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美食网红打卡APP(卷尾巴猪)


见她暂时没有想要回来的意思,禾嫒尺便干脆自己一个人出门找东西吃去。
她先是在古城里买了份铁板包浆豆腐,十块钱。
出来玩过好几次,禾嫒尺在各个地方都尝过包浆豆腐。她发现大家都叫这个名,实际上吃起来却各不相同。
丽江的铁板包浆豆腐好些年前上过舌尖纪录片,是整块的扁平大豆腐,得放在铁板上用油猛火煎。
等两面都煎好了,再撒上少许辣椒面、酱汁、香料、葱花等,用铁板烧铲将它分割成12块小豆腐,方便夹着吃。
禾嫒尺第一次与它相遇是在束河古城。运气好,阿姨煎得特别棒。豆腐皮被大火煎出焦壳,内里还是半流动的豆浆状,外边裹的料汁咸香得恰到好处。
才尝过一口,当下便直接和卢贝敏站在街边,将一次性纸盒里的豆腐渣渣都吃得干干净净,然后又买一份才罢休。
今天卢贝敏不在,她要自己吃一份。
买过包浆豆腐,禾嫒尺便边吃边往古城边上的市场方向走去。
路过一家门口趴着大狗的民宿,跟狗子打个招呼,狗不理她,又继续走。
一路上各种音乐,手鼓的鼓点节奏陪着她往前,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不少来过丽江的人都会觉得这里商业气息很重,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古城古镇都是这样,只是丽江的商业气息似乎来得更理所应当。
自古以来,丽江便是以茶马古道为基础的商业城市,没有商业就没有现在的它。
以前的人把这里当作中转歇息的地方,现在的人也同样把这里当作云南游的中转地。尤其是前些年高铁、机场没开的时候,前往香格里拉、泸沽湖、虎跳峡等景点大多都要经过这里。
或许再过上数百年,以后的人便会将现在的景象记录在历史里。现在古城周边扩建的仿古建筑经过多年风雨,届时会成为真正的古建筑,现在走在街上的人也说不定会活在后人的历史里。
在街上巷子里慢慢走着,穿过被游客们已经踩得油光水滑的石板路,来到古城边上的市场。
这里的人依旧很多,熙熙攘攘。
禾嫒尺捧着被她吃掉好些豆腐的纸盒子往市场里钻,想先买些东西喝。
铁板包浆豆腐用的油多,刚才煎豆腐的哥没之前的姨煎得好,干吃会略有些腻,她得用饮料配着吃。
很快,禾嫒尺便看上了市场里的泡鲁达。
泡鲁达可能是禾嫒尺来云南之后最喜欢的甜品。
煮开以后晶莹剔透的西米与切成块的香甜芒果一块泡在椰浆里,再撒上烤椰片、椰丝,最后再配上几块烤得香脆的面包干。
天气热的时候来上一杯快乐到飞起,现在天气冷,和热乎乎的铁板包浆豆腐也很搭。
“老板,我要一杯泡鲁达。”
“好的,十五块。”
转头,禾嫒尺便揣着她刚买来的泡鲁达继续往市场里走,她要买串吃。
市场里卖串的店家很多,不是每家店都好吃,得自己分辨,分辨的诀窍就是看和听。
禾嫒尺喝下一口椰浆,再用勺子挖了点儿西米和芒果,发现这家店的泡鲁达底下还藏着紫米,正准备再挖一些配着椰浆吃,便听见附近有人喊:“老板,再来三十串!”
好的,找到了,就是你。
禾嫒尺一手拿着泡鲁达的被子,一端着刚买的包浆豆腐,朝刚才听见声音的方向挤去。
发现目标摊档是一家昭通小肉串。店里只卖小肉串,1.2一串,十串起卖。
刚才让老板多加三十串的客人,正跟朋友挤在摊子旁抓着一把串在吃。
看样子,应该是之前先买着些试试,觉得味道好才又多点了些。
“老板,我要10串!”
