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两头瘦成长条的可怜猪拱过来吃得飞起,嬴政慢慢找回了自己的语言能力,简直是暴怒!
“厚颜无耻,岂能称人!竟不将他捉拿入狱吗?”
刘敏喂着猪,却有些司空见惯的样子,心平气和地道:“我下村前跟朋友聊过,他们去扶贫的地方比这更夸张的也有,我有心理准备。人家没犯罪,怎么能捉人呢。”
喂完了猪,她又敲门喊陆二毛,陆二毛披着衣服睡眼腥松地出来,蹲在门口嬉皮笑脸,刘敏也不生气,好好的劝说了半天才走。
第24章 礼贤下士秦王政
嬴政并不在意那个无赖懒汉,但他很在意刘敏的态度,因为刘敏显然跟村里原本懒怠的村长那一层别的小吏们不一样,她更明显的代表了这个国度高层的意志。
发给陆二毛的猪也不是她贴钱做好事,自也是国家的钱拨款买来发放。
本来这件事就让人很困惑了,连这样猪发到圈里都不养,饼喂到嘴边还要人嚼烂的懒汉混子也要发钱发猪,嬴政觉得根本是浪费钱!
所以自己思考了一夜不得其解之后,他挑了个刘敏下班之后时间正式去拜访。
“为什么要管陆二毛这样的人?”
刘敏就住村里,听到他的问题后不由笑了起来,看他非常严肃,也便思索一会要怎么才能让他理解。
“首先呢,从道义上来说,政府对他们有责任。这个说起来话长了,你有空问村里的高中生拿历史和政治课本从第一册 看到最后,我觉得比我在这里说几句强。”
刘敏停了停,她知道嬴政这三人的知识结构是很奇特的。他们从山里出来,应该是受过类似私塾教育的人,对现代教育体育全然陌生,但并非文盲,最近两个大人经常去镇里借书看,借的都是史书和史论相关,文言文功底恐怕比她还强。
之前把他们的情况报上去,有研究民族学的专家来过,但认为他们跟附近的民族都不相似——相似就怪了,他们说的完全是把秦汉唐三朝的情况加上本地居民的日常给拼起来讲的。自从套出话把自己的来历编成这样后,嬴政和刘彻已经提前准备过了。
他们对自己那朝平民真正的生活细节其实不太了解,但作为上位者也知道大概,再结合一下如今看到的种种,到专家来问的时候,已经编得说得过去了。
有些习俗却实在是古老得现在没有别人知道了,反而显得格外真实,专家听到不对劲的地方,都没往他们不了解说漏嘴了去想,而是以为深山野人遗存下来的特别习俗。
于是请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了些话录了回去,另外找了人来听,意外地更证明了他们的“来历”。
语言学专家听出了至少两个历史时期的古音,已经立了项目,准备再来找他们研究呢,只他们还不知道,但刘敏是知道的。刘敏听了专家的判断,认为他们以前那个村子不止一次有人迁入,而且至少有一个家庭保持了读书的传统。
所以跟他们讲道理,是能讲明白的,而且实际接触下来,她觉得那个年少的且不说,年长的这两位,其实很有水平,只是学的东西不一样而已。就是他们的盲区很多,她也不知道从哪说起。
沉吟了一会,她接着道:“对,去借高中课本看看,对你们肯定有帮助。我现在简单的讲,不放弃陆二毛这样的人,其实也是我们的执政合法性来源之一。从更实际的角度来讲的话,如果上面说一个村里比较懒的比较浑的可以不管,那么实际工作中,是不是又可以扩大一点?”
后半句嬴政是认可的,微微点头。他与刘彻李世民交谈过,也自己看了不少书,甚至不用看那些论述性的著作,仅仅看史书中一些人物的传记,他就可以看出来,大秦一统天下之后的六国故地,其实吏治非常松弛,不复关中秦地的严格。
除了任用六国故吏的原因之外,这一点一点的放松恐怕也不能忽视。
原来两千多年后,吏治也是个不能完全解决的事情。嬴政一直紧绷的心态突然放平了一点,不再提陆二毛,而是问:“如今又不征粮税,哪里来的钱粮抛费,用在这样的穷山僻壤里,值得吗?”
