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小屁孩问道孔夫子 完结+番外 (临江山人)


  孟子将孔子的思想和学说继续发扬,他对儒学的精髓也是理解得很深刻,他对待所谓的“得民心”这件事上和孔子是持同一个态度的——不帮君主想方设法束缚民众,而是要求君主、官吏这些处于上位的强势群体先自我提升。
  紧接着的一则,就更能凸显上述这点了。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论语·为政第二》第二十则
  ○●○●○●
  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者尊敬、效忠从而勤勉干活,该怎样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然会效忠于你;你选拔善良正直的人,并且教化能力不足的人,这样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其实,纵观《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孔孟二人在“管理国家、收复民心”等问题上几乎是有问必答,全因为:希望通过自己的劝说,能使掌握百姓命运的君主们发施仁政,从而达到“造福百姓”的目的。宅心仁厚,大爱无疆,孔子的这种特质正是千古黎民百姓所爱戴的。
  作者有话要说:
  补发章节~


第29章 孔子为什么不做官呢?
  俗话有云:宦海浮沉!官场里的弯弯道道咱小老百姓是不那么清楚了,不过我们跟随孔子对“走入仕途”的心态变化,倒也能了解到不少东西。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论语·为政第二》第二十一则
  想必大家都知道,孔子曾经官至鲁国司寇,不过后来又退隐江湖,他在官场上的进进退退都离不开他的心里想法,让我们来看看他的心路历程。
  01
  首先,孔子学习的是上古贤君的仁道,希望通过这些仁道造福天下百姓。而在社会制度中,没有一个较高的职位,又怎么可能经手百姓的事情呢?所以他学成以后,自然是十分渴望步入仕途的。
  02
  不过呢,孔子的仕途并没有很顺利。他早年时做过仓库管理员、图书管理员、羊咩咩饲养员等工作,这些工作都和造福百姓没有直接关系,但这种长时间与基层群众接触的经历使得他更懂百姓的心,也能在后来更好地造福百姓。
  03
  对比起柳宗元等少年得志的典型例子,二三十岁的孔子简直是苦哈哈——在他最有精力的时候,国家没有重用他。这个阶段的孔子在意识形态上有了点改变,不再紧盯着朝廷。而是创办了私塾,私塾越办越好,很多人慕名前来。
  据我个人揣测,《论语》中常见的一种相似句子就出自这个时期——如“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它们都表达了“国家政治上轨道就好好做官,国家政治不上轨道就退隐山林”的意思。这大概是彼时孔子内心想法的最真切体现了。
  04
  孔子的名气越来越大,到了知命之年,鲁君拜他为司寇,这个时候孔子算是夙愿以尝了!但是没过几年,因为他正直的政治举动,挖走了不少达官贵族的奶酪,引起了这些人的愤怒,最后,孔子表示:“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便离开了官场。
  05
  于是才有了今天这一则——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从政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兄弟友爱。把这孝悌的道理贯彻施行于政事。’这也是从事政治。又要怎样才算是从政呢?”
  显而易见,经历过宦海沉浮的孔子,已经不再像当初那样认为只有做官才能造福百姓。他从自身出发,给众人做出榜样,并且引领人们实践“孝悌仁义”,这不正是典型的“曲线救国”方案吗?孔子“仁且智”,他在仕途也好不在仕途也罢,这都不过是形式的变化而已,始终不变的是他造福天下百姓的初心。
  作者有话要说:
  补发章节。


第30章 孔子最讨厌的人原来是他!
  众所周知,孔夫子是至圣先师,我们学习他的《论语》也终于迎来第三篇了,为表庆祝,一纯决定今天要坏心眼地来找下事儿——圣人也是人,有人能被孔子欣赏,自然也有人能被孔子讨厌!
  嘻嘻,究竟谁能荣获“孔子的死对头”这项殊荣呢?咱这就来愉快地深扒一下!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第三》第一则
  孔子谈到季氏时说:“他用六十四人的规模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如果这样的事都能忍,还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忍耐的?”
  嘿嘿嘿,没错,孔子最讨厌的人就是季氏啦!
  季氏,是鲁国三桓之一,势力很强大。强大到怎样的地步呢?当时的鲁国势力被分成了四份,鲁君只占一份,三桓各占一份,其中,属季氏风头最盛,最嚣张。渐渐地,季氏就起了“逼走正宫,自己上位”的想法。
  怎样逼走正宫呢?季氏的定位很明确:我就是嚣张,我就是天天都舔一舔你的奶酪,让你气得要死却也奈我不何。
  由于周公的流风善政还有遗存,季氏就算再觊觎鲁君的奶酪,他也不敢一口就吞掉,不然惹得众人讨伐就麻烦了。所以,他只敢在礼仪上面逾矩,不敢动真刀真枪干掉鲁君。
  哎!熟悉孔子的看官看到这里就明白了,为什么“季氏”成了孔子最讨厌的人了——孔子一生致力于发扬礼乐教化,最见不得人逾礼,视礼乐若无物的!
  季氏坏就坏在,啥事也不干,就爱逾逾礼,享受一下本不属于自己的各种排场。
  像我们上面说到的“八佾”,就是季氏被“捉奸在床”的铁证了!
  八佾,是一种舞蹈队列的规模。一佾八人,八佾就是六十四人。
  《周礼》上面记载,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
  可见每一爵位的规格都是有定数的。而季氏区区一个鲁国正卿,原本只能使用四佾(32人)。结果,现在嚣张得逾了两级,实在是张狂,无怪乎孔子气到炸毛!
  还没等老夫子的毛给顺下来,三桓这些熊孩子们又来找打了: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论语·八佾第三》第二则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命乐工唱《雍》这首歌。孔子说:“‘助祭的是诸侯,天子庄重肃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规格,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不单只是舞蹈人数的规模,周朝对音乐的规格也是很有讲究的。就好比这首《雍》,它是天子祭祖完毕才能使用的。
  现在季氏勾搭其他兄弟,一起逾礼。而且,这礼也和之前一样逾了两级,可见季氏的野心之大,嚣张至极!
  老夫子看着季氏破坏礼制,自然不肯干了!于是《论语》里常常出现“孔子怒怼季氏”的限制级场面,《八佾第三》算是最为集中的一篇了。
  我们在下一章还会继续“季氏”的话题,顺带揭秘泰山与皇帝们的关系!敬请留意!
  作者有话要说:
  补发章节


第31章 泰山与皇帝,竟有这等不可告人的秘密!
  上一章,我们见证了“孔子怒怼季氏”的历史性时刻。
  谁曾想过,季氏竟然如此不知好歹,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老夫子,气得他老人家吹胡子瞪眼睛,要跟季氏死磕到底!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论语·八佾第三》第六则
  季氏又干什么坏事了?
  这家伙竟然跑去泰山祭祀天地了。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一下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的神灵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这里出现了两位打酱油的小朋友:一个是冉有,还有一个是林放。
  一纯得先给您解释解释他俩的事情,这样才能更容易理解夫子的意思。
  冉有,孔子的门生,此时正在季氏手下办事。故而,孔子希望他能劝阻季氏。
  不过,冉有的态度令夫子很不高兴——读书人做官的目的是造福百姓,而冉有却是帮着季氏干坏事,可谓是为虎作伥。
  如果说冉有是反面教材的话,那林放就是同学们的学习榜样了。
  林放在本篇已经登场了,我们一起来看看。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八佾第三》第四则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非常重大!就礼仪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里真正哀伤。”
  看官您瞧,林放来请教礼的根本,而冉有明知季氏逾礼也不劝阻,孰高孰低,一眼便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