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美食网红打卡APP(卷尾巴猪)


上女神山的索道相当古老,和现在常见的全封闭索道不一样,只有一把椅子,和一个小小的防护栏,坐在上面吓人得很。
刚从山上下来,几个人便到处寻找卫生间,恰好走到山脚下的一家便利店里。
在这里发生的一件事,让禾嫒尺忽然意识到,自己所在的泸沽湖边上,生存着真正的母系社会氏族。

泸沽湖里住的摩梭人,是纳西族的一支。
不久之前摩梭人还维持着母系社会氏族的走婚生活习惯,哪怕是现在,摩梭人依旧以女性为尊,家中拥有最大话语权的人是祖母,泸沽湖是最后的女儿国。
这些话,禾嫒尺在进入泸沽湖后,几乎每天都能听到。
民宿里、餐厅里、各处石碑、都有关于当地文化的详细介绍。
禾嫒尺听进去,似乎明白了,却又未能切身处地了解。作为一名外来游客,她不参与当地人真正的生活,也并未能看出来母系社会氏族到底有什么不同。
她大约知道,这里的人在户籍系统引入之前是不结婚的,实行走婚制度。
相爱的情侣不会生活在一个家庭,等大家都到了适合走婚的年龄后,看对了眼,到晚上时,男方就得走到女方家里,然后悄悄爬入她的房中过夜。
到第二天清晨,又会从家里离开,回到自己的家。
孩子出生之后,只知道自己的母亲、祖母、姨姨、舅舅、却因为不跟父亲生活在一起,会对父亲的观念较为模糊,甚至没有。
每一位父亲,都会成为自己家中姐妹孩子的舅舅,以长辈的身份带大姐妹的小孩。
走婚,显然和现今大多数人心目中的婚姻形式完全不同,第一次接触这个说法的人,会比较容易产生不解。
有些不太明白走婚底层逻辑的人,会觉得这是大家不必对家庭负责的结合方式。
有些人还会容易往歪处想。
禾嫒尺在泸沽湖这些天,大概捋了一下其中的底层逻辑,发现走婚制度、以及以祖母为尊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摩梭人维系家庭的根本是‘血缘’。
摩梭人极其注重血缘,珍视家人,不结婚,只走婚,就没有人需要离开家庭,也就没有‘嫁’的概念。
不管是女性还是男性,都永远可以活在生养自己的家庭里,没有养大了以后会离家变成别家家人的说法,所以也不会有所谓的‘赔钱货’。
孩子是从母亲肚子里生出来的,也不会有血脉混淆的说法。
所有孩子出生之后,都会本能地尊敬自己母亲,这样的氏族会以家中祖母为尊,理所当然。
捋到这里的时候,禾嫒尺觉得自己已经大概明白了事情的逻辑,但在这里行走,眼着在当地生活的摩梭人似乎和别处其他人也没什么不一样,她便又不觉得这里有什么太大不同。
直到她和白苓、蓉初从女神山下来,到便利店附近找洗手间。
借用便利店的洗手间,就会自然而然地会想在里头买些东西,也算是让店主多一分收入。
白苓蹲坑的时候,禾嫒尺和蓉初便在店里找些自己能买的东西。
恰好这时进来一对年轻情侣。
两人估计是准备进店买水喝,情侣中的女方却在路过店里冰柜的时候瞧上了冰柜里的冰激凌。
她想吃,男的不让。
“不要吃冰,你又吃冰,回头肚子疼难受怎么办。”
“可是我现在想吃,就吃一个。”
“不准,吃了你回去又闹肚子哇哇叫,买别的零食吧,吃薯片。”
“我不想吃薯片。”
“那你吃鸡爪,这里有鸡爪。”
男的说话语气坚决,嗓门大。女方声音则小一些,两人为了一个冰激凌来回拉扯半天。
闹得禾嫒尺也想去买个巧克力甜筒,便放下手里的薯片,准备走到冰柜旁看。
才走半道,坐在便利店门口矮凳上的老板忽然对情侣中的男方说:“你们在别的地方怎么样我不管,在这里,你就得听她的!”