“你确实是要出去看看。”刘敏笑了,“现在是工业反哺农业。而人口本身就是财富,这点你能理解吗?”
“人口,赋税之源,劳役兵役之源,这就是财富之源的意思么?”
这可真是纯正的古人思维,刘敏又想了想,没有全盘否定,而是说道:“也算对吧。这要说起来又是一门专业课要研究的东西了,我只能简单说说我的理解。你先得理解,现在工商业发达,赋税也是从这些行业中来。但是工业制造出来的商品需要人购买使用,谁来买呢?”
她果然说得简单,嬴政几乎立刻就明白过来了。
人有钱,才能购物,才舍得购物。像这个村子里,舍得花钱做些额外消费的人,也无非那些有人出去打工的人家。
比如打工者回来过年那几天给孩子的钱,孩子们立刻就到镇上花出去了。于是卖零食跟玩具的小贩卖出了商品,得到了钱财。
如果这个村子家家都有给孩子零花钱的能力,那些小商贩也会随之富裕起来。
环环相扣,国家从中得到的赋税自然就增长起来了。
中间他仍有许多不明白也不理解之处,但这种行为最基本的逻辑,他明白了。
刘敏本来还想了许多话要讲,却见眼前高大的青年露出了然的神色,不再询问,而是问了问高中课本的事,就告辞了。
刘敏送了送人,看着他往回走的背影,不太敢肯定:“他这是真懂假懂啊?”看了一会,她提高声音叫嬴政,“你们暂时不走又想了解的话,买部手机上网看看吧。”反正他们也不缺钱。
手机?嬴政停住步子,回头又向她请教了一番,才知道那东西原来不仅是用来通讯和娱乐,还有那样的用处。
他没有吝啬,回去与刘彻和李世民分享了今日所得,满意的看到刘彻沉思了一刻若有所思的点头,李世民觉得道理倒是很简单但其中好像有更复杂的道理没有讲透。
他就说,能和他一起到这里来的人,如果太笨了,岂不是连累他的名声。
“刘shu记让我们借高中课本看,李世民?”
李世民一呆:“啊?”
“你去借。”
就你跟那些男学生最熟,都好几个好兄弟了,你不去借谁去借。
借书还是挺容易的,像张宝已经不上学了,现在先在镇上打零工,下半年去北边的大城市职高上学。他小学的书找不到了,但初中和高一的全套书都大方的送给李世民了。尽管没有笔记只有涂鸦,不过书本身除了卷角之外还是完整的——李世民看到历史课本上嬴政被画了眼镜和胡子,还叼了根烟,笑得直抽抽。
再找两个高二高三的男生,不但拿到了三套高一的课本,两男生还帮他们找来了别人不要的高二高三的教材。
不过还没学到什么,村里又有新人来了。
这回是位长者,带着两个学生。村里人对这位长者还是挺尊重的,陆根水说:“以前田里闹虫害,猪闹瘟病,乡里的技术员都给救回来了。人家汪教授是教技术员的,更厉害,特别会种地。”
再一打听,人家汪教授叫作“农学专家”,莫非是农家也成了一大派?
汪教授其实之前已经带人来调研过,不过那时他们都还没有来村里。这次来,刘敏讲,要教村里人种一种小土豆,销路有保障,可以提高村民收入。
已经买了手机的三人回去百度,顿时被这种作物迷住了。但有了水稻不能留种的前科之鉴,他们打算先弄清楚这个怎么种,能不能留种。
实在不能留种的话,自己能不能育种?
现在他们已经不再手抄了,拿钱去镇上,把查好的资料打印出来,全存在玉玺的空间里。现在看来还要跟这里的农家大师套套近乎,弄些能用的粮种回去才好。
嬴政与刘彻同时目视最近回来自己刷题复习的李世民:“你去问。”
第25章 即将回归
年纪最小,资历最少,也最能叫人不设防方便套话,李世民认命跑腿。他也知道那两位出生就是帝王家,始皇就算在赵国为质也不是平民生活,习惯的交际方式恐怕不适合用在这里。他虽然也是贵族门阀之家,好歹也是有正常社交的,所以去就去吧,没什么怨言。
不过嬴政与刘彻同样跟着去了,只是让他开口罢了。
汪教授不知道在忙什么,此时不在田间。他带来的两个学生蹲在地头上干活说笑,三人才走近,就听到那个年纪大一点的女子大笑,前面说什么没听清,后半句声音提上去了。
“……信你这个,还不如信我是秦始皇。”
还不是秦始皇但知道自己是秦始皇的秦始皇:?