说着,她把手里拿的东西放在摊子旁的小桌上,又掏出手机。
三秒后,冷漠的机械女声从摊子里不知放在哪儿的音响处传出:“收钱吧到账,十二元。”

付过款,禾嫒尺便坐在摊子旁的小木桌上,吃着包浆豆腐和泡鲁达看老板烤串。
昭通小肉串的串对得上它的名称,确实很小,一根竹签上大概就三小块肉。仔细看,便能发现上下两块都是纯牛肉,中间夹着一块牛油。
在白色灯光的照耀下,每根竹签上的肉都新鲜地泛着红,不是冻肉,估摸是每天开摊前才新串的。
把最后一块豆腐吃完,见比她来得更早的客人吃串吃得喷香,禾嫒尺便擦擦手,决定拍些片段。
也不知老板是不是有偶像包袱,见她拍自己烤串的手法,还不自觉地直了直身子,连带翻串的频率都比往常高了些。
要是仔细观察,还能发现他有一只脚会时不时地翘起来打节拍。
禾嫒尺注意到,店里小肉串的烤制方式比较特别。肉串没有提前腌渍,只在客人点单后,老板才将要烤的肉串拿出来,浸上酱汁,然后用猛火将酱汁一并烤进肉里。
挂上酱汁后放在火上烤的新鲜的牛肉在炭火上扛不了多久,颜色开始变化,并逐渐冒出油来,离得远些也能闻着香。
等禾嫒尺手里的泡鲁达还剩个底子时,老板问她:“要辣不?”
“要,微辣。”
转眼,她手里便多出一把小肉串。
晚上的丽江气温降得快,肉串才刚离火,便很快到达适合入口的温度。
禾嫒尺张口咬住其中一根竹签上的牛肉,一口气便把整串肉全部从签签上顺进嘴里。
与酱汁一块烤制的牛肉在熟透之后瞧着颜色深得厉害,看起来像是有些过火,等入口才知道,火候掌握得刚刚好。
肉串烤好后,老板会按照客人的需求,再往串上撒一些干辣椒面。
辣椒面的干香将炭火带来的特有火烤香气衬得更为浓烈,很容易让人吃完一串又来一串,轻易停不下来。
难怪刚才的客人又要再加30串。
转头,禾嫒尺拿着手上还没吃完的肉串说:“老板,我还要十串!”
从市场回到民宿,吃饱的禾嫒尺往民宿前台旁的木沙发上坐下,跟同样坐在附近的房客,以及管家们打个招呼,便开始玩手机。
丽江民宿的管家和老板们是真会整活,为了留住客人,各有各的办法。
有些会在人多的时候定期举办一些小聚会,唱歌、玩游戏、或是做些免费小烧烤,烤些土豆、饼子、西葫芦什么的。
花不了多少钱,却能给房客带来情绪价值,顺带让大家认识,能拼车拼团在外边一块玩,卢贝敏老去混的那家青旅就这样。
而她们住的这家民宿做法则更朴素些,会专门在前台旁边设置一个喝茶的位置。
每天房客都能在这看见民宿的管家或老板坐在这里泡茶喝,只要客人进出路过,都会喊你过来坐下喝茶聊天。
最初禾嫒尺还不是很习惯,跟人打个招呼便回屋歇着去。
只是这儿的民宿管家自来熟得厉害,刚见面便有种跟人认识三五年的感觉。
时间久了,禾嫒尺和卢贝敏只要回来,基本都会在那跟大家聊几句闲话,例如今天都去干嘛了,明天去哪儿玩等等。
有时也可能啥都不说,就光喝茶,听别人坐那吹牛。今天民宿里便刚来了几位外向的新客人,正坐那吹得热闹。
禾嫒尺过去也不参与讨论,拿着手机看似玩得专心,实际上全神贯注在吃瓜。
新来的几位客人从自己的恋爱经历一路吹到工作、前些年的倒霉事。又聊起最近网上大火的节目综艺,以及各种有争议的话题。
小杯的茶喝完一杯又一杯。
禾嫒尺听得热闹,偶尔发表几句意见,又顺手打开自己的工作邮箱查看里面的新邮件。
她最近不在鹏城,很多广子都不方便接,看新邮件也只是为了给人回个暂时不方便接广的邮件。
这是件有些无聊又机械的事,只要重复复制、黏贴、转发的操作就行,不带脑子都能做。
要不是内容得亲自筛选,禾嫒尺都想把这个活外包给app的智能助手胖熊猫小美。
眼下,她又打开一封新邮件,正准备继续转发她的固定回复,却发现这是一份丽江的商务邀请。
邀请方是一家在丽江经营好些年,在当地似乎略有些名气的餐馆彩云滇菜馆,最近这家餐馆要开两家分店。
一家还是在丽江,另一家在泸沽湖,他们想让禾嫒尺给泸沽湖那家分店宣传一下,想要一个小紫书的图文广告位。
禾嫒尺摸着下巴思考好一会儿。
“怎么知道我在丽江的?”