一句话,把整个便利店里的人都听得愣住了。
这时,全便利店的人,包括准备到冰柜买甜筒吃的禾嫒尺,都把注意力放到了老板身上。
在货架后边啥都不知道的蓉初小声念叨着:“什么情况?”探头探脑地从货架后头往声音发出来的方向看去。
老板,这时候或许用掌柜的形容她更为贴切,是一名身穿摩梭服饰的中年女子。头上用长发包着长长的辫子围在头上,身穿摩梭长裙,皮肤黑亮。一手拿着烟斗,坐姿豪迈,声音响亮。
明明只是坐在一张矮木凳上,气势却瞧着比站起来的人都足。若是细看,能发现她长相端正,或说是美,但在这时却没人在意。
她正严肃地紧紧盯着情侣中的男方。
那一刹那,禾嫒尺忽然明白长期掌权的女人应该是什么样。
方才还在争执的情侣不说话了。
再过一秒,女方先是笑了出来。男方则似乎是在与便利店老板的对视中败下阵来。
他辩解了一句:“我也是为她好,冰的吃多了拉肚子……”随后又放弃继续说。跑去买瓶水,又把冰激凌的账结了。
他大概理解了掌柜的逻辑,过于大声也不行。
这对情侣出门时,还能听见女方在小声地“嘿嘿”笑着。
男方则用比之前稍小一些的声音说:“你还笑,是不是有娘家人给你撑腰的感觉。刚才吓我一跳……”
小插曲后,店里剩下几人面面相觑。禾嫒尺这时才发现便利店里居然还有一名中年摩梭男子待在里头。
不知道他是掌柜的什么人,但看起来他已经对这种情况相当习惯。
最后,禾嫒尺花5块钱买了个巧克力甜筒美滋滋地走了。出门后还给没看见现场的白苓说刚才发生的事。
“我还以为这边没什么人,物价会更贵,甜筒居然比大落水便宜两块钱我也是没想到的。”
“便利店老板人还怪好的咧。”
“哎,好可惜我没看到。”
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格外快,云南之行在泸沽湖迎来末声。
云南是个好地方,光是省内便有25个民族,好些城市还连着边境。不同地方,口味区别很大。
一次玩遍确实不太可能,在洱海、泸沽湖边上住的开销也真是有些大。在云南玩上大半个月,终于成功将禾嫒尺的住宿报销额度清得一干二净。
再加上时间接近过年,她确实得回家。
前往泸沽湖时,她选择的是从丽江坐车从高速出发,离开时候,则是直接在泸沽湖乘坐飞机,前往昆明机场,再转飞鹏城。
回鹏城住几日,将行李箱里的东西整理干净,趁着刚放寒假这会儿,先把最初的昆明篇和大理篇完全剪辑好,错开日子发出来。
才带上笔记本电脑和拍摄的素材回老家去。
禾嫒尺在旅游期间,她的老作品依旧在持续带来新流量,让各平台的粉丝数量继续上涨。
虽说涨得没有新作品发布时快,却因为粉丝基数大,会更容易被分享给朋友。
因此,到一月中旬时,她的全平台粉丝已破二百万。
一名全平台拥有二百万粉丝的美食博主,在拥有相对稳定的技术,作品又不出大毛病的情况下,新作就是很容易获得热度。
《小迟逛吃之小锅米线》和《小迟逛吃之寻味大理》发出之后,很快,两部作品便分别在不同的日子登上P站首页、与此同时,她分P剪成相对短一些,发在小紫书和逗音等平台的作品,也快速获得流量。
几乎理所当然地,在作品中被她提起的所有店子,都迎来了事业上的新机遇,能不能把握好这次机会,让事业再攀高峰,就得看各家老板们的功夫如何了。
几乎是同一时刻。
前些日子为了能蹭上热度,悄悄照着禾嫒尺的路径,在云南拍摄美食作品的新人同行们,也将攒过好些时候的作品一同发出来。
平时喜欢刷美食视频的网友,要是再细心些,便会发现,最近关于云南的美食视频莫名其妙多出不少,虽说质量参差不齐,日期却都挺新鲜。
做过营销,或是留意过营销的朋友们可能会知道,高质量广告有效。中低质量的广告,要是发多了,也同样有效。
因此,在此之前因美景闻名全国的云南,正在慢慢因美食再次获得一层新的关注。
