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皇帝聊天群(九月有衣)


“刘恒因刘盈无后而继位”,这句话不是出自刘恒之口,是由秦念所说。
秦念此人,极为擅长规避天幕规则。
陈平也不相信若陛下当真无后,吕后会不采取任何手段就主动迎代王登基。
所谓陛下无后——
后代尽死,何尝不是无后?
看完“汉武帝刘彻”的话题,刘恒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已经失明的皇后。
窦漪房惶恐跪倒在地。
她虽然失明,却也能“看到”天幕。
当然也知道自己被后世认定为危害社稷,甚至惊动高祖皇帝诏令她不得干政。
刘恒没有动她。
皇后毕竟是太子之母。
有高祖皇帝的诏令,反倒没人比窦氏更适合当未来的太后。
至于废除盗铸钱令一事,刘恒已经知道此举不可行。
此外——
“千古奇谋推恩令,彻底解决了汉朝诸侯王造反的问题”。
刘恒神情冷漠。
被高祖皇帝确立为“太子”的他,就是正统。
刘恒已无需再姑息这些诸侯王。
“章邯,你去频阳拜见王翦,向他请教兵法。”
“唯!”
章邯没想到他竟然还能得到陛下的信任。
在看到项羽的战绩时,嬴政就知道章邯之败确实算不上耻辱,并知晓秦念为何定章邯为顶级武将。
至于项羽……
“将项氏一族押来咸阳。”

刘彻话题有刘启, 怎么到李世民就没有李渊?
是甲方认为李渊没有意难平,还是认为李世民和刘邦都属于“开国皇帝”,所以不计入?
秦念也没深究,加不加李渊是甲方的决定。
甲方不加,那就不加呗。
李世民松了口气。
没有阿耶一朝也好。
玄武门之变未涉及百姓,已实属侥幸。
倘若天幕投影至太子还是兄长的阿耶一朝,或将兴起大祸。
届时又有突厥在外虎视眈眈,便是内忧外患。
李渊:“……”
难道是世民的太子之位为逼宫所得,故而汉武帝之父刘启是“相关皇帝”, 而自己却不是?
对, 必是如此!
绝对不是天幕将世民视作刘邦那般!
【聊天群发言权限已发放。】
【李治:封禅祥瑞?】
秦念看了眼公告栏, 果然历史话题新增汉高祖刘邦。
转眼就看到李治的发言。
哦豁,九五夫妻正在泰山封禅?
【李世民:……雉奴,泰山封禅之事劳民伤财,你亦不应信祥瑞之说。】
李世民也没想到今日天幕刚变动, 看到的第一句话就是李治在说封禅。
还祥瑞?
三岁的李治正在认真吃饭, 听得阿耶叫他, 连忙望过去。
只是他听不明白阿耶在说什么。
李承乾捂住弟弟的嘴,因为他发现弟弟正要说话。
嘴里都是吃食,可不能说话。
长孙皇后暗生忧虑。
她一直都在担忧二子的皇位之争。
陛下与……也曾如此和睦。
今日家宴,李渊召集十几位大臣,诸王、王妃与公主等宗亲, 于凌烟阁设宴。
既是庆祝颉利可汗被擒, 李世民被尊为天可汗。
亦是天幕之事, 李渊深觉有趣。
世民在侧,他若有什么想与各朝皇帝所说之言,可以让世民代为转述。
却不想今日话题竟然就是他儿!
【李治:阿耶!】
此时李治已经注意到两个榜单。
双榜自己皆在前列是好事,能看到已故阿耶之言,李治更是悲喜交加。
阿耶离世已近十八年!
武照看到“武曌”之名时有些惊讶。
竟会有皇帝的姓名与她之名如此相似?
【李世民:朕在。】
【李治:呜呜呜……】
秦念满头问号。
好吧,李治确实也挺爱哭的。
但这场面好搞笑啊。
【李世民:雉奴别哭,这是怎么了?】
李世民原本还因雉奴封禅还信祥瑞有一点点不满。
但一见雉奴哭,瞬间就将那些不满抛诸脑后,赶紧安慰孩子。
三岁的李治终于把饭食咽了下去,李承乾这才放开手:“长兄,我没哭呀。”
李承乾无奈:“……那是长大后的你。”
李治听不懂,依旧茫然。
李承乾掩下眸底的失落:“你长大后就懂了。”
天幕现世之后,阿耶阿娘每日都会将他与九弟安置于一处,亲自教导。
没有人敢在他面前提及更易太子之事,但每次望向天空,他都会在声誉榜前列见到李治的名字。
为何是李治?
