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如英回屋里拿油纸,许娘子又把钱匣子拿上,夫妻俩推车往街上走。
天还没亮呢,巷子里安静极了,邻居家都黑着,走了两步,崔如英听见狗叫,给她吓了一跳。
“三丫,上来,爹娘推着你走。”许娘子这会儿心潮澎湃,心里就像包子一样冒着热气。
崔如英往车上一坐,“娘,还有多久呀。”
家里二丫看着火呢,崔大郎看着弟弟妹妹,一会儿崔大山还得回去。
这样的日子也好,一家人都在一块儿。
许娘子:“快了,一会儿到了你先吃个包子。”
崔如英却摇摇头,“娘,我今儿想喝豆浆吃油条,成吗?”
总吃包子也吃够了,再好吃也不能连着吃三顿,前天中午吃了四个,晚上一个,昨天中午吃两个,再吃她都成包子了。
许娘子咬咬牙,“只要咱们包子能卖出去,今儿你想吃啥就吃啥。”
街上摊贩已经开始摆摊了,卖阳春面的摆上了桌子椅子,来吃早饭的多是一大早去上工的,来不及在家里吃,有个桌子吃起来也方便。
这条街热闹,除了卖早食的,还有来这卖活鸡鸡蛋的。
这个时辰衙门的还没上职,所以连摊位费都不用交,不过要是待太久,等着衙门的人过来,不仅得被赶走,还得交银子罚钱。
崔家人来的不算早,位置也由不得他们挑,就在卖烧饼和卖豆浆油条的中间挤了块巴掌大的地方。
摆了两条凳子,把蒸锅架在上头。锅盖揭开,白胖的包子皮,有的浸了褐色的酱汤。
行人路过,来去匆匆。
许娘子原本心潮澎湃,但这会儿看着这么多人,又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想叫卖让人来买包子,可喉咙里就跟塞了棉花似的,实在喊不出来。
嘴巴张张合合,崔大山也是如此,许娘子看着女儿,“三丫……”
崔如英人小声音也甜,大声喊道:“卖包子喽,崔记包子,崔记酱肉包!好吃的酱肉包!不好吃不要钱嘞!”
崔如英连着喊了三遍,还对路过的人道:“大哥大叔,要不要尝尝酱肉包。”
做生意卖东西就得厚脸皮,光东西在这儿摆着,别人路过,只知道是包子,可整条街光卖包子的就有三家。
许娘子还担心着,可生意这就来了。
一个壮汉过来问:“小姑娘,你说不好吃不要钱的?”
崔如英笑着道:“您就尝好了吧,我们这第一天开张,肯定不会砸自己招牌。大叔你拿几个?”
崔如英对许娘子道:“娘,快拿包子收钱呀。”
两个包子用油纸装着,许娘子递给了壮汉,崔如英道:“尝着好吃下次再过来,我们家包的又大馅儿还多。”
包子正热,壮汉咬了一口,没说好吃不好吃,但没提不好吃倒找钱的事儿,大步流星地走了。
这就四文钱了。
万事开头难,有崔如英叫卖,生意还不错。
一共四屉,来这么一会儿已经卖了八个了,一共六个人来买,比许娘子想的多。
也有人嫌包的样子不好看,指着包子道:“这都快破皮儿了。”
崔如英解释着,“婶子,这崔记酱肉包就是这样,一咬流汤,满口留香,从别处还吃不到这个味道呢。这包子皮都快挤破了,婶子也能看见里面肉馅儿多多了吧。”
“行吧行吧,给我来一个,捡大个的。”
许娘子挑了个大的递过去,那婶子也没急着吃,揣在怀里,大约是要带回去给儿子的孙子带回去。
崔大山就在旁边傻愣愣站着,想要装包子可是有许娘子,想要收钱,可有钱匣子,“娘子,要不我先回去拿包子。”
许娘子笑着点点头,“回去吧,你回去吃点东西。”
包子已经卖了九个。
街上热火朝天,也有人故意逗崔如英,“小姑娘,这么早就来帮家里卖包子呀。
崔如英道:“那还不买两个尝尝,崔家酱肉包,尝过都说好。大哥看旁边还有卖豆浆的,一个包子,一碗豆浆,吃了多舒坦呀”
“成,来一个吧。”
买包子的人越来越多,只不过没有崔如英想象中的那种咬了一口惊为天包,然后一传十十传百,大多是带着包子去上工,几口吃完,来去匆匆的。
生意说好算不上好,比不上旁边卖豆浆油条的人多,但也不算差,不时有人听着崔如英的叫卖声过来,买上一两个。
在这儿一刻钟多,已经卖了半屉多了。
崔家包的包子大,一屉装了十七八个,许娘子看着女儿叫卖的用力,也张开嘴在后面喊:“尝尝包子,崔家的酱肉包,崔记肉包子!”