同门师姐弟两个人一边干活一边笑得嘎嘎的,李世民走过去也蹲下来,好奇地问:“你们笑什么呢?”
哟,这村里找个普通话说得标准到有点刻意的人还真不容易,曹湘看见李世民,眼睛一亮,不答反问:“你也是村里的?”
“是啊。”
她心说不太像,小男生看着就像个少爷,气质分明是有钱人家的娃。不过她没讲出口,而是回答他前面的问话:“高逸飞在跟我吹牛胡侃呢,我说信他不如信我是秦始皇。”
“为什么是秦始皇?”
这却是刘彻发问。
曹湘又看看他两人,心里越发奇怪了。这边的人均身高偏矮,这三人个子高,有一个格外高。皮肤也不像这边村里能养出来的。
不过这些念头就一闪而过,关她啥事,她就是个跟着老师来干活的。
村里人不懂梗也正常,虽然解释梗会特别无趣,不过她还是给他们讲了:“就有一种骗术,说自己是历史上的名人某某,因为什么原因没死活过来了,需要一笔钱拿到他们藏起来的财富。现在你给他打钱以后能分到很多钱。”
高逸飞在一旁笑:“听起来很傻吧?硬是有人信,从尼日利亚王子到孙中山,硬是大把的人被骗!”
“那秦始皇?”刘彻其实已经知道了,他就是憋着坏呢。
曹湘当然不知道,说都说这么多了,她想就做个好事,教村民一下,万一以后遇到也省得上当啊。
“就有一种话术说自己是秦始皇啊,吃了仙丹睡了很多年。秦始皇求长生出名的嘛,骗子就说秦始皇现在醒了,需要一笔钱去开启宝藏什么的,让你给打钱。你们要看到这种短信直接删了不要理,一点链接说不定钱就划走了。”
高逸飞补充:“这个骗术现在用得少了,不过因为太经典,被总结成一句话。”
曹湘:“我,秦始皇,打钱!”
两个人哈哈的又笑个不住。
嬴政黑脸。
刘彻狂笑。
李世民要笑又不好意思当着秦始皇笑,五官都扭曲了。
与两个跟着教授的研究生的关系是拉近了,但正事没谈成。嬴政直接转身走了,刘彻一路笑出了鹅叫,李世民憋笑憋得太辛苦说不了话,也赶紧告辞冲回去,躲自己屋里狂笑去了。
嬴政冷冷地看了一眼刘彻,说了两个词:“丰邑,刘邦。”
刘彻笑声戛然而止,自己回屋,关门,也躲屋里乐去了。
嬴政拳头都硬了,恨恨地在心里发誓,再有方士到他面前装神弄鬼,不把他们拆了填海,他把姓名倒过来写!
其实刘彻也信这些,还把女儿嫁给骗子方士,这笑话还更大点。但现代的骗子没用他骗人,他笑起来竟然毫无心理负担,实在是可气。
还有,他没吃什么仙丹!书上说他只是派人去访仙了!
好在汪教授跟学生在村子里待的时间长,就是离开了,过一阵也会再回来。他好像是在这里做什么扶贫推广,两个学生就顺便在这里做调研完成论文。李世民跟高逸飞最终还是搭上了话,汪教授也挺喜欢他,所以李世民问他有没有不用留种的种子时,他虽然奇怪,不过还是帮他们订购了一批。
“水稻是以前的老品种,早就淘汰了,种得好也就四百多斤,除了矮化成功抗病性比较强,没什么特别的好处,现在种这个不划算啊。还有小麦、玉米、土豆、红薯……你要这些品种做什么?”
