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宿敌婚嫁手册(香草芋圆)


如果说前些日子意志消沉,以至于辗转难以入睡;那最近几日,他显然走向另一个极端,以至于深夜还精神奕奕。
今夜又熬倒了凌三叔。恢复寂静的书房里,他起身取来巴蜀郡的密信,以及随信附送的一封秘卷,撕开封条,在书案上摊开翻看起来。
事关珺娘的终身大事,准妹夫人选,还是要把把关。

二叔父单独给他的书信里详尽描述了张玉的籍贯、出身、年纪、相貌、家中情况。
一方面,二叔父显然喜爱这位年轻佳婿,笔下不吝夸赞。
另一方面,凌凤池身为凌氏掌权的大侄儿,人在京城中枢,凌二叔也有托付他探查底细的意思。
张玉,东海郡人士。出身乡绅大族,家有良田八百亩。
凌凤池把灯油芯拨亮,提笔写下一封公文信,召来凌万安:
“明日安排官驿,递交东海郡郡守府,让那边详查。”
出身齐鲁地,东海郡,家有良田八百亩的张姓大族。年二十三岁,风仪过人,谈吐清雅,有潘安卫玠之貌。
二叔父描述得详细,虽然相隔千里,有意追查起来,并不难查……
凌凤池提笔写信的动作忽然顿了顿,取过凌二叔的家书,重新翻阅一遍。
确实是二十三岁。
二叔父信中的原文也确实写道:风仪过人,谈吐清雅,有潘安卫玠之貌。
远在巴蜀的张玉,年纪竟也和她同岁。
她在朝中任中书郎时,也时常被人盛赞“当世卫玠”……
这世上竟有如此巧合之事?
凌凤池边写边思忖着,二叔父膝下只有珺娘一个女儿,挑选女婿极为用心,想来长得丑的、年纪太大的,不能入二叔父的眼。
天下之大,二十三岁的儿郎何其多也。
【风仪过人,谈吐清雅,有潘安卫玠之貌】
巴蜀郡的张玉,想必是个俊俏儿郎。二十三岁的年纪堪配珺娘……
他细微皱了下眉,再次停笔。
桩桩件件,巧合实在太多了些。以天下之大,也难有这么多巧合撞在一处。
凌凤池垂眸对着书信。片刻后,把寻常公文改为加急公文。
密封好书信,吩咐凌万安即刻送交官驿,京城急查。明早便安排快马,六百里加急直送东海郡。
六百里加急送去东海郡守手中,两三日便到。
东海郡加急查证送回消息,也就五六日的功夫。
例行查证做完,凌凤池依旧毫无睡意,把凌二叔单独写给他的家信从头有看了一遍。
凌二叔这封信的写法跟以往不同,显露出几分不寻常。
笔法隐晦,提起张玉帮了凌家一个极大的忙,渤海凌氏感激张玉。
又不提起前因后果,显然用了春秋笔法,意在掩盖某些事实。
他在朝中见识得多了,一眼便识破,凌二叔顺利捣毁巴蜀郡的绣衣郎据点,张玉或许在其中出了力,不想被提起,笔墨掩盖过去。
凌凤池的眸光警醒三分。
当场取过随信附送的密卷,细细阅读起来。
果然,这是一卷巴蜀郡绣衣郎秘送京城,构陷凌二叔“贪腐毁堤、流民数千”的大罪名的密报。
密报三月便送往京城。四月末,被京城的掌事人查阅批复。
末尾一方朱红小印:“吕。”
凌凤池一目十行地扫过密报。早在四月,晗玉便提醒过他,凌二叔可能出事。应就是这封密报相关,被她知晓了消息。
翻阅密报全文,虽然惊心,却并不出乎意料。
凌凤池沉思着,无意中扫过末尾的朱字批复……扫过去的目光瞬间凝住,人在灯下坐直身!
书案明黄的灯光映亮密报。
他的目光凝在末尾,久久不动。
密报末尾,来自京城掌事人的批复……一笔潇洒灵动的行草笔迹,他闭眼也能认得。
批复之人,并非吕钟,竟然是章晗玉!
