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明朝当太后 (雁于飞87)


  有了张懋的奏疏,汪舜华很自然的派人锁拿了杨晔,而后交给朱骥审问。
  ——好像想起来,明事里提过,三杨谁的孙子被仇家告了躲到京城被汪直弹琵琶,不会就是这孙子吧?
  杨晔这回没有被弹琵琶,不过娇生惯养的公子哥,平时飞扬跋扈,一到刑部大牢,还得老实下来。
  杨晔能被福建省庇护,中央自然也有很多人脉;但张懋可不怕这些。当年连秦王都敢得罪,何况几个地方官?要说后台,丈母娘才真的是后台!当下一一上奏,人证物证齐全,锦衣卫把犯人的口供也呈上来,自然汪舜华大怒:“玛德这是人干的事吗?”
  宗室和勋贵也趁机煽风点火:我们犯了罪都要办,太后好意思对外人法外开恩吗?——杨荣都死了好几十年了,他又没有丹书铁券!
  还记得吗?跟杨荣齐名的杨士奇,经历惠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五朝,在内阁四十余年,担任首辅二十一年,怎么样呢?溺爱幼子杨稷,使他有恃无恐,仗势行恶,结果杀害数十条人命!最后英宗下旨,让他自行处理;逼得杨士奇挥泪斩子,从此一蹶不振。
  杨士奇的儿子尚且如此,何况杨荣的孙子?
  不出意料,杨晔在秋决被斩首示众,家产抄没,相关涉案人员一律严惩,并被作为反面典型通报全国,要求所有的官员管好家人,否则你下不了手,太后就来下手。
  进入冬月,亲王、参加明年考封和需要结婚或者配置侧室的的宗室相继进京,北京城再一次热闹起来。
  鲁王世子还在守孝,但蜀王世孙申鈘守满来京,因此亲王一级基本就齐全了。其他多是老面孔,独有蜀王世孙申鈘是新人,今年刚好二十岁。他是朱椿的曾孙,父亲的嫡长子,历史上天顺八年袭位,成化二年十月娶了富顺县知县徐绮的女儿为王妃;不过如今因为祖父和父亲相继去世,一直猫在成都守孝,自然还是光棍。
  因为是新人,汪舜华很认真的打量他。小伙子长得斯文俊秀,行礼也很恭顺,汇报这些年王府的情况也是条分缕析头头是道。她知道蜀王府的家教好,勉励了几句,赏赐了些东西,便容他退下了。
  年底的事情很多,军屯清理全面完成,土地达到20万顷,比洪武年间少了近30%,但比三年前增加了80%,军士总数180万左右,缩减了20%。明朝军队人数最多的时候是在永乐朝,大约220万;正统年间号称280万军队,其实当时吃空饷相当严重。叶盛就说早在正统三年,逃亡官军就达1233222人。边境地区还有账面的30%,中部地区只剩下了80%,江南地区更是只有30%,这时开始有募兵之举;后来嘉靖八年,朝廷公布天下兵籍,仅有兵士13万。
  这180万军队,淘汰了相当数量的老弱病残,又招募了大量青年定壮,军械配备也有了一定提升,汪舜华很满意。
  于谦和兵部也很满意,虽然军费的白条不算多,但以前军队作风积弊甚深,这几年汪舜华让他们放开手脚干,不仅土地多了,军械配备有了改善,一些贪庸酷虐的将官被治罪,还有不少青年将官走上领导岗位,战斗力也强了很多。


第245章 报得三春晖(一)
  今年为了迎接宗室们,照样上演了很多大戏,绝大多数是这些年新创作的;尤其其中包括几位女作家的作品。
  当年汪舜华给李莹出了主意,李莹不敢怠慢,回家苦思冥想,又把以前的戏剧作品翻出来反复揣摩,终于确定了初稿;但毕竟是太后交代的,她不敢怠慢,不仅请母亲和同伴们帮忙参详,还把老爹拽过来帮忙。
  李贤实在没想到,自己帮女婿看完戏剧,还要帮女儿看戏剧;但芝兰生于庭院,也就认了,顺便帮女儿出了个主意。
  当年底,李莹的《笔中情》呈了上来,汪舜华看过,觉得还不错,很符合电影的气质,只是还不够,于是交给程敏政,让他帮忙改。
  不仅李莹,程敏政也红了脸。
  小两口低着头退下了,于谦觉得有点不妥当,汪舜华笑道:“没什么不妥当的,如果他们这点都把持不住,有负朝廷厚望,也就不值得朝廷托付。”
  《笔中情》经过再次修改呈上来,汪舜华非常满意,原作也不过如此了。
  高傲自负的青年书法家赵旭之与貌美贤淑的太尉之女齐文娟相爱。在齐文娟的鼓励下,赵旭之三次出游学习书法,戒骄戒躁,悟得书法真谛,生动诠释了“行万里路,破万卷书”“满招损、谦受益”等至理名言;其中穿插了三对青年的美满姻缘,符合大团圆的追求。
  第二年春,戏剧正式上演。才子佳人,名士风流,轰动京华,一时京城内外,议论纷纷,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便同样有后院相会的情节,这部作品的立意已经高出太多。
  程信和李贤笑的有点复杂。
  在外界毁誉参半的同时,李莹静下心来,酝酿她的第二部 作品。为此,她翻阅了大量的邸报,还觉得不够,恳求太后准许她去天牢。
  汪舜华觉得很奇怪:“你好好的大家闺秀,去那种地方做什么?”
