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市井生活日常(将月去)


想着女儿今天也没张罗要去吃早饭,干活也卖力,许娘子又数了九个铜板出来。“好好拿着,可别弄丢了。”
家里人多嘴多,想吃一顿肉,就得花不少钱。
要是没来卖包子,无论如何许娘子也舍不得。
崔如英跑得飞快,肉摊上摆着好多肉,排骨梅花前腿后腿,崔如英问:“大叔今天五花肉多少钱一斤?”
“还是十二文。”
崔如英问:“买多能不能便宜点儿?我家常来,我要三斤呢!”

第九章 新衣裳
老板麻溜切肉,“小本生意,不过我家这称准得很呢,你看,高高的,再给你搭两根骨头吧。”
这样也行,给了钱接了肉,崔如英一手提一样,飞快朝着家跑。
许娘子先推车回家,崔如英一路跑,跑到一半把许娘子给超了。
许娘子让崔如英跑慢点,“肉又没长腿,你跑那么快作什么?放车上,也不嫌沉。”
崔如英着急呀,这都什么时辰了,本来今天就收摊晚,这肉又切又焯又炖,得好大一会儿呢,她能不着急吗?
“一点都不沉!”
很快,声音都跑到崔如英身后了。
许娘子是发现了,三丫平日懒,但自己上心的事,不怕麻烦不怕累的。
一路跑回家,二丫看着崔如英手上的肉问:“咋这多肉,娘呢?”
崔如英:“后头后头。”
二丫回屋把六丫左右用被子和枕头给挡上,就去接许娘子了,许娘子也推着车到门口了,二丫就在院子里帮忙卸车搬东西了。
蒸屉空空,包子都卖出去了,今儿她还帮忙了,这里面也有她的一份功劳。
许娘子还要刷竹屉,她让崔如英等她来炖肉,“你别瞎忙活!”
崔如英道:“娘,你就看我弄的包子馅儿那么好吃,就知道炖的肉不会差了。再说你可以让二姐看着我,要是瞎弄,她可以去跟你告状。”
许娘子炖的肉可难吃了,和崔大山炖鸡汤异曲同工,炖出来的汤多,瘦肉干柴,肥肉还有些腻。
这可是三斤上好的五花肉,崔如英可不想糟蹋了。
崔二丫低着头道:“谁稀罕告状了……”
许娘子眉头一皱,“二丫,你看着你妹去。”
崔如英已经开始翻箱倒柜找调料了。
家里还有一些陈年旧香料,花椒八角,崔如英还找到了桂皮香叶,也不知哪年买的,但看着没发霉,应该还能用。
糖罐里还剩一点糖,正好够炒糖色,崔如英扯着嗓子喊,“娘,糖该买了。”
许娘子没理,崔如英也没在意,她把这些东西都洗干净,这就算齐活了。
二丫在旁边盯着,崔如英支使她切肉烧水,“二姐你把肉切成这么大的小块儿,再给我烧一锅水。”
想吃肉得干活,二丫点点头,肉切好之后,崔如英就开始烧水焯肉了,家里没料酒,崔大山也不喝,所以崔如英多放了小葱。
东西不全,步骤能省则省,好在肉还算新鲜,把里面的血水一焯,崔如英又踩着凳子把锅刷了。
家里的大锅最不好刷,舀水进去,涮干净再把水舀出来才行,来回几次,锅才刷干净。
许娘子喜欢炖肥肉,是觉得许久不吃肉,肥肉吃着香,可崔如英更喜欢吃肥而不腻的。所以要把里面的猪油煎出来,这样才不会那么腻人。
煎好之后,把肉盛出来,煎出来的油也不少,可以留着以后炒菜吃。
过日子就得精打细算。
锅里留一点油炒糖色,一锅底猪油,一罐子底白糖。灶膛下面柴火噼里啪啦的,白糖在锅底慢慢融化,从细砂变成糖水又变成焦褐色的糖浆。
崔如英这才把五花肉块儿给倒进去,三斤肉,切成小块也有半锅,这样看着一点都不少。
煎的金黄的肉慢慢裹上焦褐色的糖色,明明还没熟,但看着已经很有食欲了。
崔如英费劲的拿着铲子翻肉,二丫看着,默不作声地把铲子接了过去,等翻得差不多了,她问道:“然后呢?”
