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秦皇汉武唐童现代留学日常(南林烟)


嬴政不在意,嬴政很宽容,刘彻再弄出个兵马俑又怎样,还不是学他,再怎么也是第二了。
给自家的工匠辩护了一回之后,刘彻没再说什么,上了汽车闭目假寐,心里却一直在盘算。
薄葬归薄葬,但也要有帝王的体面。他也不指望陵墓能长存了,只希望最后是被考古打开,而不是被盗墓的给掘了。
最理想的状况,可能是在他手上就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汉达成了某种平衡继续发展,某个子孙能够实现君主立宪而不是被新兴的阶层推翻。
这样,刘氏的天下能存续得更久,他的陵墓也能长长久久。社会提前发展到某个阶段后,就算刘氏失了天下,他的墓也会像后世那样被保护起来,只做个博物馆,而不是无人照管、荒废、被盗。
如果是这个最好的结果,他也得给后世留下点什么吧,总不能叫人开了墓,失望地说这万古一帝啥也没留,也不用建博物馆了,撤吧。
丢不起这个脸!
能体现他这一朝艺术品味的工艺品还是得放。
书籍要放,前朝传下的经传史籍要放。虽说有了印刷术,但有些孤本还是会失传,留给后人也算是一笔财富了。
他的丰功伟绩要记录,不止是对匈奴。以后凡是有了新技术新设备,都得放个实物作陪葬。若是实物太大,就等比例缩小放个模型。
要让后人知道,朕做了多少事,朕留下了什么伟业。若是后人敢于吞没朕的功业,哼,还有墓葬为朕正名!
刘彻睁开眼,瞄了一下坐在侧前方的嬴政,心想就算是薄葬,朕别出心裁,也不会比你差了。

第45章 李世民的杨广PTSD
李世民的小学生活很快活。学业上没有压力, 他已经学过一遍了,现在还给自己加点量做点难题呢。
村小虽然是希望小学,但作为公立学校, 别的学校有的活动它都有。运动会结束之后, 李世民意犹未尽, 好朋友张金就告诉他:“你有什么特长没有?过两月元旦有文艺汇演, 我们班没人会弹琴跳舞,每年都是大合唱。”
生于大隋, 身为贵族, 家里有着音乐传统的李世民顿时兴奋起来:“我会啊!我会弹琵琶, 我还会吹笛子!”
积极的小学生张金立刻拉着好朋友去找班主任报告了, 黄老师也很惊喜,让他带乐器来试试。李世民:“呃……”
他乐器还没买呢。
幸好黄老师也理解他是“从山里出来的”,山路不好走, 以前在家学的乐器估计没带出来, 让他在元旦报节目之前能买到的话就带来看看, 不买也不要紧, 反正他们班有传统项目:大合唱。
搞五年了, 驾轻就熟,除了小学生每年长个子的速度不一,站位需要微调一下之外,别的都不用黄老师忙乎, 班长和文艺委员从选歌到排练就能给包办了。
李世民是个急性子, 回家就上网买乐器去了,这才发现这时候的琵琶跟他熟悉的不一样。他那时候琵琶是横抱的, 这时候是竖抱的。再搜,发现也有类似他熟悉的琵琶, 不过不是主流。
这就不急着买了,他先把区别弄明白了。
原来横抱琵琶时,手臂和手指的活动空间不如竖抱,竖抱的技法更丰富。他这性子,当然要追求更好的,也不在乎自己一直学的是横抱琵琶,直接就两种都买了过来,然后找教程开始自学。
也没忘了开直播,现在李世民已经买了器具,不用再找个人帮他拿手机拍了。
一开播,很快就有人来了,弹幕也来了。
“小弟弟上学还开播啊?”
李世民用刚学的指法拨着琵琶笑嘻嘻:“我都自学过了,我们学校压力不大,现在放学了。”
他弹出了几个音,接着道:“我们班以前元旦表演都是大合唱,今年我来了,我决定学琵琶给我们班争光!”
收获一片有志气的称赞后,有人问:“就学两个多月?”
李世民:“我以前学过,但我学的是家里老人教的横抱琵琶,谱也和现在不一样。”
弹幕就怂恿:“新学的有什么意思,你弹老谱看看。”
李世民不乐意了:“我刚学的,你们听听看嘛,马上再给你们弹旧曲。”横抱琵琶他也买了,试练过旧曲,但是刚学的新技法不炫一下他浑身难受。
新学的技法确实生涩,但是毕竟学过乐器不是一窍不通,磕磕绊绊的也能上手,他弹的是——《秦王破阵乐》!