有人欢喜有人愁。
被大博主探店对于极大多数人来说,当然都是好事。只是对于某些被禾嫒尺吐槽过的店家来说,却不那么爽快。
和以前不同,现在的禾嫒尺经历过好吃蛙事件,已经知道自己作品拥有的影响力能带来正面影响,也有可能带来很强的负面影响。
因此,她碰上出品不好的店子,会比之前更加注意尽量收着说。要不是店家真的坑,还把她惹急了,她基本不会专门发一篇视频或是文章,把人家晾出来公开处刑。
点评吐槽几句差不多就行,回头把人家店子干倒了还真不好说会产生什么影响。
但她不说不代表别人不会说。
排雷排坑永远都能获得流量,如果这些雷和坑真正存在,容易被大众所认可,获得的流量则更多。
于是,禾嫒尺去昆明时吃的那家她没吃明白的过桥米线,便趁着这股风波,被推到了风头浪尖上。
《试试网红博主没吃明白的多年老店!》
《盘点一些从小吃到大,味道越来越差的老店!》
《XXX,你到底要坑游客到什么时候!》
《就是这家米线难吃到让百万粉美食博主只在昆明呆了一天就跑》
类似的短视频内容开始在各大平台发酵,看样子跟禾嫒尺一样没吃明白的游客确实不少,有意见的本地客人似乎也真的很多。
因此,这些带上#小迟没吃饱排雷标签(对,她有专门的标签)的内容,迅速获得讨论。
让那家老店的老板确实是变得头大起来。
怎么办?

怎么办?
禾嫒尺发现自己在点评上发表的内容被其他同行做成视频蹭热度,并把事情夸大了说时,大概慌了十分钟左右。
好在跟绵绵大王沟通过后,发现对方也曾在最红的时候经历过类似事件,她便冷静下来,甚至还会抽空关注事件后续发展。
她还挺好奇那家老字号会怎么做,说不定还能从中学些新东西。
结果根本没学到。
一般老板在经营过程中碰见这种情况,要么选择积极面对,要么当鸵鸟。
禾嫒尺去的那家老店选择的是后者,不多回应,直接假装无事发生。
估计老板想的是网络热点持续不了几天,只要没人讨论,就很快会被人忘记。届时以前怎么赚的,未来还能怎么赚。
不吱声确实不容易因为回应不好产生更多问题,缺点就是市场容易在其沉默期间被同行瓜分。
很快,发布跟风切片内容的美食博主们,后续便会补上一些新的探店集锦。
《跟本地人吃遍昆明不踩雷》
《你还在吃XXX吗?压箱小店推荐给你!》
《不坑游客真老店,就在这条街!》
《排队2小时才能吃上的米线?跟我看看怎么样!》
类似内容会紧跟着一同发出,里头有些是商务推广,有些是真正的探店作品,啥都有,热闹得很。总归就是要把这家老字号的客源分走。
要提一嘴的是,受到禾嫒尺的影响,最近真探店的美食博主比例变高了一些。
作为一个入行一年左右便做到全网两百万粉,上过热搜,并且经常接到商务,还不被粉丝们嫌弃的美食博主。
禾嫒尺的账号都快被某些专门研究自媒体账号如何起号的团队扒烂了。
以前还只是扒她起号经历,现在人家连她怎么接广,每支广告多少钱,接广之后具体会做什么都分析得相当清楚。
“美食赛道已经很卷,和其他博主不一样,这条赛道一般博主不那么容易变现,初期起号大多也就蹭顿霸王餐吃。但她因为是真吃真探店,积累了一定基础粉丝量,而且保证接的推广品质都不差……”
“……圈内某些商家甚至会以能够让她接上广为荣,只要她愿意,商务根本少不了,据说是她挑甲方,不是甲方挑她。”
“对,她的做法其实就有点像之前说过的直播选品。做直播的就知道,选品很重要,她的账号要是接下来转做直播,估计挣的绝对少不了,按照她现在的基础粉丝数量来算,预估收入一天能达X万以上……”
禾嫒尺刷到这条分析视频时看得津津有味,还在评论区看到不少关于她乱七八糟的传言。
有些人说她运气好,火起来其实根本和她真吃没关系,全靠搞抽象。有些人说她背后其实有大团队,没有资本流量做推手很难火这么快。
