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明朝当太后 (雁于飞87)


  李贤避嫌不好意思说话,程敏政站出来替未婚妻解释:“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青年丧偶,能不能守得住很难说,与其留着败坏门风,不如早早打发了,大家都能保全脸面;而且有贞节牌坊,逼死人命的事这些年来刑部可是办了不少,现在这股风气总算压了下去,一定不能走回头路;更何况男多女少,乃是国家动乱的诱因。”
  这话说的很实在,女性这种资源肯定都是往上流动的,有权的有钱的,都要多占一点,剩下给下面的就很有限。光棍多了,自然很容易出事——拐卖人口、逼良为娼什么的都是小儿科了,关键是这些人聚集起来,啸聚山林也是有的!
  下面这才不说话了,汪舜华则夸奖李莹:“写得好。不遮遮掩掩,不文过饰非强求大团圆。不容易。”
  接着感叹:“我朝总算有了一部社会问题小说,终于开始尝试发现真正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妇女问题。这才符合文以载道、文以化人的初衷,这才是读书人应该有的人文关怀,这才是泱泱中华应该有的格局和气度。”
  ???!!!
  什么是社会问题小说?
  怎么才算社会问题小说?怎么算慢慢探讨,此后太后在因此判决死刑,也没人敢说三道四。
  可以想见,《贞节牌坊》受欢迎的程度,甚至超过《笔中情》。
  很多女孩子是流着眼泪看完的,包括几位公主,还过来问:“真的有这么惨吗?”
  汪舜华看向她们:“更惨,杨淑珍好歹还有冯远深情无悔呢,一般人哪有这个待遇?老公死后,公婆为了所谓的门风,族人为了侵吞财产,杀人不是个案。柳文那种真算有良心了,把嫂子嫁出去,不是直接干掉换牌坊。你们去查查,有个词,叫‘吃绝户’。”
  公主们无不咬牙切齿:“这些人都该杀!杀干净了才好!”
  汪舜华叹气:“谁不想当好人?我也不想杀人,可是我不杀他们,就有更多的女人会被杀。这还是朝廷放宽条件,允许和鼓励寡妇优先在婆家内部改嫁的结果。如果按照律法,严禁寡妇改嫁丈夫族人,却让她带走丈夫的遗产,被害人数恐怕再加两个零都不止。——总有人说我下令民间女子十六岁才能结婚是不利于人口繁衍,可是没有人想过,女子十六岁身体才刚刚长成,生儿育女才不会亏了身子;更何况,从六七岁懂事,十二三岁操持家务,到出嫁总还有几年时间,还能帮家里做些事;不至于白养活一场,这样穷人家才会甘心情愿的养育女儿,而不是直接溺死。”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些天之骄子们生来就拥有世人无法企及的荣华,不明白世道的艰辛,汪舜华却明白:农耕社会,男人是主要劳动力,如果养女儿成本太高得不偿失,父母就会主动放弃——朝廷对杀害女婴的严惩不贷,但那是针对发现的,没发现的呢?这年头死亡率那么高,谁知道是存心的还是无心的?
  所以,只有当女儿也能为家庭创造财富,父母才会养育她们。
  后妃贵妇之类只能奢望,不是所有人都能做这样不切实际的梦;但女儿在眼前就能纺纱织布,他们总还是会放一条生路。
  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所以永远不要考验人性,也经不起考验。


第246章 报得三春晖(二)
  李莹因此一炮而红,汪舜华对程敏政说:“你若再不努力,恐怕要让你媳妇超过了。”
  程敏政领诺,回头就呈上了昆曲剧本《西湖柳》。一看就是才子佳人题材,当然事实也确实如此;不过他不可能去写歌颂自由恋爱、反抗封建包办婚姻的作品,恰好相反,是劝女孩子们要端庄自持的。
  官宦子弟孙青云回故乡杭州访亲,外出郊游,与少女刘玉娟一见钟情,私订终身。不久,青云接到家信,要他速速回家,两人忍痛分别。回到南京,方知让他与尚书之女秦丽华成婚。青云贪慕权势,背负前盟。玉娟因怀有身孕,被其父勒令处死,幸被其母悄悄放走,安置在别院。玉娟变卖首饰来到南京,青云非但不肯相认,还欲杀人灭口。她的丫鬟腊梅到孙家声讨,青云恼羞成怒,命人乱棍打死;却惊动秦丽华。秦丽华前往客栈探望玉娟,玉娟已经产下儿子,却因颠沛流离,先天不足,当场死去;玉娟奄奄一息,面对秦丽华,悔不当初。孙青云前来客栈接秦丽华回家,玉娟气绝身亡;秦丽华自觉遇人不淑,怒而义绝;孙青云急忙挽留,却被岳父知道,感叹凉薄之人,不值得托付,于是令人革了孙青云功名。孙父气死,母亲也一病而终,孙青云送父母灵柩回乡安葬,满街唾骂,万念俱灰之下,不觉步到西湖与玉娟相遇的地方,只觉前程往事,如梦似幻,于是沉水而死。