虽然失传,但是日本保存了一些遗谱,其中就有琵琶谱,国内也有解译。李世民还不是秦王,自然也不知道这个《秦王破阵乐》当年是如何演奏的,但他找曲子练习的时候一看到这首曲子,那还有不学的道理?
学!必须学这个,元旦就表演它了。
秦王!破阵乐!
弹幕嘻嘻哈哈的,只有一两个懂音乐的表示:虽然手法生疏但是味还挺对的。
手法生疏·自信爆棚·李世民拍着胸脯跟大伙保证:“元旦再弹给你们听,肯定没问题!”
这可是他的破阵乐,弹不好他回去就改名叫李柿子,以后破阵乐就叫柿子破阵乐了。
弹完这一曲,李世民才换了琵琶横抱而弹,这回熟练多了,给大伙弹了一首没听过的曲子。好几个懂行的在手机前发出了惊讶的声音,发出弹幕问:“这什么曲子,新作的?竟然没听过。”
关键是,真好听啊。
李世民抱着琵琶对着手机直乐:“这是我祖上传下来的谱子,据说是隋朝宫廷乐曲呢,隋炀帝让宫廷乐师谱的曲哦,他听了都说好。”
不错,就是杨广喜欢音乐,才把本来就喜好乐曲的贵族风尚又带得进一步流行起来,尤其是琵琶。李世民这次弹的确实也是杨广很喜欢,乃至在贵族之间迅速流行开来的乐曲。
李渊就喜爱并擅弹琵琶,在家不是召家伎弹奏,就是自娱自乐。宫中新流行的曲子,他也会很快学过来演奏。家里几个孩子耳濡目染,自然在这方面不差。
跟粉丝们炫完了自己的琵琶技艺,心满意足的李世民,又给梨村卖了一波小土豆,这才退出了直播。不过过了几天,他正准备再上线直播自己练习的时候,看到了一条站内短信,有人联系他。
又怀疑是骗子,又好奇骗子会怎么骗人的李世民,加上了那个联系人的微信。
刘彻就在他们三人的小群里看见了李世民的大叫:“那乐谱还能卖钱啊!”
“什么乐谱卖钱?”刘彻问。
“我们那位陛下的宫廷乐曲,有人联系我我还以为是骗子,人家就联系刘姐了,是音乐学院的教授呢,想买谱子研究。不过我想又不是我作的曲,就送他了。”
李世民也挺高兴的,因为这些曲子都失传了,能借由他重现人间也是件好事。不然杨广陛下砸那么多钱搞这些玩意,钱不是白花了吗?
现在至少还能作为民族文化遗产哩,就跟大运河似的,虽然罪在当代,可总算功在千秋了。
他把记得的谱子都录下来送给人家了,特别是宫廷乐曲,注明是隋宫中流传下来的。
光有谱子还不行,他们那时的谱子记录方式不一样,光看谱,编曲能差到十万八千里去。他又亲自录下自己会弹的曲子给人发过去,这才算完整的传承下来。
他在群里喊这一嗓子倒不是因为卖乐谱激动,而是想起了相关的事情。
“陛下陛下,你们那时候的书下次能给我带一份吗?好多书都失传了。秦末汉初就少了很多,汉至隋又失落了大批,要是能带回去……”
李世民畅想了一下那些掌握了孤本和释经权的山东世家知道他拥有这么多古籍的表情,直接笑倒了。
刘彻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你清醒一点,他们才不会承认。你就是找始皇把《尚书》拿回去,他们也得说那是假的,他们手上一直传承的才是真的。”
不过说是这么说,他自己也忍不住好奇大汉所有的那个所谓伏生背出来的到底有几分真,立刻@嬴政:“始皇陛下弄个全本的真《尚书》给我们见识见识?”