喊这些的时候许娘子面红耳赤,不过女儿都这么卖力了,她不想让女儿这么辛苦。
“三丫,你去吃根油条,喝碗豆浆去。”
就在旁边,还有桌椅。
崔如英不干,她想卖完再吃,“一会儿吧,都尝尝崔家的酱肉包,好吃的酱肉包。又大又香,比脸还圆,比手还大!”
为何喊的时候要带个崔家,万一人家觉得好吃,下回还能找过来,到时候一想起好吃的包子,就想到他们家的酱肉包。
一来二去回头客就多了。
崔如英只管叫卖,许娘子装包子盯着钱匣子,一个个铜板越来越多,她数着卖了多少个,等第三屉卖空时,许娘子算着,今儿差不多回本了。
这回许娘子担心的就不是能不能回本儿了,而是担心都过去这么久了,崔大山怎么还不来?
这男人办事儿就是磨蹭,要是一会儿包子卖完了,崔大山还没过来,人家客人想吃都吃不到了。
第四锅又卖了五个包子,许娘子才看见崔大山带着二丫推着车过来。
崔大山看着空了的竹屉,脸上一喜,忙把车上的包子给卸下来
崔如英对众人喊道:“大家慢慢来,包子还有呢,想吃多少有多少,不要抢不要挤,一个一个买。”
旁边卖豆浆的老板一脸狐疑,也没那么多人呐,咋就抢了挤了。
崔如英从前卖东西也这样干过,这样能显着东西好,来买的人多。
人总是从众,看别人买自己就想买,不管东西好不好,势得造出去。
崔二丫在旁边看着,她对家里卖包子的事儿一直半解的,反正爹娘让她做啥她就做啥。
天慢慢就亮了,街上人多了些,生意也比刚来那会儿好。
空了的竹屉就放车上,最后一屉剩下几个,这会儿人也少了,许娘子打算给崔大山吃两个,然后再给家里孩子分分。
这一大早上出来,早饭还没吃,崔大山还得去木匠坊上工。
不过答应崔如英的事儿得做到,许娘子从怀里数了两个铜板出来,“三丫,你去旁边喝豆浆,吃油条去吧。”
看了看二丫,许娘子又加了两个铜板,“带你姐也去。”
二丫道:“娘,我吃包子就行。”
崔如英把钱往怀里一揣,“那我自己去。”
卖豆浆的老板油条是现炸的,他得一直等到过了辰时才收摊。看着崔如英,不禁问:“你家包子那么好吃咋不吃包子呀?”
崔如英道:“家里的好吃还得卖钱呢,大叔有空也去尝尝。”
许娘子是照着包子钱给的,但一碗豆浆加一根油条才一文钱,要说好吃,肯定是包子好吃,但是崔如英今天就想吃这一口。
她都多久没吃过豆浆油条了,豆浆热乎乎的,这个时代可没什么科技,全是今早上现磨出来的,用沸水煮着,吹一吹还能起豆皮儿。
油条是现炸的,金黄酥脆一大根,全是面本钱不多,但是上工的人爱吃这个。
比肉包子实惠,还能吃饱。
豆浆油条端上来时把许娘子跟崔大山他们已经收拾好摊子,准备回去了,许娘子道:“三丫,吃完赶紧回去,不许乱跑啊。”
崔如英点点头,“娘你放心回去吧。”
她把油条掰成一段一段的,全给泡在了豆浆里,满满一碗白花花金灿灿,闻着就香。
先喝一口豆浆,又舔干净嘴边的白沫,这才尝了一口泡过豆浆的油条,外酥里软还不腻。
这和吃肉不是一个香味,一文钱花了,还剩三文,明儿还能来吃一天,剩下两文钱就是她的私房钱了。
崔如英埋头猛吃,因为人小,坐在椅子上腿还一晃一晃的,正吃着,听有人问:“哎,刚才那卖包子的呢?就是那个崔记包子。”
崔如英抬起头一看,是那个说包子样子不好看,都快破皮儿了的婶子。
崔如英举了举手,“这儿呢,这儿呢,婶子我们包子卖完了,我爹我娘都回去了。你要想吃得明天了。”
那婶子猛的拍一下腿,哎呀,来晚了,她就买了一个包子回去,孙子吃了还想再吃,紧赶慢赶回来还是晚了。
崔如英道:“明儿我们还来呢,您就记着崔记包子就行,不然今儿先买点油条豆浆吃,我吃他家也可香啦。”
做生意与人为善,虽然没啥太大用处,但是省着别人眼馋。
那婶子最后也没买,崔如英吃饱喝足,放下一文钱,赶着回家。
人来人往中,看着做什么的都有,巷子口有人坐在一起说话,看见崔如英还说道:“三丫回来啦。”
崔如英一个一个叫完,拔腿往家里跑。
崔大山和崔大郎已经上工去了,二丫在院子里洗衣裳,一家人的衣裳也得洗好大一会儿,崔如英懒得洗,就当没看见直往屋里跑。
四郎五郎没在院子里,屋里也见 没人,不知道去哪了。
许娘子正抱着六丫喂奶,崔如英摸了摸鼻子,“娘,我回来了。”
大约是因为崔如英从小就有主意的缘故,再加上这回卖包子也出了不少力,明明比二丫还小三岁,可是有啥事儿了,许娘子就想着跟她商量。
许娘子道:“正好,你数数匣子里有多少钱?”