禾嫒尺人在云南这件事早在小圈子里传开了。
毕竟她上周才发过大理古城凌晨的防坑笔记,不需关注她的点评也能知道她在哪。
虽然她还没开始正式发表云南美食相关的新作品,但已经开始给某些店家带来小小影响。
昆明那家开在花卉市场旁边的小锅米原本位置不算很旺,做的都是本地人生意,最近已经开始陆续多出一些游客过去打卡。
虽说还没开始排队,但本来就不错的生意眼看就要开始往上涨一涨。
人多的时候,老板带着铜锅在灶上都要舞出重影来,再旺下去是真得再请几个帮手才忙得过来。
除此之外,影响最大的便是华振饭店和淑云饭店。
这两家饭店都接近景区,一家是在大理古城的巷子里,地方不好找,但其实位置还挺中心。
禾嫒尺给这家店发的好评被粉丝们发现后,越来越多人在底下互动,好些人在评论区表示自己也去过这家店打卡,还发表自己的就餐感言。甚至有人在底下聊起来,说哪几个菜好吃,哪几个不太行。
一来二去的,她的评价便成了热度评价,最近几天游客们只要来到大理打开点评,便很容易在首页看见她的评价内容。
大理古城游客本来就多,只要稍微有一点点名气,客人便会陆续往那去,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商户热衷营销。
振华饭店老板稀里糊涂的,以为寒假旺季提早来了,见自家小孩还在上学,还纳闷这孩子怎么没放假。
另一家淑云饭店则是开在双廊入口外的马路对面,其实距离双廊古镇区域非常近。
平时生意不好主要还是因为那个位置跟游客旅游区还隔着一条大路,远远瞧着看不清楚,远没有景区里的店子吸引人。
但旁边的双廊古镇客流量本身不小,而且好吃的还特别难找。
和华振饭店一样,也是稍有些热度,游客便很容易往这里去。
禾嫒尺吃过的傣味蒸鱼和薄荷排骨几乎每桌都会试着点一份。因为平时店里客人不算很多,店里备的货也不多。前些天店里的鱼没备够,晚餐时间刚到就卖没了。
淑云饭店的老板不玩点评,没做过营销,开店多年全靠各地司机们支持才做下来。消息也比较封闭,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还问游客。
“你们是从哪知道我们店的?”
她就想知道这些人是会持续来,还是就来一阵呢?
以后进货到底应该进多少,给个准话呗。
那些早就开始关注禾嫒尺动向,准备看准风口大干一场的投资人则一直在纠结。
到底是冒险些开家各地都少见的滇菜馆,还是先试着做小吃试试水。
像乳扇、烤饵块、豌豆粉、小锅米线、铁板包浆豆腐等小吃投入的成本不会很大,一旦火起来,收益也不错。
问题是不知道她的作品具体会拍哪些小吃。与此相比,似乎开一家滇菜馆更好,毕竟美食博主去云南不可能不拍滇菜。
到后来,甚至有聪明的还直接发邮件找她合作,问她能不能提前透露一下新作到底具体会拍些什么东西,要不要干脆合伙开一家店。
网红、明星在有钱之后用明星效应开店赚钱的人多了去,说不定她也想试试呢?
是个好想法。
可惜禾嫒尺暂时不想创业,对现在的她来说,创业风险和回报不成正比。跟人合作主动权不在自己手里,万一闹出什么幺蛾子把名声搞臭,她的职业生涯就没了,以后再说吧。
倒是彩云滇菜馆的商务邀请让禾嫒尺产生了少许兴趣。
她没有急着回复对方,而是打开点评和小紫书,启动app的过滤功能,在网上搜索这家店的评价。
彩云滇菜馆评分很高,4.8。
从评论区能看出来,前些年刚开业那时营销做得很厉害。最近几年倒是没再买营销。
彩云滇菜馆开在景区最旺的酒吧街附近,装潢风格偏向纳西民族风。餐品定价中等,基本没有本地人光顾,所以无法通过网络看出本地居民对这家店的看法如何。
游客们的评价几乎是清一色的好,好得跟刷的似的。
夸服务、菜品、地段,所有维度的评分都很高。
这种评论区在做过营销、店铺网络平台管理得当的店子里非常常见,只看评价看不出什么来。
禾嫒尺思考过后,决定假装没看到这封合作邮件,先不回复,明天悄悄去总店探一次再说。

第262章
坐在彩云滇菜馆二层小楼窗边餐桌旁往窗外望去,禾嫒尺确实是没明白这家店为什么要找她进行商务合作。
有必要吗?
