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如英回头,看许娘子和崔大山听的极其认真,她好像记起自己刚长大时,许娘子温柔地教她说话走路。
虽然崔如英不用教,但那时许娘子笑得很温柔,她一直记着。
吸吸鼻子,崔如英又道:“葱就好说了,一斤肉半斤葱,按照这个来,每天的包子味道差不多。肉馅儿一定得炒熟了,每一粒儿跟每一粒儿分开,这样包的馅才不会成一个肉丸子。”崔如英人小,轮的胳膊疼,崔大山就把铲子接了过来。
他力气大,翻得更均匀,崔如英捧场道:“爹,就是这样的,爹,你炒的可真好。”
崔大山不太好意思地说道:“我这也是按照你说的弄的。”
做爹娘的不想儿女劳累,今儿馅儿是许娘子自己拌的,崔如英在旁边托着下巴看着,哪儿不对了,就指一下,“娘你做的已经挺好了,但是你把水放进去后绕着一个圈搅会更好更快。”
许娘子试了试,“还真是。”
崔如英:“这馅儿拌的,可比那卖了好几年包子弄的好多了。”
许娘子低着头道:“哪儿有。”
包包子就不用崔如英操心了,许娘子会,崔大山也会,想包成一样大小的也不难。包好的包子还得一会儿蒸熟呢,许娘子对崔如英道:“你再回去睡会儿。”
太早了,大人还好,但她看崔如英一早已经打了五六个哈欠了。
崔如英问:“那娘,今儿还用我去卖包子吗?”
许娘子想了想,自己还是张不开那个嘴,三丫在还好一点,让二丫去更不成,“去,今儿你是还想吃油条还是吃啥?”
崔如英道:“想尝尝阳春面,那娘还给我钱不?”
许娘子刚想说昨天不给了四文吗,可看着笑盈盈的女儿,也问不出了,道了声给。
崔如英:“那我去睡觉了,娘你一会儿叫我!”
崔如英去屋里看了眼六丫,如今四郎跟着崔大郎睡,五郎六丫都跟着崔大山许娘子睡,俩孩子睡得沉,雷打不动的。
崔如英回自己的小屋子,里面有个小木床,还有个小柜子,是崔大山给她打的。
被子里还有热气,钻进去没一会儿她就睡着了。
许娘子崔大山还在包包子,蒸了一锅,还有一锅呢。
油灯下,许娘子白净的面庞显得十分温柔,“等我和三丫去了侯府,家里你就多看着些,早晨跟大郎去卖包子,二丫是姑娘家,你和大郎多干点。
等我走之前把白米和小米磨成粉,每天冲米糊糊给六丫吃,我还抽空回来呢,等到后头喂些鸡蛋羹啥的,家里没鸡蛋了你买也成,去刘姐家换也成,到时拿俩包子过去,别空着手。
等着攒点钱了,我还是想让大郎继续读书。
这事儿还早呢,到时候再说吧。”
许娘子絮絮叨叨的,崔大山耐心听着,眼睛里带着笑意。
他时不时搭一句话,“好,行,家里就交给我,有啥事儿你就让三丫往回跑,我有啥事儿也让三丫回去告诉你。”
许娘子长叹口气,道:“还好生了三丫这么个灵透孩子,要不然可得熬呢。”
崔如英是被许娘子喊醒的,包子已经蒸好了,由崔大山搬上推车,拿绳子绑好。
油纸钱匣子许娘子也放车上了,二丫在看孩子,崔大郎在厨房看着另一锅包子。
崔如英闭着眼,一边听着小鸡仔的叽喳声,一边被许娘子抱到车上。
崔大山推着车快步往街上赶,吹了会儿冷风,崔如英终于醒透了。
一回生两回熟,等到了街上,因为今儿来的早,还占了个不错的位置。
卸蒸锅的时候就有人等着了,问道:“这是崔家包子吧。”
崔如英打起精神,看是昨天那婶子,就笑着道:“婶子,你眼神真好,就是崔家包子,等我爹娘把车卸了就能卖了。”
那人煞有介事地点点头,“你家包子不错。
崔如英:“你就放心吧,一大早看着我爹娘包的,肯定好吃。”
蒸锅架在了两把椅子上,从上往下卖,这婶子买了四个包子,八文钱到手,平铺在钱匣子底下。
崔如英也没来得及喊,说来买包子的络绎不绝有些夸张,但卖的比昨天快。
蒸锅是够的,昨天崔大山又做了几个,不过还得赶着回去去拿另外几屉包子。
崔大山回家了,崔如英跟许娘子在这儿叫卖,崔如英时不时吆喝几声,坐在小板凳上跟客人搭话,“您就放心吧,我家的包子好吃得很,你看着皮儿薄馅儿大的,是不是从外头就能看出馅儿大了!”