密报批复写道:
【兹事体大,暂且压下。
尔等原处蛰伏不动,静候时机,以京令为准。】
构陷凌家的密报,被她压住了。
原封送回巴蜀郡,下令“蛰伏不动”。
密报传入京城之时,正是外朝臣和阉党激烈争斗的关键时刻。
这桩密报,原本可以在京城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二叔父贪腐毁堤的大罪名,可以大做文章,借着叔侄血亲,把火引到身在京城中枢的他自己身上。
追究他的包庇渎职之罪,把他拉下马,把朝中一批和他走得近的同僚好友拉下马,大理寺换上一批阉党人物,拘捕朝臣,严刑拷打,制造冤案……
局面不堪设想。
凌凤池瞬间便回想起了熊熊大火中的章家秘密小院。
五月十二当日,他毫无预兆把她领出婚院,乘车带入章家。
当着她的面拆毁佛堂,砖瓦满地,试图挖出章家隐瞒至深的秘密。
他至今还记得,自己拨开那只拦路的秀气手,走入佛堂背面的废弃窄道,下令拆毁。
满地灰尘砖瓦,她被逼迫得无路可走,握着自己的手,搭去青砖机关上,轻飘飘地落下一句:
“刨根究底,逼迫得章家最后一点秘密都吐出来,凌相可满意了?”
小院中一排排的书架,密密麻麻摆放着巴蜀、岭南二地的密报卷轴。
章家隐瞒到最后的秘密。
小院中蹲守的阮惊春。
章晗玉曾笑说,阮惊春替她做事,请凌相高抬贵手,放惊春一马。说惊春在做的事,对凌家大有好处……
她说话向来真假参半。当时他听在耳里,其实不怎么信。
时隔漫长的三个月后,这封来自巴蜀郡、足以搅动一场腥风血雨的密报,连同她把密报压下去的批复,清清楚楚地放在他的案头。
密信三月便送进京城,四月末才被她批复,五月原样送回巴蜀郡。直到七月被捣毁绣衣郎据点,始终没有兴风作浪。
是了,整个四月她都在凌家,几乎寸步不离婚院。只在两个逢十之日,短暂出逃,接洽阮惊春。
批复的日子,是在四月二十?还是四月三十?
在他调兵搜捕的空隙,她是不是就藏身于章家秘密小院之中,查阅密报,写下批复,压下凌家一场劫难?
所以,被他下令拆毁章家佛堂,暴露出秘密小院当时,对着满地灰瓦残垣,她如何想?
凌凤池的心细微收缩了一下。
仿佛被秤砣扯着,沉甸甸的往下坠,又仿佛浸透了湖水,呼吸都有些不畅。
他从书案后起身,把几扇窗打开,让盛夏雨后的庭院夜风吹进来,吹散书房里近乎凝滞的空气。
他确实从来不知晓章晗玉的心思。
她嫁入凌家,嘴上言语真真假假,难以捉摸。
凌家人对她尽心,她却常有戏谑举动,哄得三叔母和两位幼妹团团转;哄骗六郎帮忙做事、为她求情;言语激得凌长泰赌气搬下满地箱笼,助她逃走。
种种落在眼里,凌凤池嘴上不说,心里时常想着,劝阻她,看管她,教导她。
俱是自以为是。
她哪需要他的劝阻?看管?教导?
她一颗心仿佛明镜般透彻。
对凌家人的心意,尽在案头这封密报的批复小字中。
夜风吹过书案。
凌凤池翻开新婚手册。五月十二,烧毁章家佛堂,一定有记录。
【五月十二,章家大火。
先被拆去半个佛堂,又被烧去半个。也不知还留下几片瓦?
无处索偿,凌家欠账一大笔】
被误解,被逼迫,目睹家宅拆毁。
笔下淡淡的自嘲,她心中介怀。
无处索偿……
是了,当日把人带回婚院,晗玉似乎要争执,自己一言不发,撇下她走了。
章家查获秘密小院,自己下定决心追根究底,却为了那句“我和凌相不死不休”的狠话,动摇了坚定心志。
放任阮惊春走脱,又未尽力救火,秘密小院连同证据被大火焚毁殆尽……桩桩件件,违背了自己的为官立身之道。
他同样心情低落。
不愿争吵,躲避而去。
后来她终于决意离开凌家,或许两人真正的分歧,要从当日算起。
夜深了。
凌凤池依旧坐在黑木案后。
相隔三个月之久才递送面前的密报摆放在案头;被遗留婚院的手册摆放在手边。他久久地凝视着当日记录。
章晗玉亲笔批复的密报,出现在巴蜀郡,被捣毁的绣衣郎据点。
她此刻人在何处?
