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虽是荀远微身边的婢女,但实则是领了长公主府长史的差事,算是有官阶在身的,此时又代表了长公主,代表了天家,宇文夫人自然是不敢有半分怠慢的。
宇文复直接将荀远微请去了书房,让宅中的下人上了茶水便招呼人退下了。
“殿下来这么早,不妨开诚布公?”
宇文复在前朝的时候便是常年征战沙场,素来性格直率,素来不喜欢和那些世家勾心斗角,加上他手中又有兵权,即使素日里和长安的各大世家不太合得来,倒也不觉得有什么,此时也没有同荀远微多做纠缠。
荀远微笑道:“几年不见,宇文使君,还真是如从前一样,只是这开诚布公相谈的事情,不应当是由你提起么?”
宇文复喝了口茶,“那臣也就明人不说暗话了,太后娘娘前段时间将内子传至宫中,说是给她赐生辰礼,但用意只怕不简单,殿下又特意将犬子调回长安,臣并不信这只是无心之举。”
“太后娘娘关切官眷,我调令郎回长安,也只是正常的官职调动,若是有私心,恐怕门下省的审议也不会过,”她刻意停了停,观察着宇文复的表情,话锋一转,“不过春狩将至,本宫,也是希望我摄政的第一年,不要在这件事上出差错。”
两杯茶水下去,宇文复已经听懂了荀远微的意思。
这摆明了是在拉拢他,他虽然没有参与进最近的案子里去,却也多多少少听说了这位长公主和崔氏、郑氏之间的交锋。
天家和世家之间本就靠着四府十二卫之间不同的分属勉强维持着平衡,荀远微这么做的意思也不难猜,无非是想渐次削弱世家,将实权慢慢收拢在自己手中。
权力产生地位,地位同时维持权力的道理他还是清楚的。
宇文复看着荀远微,眯了眯眼:“先帝开科举,慢慢在朝中渗透自己的亲信,殿下延续又开制科,若是再将兵权慢慢握住,那用不了多久,财权也会回到天家手中,是也不是?”
荀远微不意外他会直接提出来,并不否认。
“不过臣本身也不属于那些世家,加上犬子被调回长安一事,说多说少也算是欠了殿下一个人情的。”
话已至此,荀远微知晓了宇文复这是暂时偏向了她这边,也不问到底,起身道:“那我便先恭贺令郎了。”
宇文复会意地点了点头,也起身:“殿下请。”
荀远微也没想到快到宾客席上的时候,会遇到许久不见的卢峤。
她才和卢峤打了个照面,还没来得及说话,身后便传来另一阵熟悉的声音。
她与卢峤回身看去,正是戚照砚。
第46章 斟新酒 “殿下不喜欢么?”
戚照砚难得不在官服之外穿素白色的衣衫, 铜青色的襕衫更让他周身添上了如松如玉之气,与荀远微今日所着的缥碧色裙衫一深一浅,更为相衬。一双帽翅垂在他脑后, 显得更为温和,在看向荀远微的时候, 他眼底似乎藏着一江春水。
太府寺本就执掌财税之事, 卢峤虽之前被外放出去做了两年的观察使, 但此前在长安时,毕竟是在刑狱上做事,现下刚接手, 又碰上开春,镇日里劳形于案牍, 就差被各州上来的账本活埋了,说是废寝忘食全然不为过, 便也就没有时间专门去见荀远微了。
好不容易碰上宇文宣和卢氏女成婚, 他作为女方的主事人, 这才能在襄国公府上见到荀远微,却没想到还没和荀远微说上一句话,便被戚照砚抢了先。
他心中自然是愤懑不平的。
但再不情愿,碍于情面,他还是要和戚照砚打个招呼的。
戚照砚一进襄国公府门口,便远远地瞧见了那个朝思暮想的人, 但一看到她身边还有另一个自己不愿意看到的身影,他扬起的笑意瞬间就藏了下去。
论官阶, 卢峤是从四品的太府寺少卿,他是正五品的御史中丞,免不了要和卢峤见礼的。
卢峤也只是稍稍颔首, 似是全然不经意地一问:“我记得戚中丞素来不喜欢这些交游宴饮的场合,今日怎么,转了性子了?”
