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之前完全不相识的人聚在一起,说一些陌生人面前才能说得出口的话,更像是没有目的和利益的相遇。
和工作无关,也与生活无关。
最开始,酒吧便担任了这种场合,只是这个地方的偶遇总带着些别的意味,不那么纯粹。
后来便有人在街上摆聊天摊子。
最开始的聊天摊子其实没这么坑,就是一堆人买饮料随便聊聊。摆在路边,也是方便路过的人们能随意加入离开,来去自由,很方便。
只是后来不知怎的有人发现商机,才开始有了这些坑人的摊子,原本在旅行中的小惊喜和偶遇沾上了钱味,总归有些煞风景。
王琼岚给凌晨的古城拍上几张照片,正准备发篇笔记,却发现有人在小紫书@她。
“真的假的,不是新型诈骗吧?”
她把事跟朋友们一说,几个人便决定结伴去看看。不是为了蹭免费饮料喝,就是想凑过去听听,不认识的网友们会用什么故事换酒喝。
到了之后发现……
“你是在小迟的笔记底下被@才过来的啊?我也是!”
“你也是吗,你从哪里来的,我广西南宁。”
“我,我长沙。”
“我成都的,刚从丽江过来。”
“我河北来的,今天才到。”
“好巧啊,你们明天去哪里,洱海去过了吗?”
“啊啊,我想去虎跳峡,你们有没有从那回来的,能不能告诉我好不好玩呀?”
“等等,你们都是从小迟笔记底下过来的,该不会都关注过她吧?”
“之前她说湘潭东西好吃是真的吗,有没有去过的人能说一下……”
“南宁的在哪里,你们哪里的甜口烧烤真的那么好吃吗?”
“我刚来,你们能不能告诉我一下大理有啥好吃的。”
“米线、喜洲粑粑、铜瓢牛肉!”
王琼岚:“我给你们推荐一下华振饭店,前天小迟去过,说不错的。”
“啊?哪里,让我看看。”
坐在一旁的禾嫒尺抱着她刚买的可乐不敢吱声,她也不知道自己的第一次线下粉丝见面会居然会以这种形式开办哇!
第259章
免费喝酒的摊子当然会比要钱的热闹,最初来的朋友基本都是看了笔记摸来的,后边再来的便大多都是真路人。
实际上摊主本人也不用整什么活,围过来的路人自己就能玩起来。
禾嫒尺和卢贝敏一晚上听了好多小故事。顺带成功让隔壁摊变得格外冷清,把摊子开到凌晨一点多便离开走人。
好些自己出来玩的游客还在摊位上各自交换联系方式,行程相似的准备一起包车出行或是报团拼饭。连卢贝敏都加了好几个网友,也不知道她到底想跟人家一块玩啥。
后来闹得越来越晚,两人已经有些熬不住,却还总有路人继续加入,到后头送的啤酒已经喝完了,居然还有人拎着新买的过来续上。
最后,卢贝敏把露营灯留给一个说自己明天也想摆摊试试的路人,便搬椅子回民宿睡觉去。
第二天差点没起来。
恰好遇上大理忽然开始刮风下雨,禾嫒尺在民宿的阳台上瞧见对面街的奶茶店连垃圾桶都被吹得飞了起来。
突如其来的大风让大理的温度降得特别快,让人哪怕醒来之后也不乐意出门。
本来说要租车环洱海的卢贝敏把自己包在被子里只露出一个脑袋,脑门上写满不想动弹:“我们干脆点外卖算了。”
禾嫒尺见天色不好,估计环洱海也玩不明白,便干脆坐到餐桌上,把电脑拿出来处理她这几天拍的素材。
云南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大雨下过一场后,云便被大风刮得不知飘到哪去。
趁着天晴的间隙,禾嫒尺还飞了两回无人机拍摄古城全景,白天一次,晚上一次。
卢贝敏则除了吃外卖,根本不从被窝里起来,她说:“我晕,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背好大一个锅。”禾嫒尺觉得她可能是宿醉。
再过一日,睡够的卢贝敏终于从被窝里起来,见天气晴朗,便干脆把行李打包,又租车环洱海去。
禾嫒尺考的驾照终于能派上用场啦!