崔如英:“得倒热水。”
二丫力气比崔如英大,她去提炉子上烧的热水,哗啦一声全给倒锅里,热水溅到锅边,热气一下子全从锅里冒出来了。
厨房水汽烟雾绕在一起,崔如英咳了好几声。
二丫看着水上飘着油花和褐色,又见崔如英往里放东西,家里的盐大酱八角桂皮有什么放什么,葱是最多的,跟许娘子炖肉是不太一样,“三丫,然后呢?”
下面火烧得旺,因为是开水没一会儿锅又开了。
崔如英舔舔嘴唇,“然后等着就行了。”
二丫好像能闻到一点香味儿了。
崔如英又去烧水煮鸡蛋。
家里还有六个鸡蛋,崔如英谨慎地拿了四个,再多怕许娘子骂她。
这个时代没有高压锅,想要把肉炖得软烂,就等小火慢炖,幸好崔大山是做木匠的,不用担心废柴火。
许娘子中间还进来一回,看着像模像样没吭声又出去了。
她在井边吭哧吭哧地刷着竹屉,而屋里鸡蛋已经煮熟了。
剥了皮,崔如英又把煮好的鸡蛋放了进去,这肯定比茶叶蛋还香还好吃。
煮了一会儿,四郎五郎也回来了,讨好地往崔如英身边凑,“三姐,你看我俩抓了好多虫子和蚂蚱!”
今天比哪天都卖力,崔大山扎的竹篓子,几乎满了。
崔如英最怕虫子,看了一眼头发都要竖起来了,“你快把这个拿远点儿!”
四郎把竹篓放外面,“坏虫子吓我三姐,姐你看我已经拿出去了,姐,你炖肉呐。”
早知道家里要炖肉,不然也不会这么早回来,今儿可不用闻别人家的肉香了。
崔如英道:“还没好,先喂鸡去。”
四郎:“我这就去,再让我看一眼。”
二丫看看崔如英,崔如英也看看二丫,二丫摸摸脸,“看我干啥?”
崔如英道:“姐,不蒸米饭,那咱们中午吃什么?”
二丫拍了自己 大腿,光守着锅,把米饭的事都给忘了。大锅占着,得用炉子蒸,家里人多,要是蒸白米饭,得下去好多米,所以向来是一半小米一半大米这样掺着吃。
也香,而且不那么扎人。
崔如英不管蒸米饭的事儿,专心添火,偶尔揭开锅盖看看,看着一块块五花肉在汤里沉沉浮浮,心里莫名满足。
若是许娘子只知道给崔大郎攒钱盖房子娶媳妇,她才不会帮着赚钱。
她又不傻。
一个上午,四郎进出四遍,许娘子进来看了两遍,还有人来串门,正巧许娘子在外面做衣裳,都没请人进屋坐。
到中午,天更暖和了,崔如英守在锅旁边,脸上已经出了不少汗。
再揭开锅时,汤已经少了一些,五花肉被炖得小了一圈儿,肉皮呈红褐色,晶莹剔透,肥肉不是那种肉白色,反而透着莹润的油光。
崔如英咽了咽口水,从回来到现在日头高挂,都炖了这么久,应该差不多了,她道:“我先尝一块。”
舀了一块肉出来,崔如英猛吹几口,顾不得烫,先咬的肉皮。
肉皮肥而不腻,软绵绵的直粘牙。没错,她想吃的就是这样的,虽然差了点香辛味,可肉香味儿很重。
咸味恰到好处,五花肥瘦相间,瘦肉已经软了,就靠中间的肥肉黏着,软而不散,不愧是一点柴火一点柴火添着烧出来的。
二丫吸着鼻子,好奇地问:“咋样?”