倘若是他为帝,他能做得比雉奴更好吗?
李承乾不知道。
但今日……应该就会有结果了。
“雉奴,如果长兄哭了,就是因为你不乖。”李承乾小声道,只有李治听得到。
李治呆住。
长兄在说什么啊?
怎么阿耶长兄都在对他说他听不懂的话?
【李治:朕、我、我……是太思念、呜、阿耶呜……】
李世民立即就红了眼眶。
他不在之后,雉奴就没有阿耶了。
【李世民:悲极伤身,你毋要再哭……呜……】
秦念默默地开了一袋瓜子。
这场面,她好像不太适合插嘴。
但不是所有人都跟她一样知情识趣。
【刘彻:跟儿子对着哭的千古一帝?】
【秦念:冷血动物别插嘴。】
【刘彻:……】
刘彻感到困惑。
他完全理解不了李世民为什么要跟李治对着哭。
都是皇帝,当着各朝各代的臣民哭?
置皇帝的威仪于何地?
简直无法理解。
更令刘彻无法理解的,是李治的民心居然还因此上升。
这唐朝的黔首也不可理喻!
【李世民:是朕、朕失态了呜……】
【李治:阿耶呜呜……】
李渊张了张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这儿子什么都好,就是太爱哭了。
现在看来,李治竟是与世民最为相似的孩子。
所以承乾该不会是被……
李渊彻底噤声。
【朱元璋:你们欲要哭完这两个时辰?】
朱元璋实在看不下去。
这会让他想到标儿。
【李世民:雉奴,你长兄呢?】
被朱元璋提醒,李世民这才想起他最想知道的问题。
承乾……
【李治:阿耶忘了吗?长兄在贞观十九年就病逝了。】
李世民再次悲从中来。
原是如此!
他的承乾怎么能走在他前面?
李承乾怔然。
他其实猜过这个缘由。
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长孙皇后已是眼睛泛红,她的长子竟是、竟是因病早逝!
【秦念:二凤,你现在是贞观几年?】
秦念觉得她是该出来控场了。
不然这两人的剧本就该走向鸡同鸭讲。
【李世民:四年。】
【秦念:那你的好大儿李承乾还没被你逼到谋反。】
【李世民:!!!!】
【刘彻:呵。】
李世民失魂落魄。
他之前就在担心排名比汉武帝低,是因为晚年昏庸。
如今看来,竟然确是如此!
承乾,是阿耶对不起你!
【李治:长兄谋反之事,并非阿耶之过!】
再次看到刘彻的名字,以及得知阿耶正处于贞观四年,李治已然明白天幕是怎么回事。
天幕竟是出现在各朝皇帝还活着时,故而阿耶不知长兄之事。
那些他不认识的皇帝,就应当是后世的皇帝。
思及此处,李治连忙为阿耶辩解。
这秦念又是谁?
民心居于阿耶之上,声誉榜却无其名,还敢如此诽谤阿耶?
这规则不是禁止谎言吗?
同时,李治还注意到榜上只有他与皇后的第三子李显,却没有太子李弘。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秦念:恩宠嫡次子李泰的规格超过太子,这难道不是在逼太子谋反?】
【秦念:朕差点以为你爹很喜欢玄武门继承法,打算将这种继承法发扬光大,才故意这么做。】
【李治:……】
李世民僵在原地。
玄武门继承法?
这是什么……
这难道是后世对他的指责?
【刘彻:玄武门继承法是什么?】
【秦念:就是他在玄武门一箭射杀他哥太子李建成,再囚禁他的皇帝爹,登基上位。】
【刘彻:……】
刘彻震惊。
从这李世民以前的言语中,他还以为这是个过于爱民的仁懦之君。
结果居然是杀兄囚父、谋反登基?!