两人虽没有正面交锋过,但那次在公主府,卢峤已经将他的底牌揭了,于戚照砚而言,他也没有必要再多做忍让。
于是也毫不留情地驳了回去:“卢少卿为何而来,我便为何而来。”
在看向卢峤的时候,戚照砚将原本还藏蓄在眸中的温情尽数敛去,只余下了锋芒。
卢峤笑了声,道:“戚中丞是不是忘了,和宇文郎君成婚的,是我的族妹,我却不知晓,是我们范阳卢氏和你沾亲带故?还是襄国公?”
他自认为有光明正大的理由,也没有给戚照砚留面子。
戚照砚垂了垂眼,复抬头时,还是方才那副从容不迫的模样:“卢少卿不愧是从前在刑狱上做过事的,这长安城中谁同谁有关系,还真是逃不过你的耳目。”
他这话虽然是说给卢峤听的,目光却是落在荀远微身上的。
卢峤闻言,神色微变。
这话若是寻常说说,最多不过是挖苦之言,但荀远微是君,他是臣,戚照砚看似无意,实则哪里不是挑拨离间之言呢?
但他还没来得及说别的话,戚照砚便又补充道:“我的确是受邀而来,今日的新郎官,少时与我关系尚可,如今他成婚,给我递了请柬,我也不好不来。”
他后面这句,又巧妙地将话题带了过去,也是不让荀远微在这样的场合上为难。
卢峤看的出来戚照砚这是在给他台阶下了,遂也跟着将这个话题绕过去,但心中到底憋了一口气,遂转头看向荀远微:“说到臣之族妹和宇文宣的婚事,不知殿下可否听闻这两人是青梅竹马?”
荀远微方才看着这两人针锋相对,倒是觉着有趣。
这两人平日在自己面前,一个是一副君子端方的老成模样,另一个则是不问世事的清冷模样,一见面,便总要逞上些口舌之快,以至于卢峤问她的时候,她有一瞬的迟疑。
“嗯,听过,当然听过。听闻四五年前你家卢娘子才及笄,两家便将三书六礼中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五礼行了,只剩了个亲迎,但宇文宣却被先帝调去了益州,两家的婚事便也就此搁置了,也是前段时间宇文宣被我调回来,和卢娘子的婚事才又抬了上来,也是难为卢娘子等了宇文宣这几年。”
卢峤闻言,低声笑了声,“说来我家小妹与宇文宣到底是有少时的情谊在,情根深种,这几年不知宇文宣何年何月才能归京,家中也提过退了和宇文家的亲事,为她重新物色一门,小妹如何也不肯,总说她此生非宇文郎君不嫁,这一拖,便到了十九岁,家中回回催促,她总拿着臣做挡箭牌,说臣这个年纪也未曾娶妻,无奈之下,臣也只能帮她遮挡一番了。”
这段轶事荀远微倒是从未听说过,这么一听,也觉得有趣:“不过卢娘子和宇文郎君若是情投意合,多等这几年,或许对两人而言,也是无妨的。”
卢峤附和道:“殿下说得极是,毕竟有青梅竹马这层因缘在里面,”他刻意咬重了“青梅竹马”四个字,说完看了戚照砚一眼,又和荀远微道:“依臣看来,只要是心上人,别说等五年了,换作是臣,那就是等十年二十年,也是值得的。”
荀远微没有留意到戚照砚有些难看的脸色,“说的倒也是。”
卢峤勾了勾唇,又看向戚照砚,“我怎么记得,戚中丞同萧家五娘似乎也有婚约,久久不成婚,莫不是有什么顾虑?”
戚照砚反问道:“我听卢少卿方才和殿下的一番话,这久久不成婚,原来是因为和心上人之间没有婚约啊。”
一针见血。
但他并没有给卢峤和自己往旁处扯的机会,直接道:“更何况,我同萧家五娘之间的事情,殿下是完全知情的,是不是,殿下?”