崔如英:“没尝出来,我再尝一块儿。”
颤颤巍巍的红烧肉,要是配着白米饭肯定更香。
第二块吃完,崔如英中肯道:“还行。”
二丫也想尝尝,可是没那个胆子。
四郎跟五郎在门外眼巴巴看着,崔如英又舀了一块,一分为三,一口塞二丫嘴里,另外两口给两个弟弟分着吃了。
就一小口,是真没尝出味儿来,可舌尖的味道还留着,哪里还行,分明是好香。
崔如英道:“行了,四郎过来烧火,烧旺一点儿,还得收收汤。”
许娘子做菜喜欢多留些汤,这样还能炖菜,只不过要想肉好吃,汤就不能多。
直接吃咸淡差不多,但还有米饭呢。
收了汤肉才能更入味,汤汁也更粘稠,到时候想炖菜再加水就行了,反正蒸出去的多是水。
这是崔如英等了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和一个上午的红烧肉,整整一天,终于吃上了。
二丫焖了一大锅饭,今儿就这一锅肉,都没做别的菜。
临近正午,崔大山和崔大郎从外面回来,俩人身上都是木屑,去井边洗了洗才进屋。
许娘子揭开锅盖看了看,能不能吃,光看也能看出来。一锅肉没糊锅,闻着还怪香的。
崔如英催二丫去盛饭,二丫偷偷对许娘子说:“娘,这肉好吃。”
许娘子能说什么,“知道了,赶紧收拾收拾开饭了。”
崔大山一脸笑,早上说吃肉,中午就真有肉吃。他看锅里全是肉,四个圆滚滚的好像是鸡蛋,连个菜都没有
六丫还喝奶呢,五郎不大,也吃不了太多,他和许娘子少吃点儿,够孩子们可劲儿吃了。
许娘子弯着腰盛肉,把一盆肉都端上了桌,崔如英已经坐在椅子上等好了。二丫给她盛的饭,白米饭还多点。
等许娘子说句快吃吧,崔如英也没等着别人,先往碗里夹了两块红烧肉,又舀了勺肉汤,就这样平铺在饭上,筷子拌了拌,往嘴里扒了一大口,这一口是真香。
不是肉包子的味道,也不像阳春面和油条豆浆的热乎和满足,这是实打实的一块肉,肥瘦相间的香气直接拌着米饭吃到嘴里,让崔如英顾不得别的。
许娘子尝了尝女儿的手艺,神色微愣,是好吃。
比她炖的好吃多了,别看三丫不爱干活,总往外面跑,可也有往外跑的好处。
崔如英这顿是吃的心满意足,肉吃完了就夹,盆里还有呢,至于别人舍不得吃,她就不管了。
人多不敢伸筷子,那就什么都吃不到。
鸡蛋也香香的,若是有个馒头,把肉和鸡蛋夹里面,肯定更好吃。
一顿饭吃完,五郎脑仁晕乎乎的,困得直接去睡觉了。崔如英感觉吃完脑袋发重,毕竟卖了包子看了一上午的锅,也坚持不住回屋了。
还剩一点肉和肉汤,许娘子收拾出来放在碗柜里,明儿放点白菜,炖着吃。
至于空了的糖罐子和少了的香料,许娘子想着中午的肉味儿,咬咬牙,不计较了。
父子俩还得上工,不过许娘子把崔大山叫住,“你试试衣裳,还合身不,不成下午我改改。”
崔大山:“这么快就做好了?”
许娘子道:“又不费事儿。”
崔大山去试了试,腰间有些肥,不过不妨事,“正正好,面等我下工了再买,怪沉的。”
许娘子道:“也成。”
一个下午,许娘子就给崔如英做衣裳,本来差不多了,就等崔如英醒了试试合不合身,但她想起那日去侯府,一个丫鬟穿的都比自己女儿好看。
三丫才七岁,也爱漂亮。
许娘子又把袖子套在最小的绣棚上,绣了几朵淡黄色的小花。
也春天了,女孩子家,还是得好看点儿。
许娘子把两个袖子都绣好,然后叠起来放到崔如英小床边。
崔如英睡得很香,许娘子看着女儿想,这包包子崔大山现在也能做的差不多,再有几日熟悉,卖包子的事儿就交给崔大山。
她和三丫也该收拾收拾去侯府了。
崔如英醒的时候伸手摸了摸,她怕六丫又在她床上,谁知道没摸到人,却摸到了新衣裳。
许娘子给她做的新衣是淡绿色的,颜色很是清亮,抖开一看,袖口上还有几朵小黄花。

第十章 去侯府
崔如英醒的时候伸手摸了摸,她怕六丫又在她床上,谁知道没摸到人,却摸到了新衣裳。
许娘子给她做的新衣是淡绿色的,颜色很是清亮,抖开一看,袖口上还有几朵小黄花。
因为上头有个姐姐,崔如英长这么大,都是穿二丫的旧衣服。
刚出生时家里还算有点钱,可是那会儿豆丁大,等长大了,家里就越来越穷了。
不过许娘子手艺好,她对衣裳也没那么多要求,穿旧的就穿旧的吧,要不是因为要去侯府了,她还真穿不了新衣。
家里孩子多都是这样过来的,像五郎,现在穿的还是崔大郎小时候的旧衣呢。洗的次数多,也软和舒服。
有新衣自然高兴,况且许娘子还给她衣服上绣了花。
许娘子没说话,许是不在家里。
崔如英二话没说把衣裳给换上,有点大,不过正是长个子的时候,若是不做大些,明年就穿不下了,这么多孩子呢,家里耗不起料子。
换好衣服崔如英就往外跑,许娘子在家门口跟刘婶儿说话,刘婶儿打量了打量崔如英,“哎呀,这是新衣裳吧。”
崔如英笑了笑,“婶子,打我记事儿穿的都是我二姐的旧衣,我娘终于给我做身新衣裳了,婶子你看好看不?”
