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臣与皇上共塑君臣之典范,共创盛世,后人自会看清孰是孰非。而当下高举礼制旗帜的愚臣,反倒要成为千古笑柄!”
谢知秋一番慷慨陈词话音刚落,不等赵泽有什么回应,只听门外传来一个沉着的女声,慢慢地道——
“原来如此,这就是你的应对之策。想不到就连哀家,都是你的托词之一。”
垂拱殿两页殿门被人缓缓推开, 一中年女子扶着嬷嬷的手,缓缓踏入殿中。
这女子已是昏年,身着深青色红腹锦鸡纹袆衣, 腰系朱锦革带, 头上并未戴冠,只用了几支素木簪, 衣着乍一看并不复杂, 有近暮之人特有的低调简约, 但细看却有雍容之气。
她耷拉着眼睑,手持佛珠,不似华贵的宫中女子, 倒像是哪个佛堂走出来的老太君。
然而, 纵然眼前的女子打扮内敛,凭她衣裳上的花纹以及一开口的自称,还是极容易判断身份。
——世上能有如此做派的, 仅有一人。
那就是方和宗之妻、方安宗与当今圣上两朝皇帝之母,一度垂帘听政、与女子之身把控整个朝纲的顾太后!
谢知秋心头一惊。
顾太后当年与齐慕先两虎相争,最终顾太后失势, 这一局以还政于子告终。
从此之后,顾太后长居于慈宁殿,深居简出, 鲜少在朝臣面前露面。
是以,谢知秋为官数年, 哪怕一度高居参知政事之位, 也从没见过这位威名赫赫的顾太后。
而这一刻, 顾太后竟然亲身出现在了这里!
谢知秋心中登时升起些不好的预感——
方朝宫中分外朝与内廷,垂拱殿已是外朝范围, 这里本是后宫女子不可涉足之地。
然而,顾太后毕竟是曾经垂帘听政的女子,显然不在此约束范围之内。
赵泽在召她进入垂拱殿后,明明已经屏退众人,照理来说,外人皆是不可擅入的。
可是顾太后,非但在这种情况下走到了垂拱殿外,她就在门口听着,居然没有一个人阻拦她,也没一个人敢通报给皇上!
谢知秋毛骨悚然。
光凭这一点,就可看出太后虽说失了势,但在宫中的余威仍不可小觑。
谢知秋原先说的那些借口,都是想好了说给赵泽一个人听的,绝没想到还会多出太后这么一个听众!
赵泽的性情她十分熟悉,左右出不了大错。
可太后就不一定了,她与太后本人全无接触不说,就凭太后以女子之身掌权十五年之久,她的阅历和谋策就远在年纪轻轻的赵泽之上!能蒙赵泽的话,未必蒙得了她!
想到太后在门外一开口就点破了她所言之语乃是“托词”,颇有些来者不善之意,谢知秋后背一瞬就被冷汗浸透。
她面上不敢露馅,只立即跪着叩见太后。
赵泽见太后居然在门外,一时也有些慌张,问:“母后,您怎么到垂拱殿来了?”
“闲来无事,过来看看。”
太后在垂拱殿中行走,如若入无人之地。
她身旁的嬷嬷一直恭顺地低着头,一句话不敢多说,极力降低着在太后身边的存在感。
赵泽见太后眼神寻找着座位,连忙主动过去,扶着母后坐下。
太后从容入座,然后,她的眼神落在恭敬跪于地面的谢知秋身上。
“你就是谢知秋?”
谢知秋不太清楚太后的意图,只得中规中矩地答道:“是。”
“哀家虽耳闻你的事迹已久,倒还是第一次真正见你。”
顾太后语气波澜不惊,这样的腔调,让谢知秋难以从中判断这位高女子的情绪。
只听顾太后对赵泽伸手,道:“泽儿,她那封甄学士的信,给哀家看看。”
“母后要看?”
大约从小顽皮的小孩在自己父母面前都有点发怵,赵泽明显会怕顾太后。
不是那种对权势的忌惮,而是恭敬中夹杂了三分老鼠怕猫的害怕。
赵泽缩了缩脖子,哪怕人已经是皇帝了,母后一开口,他还是老老实实将手上的信交给了太后。
顾太后耷拉着眼,拿到信,没急着看,倒是先用手触碰信纸。
她摸了摸墨迹,又轻轻摩挲指尖,像在检验墨迹的湿度。
“——!”