  李莹回答:“臣女正在写一部戏,想对案犯更深入的了解。”
  汪舜华确认自己没有听错:“你想写什么?”
  “贞节牌坊。”
  李贤指点女儿:“汪太后力排众议,取消了贞节牌坊,朝野上下反对的声音很大;尤其很多人为了赶在最后期限前拿到贞节牌坊,不惜杀人。现在刑部抓了很多人,朝野上下借此进一步向太后施压。太后虽然态度坚决,只怕是独木难支。你若能依此破题,就能为太后壮声势,也可让天下女人少受些苦楚。”
  汪舜华的眼睛有点涩,同意她去,同时交代刑部尚书程信:“你手里有不少相关的案卷,让你儿媳妇看看,她的公公没有杀错人。”
  经过前后一年多的反复修改,终于,建极八年初,李莹拿出了这部《贞节牌坊》。
  小家碧玉杨淑珍知书识礼、才貌双全。本以为能够嫁得如意郎君,白头到老,哪知道丈夫柳章是个花花公子,整天眠花宿柳,不着家门。淑珍除了侍奉公婆,就只有默默流泪。不久,柳章因一名歌妓与人大打出手,被人打死。对方是个官二代,赔了点钱了事。公婆嫌她不能拴住丈夫,对她明里暗里挤兑,下人也看菜下碟,淑珍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清明节又到了,她带着下人去给丈夫上坟,碰见和朋友出游的书生冯远。冯远对淑珍一见钟情,打听到她品貌出众,禀告父母想要迎娶淑珍;遭到坚决反对。父母要他迎娶同乡之女秦琴。冯远坚决不肯,跑到庙里剃度,冯母无可奈何,只得说服冯父同意;冯父带着儿子到杨家提亲,杨父坚决不许。
  消息传到柳家,柳父认为是淑珍红杏出墙,招蜂引蝶,要对她动家法;淑珍有口说不清,幸好丫鬟们作证,淑珍与冯远并不相识,但是柳父仍然不肯放过淑珍。他认为淑珍年轻貌美,早晚必然出事,不如让她为儿子殉节,换一座贞节牌坊。淑珍大惊失色,恳求公婆放过自己,愿意从家族中过继一个继子,却换来公婆冷眼。
  冯远在杨家吃了闭门羹,不肯放弃,又跑到柳家来提亲;被柳父一阵痛打,逐出家门。
  柳章的寡姐柳玉同情淑珍的遭遇,劝说父亲同意这门婚事。被柳父痛骂一顿,说泼出门的水别管家里的事,柳玉含泪而去;柳章的弟弟柳文想独吞家产,在老婆江氏的劝说下,也劝父亲打发淑珍走,也被柳父痛骂。
  冯父找到乡绅张纯,希望他出面说合;柳父却说淑珍执意守贞,并非自己逼迫。张纯没有办法,没想到县令尤施认为自己境内出了贞洁烈女,大加赞赏,上书朝廷恳求表彰。
  柳父闻讯,派人将淑珍关入暗房,不给吃喝,逼她殉节;柳玉见事态紧急,找到冯远,让他带淑珍走。
  在柳玉的精心安排下,淑珍终于被救出乘上了马车;但此时她已经被折磨得只剩下一口气。见到冯远,瞑目而死。冯远痛哭一场,希望带她离开这里,终生为她守墓;被追出来的柳父痛打而死,血溅长街。
  柳父正准备先下手为强,控告冯远勾引良家妇女,没想到官府传来消息朝廷表彰淑珍为节妇,建设贞节牌坊。
  冯父痛惜儿子之死,跑到官府告状,但尤施认为冯父这是无理取闹,将他痛打五十大板,冯父回家就咽了气;而被柳父拘禁起来的柳玉也不食而死。
  贞节牌坊建起来了,但有个老妇在下面狂奔,喊着:“杀人了杀人了”,正是冯母。她被当成疯子打死了,朝霞里显得特别刺眼,朝廷官员看了一眼,开始念词。
  可以想见,这样的剧情会引发怎样的惊涛骇浪。朝臣纷纷上书,这样攻击贞洁烈妇,居心何在!
  李贤、程信不好意思说话,商辂低着头不说话,于谦转过脸问程信:“你去取几件案卷过来请列位臣工好好看看?”
  下面好不容易憋出一句:“不能以偏概全不是?”
  汪舜华冷笑:“你敢说为了贞节牌坊杀人,只是个案?只是这几年才有的?——前些年嫔妃殉葬的事,这么快就忘了?你是不是该去那边问问,那些女人到底是不是自己愿意死的?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太阳下面没有新鲜事。”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