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再度感谢天幕的禁止谎言。
就是韩信为了功绩擅作主张!
秦念也知道是韩信自作主张。
准确点说,韩信原本都打算撤兵了,又是蒯彻撺掇他继续攻齐。
理由一是汉高祖没有下令停止攻齐。
理由二是“将军将数万众, 岁馀乃下赵五十馀, 为将数岁, 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
这就是争功导致的惨案。
但许而击之本就是兵家常用的手段。
一个投降的齐国和一个被灭的齐国,汉高祖肯定更喜欢后者,所以事后也没有追究。
就连郦食其本人也不觉得韩信错了,才会宁死不去劝韩信退兵。
【刘邦:“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以此言回答齐王后,郦生慷慨赴死,何其高义!】
透过文字,秦念仿佛能看到“汉高祖”装作痛心——当然肯定也真有痛心的部分,但更多应是得意洋洋的模样。
倒不必扮演得如此还原。
【秦念:郦食其去游说魏豹并未功成,却探明了魏营的军情,助韩信平定魏国。可见其有着极强的观察能力,也有足够的胆魄。】
【秦念:若是愿意深入南越,未尝不能立下不世之功。】
【刘邦:南越过于艰苦。】
【刘邦:西域也应很艰苦。郦生年老,不能如此奔波啊。】
郦食其目光灼灼地望着天幕。
艰苦吗?
他看得出这是汉皇在为他谋划,但他虽然年过五十,却仍有持剑之能!
不世之功,他愿往之!
【秦念:次则可持王令暗巡各郡,获知各地官吏履职情况及民情。】
【嬴政:善。】
郦食其恭敬地向天幕作揖。
既谢两位秦皇,亦谢他原应效忠的汉帝。
南下、西去、暗巡。
这是两条荆丛路与一条坦途。
郦食其更向往前两者。
郦食其事了,秦念那可就要揭刘邦的短了。
拿韩信威胁她,她肯定得反击。
【秦念:在你占领轘辕险道之后,赵国别将司马卬准备渡河入关,你就攻打平阴切断黄河渡口——这是应该对同盟做的缺德事吗?】
刘邦大笑。
秦念没说他因张良熟悉韩地,助他占领轘辕险道之前,他曾屠戮颖阳。
说明秦念果然是他所想的那种君王。
郦食其一事只是小事,故秦念也只以小事相讥。
【刘邦:是不应该,但换作是你,你难道就不会这么做吗?】
【秦念:呵。】
嬴政很不高兴。
他不可能在看后世讨论如何入关时无动于衷。
秦念对他相当恭敬,却对胡亥极为憎恶。
显然秦念的先祖不是胡亥,而是其他公子。
胡亥究竟做了什么?
【刘邦:行至轘辕山时,子房前来与吾会和,方能略定此间险地。】
【秦念:因为他辅佐韩王成一事无成。】
两个张良都皱起眉头。
他们都想到了秦念此前所言“不能谋其国”。
【刘邦:因司马卬之故,吾欲尽快入关,想要绕过宛城,还是子房劝吾不要冒进,否则定有前后皆为秦军之危。】
刘邦已经掌握和秦念交流的技巧。
那就是非必要不起争执,遇到不好回答的话题可以略过不提。
张良看了眼陛下,明白其所想。
陛下这是希望“自己”入秦,如同举荐郦食其那般举荐他。
但他不认为年轻的自己会接受这般好意。
张良脸色很难看。
这汉皇实在是多管闲事,他欲何往与这个素未谋面的刘邦有何关联?
韩国亡于暴秦,他家五代相韩。
他岂能投秦!
【秦念:宛城约降之后,见你没有屠宛城,于是西进的路上各城都积极降汉,再无阻拦。】
【刘邦:秦皇所言极是。】
刘邦知道秦皇这是在点他不该屠城。
【刘邦:兵临武关之时,章邯降楚。赵高派使者来见吾,欲与吾于关中分地称王,吾不信这等小人!】
刘邦这话说了三次。
前两次都因提及胡亥被赵高所杀被天幕阻止。
秦念看出刘邦这话有点别扭。
如果是要骂赵高,肯定得把赵高杀胡亥的事说出来,不应该只骂小人。
都不用问甲方,秦念也猜得到这事与胡亥关联度等级更高。
看来扮演刘邦的打工人比刘彻谨慎得多。
【秦念:赵高,又蠢又毒。】
赵高与刘邦约定关中称王?