“我在村里没分地,就是想了解一下。”李世民搪塞过去,心想这还不是好处么,他们那平均产量都没到三百呢,更不要说秦汉时期了。而且还抗病抗风,就是产量持平都很好了,至少遇上灾情时也能有点收成。
然后果然,汪教授也开始劝学了。
“你对农学感兴趣?还是去上几年学,就算考不上大学,我可以给你资料自学嘛。咱们学深了不行,自己种地也用得上。”
这回李世民没搪塞,认真地回道:“我是打算忙过这阵,就找这边的小学去读书,以后学什么还没定,不一定上大学,但一定要多学点知识。”
跟秦始皇汉武帝不一样,他在这里过了近一年算是长了一岁,但也不过是虚岁十一。回到大隋,他不是天子帝王,只是家中次子,没有自己的势力,不可能找人去将带回的资料分发研究。
他暂时只能靠自己。
所以他这个暑假之后,就准备在段校长那里正式入学了。最近回家刷题,就是段校长准备给他考试,让他自己先复习巩固一下,看看他能不能直接上四年级。基础差一点自己努力慢慢补上,先跟班学起来再说。
嬴政与刘彻选择了先看历史课本,再看充斥着陌生名词的政治课本。而且以他们的经验,这政治课本类似于百家宗师的学说,能推广到学校中让少年都学习,这必然也是像法家一样,被官方作为治国之策的学说。
时隔千年,就这么贸然去看,恐怕会看不懂,还是先了解这一国的历史为上。就像秦国选择了法家一样,这一朝选择了这个学说,与其历史必有关联。
这一看,还没看到别的,先把两人快要气死了。
异族入主中原先不说了,有李世民提过一嘴他们也知道了的五胡乱华南北朝打底,两人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好歹这些他们眼中的异族,其实入主中原后也以正统自居。
快把他们气死的是近代史,真正的连长相都完全不同的异族入侵,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刘彻还没彻底干掉匈奴呢,看了这个差点把书撕了——大汉那还只是让匈奴骑脸羞辱抢掠了边境,他已经视为国耻立誓雪恨了。这都快亡国亡种了啊!
反而嬴政气愤之余没那么觉得匪夷所思不可理解。与刘彻虽然相隔不过百余年,但他们所处的确实是两个时代了。
嬴政仍是一个战国人,尽管匈奴在他那时不足惧,但诸侯所熟知的自家祖上的历史中,几乎都免不了与戎狄蛮夷打交道的历史。
天子东迁是因为犬戎攻破镐京,齐国称霸是因为尊王攘夷,燕国几乎百年无音讯是被犬戎所隔甚至逼得迁都求援。
不管嬴政在位时期,诸侯对匈奴有多大的优势,但包括他在内的诸侯也都知道,周王朝所代表的中原文明,曾经真的面临过夷狄的威胁。
那么两千年后,中原再次遭到另一种夷狄的威胁,也不是太难理解的事。
刘彻在捶胸口顺完气之后,也想通了,跟嬴政好好研究了一番世界史“工业革命”的相关章节,意识到其重要性。
这倒也不难理解,刘彻自己的大汉就受益于冶炼技术的发展,当武器更先进的时候,军事上自然有优势。但是……他们看到的近代史中,异族的优势大得过头了!
如今这世界如同仙境一般的模样,就是因为这样的“工业革命”一次又一次的发生吗?
在接受了大秦二世而亡之后,嬴政第二次失眠了。
但不约而同的,他和刘彻暂时都没有提起话头,大概是因为了解得太少,都不愿意露怯的缘故。两人只是又回到了近代史,顺着课本给出的那条线看下去,心中默默感叹。
他们还有大段的历史没有补,但是从武器的差距来看,立国之难,或许莫过于此了。
刘彻不由想到那次他们看到的旗帜,现在他们知道那是国旗了。
红黄二色自有其解释,不过刘彻鉴于自己的知识结构,还是觉得那是火德与土德的象征。看吧,先经败势,温养重起于陕北黄土高原,正是不折不扣的土德;赤帜烈烈,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不是煌煌火德又是什么?
他越发觉得火德适合自己的大汉了——这是他还没看到东汉最终定下火德,不然必要一拍大腿高呼天意,回去就让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