巴蜀郡的这位张玉,或许协助二叔父,捣毁了巴蜀郡的绣衣郎据点。
张玉和她之间,是否曾有过联系……
书房外响起脚步动静。
这么晚了,居然还有人送急报。
凌三叔呵欠连天地站在门外。
大晚上的,他都睡下了又被喊醒,意外地收到一封千里加急信。
居然又是从巴蜀郡快马送来的家书。
“你二叔父不是每个月送两封家书?上一封才送来几天?怎么又送来了?”
马都快跑断气了,送信人说十万火急。
凌三叔不敢耽搁,当即来书房,当着大侄儿的面拆信查看。
看到一半,凌三叔脸上诧异的表情更浓,招呼凌凤池也来看。
“来信说珺娘不必回了!继续留在京城议婚。叫做张玉的年轻人不可为婿!”
凌凤池也有些意外,二叔父看人的眼光还是有的。怎会朝令夕改?
“为何缘故?”
凌三叔边看信边猛拍大腿。
“那张玉有妇了!他原来拐了自己的青梅竹马,从东海郡老家一路私奔去巴蜀郡……私奔还拖个小舅子,你说他这是害人不浅呢,还是有情有义?”
凌凤池皱了下眉。
私奔还拖个小舅子……又是一对姐弟?
之前的种种古怪巧合,倏然闪过脑海,快得连他自己都抓不住。
仿佛撕碎的图纸,纷纷扬扬洒了一地,又一片片地拼接,最后的关键碎片,落在“姐弟”两个字上。
他当即起身,走去书案后,提笔快速写下:
章——张。
名字都带一个玉字。
都是二十三岁。
风仪过人,谈吐清雅,有潘安卫玠之貌——有口才有美貌。
身边都带了一对姐弟……
以天下之大,也难有如此多巧合!
凌凤池洋洋洒洒写满整张纸,站在长案后,俯视墨迹淋漓的文字。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思路一旦打开,所有“巧合”都可以解释了。
他的面前仿佛出现一张路线图。
带着阮氏姐弟从京城出走,一路往巴蜀,示好于凌二叔,藏身郡守府中,借郡守势力躲避追寻……
凌凤池忽地问起凌三叔:“书信里有否提到,张玉身边可有带一只狗?”
凌三叔翻来覆去也没在家书里看到“狗”字。
“嗐,家书值千金,你二叔父怎么可能花笔墨写一条狗……”
“巴蜀郡送信的信使人在何处?”凌凤池当即开门喊来凌长泰,吩咐下去。
“详细地问,张玉形貌如何,他身边私奔的夫人形貌如何,何时抵达巴蜀郡。他们身边可有带一只棕黄色的半大奶狗。”
凌长泰听到“棕黄色的半大奶狗”,嘴角就一阵抽搐……
强忍着什么也没问,抱拳领命,匆匆而去。
巴蜀郡快马赶来京城的两名信使风尘仆仆,正在凌家厨房里吃宵夜。
这两名信使都是凌二叔心腹,当年从京城本家带走的凌氏家生子。
好不容易回京一趟,和凌家相熟的管事边吃边闲聊,聊着聊着,两名信使瞳孔巨震。
他们临行之前,张玉张先生悄悄透露的几句流言……居然都是真的!
新嫁进门的章氏主母,果然已不在凌家多日了!
外头瞒得严实,他们一路上京,连风声都未听说!
“嘘……”自幼相熟的凌家管事还在悄声比划:“阿郎吩咐压住消息。对外不可说啊。”
两名信使心里嘀咕着,家丑不可外扬,对外当然不可说……自家人也瞒着?
要不是张先生消息灵通,隐约听到了流言,额外叮嘱他们一句,他们多问一句,巴蜀郡没人知道!
回去赶紧回禀郡守!
凌长泰追来厨房问话时,两名信使都还心不在焉的。
“狗?对对,张先生身边养着一只看家护院的狗,棕黄双色,长毛,张先生时常坐院子里给狗儿梳毛。不过那狗可不小,叫声也大,吃得巨多。”
“家中私奔的娘子?对对,张先生新来巴蜀不久,原本还想瞒着,兄妹相称过一阵,后来瞒不住了才承认。张先生清贵文气,娘子美貌,一对璧人啊。”
凌长泰眼皮子狂跳,没忍住问,“那娘子是不是肤白貌美,有点胡人血统?”