这肉炒过的确占便宜,看起来馅儿也多。再加上甜咸口一咬,满口留香,尝过的人一时半会儿还真不想吃别的。
崔如英今儿还看见昨日第一个来买包子的那个壮汉了,她对许娘子道:“娘,送大叔一个包子吧,昨儿生意开门红,还多亏了大叔呢。”
许娘子给多拿了个包子,也学着崔如英的话道:“好吃,下次……常过来。”
今日比昨天容易,许娘子就专心装包子,崔如英还能分出心思来盯着钱匣子。
也是因为位置好,这一车都快卖完了,崔大山还没过来。
崔如英数了数锅里的包子,还有四个,她跟等着的人道:“就剩四个了,我爹还得一会儿,要是不着急的,可以等等看。要是着急咱们还是去吃别的去吧,可别耽误了正经事儿。”
众人也觉得稀奇,这小姑娘说话一板一眼的,跟个大人似的。
有人着急走了,也有人在这儿等着,不多时崔大山就推着车过来了。
家里还有两屉没蒸好,今儿生意比昨儿好,应该都能卖出去。
天色见亮,太阳升起,最后就还剩一屉多包子,许娘子也不着急了,给了崔如英两文钱说道:“吃阳春面去吧。”
一碗素面一文钱,这还能加个蛋。
因为收鸡蛋也要不了一文钱一个,面摊老板卖一文一个蛋,还有的赚呢。
崔如英点点头,顺着街找到卖阳春面的摊子,找了张桌子坐下,“大叔,我要一碗阳春面,再给我加个蛋!”
面摊老板看过去,这么小还一个人来吃饭,他微微弯下腰,“小姑娘,要煎蛋还是茶叶蛋呢?”
说实话,这两个崔如英都想吃,但是囊中羞涩,纠结了一番说道:“煎蛋吧。”
煎蛋跟阳春面配,茶叶蛋跟板面比较配。
这阳春面摊开了好几年了,煮面用的是骨头汤,面碗里放着葱花盐酱油,还有一小块白花花,亮晶晶的猪油。
面是拉的细面丝,煮好之后堆在碗里,然后浇一勺骨头汤,撒点葱花。煎蛋是用旁边锅煎的,颜色金黄,把煎好的蛋往面上一卧,这阳春面就做好了。
崔如英拿筷子拌了拌,又低头闻了闻,真香。
骨头汤和猪油弄得汤面,能不香吗。
崔如英把煎蛋往汤里泡了泡,先吃了口面,崔家很少吃汤面,这一口,面滑劲道,还有嚼劲儿。
煎蛋崔如英也咬了口,吸了汤汁,带着猪油和鸡蛋的香味儿。
一碗面吃的肚子溜圆,等吃完面回去,许娘子包子也快卖完了,剩两个打算拿回去给孩子吃。
母女俩把空的竹屉放到车上,又绑好绳子,许娘子像来时一样让崔如英上车上坐下来,她给推回去。
崔如英摇了摇头,“娘我吃饱了,得走一会儿。”
可不是心疼许娘子一个人推不动。
听女儿吃饱了,许娘子笑了笑,“喜欢吃明儿还吃。”
一大早起来忙碌劳累,又站了一个多时辰卖包子,许娘子这会儿还没吃饭呢。饥肠辘辘,手脚也酸软,可看着崔如英蹦蹦跳跳的,她感觉好像没那么累了。
崔如英道:“明儿吃啥再说,娘,我现在还不饿。”
许娘子笑了笑,“那中午可说好了,吃红薯。”
今天蒸了十屉包子,听崔大山说后面那一锅包子就两屉,怕废柴火,就把家里的红薯也蒸了,他和崔大郎一人拿了两个,中午吃。
崔如英:“行,吃红薯也行。”
包子卖的就剩两个,钱匣子的底都满了,不过许娘子依旧省着花。
太阳升起,没抹黑出来是那么冷,许娘子心里有奔头。
把车推回巷子里,各家各户都开了门,不过时辰还早,还没啥人出来说话。
许娘子也不怕人看见,街上人来人往的,再过几天都该知道崔家去卖包子做生意了,她本本分分赚钱,没偷没抢,有啥可怕的。
相反,她还因为赚了钱,腰杆子直了点。
谁再说把六丫送走的。
到了家,许娘子先把车上的东西给卸下来,竹屉要刷干净,锅、活馅儿的大盆,还有菜刀……这些都要洗,还得忙活好一阵呢。
做吃食得干净,许娘子也希望别人能吃得放心。