他说着看向荀远微,轻轻弯了弯眸子,又借着站在荀远微身边的机会,在卢峤完全没有注意到的时候,轻轻扯了扯荀远微的衣袖。
荀远微自然察觉到了他的动作,目光也跟着落到了两人袖子交叠的地方。
许是因为阳光的暖意渐渐侵上了脖颈,她竟觉得耳际有些许发热,但心中又涌上了一层别样的情愫,便像是樵夫在江水中划出了一道道的涟漪,涟漪被撞到山石边,又被碰撞回来,在水中轻轻的荡漾着。
按说作为君主,在两位对她日后都有大用的臣子跟前,还是尽可能地一碗水端平好一些,但不知从何时开始,她的心已经渐渐有了偏向。
而且是毫不犹豫地偏向。
于是对于戚照砚的动作,她面上装做了无视,出口却是:“我的确知晓,一桩误会而已。”
卢峤不免震惊,只是他的惊讶之言还未道出,便有一个小厮打扮的人到了三人跟前,依次见过礼后,才和卢峤道:“郎君,这边有些事情需要您亲自过去处理一番。”
他今日毕竟不算是宾客,本来也是忙中偷闲想和荀远微说上几句话,如今有事情找过来,便也不能多做逗留。
戚照砚还特意补了句:“卢少卿,慢走。”
荀远微一时没忍住笑了出来,直到卢峤绕过了回廊走远后,她才回身看向戚照砚:“我竟不知你还有这样的一面?”
戚照砚的眸中也跟着多了几分笑意:“殿下不喜欢么?”
此话一出,荀远微忽然不知该如何回答。
似乎说是也不好,说不是又有点下面子。
远处是人声鼎沸、言笑晏晏,咫尺间越萦绕着丝丝缕缕的甜腻。
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凝滞住了一般。
不知过去了多久,荀远微最终将眼睛往一旁移了移,也没有回答戚照砚这句,轻咳了声,问道:“不过我还是想问你,你与宇文宣之间,有交集?”
戚照砚也跟着将方才的神色敛去,换上了一副认真的神情:“是,宇文宣小臣三四岁,臣当年在弘文馆读书的时候,有过过往,三年前臣出事的时候,他人在益州,无诏也不得回京,后来臣从大理寺出来后,才陆陆续续收到了许多关于他的来信,”他说到这里,看向荀远微:“当年的事情,除了殿下,怕也就是宇文宣相信臣了。”
他说罢垂下眸子。
荀远微听着他愈来愈低的声音,情急之下,握住了他的手臂,道:“我并非有意提起你的伤心事的。”
对于荀远微这一动作,戚照砚的身子不免跟着一僵。
他愣了许久,才反应过来,这不是自己的幻觉。
而后才抬起头来,朝荀远微抿唇一笑,轻声道:“臣没事的,让殿下多虑,才是臣的过失。”
荀远微看着他这样,心中升起的愧疚非但没有消解下去,反而更加浓烈,一时也没有留意到自己还握着戚照砚的手臂。
不同于她略显复杂的心绪,戚照砚心中却像是被什么装满了一样,他的嗓音温醇:“殿下,此处人来人往,殿下再这么下去,怕是会让臣损了您的清誉。”
荀远微这才后知后觉地留意到自己方才的动作,立刻撤回了手,如同被什么灼烫到了一般。
戚照砚捏着自己藏在袖中的小物件,本打算取出来,但宇文娘子已经朝这边走了过来,想来是来邀请他们入席的。
分席之后,荀远微作为长公主,自然是要跟着上座的,而戚照砚是宇文宣邀请来的,在高官如云的长安,也只能坐在偏下一些的位置,便要分开了。
他来不及将东西交给荀远微,只要在宇文娘子来之前,稍稍凑近荀远微,在她耳边落下一句:“殿下,宴席结束后,臣有个东西,想亲手交给殿下。”
荀远微有些意外,本欲问问是什么,但戚照砚说完这句,宇文娘子也走到了跟前。
“殿下今日莅临,真是令寒舍蓬荜生辉,还请殿下上座。”
荀远微点头应下,匆匆看了戚照砚一眼,便和宇文娘子走了。