谢知秋心几乎提到嗓子眼。
过了片刻,只听顾太后似笑非笑地道:“倒的确是甄学士的字。就是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甄学士虽比过去年迈,但笔迹还是同年轻时一般苍劲有力,甚至乍一瞧还好看了一点。”
太后与皇上不同,甄奕任礼部尚书时,有相当一段时间就是太后本人掌权。太后这些年不知批过多少甄奕呈上去的奏折,对甄奕的字肯定比赵泽更熟悉。
谢知秋听不出太后这话是不是别有所指,但她听得到自己的心脏突突直跳。
她只得强忍紧张,静静地等着后文。
只听太后又问:“甄学士信中还提到了一位在工部任职的叶大人,我记得……这位大人是去年谢大人还任大理寺丞时,以萧寻初的身份向皇上举荐的吧?”
谢知秋应下:“是。”
太后说:“这叶大人是那萧家二公子萧寻初的师兄,萧寻初认识他合理。你与萧寻初交换了身体,想必这些年也彼此交流了不少,你认识他师兄也合理。不过,这甄学士本是你的师父,他怎么也认识这位叶大人?”
谢知秋面不改色,只道:“我这些年仍以谢知秋的身份偶与师父通信。我用萧寻初的身体之时,偶然发现他这位师兄是个可用之才,因此特意写信征求了师父的意见。
“我是征得师父同意后,才尝试向皇上举荐叶青叶大人。是以,我师父不但知道叶青此人,还对他颇为赞赏。”
谢知秋表面镇定,实则内心相当不安。
她的确在师父的信中提到了叶青。
这其实是一道双保险——
谢知秋并不敢完全肯定,她在说服皇上不让她后宫的同时,还能让皇上保她入朝为官。
若是她今后真的失势,叶青是她当萧寻初时保举的人才,恐怕也会受到大影响。
谢知秋认为,哪怕她自己无法继续为官,至少也要保下叶青。
所以,她特意在师父给的信后半段中夸奖了叶青。这样,叶青就能从她这个有争议的女官员所举荐的人才,转变成名士甄奕亲笔推举的人才。
凭甄奕的名气,叶青之职,必可无忧。
让墨者有机会为官,这是谢知秋当初想要利用萧寻初的身体时,就许下的承诺。
自己许下的诺言,她必会践行。
这样一来,即使她将来真的无法让他们的墨家学说得见天日,好歹能保住他师兄做官的机会,两人也不算竹篮打水一场空。
然而,此策用在赵泽身上,谢知秋敢打包票一定没问题……但在太后面前,她一下没了底。
空气莫名寒冷,像凝了一层看不见的冰,将时间冻得缓慢。
不知过了多久,她才听到太后淡然开口:“也是。工部那些官员大部分都是读四书五经考上来,不情不愿被分到工部,不少人此前甚至对营造工技之事一窍不通,哀家瞧着都害怕。这里面能有个真正懂行的,总归是好事。”
这一句话,瞬间让谢知秋放了心。
但下一刻,太后忽将手中信纸方向,一双深沉的眼眸看向谢知秋。
她道:“抬起头来,让哀家看看你的脸。”
谢知秋一愣。
她方一抬首,太后便伸出手,轻轻挑起她的下巴。
太后似乎端详了她一番,忽而浅浅弯起嘴角。
“长着这么一张乖巧柔顺的面孔,怎么偏生了这么一双眼睛,还满身的反骨。”
太后脸上的浅笑,让谢知秋觉得看不清深意。
她道:“有趣。哀家这一生见过不少人,大多一点小事就吓个要死,变得唯唯诺诺、寸步难行。闺中女子受限颇多,历事历得少,更是捏着捏着就个个都成了温顺的样子。哀家好久没见过你这样胆大妄为的丫头了。”
但话到此处,她又话锋一转——
“可惜。哀家不喜欢被人利用,更不喜欢被人拿在手里当作棋子。你犯了大忌。”
言罢,顾太后收起手,将甄奕的信递还到谢知秋手上,起身就要离开垂拱殿。
然而,在彻底离开之前,她又回头,深深看了谢知秋一眼,道:“今日之事,哀家会一直记着。谢知秋,好自为之。”