  故事很简单,也很沉重,用来教育女孩子们再合适不过了:娶则为妻、奔则为妾,别以为私定终生会是什么好下场。《莺莺传》里的莺莺不就被始乱终弃,还没渣男骂成尤物!《西厢记》里的崔莺莺不过是骗人的鬼话;真以为面对公婆能像《墙头马上》的李千金那样理直气壮?别做梦!儿子生了两个,都只能藏在后花园,父母都不知道,有什么脸面自称是人家儿媳妇?老爷子致仕你就敢蹬鼻子上脸了?三纲五常要不要?不怕言官参死你!就算卓文君,司马相如还曾有过移情别恋的心思。
  与很多作者标榜劝化实则花大力气在男女感情上浓墨重彩最后大团圆不同,这部作品第一幕是西湖会,第二幕楼台别,然后洞房变,接着就是后院难、厅堂血、临终恨、夫妻绝、西湖柳,一气呵成,绝不拖泥带水。
  因为有教化作用,言官倒没怎么骂,文人墨客对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也是赞叹有加,甚至女孩子们也警惕起来:以前都以为遇到个看对眼的,肯定就是公子和小姐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些?——按照大家的生活常识,反倒是这一种可能性更大!
  汪舜华很满意。
  程敏政这种才子,既然卯足了劲儿要在戏剧上有所建树,自然不会满足于压到未婚妻这种小打小闹。很快,他写出了另外一部长篇小说《汉宫秋》。
  有马致远同名戏剧在前,很容易联想到王昭君,其实不是,是关于赵飞燕姐妹。
  这是一部标准的历史小说,考据严密,语言优美平易,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寓意深刻隽永——敏政没有像很多猎奇小说详细描写赵氏姊妹的宫廷密辛,着重于两人利用皇帝宠爱胡作非为、最后自取灭亡的过程。
  汪舜华看了,故事早就烂熟于胸了,主要这两姐妹的破事一直是戏剧小说的热门,电视剧就拍了好几部;果然是大家手笔,简直是波澜壮阔,堪称鸿篇巨制。
  没想到历史小说还能这样写!
  汪舜华放下了书,程敏政这时候写了这么个本子,目的还是在于借古讽今,希望她早点让皇帝成婚留下后代,免得以后被人泼脏水吧。
  程敏政红得发紫,和他齐名的李东阳不遑多让,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题材,创作了小说《唐时月》。他不是白居易,也不是白朴、洪升,对李杨二人没那么多同情。本来就是一出乱伦恋,何况一个纵情误国,占了情场,废了朝纲;一个恃宠生娇,纵容家属专权误国,最后渔阳颦鼓动地来,九重城阙烟尘生。把安史之乱全归咎于杨贵妃,固然冤枉了她;但要说她完全无辜,那因此家破人亡的无辜百姓何堪?唐明皇更是因色误国的典型,如果不是前期英明,和周幽王有什么区别——可就是因为你聪明,更不应该犯这样的错!
  因此浪漫主义的上天入地全删了,就只剩下现实主义的叙述和揭露,也让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缓过神来:麻蛋!杨贵妃居然曾经是唐明皇的儿媳妇,还是他曾经最宠爱妃子武惠妃的儿媳妇!为了武惠妃,可以一日杀三子;那为了杨贵妃千里运荔枝算个屁!何况还和小姨子虢国夫人不清不楚,以后谁要再说他是情痴,我跟你急!
  比李莹稍后,永安长公主也拿出了自己的作品《平阳公主》,讲的是唐高祖女儿平阳昭公主的故事,这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
  但这样一位横扫千军、巾帼不让须眉的传奇公主,却在她死后,遭到了恶臭的诬蔑与诋毁。民间故事说她在幼年时被人贩子掳走,沦落风尘,后来被戏班子班主救出,逃回太原。
  汪舜华第一次听到这个传说的时候,简直怒发冲冠。这样一位非凡的女性,居然在市井小人笔下有过这样的不堪。如果她真是梁红玉一般倒也罢了,但人家不是!你们这样编排,到底是何居心?——甭管你怎么出身高贵,有过怎样的功绩,只要是个女人,就该接受这样下三路的攻击吗?
  而今,平阳昭公主终于可以恢复她的万丈荣光。
  有道是“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既然已经迎风绽放,接下来就是万紫千红。
  事实上,早在建极五年以后,戏曲小说就迎来春天,尤其次年初永安长公主牵头成立了春晖文学社,翌年成立了出版社,让更多女作者投入进来;外头的才子们自然更不示弱,以翰林院为阵地展开创作。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