再说了,她还想把生意长久地做下去,哪怕没读过书,不认识几个大字,许娘子也知道,做生意要踏实,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崔如英把钱匣子抱到屋里去,她感觉钱匣子沉甸甸的,今儿蒸了十屉,一屉就算十七个的话,那也卖了三百多文钱呢。
利润占一大半,估计能有二百来文。
好是好,只不过做生意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头一天崔如英还兴致勃勃,都没用许娘子喊自己就醒了,这才第二天,她就起不来了。
而且这两天天气好,要是等下雨了,估计街上没人出摊。
每天摆摊不是长久之计,虽然也赚钱,可不能安于现状,接下来就得攒钱盘铺子。
小摊子卖包子顶天了,但铺子不一样。
不过许娘子和崔大山很满意现在的日子,再来两日,就能抵上崔大山一个月在木匠坊赚的钱了,小门小户,市井人家,能赚这么多钱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崔如英把钱匣子放床上,就去自己小屋往床上一躺。
腿酸,胳膊累,还是躺着舒服。
晨起风吹着,吹得崔如英昏昏欲睡。
二丫在看着妹妹,四郎五郎早起吃了红薯就去地里抓虫子了,一人背了一个好大的竹篓。
钱匣子就在床上,二丫好奇赚了多少钱,但也没多看。
过了一会儿,许娘子快步进来,她差点把钱给忘了。
家里人她倒不担心,几个孩子都是手脚干净的人,就怕一会儿有人来串门子,一进屋看着这么摆大个钱匣子。
钱匣子就在床上,许娘子道:“你俩也不知道给放柜子里。”
二丫:“三丫放的。”
崔如英不困了,她从床上起来,“娘,我等着你数钱呢。”
许娘子又笑着问她,“你估摸着今儿能有多少钱?”
崔如英道:“三百四十文吧。”
许娘子道:“娘数数。”
许娘子突然记起那晚也数钱来着,家里四百二十个铜板,半块碎银子,翻来覆去数了好几遍也没多几个。
加一块还不足一两呢。
那时一边数一边发愁,听着叮叮当的响声,心也凉了半截。
可这两回不一样,数一个心里就高兴一分。
许娘子数钱,崔如英和二丫就在旁边看着,一个两个,十五二十,许娘子有时候数串了,崔如英就提一句,“娘,到一百三十二了。”
许娘子恍然,继续往下数,“一百三十二……二百三十二……三百三十二……”
许娘子一直数到了三百四十四。
大约是有几笼包子放了十八个。
今儿用了五斤肉,差不多十斤面。
算上别的零零散散的差不多花了一百二十文,赚的有二百来文呢。
许娘子数一百个铜板就串成一串,这样整整齐齐躺在钱匣子里还怪喜人的。
这钱还得分出来一些买明日包包子的面,今儿还能把布扯了,至于吃肉,许娘子依旧精打细算,不是还带回来两个肉包子吗。
前几天刚吃的肉包子,还想吃啥肉。
这算着今天的,家里还有二两半银子,七百来文钱,不少了。等她去侯府,每月还能拿三两月钱呢。
许娘子打算看看过些日子能赚多少,到时候给家里留点周转应急,然后进侯府也带点儿,剩下的就藏起来。
二丫痴痴道:“娘,好多钱。”
许娘子笑着说:“娘也没想过有这么多钱。”
能早一点做这个就好了,不过现在也不晚,许娘子心里又起了一股劲儿,她把钱匣子锁在柜子里,“二丫你看着六丫,三丫你再睡会儿,娘去把蒸屉刷了。”
崔如英又睡了一觉。
吃了阳春面,肚子饱饱的还暖和,这一觉直接睡到中午吃饭。
中午家里吃的蒸红薯,每天都有大骨头炖菜,头一回吃倒也还好,有肉味就不错了,但是天天吃,崔如英姐觉得,一碗阳春面对不起她这么早起来。
谁能天天吃白菜呀,好吃的东西还不能天天吃呢,更何况吃白菜。
崔如英费力地咽着红薯,问许娘子:“娘,咱们明天蒸多少包子?”