应该没有吧。
4.8分名副其实,店内出品优秀得让人意外。
她和卢贝敏两人总共点了3道菜,分别是马帮烤鱼88、爆炒牦牛肉78、上汤水性杨花38、配一份主食野山菌铜锅饭48,共计252。
人均价格一百多,属于正常景区价,没有任何一道菜踩雷。
不仅如此,服务还很好。
进店在点评收藏店铺打卡就送现烤鲜花饼或水果冰粉,点餐之后桌上还会放一个小漏斗,说是所有菜品如果超过30分钟还未上齐,后边没上的菜便不收钱。
类似的服务在不少餐馆里都有,倒是不出奇,让禾嫒尺略惊讶的是,这家店所有热菜上桌时,碟子是热的。
热碟热菜上桌才是好服务,这种说法平日里在各种影视作品中确实没少见,现实生活中其实能做到的餐馆是真不多。
爆炒牦牛肉由牦牛肉、青椒、干红辣椒爆炒而成。
调味虽然很简单,却因为店里的大厨炒菜功夫一流,出品很棒。菜品上桌时能看见青椒已经被炒出略微干焦的外皮,牛肉焦香有嚼劲又不过老。
翻开盖在碟子上面的牛肉和辣椒,还能发现碟子底下完全没有多余的油。
店里的马帮烤鱼也相当出色,甚至颠覆了禾嫒尺以前对烤鱼的看法。
因为这家店的烤鱼是炸的。
禾嫒尺平时在外面吃烤鱼最烦吃炸烤鱼,油大,没有火烤的香气,还容易炸干炸老了完全不香。
彩云滇菜馆的烤鱼尝起来似乎没有任何多余的一滴油。
鱼的外皮,甚至边上的骨头和尾巴都已被完全炸酥,里边的鱼肉却还嫩得淌着鱼汁。烤鱼上还浇着一层由酸萝卜丁、番茄、辣椒等各式调料熬煮出来的酱汁。
趁热夹一块鱼肉,再往酱汁里泡上几秒,趁着鱼皮还脆的时候放入嘴里,咬一口。
“咔嚓。”一声,酥脆的外皮在口中碎开,底下鲜嫩的鱼肉与带着果味酸甜的酱汁融合,新鲜青红辣椒不算太辣,却又恰到好处地给味蕾带来一丝刺激。
提前浅浅用盐腌渍过的鱼和酱汁调味都不重,不管干吃或是配米饭都合适。
上汤水性杨花水平发挥稳定,野山菌铜锅饭更是让禾嫒尺有些惊讶。
这道菜是卢贝敏点的,她本来不想吃。
铜锅饭在丽江其实也算小有名气的一道菜,大大小小的餐馆都有卖,刚来丽江那几天,她俩就在束河吃过一次。
哇,好难吃。
铜锅饭最好吃的其实是锅巴,但是类似煲仔饭,铜锅饭这种需要起锅巴的菜品,多少都得加些油,锅巴才好起来。
她俩前几天吃的那家铜锅饭每颗米都像是泡在油里似的,每一口都仿佛在喝油。
而且店家不知道咋想的,可能希望客人能用味道淡一些的铜锅饭下菜吃,里头没怎么加盐。
导致它吃起来既没味道又很油,后来禾嫒尺再去别的店里吃饭都尽可能地避开它。
到彩云滇菜馆尝过一次才知道,不是铜锅饭的错。
就像这家店其他菜一样,野生菌铜锅饭也是干香口,里头料不多。
被撕成丝状的鸡枞菌干和云切得细细的云腿、洋芋先炒过,再与米饭一块放到铜锅里焖烧出锅巴。
菌菇干、云腿、洋芋、都是冬日里能随意得到,适合储存的食材。
冷飕飕的冬天里,几人分吃一小锅带着锅巴的铜锅饭,品着饭里丝丝菌菇和云腿,再抿一口外壳微酥,香糯化粉的洋芋,舒服得很。
探过店,禾嫒尺打心里便想直接给这家店一个好评,合作当然也没有问题。
别说合作,如果在接到商务邀请之前她能自己找到彩云滇菜馆,指定会直接给这家店安排一个推荐位。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