有人将她在点评上发过的所有评价都整理成文档,放到评论区当学习资料卖。
有人在评论区分享自己学习她的样子探店之后,账号涨粉数据如何等等。
还有人在底下教大家如何用她的切片视频和标签蹭热度。
不过说起蹭热度,最能蹭的肯定还是禾嫒尺自己。眼见云南美食讨论度逐渐变高,她便瞅着机会,在老家赶紧将新作品《小迟逛吃云南之游客视角吃丽江》《滇川交界泸沽湖环湖吃之旅》剪辑好,趁过年之前发出来。
最后,才是和彩云滇菜馆一同拍摄的合作视频。
每年春节前后,各大公司员工、老板,大多心思都不在工作上。
大多数项目都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启动,要干的活不多,除了某些特殊行业以外,大家在这段时期都很闲。
汪书琴就闲得不行,甚至在上班时间直接公然摸鱼也没人管,反正不摸鱼也没啥事可干。
跟其他同事不太一样的是,别人摸鱼大多是为了偷懒,汪书琴摸鱼则是为了能挣更多的钱。
美食探店博主是她的副业。
汪书琴在小紫书的美食探店号已经开了一年多,粉丝目前已接近四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她加了好些专门的业务群,闲时在里面接单吃饭拍照,以她目前的粉丝数,混免费吃相当轻松。偶尔接上付费商单也能赚点,填她每个月的吃饭花销肯定没问题,再多就没了。
全职做这个她会穷死,反正半年前她还是这么想的,直到她发现自己的关注列表里杀出一个新人。
——小迟没吃饱。
认识小迟没吃饱,是一年前的事,大家没见过面,就是个自媒体人学习群的群友。
后来大家还一起加了鹏城本地探店接单群。彼此仅是聊过几句,不熟,互相点过关注的关系。
汪书琴对小迟其实没什么太多印象,毕竟群里派单她都不怎么出来,线下大家也没见过面。时间一久,她在群里认识的群友越来越多,很快便忘了这个人。
直到七月刷到她的贵州系列作品。
很突然,最开始汪书琴还真没想起来这个账号是啥时候关注的。翻过对方作品列表,汪书琴才想起来,这不是跟她一块入行的新人么?
怎么涨粉涨这么快?!
她还去专门搜了小迟没吃饱相关的起号分析文章看,想知道这位和自己几乎同一时间入行的新人到底怎么做到短时间甩开她这么多。
从那时候起,小迟没吃饱便成功闯进她的视野,并在接下来的时间为她留下相当深刻的印象。
再后来,小迟发的作品便顺理成章地成为汪书琴的学习模板,每次更新必看,最近的云南系列她就挺喜欢,大理篇她最喜欢集市和菜市场的内容。
花不了太多钱,而且看起来生活气息满满。
对汪书琴来说,开销,以及作品内容广子痕迹重不重非常重要。因为她自己是做这行的,对广告,以及开销会比较敏感。
花钱少就代表有一日她也能拍类似的内容,广子痕迹不重,就代表有可能会吸到真正的,能让数据更容易转化的忠实关注者。
和一般探店美食号不太一样,小迟的粉丝似乎忠实很多,还挺多元化。按照账号分析博主的话来说,主要原因是因为她前期自费做了不少很扎实的真实探店内容。
这些是汪书琴账号里没有的东西。
之前相当一段时间,她都只在号里发照片换食的探店内容,铺天盖地只有广。
愿意关注这种账号的网友还是有的,不多,忠实度也不高。稍微有经验一些的网友不会把她发的探店内容当做攻略看,而是仅把她的账号当成一个新店铺开业推送账号看。
所以粉丝涨得慢,而且涨到一定程度再往上涨只会越来越难,毕竟分享的内容没啥干货。
最近她开始在广子之间多分享一些自己的日常饮食和自费探店的内容,还学着在评论区多互动,情况才好起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