崔如英道:“这还用数吗?一共蒸了八屉包子,三屉十八个,五屉十七个,拿回来了六个,要是钱没收错,里面应该有二百六十六个铜板。”
许娘子才数过了,笑着道:“是这么多,娘昨天买面花了七十文,今天卖肉花了三十六文,面还剩两斤,算上其他零零碎碎的,也就一钱银子。咱们今天赚了一百六十六文。”
这要是天天去,一个月下来也有三四两银子了。
许娘子从来没想过做生意能赚这么多钱,加上她在侯府赚的,一年下来也有几十两了。这样她去侯府也放心,家里能攒些钱,以后日子好过点。
不过累也是真累,一大早上就起来,又是卖又是吆喝,她都受不住。
许娘子道:“三丫,你再睡会儿去。”
崔如英刚吃饱,这会儿还真有点困,她把三文钱往床板下一塞,要是二丫肯定老实交回去,但是崔如英不想交,攒个私房钱多不容易呀。
后头这一觉直接到了日上三竿,屋外清风吹过,她坐起来看见窗外衣服已经晾上了,正往下滴着水。
也不知道是哪家的鸡狗在叫,吵人得很。
崔如英喊了声娘,许娘子道:“你醒了,看着六丫,娘出去买东西。”
家里白面不够了,明天做包子还得用面呢,还得赶紧出去买,姜蒜也得买一点。
崔如英:“行吧。”
让崔如英偶尔看一会儿还行,总看肯定是不行的。六丫在睡觉,崔如英在一旁守着,看着好像比前几日大了点。
崔如英也就看着,但一个多月大的孩子不会翻身不会爬,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也就是等她醒了换个尿布。
但洗尿布的活儿肯定轮不着她。
至于中午吃啥,崔如英猜大概是玉米面的饼子,连着两天吃了肉包子了,就算赚了钱许娘子也不会可着劲儿花。
早上买肉给了根大骨头,用来炖菜合适。
崔如英早上吃的心满意足,也不在乎中午吃什么,如今家里有赚钱的生意,她就可以放心跟着许娘子去侯府了,再不济还能回来卖包子呢。
许娘子也是这样打算的,这些天就让崔大山崔大郎帮忙,木匠坊的活先不辞着,以后大郎想学手艺能让崔大山教。
等着她们去侯府的前两日再把木工活辞了,专心卖包子。
一门手艺足够养活一家人了。
许娘子还准备扯块布,给崔如英做身新衣裳,去侯府还是得体面点儿,再给崔大山做一身,卖东西还是干净点好。
这些事儿足够许娘子忙活了。
崔如英没带过孩子,四郎五郎出生时,她还小呢,这会儿也新奇,忍不住拉了拉六丫的手。
那手可真小,脸也小,哪儿都小。
崔二丫进来时,看见小妹妹眉头蹙蹙,鼻尖耸着,崔如英在床边伸手戳来戳去,她忙道:“我看就行了,你快出去玩吧。”
崔如英去了院子,这几天没下雨,她就给地浇浇水。
这边等着,门口有动静,应该是许娘子回来了,她出门一看,许娘子背上背着一袋子面,手腕挎着个竹篮子,里面传来叽叽喳喳的声音。
崔如英往里一看,一堆毛茸茸正伸着脖子叫唤,“娘,你抓小鸡回来啦!”