禾嫒尺觉得她们的运气可能快用完了。
因为天气原因,环洱海的过程不太顺利。虽说时间到了秋冬,按理说应该晴天多阴天少,只是前边已经晴过好些天,最近几日便总下点儿雨。
类似洱海的内陆湖景观好不好看,主要就是看天气。
它就像一面映照天空颜色的镜子,天上什么颜色,洱海看起来就是什么颜色。天气晴朗时洱海便如画般一片碧蓝,若是碰上阴雨天,洱海瞧着便灰蒙蒙一片,住什么海景房都白瞎。
两人开着车慢吞吞地在洱海边顺着想住的民宿慢慢环游,开了三天车,换着住过三家民宿,愣是没凑出一个整的晴天,最后在双廊迎来跨年日。
跨年那天晚上,住她们民宿隔壁屋的客人还带了烟花来放,凌晨时忽然炸出砰的巨响,吓得她俩以为哪儿爆炸,差点报警。
本来卢贝敏还有些执念,想等个晴天再好好玩一回,禾嫒尺是真憋不住。
环洱海这几天除了去喜洲那日买的喜洲破酥粑粑,她就再没找到什么好吃的。闹得禾嫒尺这几天一点素材都没拍到,挑食的毛病还发作得厉害,甚至开始不想吃东西。
地方越偏,周边的餐馆就越少,竞争力也少。对于游客来说,有吃的就不错了谁也不好再挑什么,商家便卷不起来。
洱海边的酒店民宿周边设施远不如古城齐全,要是想找好看的、新的、环境好价格又相对划算一些的民宿,位置就不会特别好。
反之则特别贵,而且还没房。
她们在洱海边玩这几天恰好碰上跨年前后的大假期,挤得很。要住躺在屋里就能看见洱海,带阳台的房间,随便上千,睡一觉就没了。
碰上下雨时景色不好,阳台也待不住,钱就纯打水漂。
她俩一个花爸妈钱,一个有app报销,这么玩几天还行,再久也是真有些吃不消。
于是两人便收拾东西,决定退房上丽江玩去。
卢贝敏把衣服一件件叠好,往行李箱里塞:“等会要开两个小时车,得先吃东西。”
禾嫒尺刚从阳台喂完海鸥回来:“吃什么?”
两人对视一眼,又转过头去。
不知道哇。
连续三天没吃上一顿好的正餐,两人已经开始理解前些天晚上摆摊时有位旅客提过的事。
那位游客说自己每年都会来大理,到洱海边上住两个礼拜,然后因为饮食原因,饿瘦几斤。
当时禾嫒尺还以为她开玩笑呢,现在想来,可能是真的。
人饿急了,东西不好吃,不想吃也得吃,这是求生本能。
如果一天不动弹,躺在床上也可以不吃或是少吃些。只是人在高原,接下来还要开车,为了安全,就得垫垫肚子。
垫肚子可以很随便,不用特意找,在路边坐下便是。
禾嫒尺和卢贝敏便在双廊前往丽江的停车场路口旁,随便找了家看起来很冷清的餐馆吃。
因为没啥指望,两人点菜都是随便点的,整了份看起来很安全的薄荷排骨、傣味蒸鱼、蔬菜汤。
然后便开始小声蛐蛐双廊里的饭难吃。
禾嫒尺双手托脸:“在这里吃饭,店里人多不多,好像和味道根本没什么关系……”
卢贝敏喝着茶慢悠悠地说:“当然啦,店里的客人都是游客,吃饭都是路过哪家店,随便进去坐下吃就是,就跟我们一样,进去之前哪里知道味道。”
“有点评啊,不过点评也不好使。”这边的点评不好使和别处的不好使稍微有些不一样。
这儿味道和服务稍微好一些的店子评分都会格外高。刷分是一个原因,周围东西普遍味道不行也是一个原因。
游客们连着踩几天坑,偶尔遇上一家正常的店子高兴得不行,给的分自然也会偏高一些。
评价好吃的店,实际上就是普通水平。
评价普通的,基本就……
不说也罢。
只是不说,店里一下便又冷清下来。
这家开在路边的店子占地其实不算太小,有堂食有包间,屋里都是木桌子木椅,进门时门口还放着炭盆,风格古老得很。
就是没人。
没有客人,服务员也少,两人进店时恰好碰上一个叔一个姨在烤火聊天。
等点过菜后,那位姨便进厨房去了,只剩叔坐在收银台旁嗑瓜子。
跨年假期的饭点啊,这也太闲了吧?
