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与军师向来情好亲厚,温言笑语。从来不曾以这样的目光看过军师…今天…这是…怎么了?!
他随刘备多年,因忠心尽力,善理家事,前不久被刘备派来照顾法正。此时连捡拾茶杯碎片也忘了,只呆看着军师。但见诸葛亮默然执扇对刘备躬身一礼,便往外走去。侍从忙为之打伞。
刘备凝望昏迷的法正片刻,亦转身快步出去。侍从跟随不及,惊呼一声大王,跑上去撑起了伞给他遮雨。
诸葛亮正要踏出府门,却听身后那人连名带姓地大喊:
“诸葛孔明!!”
诸葛亮脚步一顿,回过身来,但见刘备站在那里,斑白发丝滴着水,瞪着眼看他。那从来深沉的王者之眸里,竟写满了失路孩子般的无助绝望。
便在不久以前,他们全线告捷,斩夏侯、拒曹操、取汉川、夺上庸、擒于禁、戮庞德、淹七军、困襄樊,荆北倒戈,中原鼎沸,关羽兵临许都,威震华夏,逼得曹操几乎迁都。人人都以为,他们即将再创光武大业,还于旧都。汉室复兴在即,太平盛世将重临人间。
可谁料不过几日的时间, 糜、士归降,江东大军毁约袭荆,关羽父子殒命。汉国上下有如蟠龙忽堕天,乐极生悲之余,诸葛亮自己尚且被震得回不过神来,何况刘备…何况与关羽情同兄弟的刘备?
尽管从不愿真正承认,但诸葛亮此时也深深意识到,刘备老了。人说返老还童,此时的汉中王,如痛失亲人的稚子一样痛苦而执拗。而他诸葛亮,是在做一件多么狠心的事情:试图跟这样一个孩子讲道理,阻止他做他要做的事情。
隔着雨幕隔着伞,君臣二人遥遥相望。刘备脸色一沉,上前一把抓住诸葛亮手腕,拉着他出了府门。
* * *
汉中王府,亦是从前的左将军府门外,侍从们只见大王下了车,还紧紧抓着军师的手不放,大步流星往寝宫走去。诸葛亮被他拉着,也只好快步跟着才不至于露出被拖着走的狼狈景况。腰间玉佩不住叮当作响,到了一处转角,刘备瞅着没人,索性一把将诸葛亮腰上那响得烦人的玉佩扯了下来,扔在地上。
诸葛亮俯身去拾那玉佩--其实那玉摔了倒没什么,只是那丝绦却是刘备亲手所结。
然而不等他弯下身,刘备又是负气地用力一拉,扯着他往寝殿走去。
诸葛亮知道刘备这回是真的生气了。
到得寝殿内,刘备不耐烦地挥挥手命侍从全数退下。偌大宫中便只剩君臣二人。两人四目对视良久。诸葛亮虽是一直被刘备瞪着,却也回望回去,目光平静没有丝毫示弱。两人似乎在比谁的气势更强。然而望着望着,诸葛亮却渐渐发现自己没了底气。正要逃避刘备的目光,却听对方狠狠咬牙骂了一句:“混账!!”
诸葛亮心一痛,长揖为礼,说不出话来。
刘备努力平息下怒气,又不由心灰叹了口气。他转身,抬眼望那屋檐上不断滴落的雨水,良久方道:“你回去吧。孤没有你的帮助,也不能东征。你也不需去说孝直子龙。只要称病在家,不理政务,我又能撑持多久?没有你足食足兵,孤怕是尚未出师,军心已乱…”
“……”
“孤以为你是最懂得孤的,自会理解孤伐吴的决定。就是不支持,你便好好与孤说。犯得着什么也不说,背着孤让满朝文武来阻止孤东征?”
“……”
刘备见他始终默然,以为他还要与他犟,便回头深深看进他眼里。
诸葛亮只消看得一眼那君王的眼睛,便不忍再看。
脆弱,恐惧,无助…哪里是向来坚定刚毅的刘备所曾流露过的神情。
“你说,你是什么意思?!”刘备沉声道:“你现在就给孤说清楚!都说军师杀伐决断,心如铁石。如今也会心软么。”
诸葛亮听刘备语气冰冷,足见寒心到了极点,他心中一痛,却反而抬头直视刘备:“人非草木,焉能无情。”
“你…”刘备见诸葛亮一脸倔强,暗悔自己方才把话说重了。然而终究怒气难平:“那你给孤说清楚,你为什么反对孤东征!”他想了想,又道:“孤不要再听孝直那一套!”
“主公这话,只说对了一半。”诸葛亮道:“以私情而论,亮自然支持主公伐吴。然若以公义而言,亮思前想后,实无万全之策保主公万无一失,故不敢冒然支持东征!”
“然后就去找孝直?”刘备哂笑一声:“孤告诉你,你做错了。”
“是,亮失算了。”诸葛亮淡淡道:“若大王伐吴决意已定,亮全力助大王就是。”说罢转身欲离去。
“你…!”刘备一急,上前拉住诸葛亮:“这个时候你还跟孤拗脾气!”
