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明朝当太后 (雁于飞87)


  想想又咬咬牙,天文学要发展不能光用爱发电,观测的器具不能少,别的什么可以慢慢来,但是望远镜一定要有!
  望远镜的原理啥的都说不清楚了,总不过是光的直射折射反射,反正就是凸透镜凹透镜那点事,排列组合一个个试。
  要命的是制作望远镜,就必须要用玻璃。
  后代的玻璃实在常见不过的生活用品,触手可及;但在明朝,这玩意真是个高档奢侈品。
  其实中国早在战国时代就能制造铅钡玻璃,这与西方的钠钙玻璃是两个不同的玻璃系统。铅钡玻璃烧成的温度低、颜色多,可是易碎、透明度差、不适应骤冷骤热,只适合加工成各种装饰品、礼器和随葬品,用途狭小,因而被更实用的瓷器代替。
  汪舜华是真的不会做玻璃,虽然学过理化生,也看过无数穿越小说,但隔得太久,真的不记得了;当时就是图着乐子,没想过世上真的有穿越这回事!
  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但是没办法,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以吃,好在人是活的,办法还可以想。
  无色透明的物品,有,水晶。
  这玩意现在金贵得很,甚至超过金玉珠宝。
  但是没办法,先就是它了。
  汪舜华命人打磨了几个镜片,自己试了下,觉得不错;招来于谦等人,章纶还想说这种玩物,太后千万不要沉迷。
  刚把东西交出去的于谦突然回过味来:“这真是个好东西,如果将士们有这个东西,侦察敌情可就方便多了。”
  汪舜华点头:“于先生说的极是,不仅是侦察敌情方便了,甚至观测星象也准确多了。”
  因为造价实在惊人,第一批制作出来的望远镜很少,20个,说是纪念先帝20周年诞辰。除了奉献给太皇太后、皇帝,只赏赐了亲王、长公主还有公爵、内阁学士。
  汪舜华还觉得不满意,其他人却兴高采烈,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包括皇帝。汪舜华看大家兴奋地到处看,甚至连老臣们也不例外;总算想起来正事:“这个凸透镜聚光,刺眼,所以在阳光强烈的时候一定不要使用,尤其不能直接去观测太阳,否则,连眼睛都有可能刺瞎。”
  大家应了一声,即便退下了。
  汪舜华则招来科学院的工匠们,再一次询问玻璃研发的进展。
  水晶虽然能制作望远镜,但毕竟造价太高,而且说实在的天然矿物,清晰度肯定不高,拿来装潢门面还可以,真的要普及、要推广,还是必须依靠技术量产。
  必须要把玻璃弄出来。
  玻璃是有的,李时珍《本草纲目》就有载。
  世界最早的玻璃制造者为古埃及人。2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的遗迹里,都曾有小玻璃珠的出土。公元12世纪,出现了商品玻璃,并开始成为工业材料。当时意大利的玻璃制造技术已经非常发达。
  但玻璃的制造相当保密。当时工匠都被送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上生产玻璃,一生当中不准离开这座孤岛。
  现在对外开放,国内的茶叶丝绸大量外销,外国的粮食和其他奢侈品也源源不断的流入中国,其中就包括玻璃。本身造价高昂加上物流成本加上高额的关税,这种东西自然成为顶级奢侈品,是黄金的好几倍,所以汪舜华宁愿选择水晶来制作。
  但早在建极元年底,汪舜华就交代了科学院,要把玻璃作为重点攻关项目,如今快十年了,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但是汪舜华知道,玻璃制造不难。
  必须要把这层窗户纸捅破。


第244章 旧事(建极十年,1467年)
  建极十年来到了。
  执掌帝国大权,已经快十年了。
  边屯清理在去年底已经全面完成,勋贵带着言官回京复命。应该说,清理的效果相当很显著的。在各都司上报的基础上,清理出一部分吃空饷的、又淘汰了相当数量的老弱病残,把他们划归民籍,军士人口少了10%;清理出一部分私占军田的,又通过反腐什么的划拉了一部分,土地多了18%;一些治军不严、行为不谨等将佐被撤职查办,一批官兵反映的问题得到纾解,汪舜华很高兴,朝臣也很高兴。
  历史上这一年最重要的事情其实是成化犁庭,但这几年因为边庭相对稳定,汪舜华暂时还是奉行“攘外必先安内”,先把内地的军屯清理了,把战斗力提升起来再说;当然,边将的安排也要着手了。