过去好一阵,两人点的蔬菜豆腐汤先上来了。云南的蔬菜鲜嫩,养得好,只要随便煮一下都好吃,倒是不易踩雷。
禾嫒尺略有些无聊地用筷子把碗里的豆腐夹成超级小块,再配着蔬菜汤慢慢喝。
一碗还没喝完,店里终于出现了新的顾客。
三位客人刚进店便熟悉地跟老板打招呼,聊几句便坐下了,听大家的聊天内容,这几位客人似乎都是司机。
刚坐下便开始抱怨客人,或是吹这些天赚了多少钱,该怎么接单。
禾嫒尺和卢贝敏支着耳朵悄悄当八卦在听,还没听几句,薄荷排骨便被端上桌来。
“要不要米饭?”端薄荷排骨上桌的叔问。
“要一点。”禾嫒尺心不在焉地听着八卦,顺手夹起一块排骨吹凉,再塞嘴里。
原本这几天吃东西已经有些不太情愿的禾嫒尺忽地快速用牙齿把排骨肉蜕下来,再多嚼几下,便开始朝给她添饭的叔那边张望。
饭能不能快点,她食欲来了。
薄荷排骨属于油炸做法,油炸物本来就很香。
只是炸排骨这种东西做起来还是稍微需要些技巧,生炸要是炸过了很容易干,火候太大里边又容易不熟。
店里的大厨现在在这方面控制得很好,排骨外边酥脆,里头的肉却是刚熟透还带肉汁的状态,吃着不油腻,还带一阵淡淡薄荷香。
禾嫒尺给自己夹了一片炸过的薄荷增添口中香气,在卢贝敏的提醒下,又手忙脚乱地把拍摄道具拿出来架上。然后小声说:“这家店好像味道还可以,怎么客人这么少,就因为地段偏吗?”
卢贝敏吐掉一块骨头:“可能只有排骨好吃。”
话音刚落,端菜上桌的叔便端着傣味蒸鱼来了。闹得卢贝敏有些尴尬,不太好意思地小心瞧这位叔的表情,却因为他脸上皱纹多又比较黑,瞧不出来。
禾嫒尺则盯着鱼研究上了。
作为广东人,禾嫒尺和卢贝敏从小海鲜没少吃,蒸鱼更是经常能在家里的饭桌上见到。
傣味蒸鱼的做法跟两人概念中的蒸鱼完全不同,第一眼印象,根本不像蒸的。
鱼身在蒸之前的处理方法和傣味烤鱼很像,均是顺着主骨分开,好让鱼变得更薄更容易熟透,又各自开了花刀。
上边的料好多,比剁椒鱼头的剁椒瞧着还要丰富。
就这么随便瞧一眼,便能看见花椒、干辣椒、云南老缅芫荽、香菜、蒜和小米椒,鱼身上还盖着一层油,没尝过的人很难想象出它到底是什么味。
禾嫒尺拿着筷子和勺,小心翼翼地顺着鱼身,将一块完整的鱼肉盛到勺里,再将它送至嘴边尝。
“呼、哈。”被热油刚浇透的鱼好烫!
只是刚被烫过之后,鱼肉的嫩滑便伴随各式傣味佐料的香气荡在口中,酸、辣、鲜、酸、麻,极其复杂。
吃饱喝足,两人开着车便从大理往丽江方向去。
也不知是适应了云南的节奏,还是因为大家越来越懒,在丽江的时间过得很快。
眨眼间,便是一周。
如果说在大理还是旅游,到丽江后,禾嫒尺和卢贝敏便已经进入半旅居状态。
除了去过一次玉龙雪山和千古情,她俩便再没去别的景点。
去玉龙雪山时吸取过爬苍山的教训,禾嫒尺还特意另外租了件羽绒服。因为她本身有一件羽绒,又额外再套一件实在不多见。爬山时叫路过的大爷看了,大爷还问她:“你怎么穿两件外套?”