【刘彻:谋逆登基之徒,怎会民心第三、声誉第三?!】
刘彻完全无法理解!
大汉以孝治天下,如此行径简直就是恶逆!
【秦念:因为万民根本不在乎皇帝是怎么上位的,只在乎在这个皇帝的治下,能不能活得好。】
【秦念:刘小猪,民心榜的差距,就是你跟二凤在治理民生上的差距。】
秦念之言,看似只是在如往常般讥讽刘彻。
却让各朝皇帝皆是一惊。
万民不在乎皇帝是怎么上位?
唐太宗以李建成、李元吉先谋害他为由掀起玄武门之变,此事不可能广为流传,当时多数的大唐百姓应多不知其中内情。
可杀兄囚父被秦念披露于天下之后,唐太宗岿然不动的民心——
分明就是在佐证秦念所言!
儒家所说的名正言顺,并不能代表民心?
【刘彻:民心是民心榜,他又凭什么在声誉榜第三?】
刘彻依旧对“龙猪凤”的外号耿耿于怀。
他更想要“凤”字!
【秦念:因为后世也不在乎皇帝是怎么上位的,只在乎这个皇帝对华夏的贡献。】
【刘彻:原来你认为朕的功绩仅次于始皇帝?】
【秦念:……】
这刘彻真的好欠!
但秦念确实佩服汉武帝的功绩,面对他的扮演者在这得瑟,也只能以省略号作答。
李世民却是眼睛愈发明亮。
万民、后世其实都不在乎他是如何即位?
此刻压在背上的无形阴影散去不少。
可当看到惊慌的太子,李世民又心痛起来。
他竟然会过于恩宠青雀,以至于逼得太子谋逆,病逝在他之前!
未来的自己,怎么忍心做出这等事情!
【朱元璋:秦皇,你既然认为李承乾是被迫造反,那你觉得他与李治,谁更适合当太子?】
朱元璋这个问题是帮唐太宗问的。
他认为唐太宗远在汉武帝之上,甚至不认为汉武帝应排在前三。
洪武六年,他钦定的祭祀过往帝王的名单中就没有汉武帝。
但天幕显然是以秦念时期对前朝的看法排名。
秦念复秦,在秦人眼中,始皇帝自然居于声誉榜首。
同样有着爱子之心,朱元璋知道李世民无法像刘彻一样询问谁更适合当太子。
那就由他来问。
【秦念:换作是李治,绝对不会制定那种漏洞百出的谋反计划,以至于谋反还没开始就已经被告发,两人的差距有如云泥之别。】
【秦念:只能说李世民的运气真不错,居然以错误的方式挑选出了正确的继承人。】
秦念替他做出了选择,李世民却不愿意接受。
【李世民:承乾仁孝敏惠,必是朕有大过错,他是为朕所迫才有这般举动。】
【秦念:刘小猪,看到了吧,这才是爱孩子的爹,你瞧瞧你怎么当爹的?】
【刘彻:朕只觉得他有疾,云泥之别竟欲择泥而取。】
刘彻再度看了眼李治的排名。
他看着都眼红。
大汉的后世皇帝刘弗陵、刘询皆低于李治。
如此有为之君,与谋反还没开始就被告发的太子,智者都知道该选谁为皇储!
汉太子刘据此刻在母后宫中。
卫子夫看到刘彻与秦念的对话,神色没有丝毫变化。
见据儿神色低落,卫子夫轻声道:
“你要学着效仿陛下。”
“母后……”
“你要类他。”
“……唯。”
【秦念:你脑子就正常了?逼死已经养成的合格的太子,换一个八岁的孩子登基?】
【刘彻:……】
话虽至此,李世民还是不忍更易太子。
承乾幼时聪慧,长大后却作出不智之举,定是因他疏于照顾。
【秦念:二凤,你既然舍不得换太子,那朕就给你一个不得不换的理由。】
【李世民:朕不需要这个理由。】
看着茫然失措的太子,李世民已然作出决定。
他会好好教导承乾,不再恩宠别的孩子超过太子,承乾必然不会为后世所误解!