席间荀远微一直惦记着戚照砚说的话,也有些兴致缺缺,只希望早些结束。
大约开席一半的时候,春和走到她跟前,低声说了句话,她立即神色一凛。
只好和宇文娘子示意,便在春和的陪同下先行离开了襄国公府。
第47章 循旧迹 “放了我,不然我就掐死她!”……
荀远微先前同宇文娘子一同去内眷的席面上露了个面便又回到了前院的诸臣男席上, 她这一离开,自然少不了人关注议论,毕竟能让她突然从宇文复家中的席上离开, 一定不会是小事。
而戚照砚的目光从她入席开始,便一直有意无意地落在了她身上, 眼见着她招呼不打地就离开了, 心中也跟着涌起一阵不安来。
他四下环视了一圈, 卢峤不算宾客,不在席上倒也说的过去,可他心中的思绪却随着荀远微离开纷乱了起来。
他的位置靠下, 本想找个契机直接溜走,但才转头, 便瞧见宇文宣朝这边来了,只好将本来要送给荀远微的东西妥善地收进怀中, 而后拢袖看向宇文宣。
宇文宣着着朱红色的襕衫, 许是酒饮得有些多了, 脸上也跟着泛上两团酡红。
他走到戚照砚身边,从身后的仆役手中的托盘中执起酒壶,倒了一杯后递给戚照砚:“今日我成亲,我高兴,虽然我知晓你不甚喜欢酒气,但我这新郎官的面子, 戚六郎你今天必须给!”
戚照砚着急将宇文宣应付过去,也没有多做推脱, 从他手中接过酒杯便一饮而尽。
宇文宣却不依不饶:“不行,你这不算!我,我这还没同你碰杯呢!重来!”
戚照砚心思不在酒上, 但也只能耐着性子从宇文宣手中接过第二杯,和他碰了杯,一口饮尽,将杯子还给他时,也不免嘱咐两句:“少喝两杯,你毕竟是新郎官,别耽误了正事。”
宇文宣却弯下腰来,拍了拍他的肩:“六郎你放心,我装的,晚一些的时候,我会让人请你过来,我有事情问你。”
在对上他眸子的时候,戚照砚发现他的眸色是清明的,果然是装的。
他还没来得及推辞,宇文宣已经带着仆役去别的桌子上敬酒了。
他只好又看了遍门口的方向,在心中默念:但愿她那边只是小事。
荀远微担心隔墙有耳,一直等从襄国公府出来上了自己的车辇后,才转头问春和:“怎么回事?大理寺出了何事?”
她今日和春和与沈知渺都打过招呼,没有重要的事情不必来报她,毕竟和宇文复修复关系,是非常紧要的事情,但在听到“大理寺”几个字的时候,她还是贸然离了席。
春和颔首:“是大理寺卿窦公差人来报,说是韩胜肯招了。”
荀远微闻言有些许不悦:“招便招了,让窦嵩写奏章上来便是,何必这般大费周章?”
“韩胜闹着要和沈待诏对峙,口口声声说自己和沈待诏是正经夫妻,窦公因为有杨侍郎的前车之鉴在,也不敢随意用刑,事情传到宫里,奴婢也是方才才知晓。”
荀远微听着她这样说,按了按眉心,此事确实有些棘手。
韩胜一口咬定自己和沈知渺是正经夫妻,那便要去邛州调户籍册,蜀道艰险,一来一回得许久折腾,这件事若是寻常事情便罢了,一旦牵涉广了,等旨意传到了,怕是早被改了,届时又不知会有多少肮脏之事就这么被草草揭过。
于沈知渺而言,一旦从邛州调上来的户籍册上说明她是韩胜明媒正娶来的,她身上首先是欺君之罪,而后和韩胜的夫妻关系便是板上钉钉,若想“和离”,按照《大燕律》需双方都同意,韩胜不同意,便无法“和离”,只怕他会趁机要挟沈知渺。
但荀远微一想起之前自己和沈知渺提起韩胜的时候,她一脸惊恐,不免有些犹豫。
思索良久,她才转头看向春和:“这事,知渺自己知晓么?”
春和点头,“是沈待诏遣人来通报殿下的,说自己愿意前去和韩胜对峙,只要殿下肯相信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