却说太后摆驾回宫后没几日,忽然兴致到来,在宫中办了一回春日赏花会。
朝中高官家眷,均在受邀之列。
太后已多年不曾设宴了,难得出山一次,似有异常,但无人敢不来。
花会当日,宾客齐聚,众人以太后为中心,却都小心翼翼,不敢逾礼。
会中,太后貌似不经意地道:“前几日,哀家午后小憩,忽然想起一件事来。”
“天顺元年,先帝刚刚去世,哀家悲痛不已,天天以泪洗面。”
“直到有一个秋夜,哀家在梦中得见先帝。先帝乘一尊莲花而来,还领了一个女童给哀家看。”
“先帝说,两名皇子尚且年幼,他却重病而亡,想到少帝将主江山,身边又有谗佞假作忠臣,他实在放心不下。”
“万幸,女娲娘娘念其生前功绩,特赐她身边补天所留五彩石所化的童女下凡,辅佐少帝,巩固江山。”
“那五彩石女虽是女身,但自有女娲娘娘神迹庇护,另有一番机缘,使其得以协助少帝,惩奸除恶。”
“先帝叮嘱哀家,若遇到此石转世之女,务必帮衬一二。”
“说来惭愧,哀家一梦惊醒,对梦中所遇之事,便朦胧糊涂。何况哀家年事已高,头脑已不及之前,时间一长,又一直没见什么灵石女童,就将这事忘了。”
“直到前几日,哀家去瞧皇上,正好遇见他召见谢知秋。”
“哀家一见那谢家姑娘的脸,就惊到了。”
“她那相貌,与十几年前先皇梦中带给哀家看的那个莲中童女,一模一样。”
“邦国兴盛, 重在学子。天下英才,会于国子。”
“谢氏女谢知秋,器度端重, 姿智明敏。前有先帝托梦之嘱, 后有舍身救圣之忠,劲正清直, 华才出人, 乃不世之材, 可堪育教之重任。”
“今朕丕承宏绪,值造多艰,外有侵辱之虞, 内赖修攘之略。尔其钦哉, 尚多受祉。”
“臣谢知秋,谢主隆恩。”
三月十五,谢知秋被召到文德殿进行宣麻仪式。
按照方朝的礼制, 任免朝中重要官员时,会由翰林学士以麻纸起草文书,写下皇上的诏令, 再由内侍官送到文德殿,举行“宣麻仪式”。为显隆重,御史台还要召集百官前来听麻。
然而谢知秋本人, 直到她亲手接下敕令,得知自己被重新授了官, 整个人还宛如做梦。
她被任命为国子监祭酒, 官居从三品。
由于受到史守成等官员的层层阻力, 她以现在的女子之身,想要官复原职、像以前那样任参知政事那般的要职, 难度还是太大了一些。
不过,还能得到国子监祭酒这样举足轻重的官职,于谢知秋而言,已是意外之喜。
谢知秋因有救圣之功,且身为女子,能走到这一步是罕见的特例。皇上为显皇恩浩荡,还特许她这么一个三品官,以宰相之礼举行宣麻仪式。
这对谢知秋而言,无疑是极大的荣耀。
……而这一切,恐怕是多亏贵人相助。
谢知秋想起什么,略微一凝。
“老爷,大小姐被授官国子监祭酒了!”
“真不愧是小姐!”
为了谢知秋的事,谢府上下已不安了数日,如今尘埃落定,消息刚传回谢家,谢家人为了不落主人家的面子,自然一片欢庆之气。
如今这谢大小姐,可彻底成了传奇般的人物。
自从太后在花宴上公开说了一句——
“那谢家姑娘相貌,与十几年前先皇梦中带给哀家看的那个莲中童女,一模一样。”
谢知秋在梁城的风评可谓立即一转!
这一句话,就解释了谢知秋为何从小聪慧过人、为何独独是她会和萧寻初交换身体,甚至连她隐瞒实情入仕之事,因为有了上天赋予的使命,都忽然变得很有必要性。
梁城那些个关于谢知秋的话本子,马上加入了这段有神异色彩的前情,声势浩大地讲了起来。至于那些曾说谢知秋妖异诡诞的人,从那以后就销声匿迹,没再出过声。
就连在谢家,都有小丫鬟傻乎乎地道:“原来大小姐是神石所化,难怪从小到大都没什么表情呢!”