第49章
【秦念:李承乾承压能力太差, 在“不如李治”“患上足疾”的双重压力下,大概率如历史上那般逐渐精神失常,直至癫狂想要造反, 再被废为庶民流放黔州,抑郁成疾早于你病逝。】
按照《新唐书》与《资治通鉴》的记载,李承乾谋反之前偷盗民间牛马、刺杀大臣、殴打老师、推崇突厥。
但秦念实在怀疑宋朝史书的可信度。
《旧唐书》明确记载李承乾所做的错事只有好男色。
不过秦念没将这些荒唐事说出来的主要原因倒不是可信度太低。
就算这个群不采纳宋朝史书的记载,由李治的扮演者出来否定,秦念也可以说是宋朝篡改史书误导后世。
只是看到二凤的爱子心切后,秦念还是决定隐去这部分内容。
精神失常这个理由就已经足够了。
【李世民:患上足疾?】
秦念疑惑。
重点不应该是精神失常吗?
二凤关注的点怎么会是足疾?
秦念很快就想明白李世民的人设,立即补充发言。
【秦念:你要是想逼死他,可以不换太子。】
【李世民:……】
“阿耶,我不做太子了。”
看到阿耶在落泪, 李承乾也再也控制不住泪水。
“我不要做太子, 让九弟来。”
“长兄, 不、不要哭,雉奴乖,雉奴会乖!”
小李治慌忙为兄长擦拭眼泪,因为怎么也擦不干净, 他也慌得哭了起来。
长孙皇后连忙起身, 走去两个孩子身边安抚他们。
她的孩子都很好。
好得让她心疼。
【李世民:朕……朕知道了。】
知道承乾是不想他为难, 李世民就更是难过。
这么仁孝的承乾,是经历了怎样的痛苦,才会变成秦念所说的那般模样?
抑郁成疾,病逝。
看着这几个字,李世民就悲痛得难以自抑。
【李世民:承乾的足疾是何原因?】
【秦念:史书没写。李治, 你来说。】
秦念把问题抛给李治。
她不是不能编, 但没必要由她来编。
由李治来编显然更符合史实。
【李治:太医未能诊出缘由, 只知行甚艰难。】
【李世民:……哪一年?】
【李治:贞观七年,后逐渐加重。】
贞观七年?
秦念觉得有点奇怪,倒不是史书记载和李治说的不一样,史书压根就没记载李承乾的足疾是哪一年开始的。
只有《资治通鉴》将贞观十三年确定为“太子承乾以足疾,不朝谒者数月”的时间。
当然,《资治通鉴》的内容并不可信,且此时足疾已经相当严重。
但一般来说,都会将时间锁定在长孙皇后去世时,即贞观十年。
不过李治说“贞观七年初现”也没什么问题,毕竟《旧唐书》没有作出明确的记载。
【李世民:呜……】
【秦念:虽然不知道是什么病,但二凤,你可别给他请什么婆罗门僧,这是庸医,治不了。】
【李治:庸医?!】
“陛下,毋怒,怒极伤身!”
武照连忙安抚陛下。
李治的愤怒,当然是因为若婆罗门僧为庸医,那么阿耶的病情岂不是为庸医所误?!
【秦念:凡是装神弄鬼、谈长生说玄法的全是庸医。】
【秦念:二凤,你晚年重病时找婆罗门僧合长生药,吃完毫无效果,享年仅五十一岁。】
《旧唐书·宪宗本纪》记载唐太宗“服胡僧长生药,遂致暴疾不救”,所以有唐太宗是被毒丹毒死的说法。
但说这句话的李藩在唐太宗死后百年才出生,说这段话的目的是劝谏当时的皇帝不要信神仙之事。
秦念认为《旧唐书·郝处俊传》中的记载更可信,至少郝处俊是贞观年间进士及第的臣子:
“昔贞观末年,先帝令婆罗门僧那罗迩娑寐依其本国旧方合长生药。胡人有异术,征求灵草秘石,历年而成。先帝服之,竟无异效。”
就是吃了没用,还是病死了。
【李世民:足疾可有治疗之法?】
李世民看到自己的寿数时并没有太在意,毕竟他现在还年轻,五十一岁那是十九年后的事情了。
“长生药”一词令他心惊,自己晚年竟然也如秦皇汉武一般相信长生之说?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