第七章 阳春面
家里原来有六只鸡,但许娘子坐月子,崔大山全杀了炖着吃了。那天刘娘子过来拿了六个鸡蛋,许娘子放鸡蛋的时候发现家里不剩几个鸡蛋了,这才又琢磨起养鸡来。
她选了十二只鸡,看着都是母鸡。
养大一些能下蛋,家里人多,就算不拿出去卖,也够孩子们补身子。
若非赚钱了,许娘子只打算抓六只,她看鸡不错,今天还赚了钱,这才一下子抓了十二只。
许娘子:“正好碰见了,你看这鸡多壮实。四郎五郎呢?让他们去地里逮蚂蚱抓虫子去。”
四郎五郎一个四岁,一个两岁,要么在院子里玩泥巴,要么出去跟巷子里的孩子打仗玩儿,抓蚂蚱虫子正合适,还省着总在外乱跑。
崔如英看着小鸡仔毛茸茸的好可爱,比刚出生的小孩儿还招人稀罕,这养大了,就能做成红烧鸡鸡公煲黄焖鸡,这样看着更可爱了。
崔如英:“娘,我去扫鸡笼子!”
许娘子说道:“这个不急,这会儿还天还冷呢,早晚都得放在屋里,不然得冻死。”
马上就要去侯府了,许娘子得为家里打算。
今儿出去还没来得及扯布呢,等明儿出了摊再说吧。
许娘子都觉得自己这两日手大,钱一下子就花出去了。
许娘子打算明天早上多做些包子,这样赚的钱还能多点儿,今儿收摊早,明天再去,今天尝着崔家包子好吃的兴许还来,买的人会更多。
不过许娘子是个稳妥的人,就打算多和两斤面。五斤肉馅十斤多的面,能多蒸两屉包子。
许娘子一回来看六丫就不用姐妹俩操心了。
二丫也稀罕小鸡仔,去地里拔了些被虫子咬过的白菜叶子,剁碎撒在篮子里。从前养鸡没吃完的饲料家里还有,只不过鸡仔太小,得烧热水泡着吃。
崔如英在一旁看着,兴致勃勃的,二丫看了看崔如英,欲言又止的。
崔如英:“姐?”
二丫道:“三丫,我教你喂鸡,你教我包包子的吧。这样等你和你娘去了侯府,我也能帮忙。”
崔如英赶紧摆摆手,她没想喂,“姐,我就看看,我跟娘一走,家里肯定你挑大梁呀,你着啥急。”
要不怎么说人二丫老实呢,要是崔如英肯定想着,都走了肯定得让她帮忙,能拖到最后绝不早做。
二丫一听,也是这个道理,一想自己挑大梁,那股气就油然而生了。
二丫:“谁让我是当姐姐的。”
家里叽叽喳喳的,中午饭简单得很,玉米面的饼子,骨头汤炖白菜。
冬天囤的白菜多,一直够吃到四月份的,等白菜吃完,别的菜就长出来了。
下午许娘子就去地里薅小葱,经过一天,小葱好像又大了点,就和刚出生的六丫一样,嗖嗖长。
因为明儿早起要出摊儿,所以崔家一家八口,晚饭比平日早,睡觉也比平日早。
天刚黑下来就全躺好了,早早睡了才能早早起来,次日一早,崔如英是被许娘子叫起来的。
猪肉已经剁好了,小葱切了一大盆,葱姜花椒水也没用崔如英操心。
但还得等着崔如英做馅儿,许娘子和崔大山昨天看崔如英活馅儿,好像有那么个意思,可还是觉得差点啥,也不敢下手。
崔如英打了两个哈欠,这会儿刚寅时,今天不知怎么回事儿月亮还藏起来了,外面伸手不见五指。
许娘子怕做这个不干净,点了两盏油灯。
灶膛里柴火劈里啪啦的,崔如英一步一步地教,“娘,肉馅儿的一分为二。一半做生馅儿,一半放面酱、酱油给炒熟了。因为咱们的酱是咸的,所以得加糖,两勺面酱一勺糖,一斤肉馅儿两勺酱。”
相似小说推荐
-
少年番主角能不能远离我的生活(木倚危) [BG同人] 《(综漫同人)少年番主角能不能远离我的生活》作者:木倚危【完结】晋江VIP2024-09-24完结总书评数:1431 ...
-
圣母的恋爱模拟器(阿噗噜) [仙侠魔幻] 《圣母的恋爱模拟器》作者:阿噗噜【完结】晋江VIP2025-01-03完结总书评数:2179 当前被收藏数:6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