两名信使恍然大悟,“啊对对对,确实像有胡人血统。难怪张先生家里不答应,闹得要私奔……”
雨声时大时小,在窗外下了整夜。
凌凤池一觉睡醒起身,吩咐整顿行装,准备远行。
——————
巴蜀郡,郡守府。
从京城快马回返的信使带来惊天消息,凌郡守心神巨震。
张玉耳边隐约听到的流言,竟然不是虚假消息。
大侄儿虽然未和新妇合离……但迎娶不久的新妇竟已私逃离家!
他坐立难安,即刻招来麾下几名信得过的心腹文掾,叹息道:
“我那大侄儿,他如何想的?这可是新妇私逃的大事!他竟也压下,都不跟家里长辈商量的?我那三弟来信也不提,老夫险些蒙在鼓里。”
“各位,凤池的婚事非同寻常,乃是天子赐婚。处置不当得话,恐会影响凌氏前程。还请各抒己见。”
章晗玉捧着清茶,一言不发地听在座的各位文掾,亦可以称作谋士,有时也叫狗头军师……七嘴八舌地出主意。
众人议论完毕,达成一致意见:
“属下等愚见,堵不如疏。新妇私逃大事,迟早压不住。与其被朝堂对手揭破,不利于凌氏,不如凌氏抢先上表章,奏请于天子面前:
请求放妻,合离两散。”
凌郡守抚掌称赞道:“深得我意!”
章晗玉唇角噙着笑,等在座诸人散去后,从袖中慢悠悠取出一封早已写好的、以渤海凌氏口吻请求合离的上奏表章,献给凌郡守。
满身轻松归家去。
静候京城好消息,夫君变前夫。

中午还不觉得,早晚山里风吹得冷。
“汪汪——”张家院门才打开,油麦狂摇尾巴大叫起来。惜罗追出门喊:“早晚凉,带件外衣!”
惊春才不理会阿姐的唠叨,嘴里叼个鸡腿,往后挥挥手,牵着马就走。
他在家里闲不住,刚来巴蜀郡的那个月几乎闷疯了他。
还好主家找了事给他做。
章晗玉刚起身,坐在窗边梳头,目送少年郎骑马消失在山下。
惊春如今是张玉小舅子的身份,走出去很能唬人了。
这次南下巴蜀,带来大批古玩字画,都是京城入仕那几年攒下的家底。
初来乍到,起先不敢露富。
但巴蜀郡治下富裕的很。民富则财安,不敢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罢,确实少见大盗悍匪。
章晗玉老实了一个月,等张玉的名头渐渐传开,州府有头有脸的人物都认识了郡守府这号新人物,出入有人客气见礼,开始称呼一声:“张先生”……她就不再藏富了。
先斥巨资,在城郊山腰买下一座大别院,山院正对着瀑布,有山有水,景致极为壮美。
然后在府城里买食肆,买商号,买当铺。
闹腾的动静不小,前日凌郡守看到她时,眼神微妙地道了句:“张玉,带出来的家当不少啊。”
张家半个家底都搬来巴蜀了罢?现在年轻儿郎私奔都这么大胆?难怪不敢回东海郡,回去怕不会被家里人打死……
章晗玉只当没听懂,无辜微笑。
出京走得急,这才搬了多少……嘴里客套道:
“巴蜀富裕,地产丰饶,价廉物美,价廉物美。”
买下的食肆交给惜罗打理,商铺扔给惊春。
倒不是指望赚钱。
他们身在异乡,人生地不熟,又随时可能被追捕。耳边的消息当然越灵通越好。
万一有个风吹草动,州郡大城里消息传递最快的地方:一个是食肆酒楼;一个是当铺。
章晗玉把两类铺子都买了。
买个心里安稳。
她最近在巴蜀郡的日子,安稳的很。
这天骑驴下山,慢悠悠晃去郡守府点卯,进门时已经快到晌午。
府中空荡荡的,小厮见怪不怪地过来牵驴,寒暄说,张先生来晚啦。有一位贵客过境,郡守清晨一大早便领着众文掾出府城迎贵客去了。
又传凌郡守的口信,道:今晚有接风宴。张先生住得远,人不在就罢了,人来郡守府的话,还请多留一阵,晚上一起赴宴。
章晗玉多了个心眼,当即追问:“贵客从何处来?官场上的贵客还是私人交络的贵客?”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