禾嫒尺抱着灌满热水的保温瓶理所当然地说:“我怕冷啊,冻着怎么办,小命要紧。”
惹得路过的游客和大爷一块哈哈大笑。
不过她俩景点没多去,倒是把白沙、束河、大研几个古镇都逛了一遍,目前正住在大研古镇的民宿里。
最近几年,丽江的热度没有大理高,而且大多数游客都把这里当作游玩的中转站,不会在这久住。因此丽江的民宿酒店价格也会比大理便宜些。
装修不错的普通客栈在淡季时一百左右随便住。带地暖、加湿器、智能马桶的中高端民宿单价不到三百,多住几天还有折扣。
再加上丽江几乎是最早火起来的古镇,民宿多得数都数不清,业内卷得惊人,客房管家每户必备,住起来舒适度高很多,也不怪她俩天天在民宿里泡着。
这么说其实也不太严谨,毕竟她们各有自己的事要干。
禾嫒尺每天抱着电脑,在客栈的各个景观位、或是古城漂亮的咖啡厅里处理她的素材,准备把在昆明、大理时拍下来的内容剪成新作。
卢贝敏则跟之前在大理摆摊时加上的几位路人联系上了。
其中有一位正住在丽江的青旅里慢游,另一位则在丽江民宿打工换宿,几人一合计,玩上了。
聚点是青旅。
丽江的青旅本来就热闹,年轻人多。
一群人每天有人领着在里头玩狼人杀、剧本杀之类的桌游。卢贝敏只要醒来就跑去跟人家混着玩,一天天的根本不见人影。
也不知道桌游玩起来是不是特别容易影响心情,愣是让平日里情绪总是格外稳定的卢贝敏也产生了明显起伏。
昨晚回来郁闷半天,还跟禾嫒尺生气地说:“气死我了,我玩预言家全票出局!不行,我不能再玩了。”
结果今天中午刚吃过饭便又跑去玩,昨天说过的话根本不作数。
剪过片子,再重看一遍的时候,禾嫒尺又想起上周在离开大理双廊前吃的那顿饭。
那家离开前禾嫒尺才在灰蒙蒙的招牌上隐约找到店名的店子,名叫淑云饭店。严格来说,位置不算偏,就在环洱海路,以及前往丽江的三岔路口上。
再走个一百多米,便是双廊入口,也算个景区店。
但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店子被一条宽广的马路与双廊之间隔了开来,游客都不往那边去,倒是来这吃饭的本地司机不少。
有做客运的,包车的,还有货车司机。
不得不说这些天天在路上跑的司机确实会吃,那家店的薄荷排骨便不提了,傣味蒸鱼更是几乎完全长在禾嫒尺的味觉审美上,如果世界上有一见钟情,那她定是遇见了一吃钟情。
蒸鱼的味道,和川菜中的水煮鱼、沸腾鱼略有相似之处,都是以麻辣为底味,只是傣味蒸鱼会额外多出一层酸。
它的酸味和酸菜鱼的酸又不同,处于果酸和醋酸之间,并且还带着一丝隐藏的鲜甜。
更妙的是,因为鱼是蒸的,外头不必像现在大部分店里做的水煮鱼、酸菜鱼片那样在外头裹上一层粉浆,不会有奇怪的粉浆口感。
禾嫒尺从她爸那儿学过蒸鱼基础做法,在吃傣味蒸鱼的时候,便几乎能从味道以及蒸鱼碟里的配料将过程猜得七七八八。
鱼估计是先清蒸,把鱼汁倒掉。再加调好的佐料汁水、最后再把热油、花椒油浇在鱼身上将调料汁和佐料呛过一遍激发出香气。
只要想起那个滋味,鲜酸麻辣的滑嫩鱼肉便仿佛又在她嘴里滑过一遍。
可惜来到丽江之后,她便再也没尝过同款蒸鱼,主要是这里没店子卖这个。
来之前禾嫒尺对云南印象很模糊,总觉得都是云南,各地口味应该区别不大。等她去过大理,又来丽江之后才发现还真不是这么回事。
云南少数民族多这事真不是吹的,滇菜好复杂。
大理那边似乎更偏爱酸辣口,再额外带个甜。丽江这边虽然也吃酸辣,整体却更偏咸香一些。
或许是因为整体温度比大理更冷,丽江火塘和各种锅子特别多。
腊排骨、雪山鱼、黑山羊、野生菌、汽锅鸡的店子开得到处都是。禾嫒尺尤爱汽锅鸡和汽锅。
当地有名的腊排骨她至今还没吃明白,但是丽江粑粑和荞面粑粑还挺香。
禾嫒尺尤其喜爱荞面粑粑,烤过之后吃起来外皮微酥,内里嚼起来有粮食自带的香甜。和喜洲破酥粑粑的香酥口感不太一样。
据说这些饼子和粑粑都是以前的干粮。烙好之后带在身上,想吃的时候直接干啃。或是奢侈些烧个火,在火边略烤便又会恢复六七成刚出锅时的香气。
这日,坐在民宿窗边工作的禾嫒尺见天色逐渐变暗,便合上电脑给卢贝敏打了个电话。
相似小说推荐
-
黑莲花他自带攻略系统(苏荷里耶) [穿越重生] 《黑莲花他自带攻略系统》作者:苏荷里耶【完结+番外】晋江VIP2024-08-30完结总书评数:290 当前被...
-
不渡雨(杯一安) [现代情感] 《不渡雨》作者:杯一安【完结】江VIP2024-09-04完结总书评数:695 当前被收藏数:15721 营养液数: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