又蠢又毒?
嬴政冷冷看着中车府令赵高。
此刻赵高恐惧至极,连忙跪地认罪求饶。
他和章邯不同,章邯虽然败后降楚,但后世皇帝没有定论章邯为小人!
嬴政命廷尉将赵高收押。
待知晓赵高做了什么,才能决定应以何刑进行处置。
赵高不是无能之人,嬴政才会安排他教导胡亥决狱之事。
赵高犯下重罪,蒙毅依律判处他死刑后,嬴政不仅将他赦免还官复原职。
最终却是胡亥将大秦基业毁于二世。
而赵高,居然在刘邦还在武关之外时,派使者前去乞降!
【刘邦:夺取武关亦是子房之计,以郦食其、陆贾携财宝劝降武关守将。】
【秦念:然后趁机袭取武关——那位擅自攻打齐国的将领是跟你们学的?】
【刘邦:哈哈哈哈!】
韩信:“……”
刘恒强忍笑意。
义父应少有这般神情。
韩信不认为许而击之有错。
若只是依兵法行事,他必然无愧于心。
偏偏他自己比谁都清楚,他确实不服郦食其轻易下齐国七十余座城池。
那就有愧于心了。
【刘邦:待行至峣关,赵高已为秦王子婴所杀。】
刘邦也就是尝试一下,他也没想到能够说出来。
天幕的规则实在令人看不懂。
【秦念:诛杀赵高,是嬴子婴对大秦最大的功绩。】
嬴子婴看到刘邦之言时被吓得不敢呼吸。
秦王子婴!
这岂不是说他行叛逆之举?
待见秦念之言,嬴子婴才缓过神来。
有后世秦皇此言,陛下应当不会杀他。
【刘邦:攻取峣关,亦是子房献策。增设军旗以疑秦军,复以郦食其劝降秦将。】
【秦念:然后再趁其不备袭取峣关,此计朕方才好像见过。】
刘邦又是大笑。
这后世秦皇说话有趣,大趣!
【刘邦:峣关已破,吾又于蓝田击溃秦军。抵达霸上后,嬴子婴捧着帝玺符节出城投降,朕入定关中。】
刘邦满意地看到自己的民心再度上涨。
已高于天幕初现之时。
【秦念:祖龙,这不是嬴子婴的过错,他即位太晚,已无力回天。】
【嬴政:……】
嬴政的沉默,是秦念此言,分明是支持子婴即位。
为何是秦王?
为何是子婴即位?
【刘邦:吾本欲留下他的性命,可惜一月后项羽入咸阳大肆屠戮,好在仍有始皇后人幸免于难。】
秦朝宗室虽先后被胡亥、项羽所屠戮,但公子高之后或有隐姓埋名藏身于民间者。
刘邦观秦念对胡亥的厌恶,猜测他应是公子高的后人。
嬴政勃然大怒。
于咸阳屠戮!
项氏一族!
秦念知道,在刘邦说出“项羽入咸阳大肆屠戮”“好在仍有始皇后人幸免于难”时,项羽在祖龙的剧本里几乎是必死。
正如刘彻能放过为匈奴练兵的李绪、盗神道外堧地的李蔡、构陷张汤的庄青翟,甚至没有询问葬送七万军的李广利是何人。
但面对威胁到自身或者汉朝宗室的马氏兄弟和江充,刘彻就会追问身份,直接喊话“捕其全族”。
像刘彻这样的帝王,家与国就是绝对的逆鳞。
“家”就是宗室,国为社稷。
代秦立汉的刘邦,在嬴政的剧本原本也是必死之局。
秦念也是在救下刘邦时,就想明白甲方为什么给她安排“始皇后人”这个身份。
如果没有“复秦”这个设定,嬴政剧本里的刘邦及沛县人才、张良等六国贵族、甚至连兵仙韩信都别想活。
大秦二世而亡,逆鳞被撕开的祖龙必然会血腥清洗所有反秦势力。
唯有存在“始皇后人复秦”这个设定,祖龙才有可能在“始皇后人”的请求下放过刘邦,并重用汉初的人才。
很显然,甲方并不希望祖龙的剧本里,汉初的那些人才死得毫无价值。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
项羽是不是甲方想要救下的人?