说实话,许娘子觉得这样也就够了。若是天天都能有二百文钱赚,那一个月就有五六两银子,不过天气不好不出摊,就赚不了这么多。
她也是没想过一个个小商贩,穿的普普通通,却能赚这么钱。
盛京城有钱的人还是多。
许娘子本分惯了,今天能做多蒸两屉已实属不易,再多她怕卖不出去,“还这么多吧。”
崔如英道:“娘要不再来两屉吧,我跟二丫包,赚的钱给个十几文,咱明天家里中午吃顿肉吧,剩下的我俩也不要。”
崔二丫:“娘,我也能包。”
她想帮忙包包子,吃肉倒是其次。
许娘子道:“这不刚吃的肉包子,早上让你吃肉包子你不吃。”
崔如英觉得红薯噎人,“我想吃大米饭和炖肉,娘,咱们都是一回蒸四屉包子,两屉多费柴火呀。”
许娘子没立刻答应,她道:“行了行了先吃饭……”
吃过饭,许娘子对两个女儿道:“咱们看明天生意咋样,要是阴天下雨出不了摊,那就不吃肉,要是能出摊,包子全给卖出去,咱们就吃。”
崔如英道:“娘你真好,你就是天底下最好的娘。明天都不用娘动手,我跟二姐就能把饭给做好,到时候叫大哥跟爹也回来吃。娘,你真是好娘!我这就去喂小鸡!”
许娘子瞪了崔如英一眼,“就你话多。”
崔如英才不害怕呢,反正她想吃肉,也赚钱了,家里孩子嘴馋想吃个肉怎么了?
不然起早贪黑赚钱为了什么,就给崔大郎娶媳妇啊?
二丫也高兴,那这么说她不是也能包包子了吗?包包子能赚钱能帮衬家里。
下午崔如英觉都没睡,隔一会儿就看看小鸡,又看看外面太阳高挂,没啥云彩,这才放心回屋。
许娘子不知何时扯了布回来,在院子里给崔大郎和崔如英做衣裳。去侯府要带的东西还不少呢,吃住都在那边,也给家里省钱了。
到时被子就带家里吧,她拆洗拆洗,就不做新的了。
崔如英今天最害怕的就是听到打雷声,幸好下午晚上啥事没有。
第二天一大早,崔如英是在家里人的说话声中醒的,也许是一日比一日天长,外面虽然黑,可也能看见宅院的轮廓。
崔大山已经把包子装好了,今天没用崔如英调馅儿。
崔如英揉揉眼睛,伸手的时候碰见一个软绵绵热乎乎的,吓得坐起来,一看,六丫在她旁边睡得正香。
正懵着,二丫从外头进来,“三丫,起来卖包子去了。”
她包了好多包子呢。
说着把六丫抱走。
崔如英晃了晃脑袋,对了,今天能买肉去。
卖包子是一天比一天容易,积累了两天回头客,都不怎么用崔如英吆喝,包子就能卖出去。
崔如英还借口肚子饿,尝了半个,她原本担心她不做馅儿,味道跟以前不一样,好在许娘子靠谱,味道没啥差别。
隔几天再吃还挺好吃的。
许娘子今天也能笑呵呵的跟人打招呼,比方说让人下次还来,慢点走,小心烫。带崔如英过来,倒像是壮胆儿的。
十二屉包子卖得比平日久,因为说好了要吃肉,许娘子等到最后一个卖完才回去。
崔如英今天也没喊去吃早饭,把剩下的半个包子啃了,“娘,快给钱,我去买肉。”
一家人配着菜怎么也得两三斤肉,一斤瘦肉九文钱,许娘子数了二十七个铜板,崔如英却摇摇头说不够,“娘,今天尝尝五花肉吧,那个肉肥,香。”
崔如英仰着头冲许娘子笑,露了好几颗牙。
她总刷牙,牙比家里人白,长得又好看,许娘子也不忍心拒绝的。
五花肉做红烧肉吃,也做咸口的,家里不是还有鸡蛋吗,煮了放进去一起炖。
最好呀把五花肉的肥油都炖出来,剩下的肉汤炖粉条吃,肯定比骨头炖着吃好吃。
相似小说推荐
-
少年番主角能不能远离我的生活(木倚危) [BG同人] 《(综漫同人)少年番主角能不能远离我的生活》作者:木倚危【完结】晋江VIP2024-09-24完结总书评数:1431 ...
-
圣母的恋爱模拟器(阿噗噜) [仙侠魔幻] 《圣母的恋爱模拟器》作者:阿噗噜【完结】晋江VIP2025-01-03完结总书评数:2179 当前被收藏数:6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