诸葛亮回望着他,笑了起来。刘备咬牙拉着人过来在案前席上坐了,亲自给诸葛亮斟茶,自己这才在床上坐定,恨恨道:“孤恳请先生赐教。”
这是什么态度什么情况?倒似回到了两人初识的时候。诸葛亮哭笑不得,起身来到刘备身边,坐于床下,握住了刘备双手。君臣二人一高一低,情状亲密如父子。
诸葛亮向来拘礼,难得如此放开。刘备心中甚喜,道:“孔明,上来与孤坐着。左右也无人。”
诸葛亮摇摇头:“君臣之礼不可废。”
“你不嫌膝盖烙得慌。”刘备道。伸手拿了一坐席给他。
诸葛亮一笑,自拿来垫着了,这才继续:“主公,有一事,亮须与主公明言。”
“讲。”
“亮并没有去说子龙谏阻东征。”
刘备挥了挥手:“孤知道子龙根本不用你说他,他本来就跟你所见略同。”
诸葛亮又道:“孝直本来就不同意东征之举。他自来极有主见,又岂是亮三言两语能说得动的。亮不过是推波助澜了一下。”
“……”刘备一愣,想了想,确实如此。诸葛亮并没有做什么越礼之事,更没有直接劝阻他东征。千思百转,苦虑良策,亦全是为了他周全。最后苦无对策这才去找了法正。孔明只不过做了这么一件事,自己就气成这样,对他大发脾气。是否太过了?细想来,这全是因为他将诸葛亮当做至亲之人,便以为他该时时刻刻支持自己要做之事。”
“孔明!”于是他叹道:“孤这也是为了我们的隆中大略!孤誓要夺回荆州,方能如孔明所言,两路进兵,左右策应,共伐中原!”
“恐怕主公不只是想夺回荆州。”诸葛亮叹道:“若不手刃吴侯,主公必不善罢甘休。”
刘备冷然望着他,看他还有何话讲。诸葛亮见刘备如此,便笑而不语。刘备见自家军师不肯说下去了,终是叹道:“孤多想跟你大吵一架。你…为何非要恪守这君臣之礼!”
诸葛亮微微一笑:“来年兴复汉室,与主公泛舟五湖,主公想吵多少,亮都奉陪。”
“真的么!”刘备心中一喜,随即摇头笑道:“那个时候,孤可舍不得与你吵架了。否则岂不大煞风景。”
诸葛亮微笑了一下,随即切入正题:“亮自随主公,尔来十有四年矣。自草庐一对,至如今天下终成三分之势。得来不易…若无主公,亮至今也只南阳一耕夫。”
刘备摇头:“说的什么话。孤自得军师,幸成大业。否则如今怕已是冢中枯骨。”
诸葛亮道:“三分天下既成,请主公细思方才孝直所言:两弱相争,百损无利。孝直或不曾细说此间利害,主公盛怒之下也无暇细思。今汉吴均势,吴固无力灭汉,汉亦难吞吴。若倾力东进,败则元气大伤,一蹶不振。胜亦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使曹魏坐收渔翁之利。主公非要伐吴,以亮之见,若旨在收回荆州,见好就收,则败不至倾危。若胜,可全主公与我当初隆中之策。”
刘备默然片刻,道:“孔明觉得,孤会败么?”
诸葛亮摇头:“不。亮反倒认为,若主公倾国东征,挟山海之势,军威所到,吴必畏惧求和。主公此时便可以荆州为谈判之资。亮所虑者,恐主公不甘于此,必要灭吴。则吴必作困兽之斗…那时便如孝直所言,两弱相争,无论结果如何,皆是北方得利。则天下大势去矣。”
刘备沉吟半晌,俄而起身望窗外落雨,叹道:“若如军师所言,孤不能替云长报仇,若未及一统天下,手刃孙权而身死。必然抱憾九泉,亦无面目见吾弟矣…”
“主公贵体康健,龙凤之资,天必佑之!何出此不祥之言?”诸葛亮亦起身,缓缓道:“楚歌言道,身死国殇者为鬼雄。况云长义薄云天,英雄一世,必魂归天宇,终成神明。”
“…是么?”刘备惨然笑了起来,回望着诸葛亮:“那孤呢?…若是你,又会是如何?”
“我?”诸葛亮微笑:“若汉室得复兴,亮或能因有功于社稷,位列仙班。若不然…便埋骨青山,守此一方乡土。”
刘备摇头:“如此,为了孔明,孤也必要匡复汉室,还于旧都了。”
诸葛亮含笑执扇一揖:“多谢主公。”
“……”刘备此时方反应过来,他虽没直接答应不灭吴只取回荆州。可此时被诸葛亮几句言语套下来,至此已然是君无戏言不可反悔了。大事就这么定下来,如往常一样,自己领兵出征,而孔明会在后给他足食足兵,使他无后顾之忧,然后迎他凯旋。眼见诸葛亮眉宇间愁云散尽,笑意朗朗,刘备也觉心中悲痛稍解,笑道:“你就别回去了,让他们把事情送到这里来办吧。今晚也睡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