那有什么好看的。嬴政默默鄙视了他们一下,在空间里找了找,把带在身边常看的竹简版《商君书》和《韩非子》拿出来拍照,发了上去。
“看这个。”
切。刘彻大大的不屑,他跟纯用法家那套治国不肯套皮的暴秦天子说不到一块去。
不管,他就是要看看真《尚书》,天天为这事叨叨,嬴政烦不胜烦,终于还是答应下次带过来给他们了。
不光是《尚书》,刘彻还拜托他把六国灭了之后,史书也带过来看看。现在就剩个鲁国的,好多史事都湮没了。
那不能怪他,得怪项羽的那把火。嬴政也挺恼怒的,很多书都收藏在宫里,谁知道大秦会只有两世,恐怕没来得及有多少人读就烧没了。
禁书是后来的事,一开始没禁。但是各国史书本来就是官方记录后收藏,不是哪国都有人整理成册传抄出去的。
嬴政很理解为什么失传了,因为他灭六国后肯定也是把各国史书送回咸阳收藏,不会特意叫人传出去,就算没有禁书,这些史书也不会有多少内容流传在外的。
因为这些不是大众意义上的史书,其实都是各国的官方档案,包括嫁娶生子,诸侯祭祀之类的国之大事。不整理出重点成文的话,其实是很无聊的内容,会看得人打瞌睡。
既没有流传在外,那么等咸阳宫中的也被毁之后,自然就没有了。
现在嬴政已经决定了,还是要叫人去整理。大秦朴质无华没有多少传世诗文不要紧,利用他们那时候一直从商周传下来的档案,整理出一部通史来,拿出去也是足以传世的巨著了。
军事胜利他要,文化胜利他也要!
刘彻不知道他对《尚书》的好奇促成了祖龙将要搞的一个文化大工程,他还在忙玉器店的事。
最近他们的店铺算是走上正轨了,刘彻已经物色到人替他主持,自己就快从亲自做生意的麻烦中解脱出来了。不过暂时还没脱手,还得麻烦一阵。
帝王绿的镯子又卖掉了一个,通过这个人介绍,又卖了个吊坠。有钱人还是多。
普通的镯子玉坠本来在那边做得就不多,现在已经剩得不多了。不过他找来的店长已经去开展业务,给他找玉工去了,玉料多的是,很快就能接上。
刘彻还跟群里一个不太熟的人卖掉了一个普通翡翠镯子,说是给母亲买的。因为恰巧也是当地人,刘彻直接约她当面交货。
见面干脆一起吃了个饭,原来对方是公务员,三十岁出头的女性,略加打扮就让刘彻心动了一下。不过臂上一阵刺痛打消了他进一步交往的念头——可恶原来玉玺还有限制,在这个时空他是什么也别想干了。
真是,本来他还想去酒吧之类的地方见识一下,现在也熄了念头。不是别的,到那跟人搭讪聊天最后喝完酒就走,别人还以为他身体有毛病呢,丢不起那人。
怏怏回家时,刘彻开门看见嬴政在客厅的阳台上皱着眉看手机,手机传出的声音在他入门时戛然而止。
他忍不住笑了,换鞋就到阳台,坐到了嬴政的对面躺椅上。
“不就是看了点育儿的专家讲座么。我也看,藏着干什么,又不丢人。”
怎么不丢人,生出胡亥那儿子,嬴政觉得自己讲到这个话题时声音都得低三分。他真的很生气,平生要强,偏偏后嗣不争气。
本来不想跟刘彻多说免得看他嘚瑟的嘴脸,但实在气不过,嬴政淡淡道:“你自是无谓。刘据无论如何,也是敢放手一搏的。”
说到子嗣刘彻就心烦,长叹一声,在躺椅上向后靠去,屈指一一数来。
“两个早夭的就不说了,史书上记下来的也不多,看不出好坏,但我既然没有废太子立他们的想法,估计也聪明不到哪去。剩下的几个,刘旦想当太子,一点忍耐力也没有,太子已经被废了都不知收敛,趁我病了来试探,这不是找死吗?我要想立他早就立了,试探也是白试探,又不是李世民那种有军事政变的能力,还敢提什么宿卫京师,我看书的时候都想抽他。刘胥那个蠢货就知道诅咒,他有脑子吗正事不干,谁上台他诅咒谁?弗陵这个幼子,唉,这个幼子……我想来想去,要是真的聪明,我怎么会拖到临死才立他。”
刘彻痛苦地摇了摇头,为自己后继无人而郁闷。
“朕不知道历史上的刘据是什么样子,朕看史书中多是认为朕年老疑忌,才会令小人得以挑拨,或许是吧,朕不否认。但朕对太子不满,一定有嫌弃他不够聪慧的原因。而弗陵可能也不是朕特别看中的,朕实在挑不出合适的太子,才会在最后立了他。”
嬴政将手机放到一边,皱眉道:“幼童之时,你就看得出聪慧与否了么?”