至于谢家老爷谢望麟,得知长女重获官职,心中又是骄傲,又是慌乱。
他这人好颜面,从年轻时就讨厌旁人看低自己。正因如此,他自从生了这么个才智过人的女儿,一直有心要炫耀,又是为她四处寻觅良师,又是为她塑造才女的名声。
谢知秋也颇为争气,除了她死活不肯定亲的那两年让谢望麟焦头烂额,其余时光,她始终是令谢望麟自豪的长女。
但纵然是谢望麟这个亲生父亲,也万万没想到,他这个才华横溢的女儿,有朝一日,居然真能以女子之身出入朝堂,官拜三品!
对官运一代不如一代的谢家来说,谢知秋横空出世,无疑如一道清光划破暮空,照亮阒黑长夜!
她果真一下便胜过谢家所有被寄予厚望的儿郎,甚至远胜于她叔伯之类的长辈。今后的谢家,想必不得不重视谢知秋这个曾经的商人之女,甚至要将这个家族的兴亡都寄托在谢知秋身上。
谢望麟一生都被同族兄弟压制,被认为是读不出书、经商玷污书香门楣的没出息之人,人到中年,忽然被女儿送了这么大一份惊喜,要说他完全没有扬眉吐气之感,那绝对是假话。
不过另一方面,他更大的感受,却是震惊与担忧——
在谢知秋年幼之时,他纵然知道这个女儿才能惊人,也不认为她一个小姑娘真能有越过男儿的成就。
现在再回头看,谢望麟只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傲慢和浅薄,回想起自己过去说过的话,顿觉尴尬窘迫。
而与此同时,谢知秋是他的亲生女儿……
方朝女子为官前所未有,谢知秋以女子身份身居高位固然是荣耀,但她继续往前走,面对的将是一条没有前人的道路。
官场凶险动荡,谢知秋树敌无数,女子之身又受人诟病。
为人父母,自己的孩子将要走向父母完全不知该如何帮助她的地方,又有谁能不担心呢?
谢望麟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得与谢知秋谈谈,看看她的把握,忙问:“知秋儿呢?宣麻仪式不是早该结束了吗,她还没回来吗?”
家仆摇头回答:“还没有,大小姐说她还有点事情要做,就一直待在宫中没有回来。”
这个时候,谢知秋人正在慈宁殿中。
殿中,香炉上着新香,淡烟袅袅而上,一众宫人垂眸而立,无人出声。
顾太后盘着佛珠,闭目念经。
直到谢知秋踏入殿中,躬身行礼,满身佛意的顾太后才幽幽抬起眼皮,悠然往后瞥了一眼。
“你主动求见哀家,是为何事?”
她缓慢道。
谢知秋身着紫公服,将宽敞大袖拢举于身前,拜礼道:“微臣,来向太后请罪。”
“何罪?”
“数日前,臣在垂拱殿失言冒犯太后。太后娘娘说臣犯了大忌,臣甚感惶恐,特来请罪。”
顾太后一顿,缓缓转过身来。
顾太后挥了挥手,满宫的嬷嬷侍女便恭顺地鱼贯而出,并关上了门。
顾太后居高临下,凝视着谢知秋。
那眼神甚是灼人,谢知秋能清晰地感到它停留在她的发顶、肩膀之上,似是审视。
顾太后道:“你有什么话,直说便是。”
谢知秋微滞,索性不再遮遮掩掩,直接问出盘踞在她心中的疑虑:“太后为何出言帮我?”
在这种乱局中,谢知秋能重新归朝为官,太后说的那个“神石童女”的故事无疑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谢知秋如今成了“先帝派来辅佐少帝的神使”,那么她继续为官,当然也名正言顺。
相似小说推荐
-
抄家流放,搬空了整座皇宫去逃荒(冉颜) [穿越重生] 《抄家流放,搬空了整座皇宫去逃荒》全集 作者:冉颜【完结】番茄2023-4-13完结种田古代言情穿越空...
-
春色昭意(信予ye) [现代情感] 《春色昭意》全集 作者:信予ye【完结+番外】晋江2023-07-13完结总书评数:52 当前被收藏数:1964 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