【秦念:祖龙,倘若项氏一族为秦效力,或可留项羽性命。】
秦念无法判断出甲方是否想要留下项羽。
就像甲方也没有明确告诉她,这个群存在的意义是改写意难平。
她是在群聊对话中自行发现甲方的目的。
甚至就连甲方想要保下刘邦以及张良萧何韩信这些人,她也是在发现唯有“始皇后人”这个身份能保下刘邦后,才知道:
甲方不仅想要改写历史上的意难平,还想要避免新的意难平的出现。
假如项羽早夭,算不算“新的意难平”?
既然祖龙还活着,项羽就还未行屠城坑杀降卒之举。
有着项羽这样的猛将,北伐匈奴时必然能够减少秦卒的伤亡——虽然大秦的猛将很多,有韩信樊哙等人的加入后会更多,但勇将多多益善。
秦念没有继续思考保项羽的理由,因为她突然想到:
要不要保项羽,决定权不在她。
正如刘邦被保下,作出决定的也不是她,而在于祖龙。
她要做的是给祖龙铺设台阶。
要不要下这个台阶,是由嬴政的扮演者来决定。
她的工作,只是铺设台阶。
【嬴政:为何?】
【秦念:朕的大将军, 有助朕重定社稷之功。】
确定自己的工作只是铺设台阶之后,秦念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铺设这个台阶。
和刘邦只是触及“社稷”这个逆鳞不同,她只要说刘邦不可能再造反, 就算得上铺好了台阶。
但项羽屠戮咸阳,触及祖龙的家国两大逆鳞。
秦念要铺台阶,就必须兼顾两者。
甚至项羽和刘邦还有一点不同:
刘邦不是最出彩的武将,项羽却是,且项羽还是六国贵族,甚至算得上一身反骨,很难说他会忠于大秦。
如果只是说项羽能力出众,可以减少对匈奴作战的伤亡——
祖龙会在乎那点减少的伤亡吗?
显然不会。
需要同时兼顾“宗室”与“社稷”的台阶,秦念只能想到“项羽后人助始皇后人复秦”这个借口。
这是个扮演群, 大家都是熟知历史的打工人, 也都知道她扮演的是个假皇帝。
秦念不担心被拆穿——大家是同事, 又不是竞争者,也都知道她是在给嬴政的扮演者铺台阶。
谁会没事找事拆她的台?
【嬴政:……】
秦念的语焉不详应是天幕规则所限。
但嬴政看得懂他在说什么。
这个“大将军”,应是项羽之后。
项氏一族此时内部陷入激烈的争执。
有族人认为当假装愿意效力于秦,先避开灭族之祸, 再徐徐图之。
另一部分族人则指责对方只是贪生怕死。
【刘邦:项羽, 项氏, 名籍,字羽。】
刘邦只觉世事无常。
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秦朝也确实可以说是亡于楚。
不想后世竟也是项氏助秦念复秦。
项羽屠戮咸阳,即便时隔数千年,始皇后人也不该为项羽求情。
可若是项羽的后人助他复秦, 这不情之请倒是情有可原。
想到始皇帝时期项羽可能还无字, 刘邦将其字告知于始皇帝。
项梁骤然看向项籍。
不只是他, 其他所有族人的目光也都落在项籍身上。
争吵中的项氏一族也暂时陷入寂静。
十二岁的项籍茫然地望向天幕。
【秦念:项羽最终败于韩信之手,于乌江自刎。他如今尚未行屠戮坑杀之事,若能为秦所用,或可留其性命。】
刘邦明悟。
想必秦念此前为韩信那般不平,也当有此缘故。
【嬴政:坑杀?】
【朱元璋:正如白起坑杀四十余万赵降卒,项羽亦坑杀二十余万秦降卒。】
【朱元璋:章邯降楚带过去的降卒。】
【嬴政:……】
“臣死罪!”