刘彻有些惊奇地看了看他,不解地道:“陛下十三岁登基,自己就是个聪明人,难道看不出孩子是不是聪明?我父于我七岁时决意废太子,难道是因为宠爱我母亲,不顾国家而非要废长立幼么。还是说你真的相信,我父是怕栗姬做太后,会害了他其他子嗣才如此?”他自信地指了指自己,“当然不是,那自是因为太子刘荣一向平庸,从来不受看重。父亲得了我之后,才觉得将来国家有可以托付的人了。”
战国时,各国还是偏向于立嫡长的。这样做的好处也很明显,能保持政权的稳定。虽然也有夺权的事情,但往往这种事带来的乱局,更让人坚定了立嫡或立长的决心。
嬴政的祖父不是长子,做了多年的安国君,太子长兄意外去世,才成为新的太子。
他的父亲是不受宠的夏姬之子,因吕不韦的谋反,被正夫人华阳夫人收养,有了嫡子的身份,也才名正言顺的成为太子。
嬴政自己不在父亲身边长大,父亲回到秦国之后又有了在身边长大的小儿子成蟜,嬴政多少也是凭着嫡长子的身份占据了大义,因此对这个制度还是认可的。
屁股决定立场,刘彻对此就不屑一顾。当然他也是嫡子上位,因为他的母亲封了皇后嘛。但这种补票的操作做出来,嫡子这种身份在他眼里已经没什么神圣性了,反正他们老刘家废后又不新鲜,想立哪个儿子,临时废后再立后也不晚嘛。
妥妥的还是嫡子上位。
不在乎自然就不受其束缚,他哈了一声,继续笑道:“陛下一直不立扶苏,不立太子,难道真是觉得自己会长生不老吗?我看未必吧,难道不是与朕一样,觉得诸子都不如朕,立谁作太子都不放心吗?”
嬴政有心反驳,但想到现在的几个儿子,不由在心里叹了口气,有一点承认刘彻说得对。
怎么说呢,他现在的儿子数量,已经超过刘彻历史上一辈子的儿子数量,可以稍微挑拣一下了。但是挑拣不出来。
笨吗?当然不笨,扶苏已经能背不少篇目了,每次抽查功课也都优秀。其他几个小的也是如此,绝不是让人气恼的笨蛋,基本上不用他操心。
放在这个时代已经是让年轻父母们羡慕的天使宝贝了。
但是嬴政就是不满意,看来看去,这些孩子总是不够灵性,说白了,就是跟同龄的孩子差不多,没有特别出色,落在他眼里便显得平庸了。
至少在他和刘彻这样的人眼里是平庸的。
他沉默了一会,慢慢道:“如寡人之人,千年又有几何?秦国王位传承自有规矩,能掌控朝堂,治理国家,不出差错,至少也是守成之君了。只要不出胡亥一般愚蠢,将权柄操于无能权臣之手,将关中根本之地都丢失的人,那就不算错了。天下又哪有那么多天资聪颖的孩童,又怎么能在幼时就看出来。”
刘彻嘿嘿一笑,坐了起来,“不说远的,你看看近的。你说守成就可以,但要是你小儿子里有个像李世民那小子一样的孩子,你舍得不立他做太子?”
这个实例把嬴政真给问沉默了。
他要是有个儿子像李世民这样聪明外显,他当然愿意早早定下太子的位置,为太子扫除障碍,让太子早早接触国事。
这下他切实理解刘彻的意思了,想想刘彻小时候也是这么灵性的话,汉景帝愿意为了七岁的小儿子废长立幼,也是件可以理解的事了。
他也终于正视自己的内心了。
没错,他虽然强行说服自己,但他其实就是对自己的儿子们不满意,虽然不能说没有爱护,但同时也嫌他们平庸不出色,不配接他的位。明明心里想着守成就好,谁比得上他一统天下的伟业?比不上他才是正常的。
但是实际上一想到儿子只能守成,他就觉得不甘心,就还想再看看,说不定以后还有小的更合适呢。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