说着,崔如英还转了一圈儿。
崔如英长得白,总往街上跑也不见黑,大眼睛,樱桃小嘴,鼻子秀气,穿上这么一身淡绿色可不好看极了。
刘婶儿点了点头,“是好看。”
崔如英道:“也是我娘手艺好,看着小花绣的,是吧娘。”
许娘子道:“行了行了,让你看看合不合身,还得洗洗呢。”
崔如英道:“合身,那我回屋换了去。”
许娘子不好意思对刘婶儿一笑,“这孩子,我也没辙。”
说了半天闲话,终于说到正经事儿上了,许娘子道:“家里孩子多,刘姐,过几日我就去侯府了,家里还得托你多照看点。”
刘婶儿道:“成,我再打听打听有没有刚生产的妇人,到时候抱着六丫去喝些奶,有空你再给人家拿些东西,也全了两家的情分,街坊邻居不在乎这些小事。”
许娘子给刘婶儿了两条帕子,她手艺不错,一条帕子能卖两文钱。
刘婶儿把帕子收下,也没问崔家卖包子的事儿,各家的营生,打听那个作什么。
今儿初八了,算着从侯府回来那日,已经过去了四天。
许娘子回屋抱了抱六丫,六丫一日比一日大,性子乖巧听话,也不爱哭闹。
许娘子是真舍不得孩子,她身上掉下来的肉,这么小,若不是为了家里,哪个母亲舍得下孩子。
她有想过,有了卖包子的营生,就算不去侯府做奶娘也能养活一家人,好好做着生意,夫妻俩忙活比一个人忙活强,但再想想一个月三两银算顶天了,这还不算赏钱,比卖包子稳妥。
再说侯府那也得罪不起,她给小公子做奶娘,也是一条门路。
反正一个包子摊崔大山就能忙活过来,她还是去侯府吧,这样也能多攒些银子。
后头这几日都不用崔如英包包子,去卖包子也是在一旁看着,生意稳当了,崔大山就把木匠活给辞了,带着崔大郎一个人买面买肉,有时二丫也早起跟着包包子,崔大山还抽空新做了辆小车,正好能把竹屉卡上,推着也更省劲儿。
除此之外,还做了个刻着崔记酱肉包的木牌子,和招牌差不多,这样客人下次也能找过来。
东西差不多置办齐全了,十二这日崔如英都没去卖包子,十二屉也卖光了。
现在家里的生意已经不用她操心了。
这是好事儿,等她和许娘子去了侯府,家里也能赚钱。
崔如英这两日在收拾东西,衣裳行李,说是跟着许娘子住,倒不知住多久。
也不知那边规矩如何,她手里只有五个铜板,还是每日吃早餐出去买肉“省”下来的,想从许娘子这拿钱难如登天。
别看崔家挺疼孩子的,但是给她拿大笔钱,许娘子可不会干这事儿。
就连许娘子锁着柜子的钥匙崔如英都不知道在哪儿,就算知道也没用,因为许娘子已经趁家里孩子睡觉的时候,把钱匣子藏起来了。
所以想赚钱还是得自己来。
崔如英打算去安定侯府碰碰运气,不成就回家,跟着崔大山卖包子了,还能再往摊子上添点别的小生意。
也快,从初六到今天家里已经卖了七天包子,也赚了些钱,
除了第一天赚了一百六十文,后头的几天每天都能上二百文,十二屉包子都卖光的那几日,一天差不多能有二百五十文。
短短七日,家里已经积攒了一吊钱另六百文,这是崔如英大概估算的,算上家里本来的钱,应该有四两五钱银子。
这些日子还花了不少呢,要不然更多。
虽然许娘子和崔大山都趁孩子们睡着了再说这些,但是崔如英偶尔能听到。
从前抱怨发愁多,现在多是盼头,有了钱,许娘子就想给家里置办些东西,给孩子炒点肉吃。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