  今年是武会试举行的年份。黔国公沐琮和兵部右侍郎项忠主持了会试,随后进行了殿试,二百名武进士分拨好了,到各地参与军屯清理。
  年初徐埕带着弟子们回到北京,汇报了黄河整治的相关情况。
  汪舜华大喜过望,下令升工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工部事情多,多一个尚书干活不累,当然徐埕专门负责水利工程;他的学生们也得到了妥善安置,其中表现极其突出的白昂到顺天府担任府丞,协助徐埕梳理京城水系。
  今年要进行的是内地的军屯清理,这就要轻松得多,但朝廷上下仍然不敢怠慢。
  此前,南五省的军屯自查已经有了结果,确实清理出不少问题。朝廷不用想就知道这两年下面的人都在琢磨怎么报;既然还想抗拒,就看双方谁的力气比较大,接下来就互相查了。现在南五省互查,中五省开始自查,北五省也要做好前期准备。
  内地军屯清理速度明显加快,一季度南五省互查、中五省自查,二季度英国公等率人前往南五省督查,中五省互查、北五省自查;六月初朝廷钦差到中五省,北五省互查已经基本结束,朝廷加派了人手,十月初起对北五省进行最后的验收。
  八月初二是景帝逝世十周年。派襄王到天寿山祭奠,汪舜华和皇帝、荣王、齐王到太庙告祭。
  原来这么快,景帝已经离世十周年了。
  汪舜华转头看着儿子,他虽然面庞青涩,但身量挺拔,是个小大人了。
  可能这个“小”,在很多人眼里可以去掉。
  皇帝已经十四周岁,虚岁十六,是不折不扣的大人了。已经有声音要求皇帝及冠了。
  及冠只是一种仪式,重要的是还政。
  汪舜华很清楚背后的潜台词,但现在不是时候。
  周定王朱橚庶十一子封丘王有煴去世,追谥康懿;儿子子堼是庶出,封镇国将军;鲁靖王肇辉嫡四子巨野王泰墱薨,追谥僖顺,世子阳蓥还没通过考封,只有等下一科。
  武英殿大学士李贤七月初守满起复,依旧供职;但南京兵部尚书沈固、刑部左侍郎贾铨相继去世,都是名臣,后事得办理。
  旋即接到英国公张懋从福建呈上来的奏疏,弹劾建宁卫指挥杨晔“盘剥百姓,货赀巨万,残忍成性,肆意杀人,死亡达数十人。”曾有人为避其害而躲入棺材之中,杨晔令人放火焚棺,把人活活烧死。
  比历史上早了差不多八年,办案的从福建按察副使冯俊变成了英国公张懋,却不影响案件办理结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么多事肯定不是一两年能够干成的,却这么多年没有被法办。原因很简单,杨晔是个有背景的人,他是四朝元老杨荣之孙。
  历史上办理这起案子的是冯俊,天顺四年进士,没有背景,但是有决心。他顶住了上级压力,查实杨晔的罪行,下令逮捕。杨晔潜逃京城,冯俊即上疏宪宗,在京师抓捕杨晔。执行任务的就是汪直,他半夜抓人,惊扰四邻,气得翰林陈音爬墙大骂。
  因为早了八年,冯俊虽然在建极三年考上了进士,但还没这么快升迁,当然他马上就能办理惊天大案,不着急。
  因为是张懋的奏疏,汪舜华高度重视。张懋不是冯俊那样禀节直亮的廉吏,但这些年深受熏陶,该守的官箴还是遵守了;他身份贵重,也没什么顾忌。百姓跑来告状,他就接了状纸。因为杨晔身份特殊,他还查了一下,所告属实,自然大怒——有些事还没来得及做,但有的就不是人能干出来的事!
  而对于张懋来说,收拾杨晔,除了眼前的公仇,还有私怨。
  因为安南。
  当年父亲英国公张辅率领官军消灭了篡取王位的越南胡氏政权,得府州四十八、县一百八十、户三百十二万,设立交址行省。
  然而因为经营不善,交址发生叛乱。宣宗以“数年以来,一方不靖,屡勤王师”为由,命驻守交趾的王通撤兵。张辅极力反对,自请10万兵马,发誓一年内讨平;但杨荣以“国家之安危所系,在北不在南”,让宣宗下定了放弃安南的决心。
  尽管放弃安南的决定是宣宗做出的,尽管当时确实有各方面的困难,但杨荣还是不可避免的受到张懋的迁怒:安南,那是父亲在枪林弹雨中打下的,却让你们轻而易举的放弃了!如果当时不放弃安南,如果当年任由父亲出征并驻守安南,是不是他就可以避免在土木堡尸骨无存的下场!
  在土木堡显忠祠外的哭墙前,张懋摩挲着父亲的名字,热泪盈眶,失声痛哭;他恨隐帝、恨王振,也不能不怨恨宣宗和三杨。
  今天有这样的机会,既能为民请命,又能泄愤,张懋自然不肯放过。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