章邯跪倒,头重重磕在地上请罪。
嬴政沉默许久,才道:
“朕赦你无罪。”
章邯有练兵之能,且不会再有降楚之事。
大秦之外不仅有匈奴之患,章邯这样的良将则有大用。
至于项羽……
【秦念:刘邦,继续说你的约法三章。】
秦念迅速转移话题,没有强求祖龙立即给出答复。
因为台阶还没有铺完。
只是“项羽助大秦复秦”还不够,群里显然还有一个设定:
平行世界不会互相影响。
在祖龙看来,不会二世而亡的大秦,很有可能不需要助大秦复国的项羽后人。
秦念会在和刘邦的对话中补完剩下的台阶。
【刘邦:吾入咸阳秋毫无犯、与民约法三章皆为子房之策。约“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之后,得关中民心。】
年轻的张良并不想看到自己的字。
刘邦提到的次数越多,暴君嬴政就越有可能被说动。
他就算不能谋其国,也不能是为秦谋。
【秦念:结果你瞒着张良派人去守函谷关,激怒了项羽。是张良阻止你在秦宫享乐,于是你故意冷落他?】
秦念说刘邦是瞒着张良这么做,是因为史书记载:
项伯告知张良项羽将要攻打刘邦,想劝张良尽快逃离。
张良去找刘邦,问“沛公诚欲倍项羽邪”“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
这是在质问刘邦既然打不过项羽,怎么敢派人守着函谷关不让项羽入关。
这时刘邦回答“鲰生教我距关无内诸侯,秦地可尽王,故听之”。
显然,守函谷关这件事,张良此前并不知情。
【刘邦:……吾没有想到据守函谷关之利,居然拦不住项羽。】
看到天幕提起函谷关,英布就想到当时他在项羽麾下,受项羽派遣从隐蔽的小道破刘邦的军队,从而进入咸阳。
年轻的张良深呼吸,随后再度持刀削竹简上的污痕。
明知秦念正在挑拨离间,他还是会对素未谋面的刘邦多一分失望。
刘邦本就不可能再反,秦念何必如此?
【刘恒:项羽入关之后,范增劝项羽趁机攻汉。张良曾救过项伯,项伯连夜驱马到阿父军营中告知张良,想劝他速速离开,因此阿父有了转圜的余地。】
刘彻和刘秀试图讥讽秦念,反倒将其激怒,以至于牵连阿父。
故刘恒为阿父解围时,就只言解围之事。
现在被族人盯着的就变成了项伯。
“我现在还不认识张良啊!”
如今他们还在关中。
项梁因犯罪在栎阳县被逮捕、蕲县狱掾曹咎写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平息案件后,项氏一族才暗中离开关中。
在这之后,项伯犯下杀人罪,被在下邳当任侠的张良藏匿,救了一命。
【刘邦:吾兄事项伯,定下儿女婚姻,得项伯于鸿门宴相救。也正是因此,项羽败亡之后,吾没有追究项氏旁系。】
项籍怒视项伯。
“你的后人亦得以保存,”项伯干巴巴地解释:“秦念的大将军就是你的后人。”
“你不帮刘邦,我怎么会败亡?”
项籍年纪虽小,但他又不傻!
“好了,不要争执,先商议如何应对此番项氏之危。”
项梁无奈道。
【秦念:你能从鸿门宴里活下来是华夏之幸。项羽被称作西楚霸王,但他也只能是西楚霸王。若社稷落于他手,以其无容人之心、及对百姓残虐无度,那才是天大的危患。】
突然被后世秦皇如此指责,项籍很不高兴。
项梁却是惊出冷汗。
西楚霸王?
此王……可是彼王之意?
想到“章邯降楚之后,被项羽封为治咸阳以西,定都废丘的雍王”,项梁更是惊恐。
【刘邦:朕犹喜此言!】
刘邦自是知道,秦念此言,应是欲断项羽反秦之路。
无容人之心,则谋臣武将不会去投靠项羽。
对百姓残虐,则民心尽失。
正如此刻刘邦再度上升的民心——
有项羽作对比,社稷归汉便是华夏之幸!
【秦念:只是朕现在都想不明白,他为什么会相信你入关后秋毫无犯、登记户口、查封仓库是为了等他,派将守关是防盗贼这种鬼话?】
【刘邦:因为传达这些话的人是项伯。项羽太信任项氏一族的族人,却不愿意相信谋士范增,这就是他的缺点了。】
项籍再次怒视项伯。
项伯:“……”
相似小说推荐
-
仙魔情动山河乱(点点温柔) [仙侠魔幻] 《仙魔情动山河乱》作者:点点温柔【完结】简介:在灵霄仙界,若璃是天赋出众且心怀悲悯的仙子,立志守...
-
富江系女主与蛊王交往之后(白阿伏) [BG同人] 《(综漫同人)富江系女主与蛊王交往之后》作者:白阿伏【完结】晋江VIP2024-09-03完结总书评数:360 当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