,刘备未必听诸葛亮劝阻。那时候便是丞相随军,又有何用?难道如同法正当年那样冲到阵前去死谏么?虽说诸葛亮性情温和,冲到阵前力谏不是他的作风。然诸葛亮也并非惜命,真被逼急了这样的事情不是做不出来。丞相自是不惧刀兵,可身为丞相,荷一国之重,安能随便轻生阵前,以死相谏?若是万一中箭,便与庞士元一个归宿,这要置大汉基业于何地?
况且这么做于情于理都是行不通的,死谏也要看人。若是法正于矢石俱下时冲去阵前谏阻,至多使刘备心疼半日,仍会留着人在军中。但换成丞相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诸葛亮若这么做,便是最后安然无恙,也必惹得刘备大怒,只怕会立时遣人把丞相给送回成都。
何况此时与东吴结下的切齿深仇,根本不是当初跟曹操争汉中可比。若是临阵二人意见相左,丞相绝对劝不住。
朝堂上一时一片安静。马良与诸葛亮却不约而同在此时想念起法正来了。两人都将目光投向了那原本属于法正的位子。那里自从去年冬天以来,就一直空着。时至今日人根本不可能回来了,刘备也没有下令把坐席撤去。宫中侍卫明白刘备重情,思念法正。也都不提这件事。所以那时开始,大家每逢议事,看见那永远空着的位置,不免心下凄然。
马谡却显然没有被说服,思前想后,还自要说些什么:“陛下…”
马良回头看着自家幼弟,温声道:“幼常,孙权已派丞相兄长至前线。”
马谡与兄长对望,一时无语,又看向诸葛亮。他二人与诸葛亮情同兄弟,皆知诸葛亮与兄长诸葛瑾手足情深,即便二人皆各事其主,忠心不二,可心中必然羡慕马家兄弟,能同事一主,朝夕相见。
若有一日,诸葛兄弟不得已必须于两军阵前相见,便不会再念私情。但人非草木,这对亦是重情的诸葛亮来说,将会是何等煎熬,自不待言。马良知道昔日天下大乱,诸葛一家南迁避难,少时的诸葛亮曾仗剑以护长姐幼弟,抵挡流寇。而诸葛亮能击剑,皆是兄长诸葛瑾所教。此刻,怎忍将手中之剑指向兄长?
方丧兄弟的刘备,自然更是能体会此中痛苦。
马良看向刘备,心下暗叹。孙权明知诸葛亮在蜀,仍派诸葛瑾至前线。反观刘备,便做不到这一点。小人君子,高下立判。陛下以君子仁厚之心而与小人斗,胜算只怕…
何况,孙权恐怕正是恐诸葛亮亲至前线,才安排诸葛瑾至前线布防。思及此,他不由觉背后一阵凉意直窜上来,坐立难安。犹豫再三,终于还是暗叹一声尊兄对不住,起身奏道:“若是此为孙权之计,意在阻丞相随军出征。陛下是否仍要让丞相守国?”
刘备看着马良,温声道:“若朕令卿即刻持剑斩下幼常头颅,卿可愿意?”
意料之中。
马良暗自叹息,长揖道:“臣失言。”
刘备起身,亲自离坐下来扶着他。马良望着自家君王眼中温严慈爱神色,便觉眼眶一热。刘备那一双眼睛会说话,这是大汉朝堂人所共知。此刻那双眼睛好像在说:朕感卿思虑周良,为公弃私,竟可不念与丞相兄弟之情,然此事朕绝不为之。
这便是刘备,便是他千载难逢,如君如父的明主。君主重情,则情深不寿。可正因如此,他们方愿意为他赴汤蹈火,百死不辞。若在盛世,刘备必为一代圣君,如高天月明,照彻太平天下。可在这乱世,九日行于天之时,这高天孤月便化作了熊熊烈火,坠落人间。尽管可能短暂,尽管他们知道扑向火光是如此危险,但却始终追随刘备不离不弃。因为,他们不就是一群飞蛾么?
物以类聚,天经地义。正如飞蛾扑火。
是时,谁料到他们随口之言,随心所想,皆一语成谶。谁料到一年后马良便死于沙场,马谡痛失兄长。谁又料到后来挥泪斩下马谡头颅的,竟是与马良马谡情同兄弟的诸葛亮。

3. 偕作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诗.秦风.无衣》

东征前夕,成都都畿内外,羽檄交驰,一片威严肃杀之气。三军听调,整装待发。大汉天子亲阅大军,激励士气,使人人得睹龙颜。汉军每一位士卒都知道,他们的皇帝,曾经也跟他们一样,只是帐下一卒。数十年来浴血拼杀,马上征战,其武勇虽不及五虎上将,却也不下于任何一位将军。
刘备之所以能统率三军,积年为元帅,正是因为其得士众归心,思效死力。刘备非只是待每一位士兵如自己亲子,与他们坐在营火旁一起吃饭,一起唱歌,在士兵们寒冷,受伤时投醪抚寒,含蓼问疾。在冲锋时一马当先,于攻城时身先士卒,更于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当年的荆州军民无不永生难忘。入川之后,口耳相传,使得川中士兵也心生仰慕。汉中之战,他们亲睹刘备于阵前之壮勇,于战时对士卒之爱恤,无不为其精神所感,自此死心塌地,思报汉室。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