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818那些错过改变历史的女人们(宋茨)


就算如此,由武则天册封太子,和庐陵王自己犯上作乱,那完全是两码事。
他原本看好李显,所以才会反对女举,担心太平公主借此上位,可看到这一年多的变化,他还在犹豫中,就接到这样的密函,当然想要亲自看一看,庐陵王身边到底是哪个蠢材出的主意,这分明不是在帮庐陵王上位,而是想要害死他啊!
看看这封密函,再看看太平公主这两年所做的政绩,张柬之都不由有些心灰意冷。
这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看来,他真的是选错人了啊!

第52章
张柬之从“共犯”摇身一变成了钦差,而崔玄暐这会儿还是个凤阁舍人,天官郎中,突然接到这样一封密函,整个人都懵了。
他出身五姓七望中的博陵崔氏,就是传说中那个“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中,被誉为“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二十三岁就考明经入仕,只是刚好赶上高宗和女帝都压制世家,扶持寒门子弟,加上他性情耿清高,不愿趋附权贵,于是在中低层官位上苦熬了二三十年,才从库部员外郎做到侍郎。
崔家曾经出过二十多个宰相,他后来也是其中之一,对官场之事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加上世家素来好联姻,朝中有一小半的人,都与五姓七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当初高宗给皇子选妃时,也曾问过世家女,可崔家女和卢家女都不愿嫁入皇室,宁可做七品官夫人,结果高宗一朝数十年家,除了李家,其他崔卢郑王四家几乎都没有三品以上的高官。
直到武则天称帝后,崔玄暐才升任侍郎,就是因为女帝看到他与来俊臣等人不睦,是朝中难得敢于在酷吏当权时还为人喊冤,还敢于进谏弹劾的人。
无论是看重他的人品才华能力,还是为了平衡之道,武则天亲手将他提拔起来,可他最终还是趁着她病重拥立庐陵王李显,让她失望不已。
可此时此刻的崔玄暐刚刚经历过被来俊臣打压贬官后,又被女帝重新起用为天官侍郎,正是充满干劲的时候,根本未曾想过庐陵王之事,更想不到以自己的身份职位居然会成为庐陵王拉拢的对象,一时间不喜反惊,将那封密函反反复复看了几遍后,也附上一封奏折送进宫去。
他的官职还没有无诏进宫的资格,只能在提交密函后惴惴不安地在家中等候,不知等来的会是大理寺的官差捉他下狱,还是宫中来的使者召他进宫。
只是他怎么也没想到,等到的是女帝微服亲访。
听到门房通传有武家人来访时,崔玄暐担心跟送去的密函有关,亲自赶到门口迎接,还未出门,忽地听到一个熟悉的女子声音传来,不由猛地抬头,只看了一眼就呆住了。
太平公主正好扶着女帝走下马车,笑盈盈地望着他说道:“阿母听闻崔府有极品牡丹,想来看看,只是未曾先行递贴,还望崔大人见谅。”
“这……夫人大驾光临,令寒舍蓬荜生辉,先前未能远迎,还望夫人海涵。”
崔玄暐艰难地改口称呼,差点咬到了自己的舌尖,急忙命人大开中门将她们一行人恭恭敬敬地迎进家中。
他也曾听说过昔日太宗夜访朝臣之事,却没想到有朝一日这种“恩宠”能落到自己头上。
更没想到女帝和太平公主还真像是来赏花一般,跟着他穿堂入室,到后园赏花时,俱是谈笑盈盈,完全不像是刚刚收到庐陵王谋反消息的样子。
反倒是崔玄暐自己紧张得满头大汗,都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好在看到太平公主的眼色,摒退下人,只身留下,陪着她们母女“赏花”。
天知道,他家的“极品牡丹”还是他的小女儿去年花会时捡人家看不上的便宜货买回来种下,根本没怎么精心打理,就任由它自生自灭,居然还长得不错,更没想到今天竟然也能入天子之眼,不是极品也成“极品”了。
武则天斜乜了他一眼,说道:“崔公出自博陵崔氏,名门之后,想不到家中布置如此清雅简朴……”
崔府前后两进的宅子,并不算大,除了一个老门房和两个家仆外,崔玄暐身边并无仆婢伺候,无论是前厅还是后园,都修得十分简单朴素,若不是后院中的几株牡丹生得的确葳蕤茂盛,绽放着数朵碗口大小的花儿,都看不出那是个“花园”。
无论是以他多年京官的资历,还是博陵崔氏的出身,住在这样“狭小简朴”的宅子里,说“清雅”真是给他脸上贴金,说一清二白还差不多。
崔玄暐略有些尴尬地说道:“臣虽出身于博陵崔氏大房,然崔家人口众多,并无多少浮财。家母在臣入仕前曾叮嘱,做官如不能忠正清廉,则无法立足于天地……至于寒舍虽有些简陋,但能遮风避雨,于臣足矣。”
他都没好意思吐槽,长安大不易居,尤其是低阶官员时,俸禄少应酬多,只能吃老本不说,维护这宅子一年的开支就不少。为此,他还将妻女送回老家去,才能免于一些社交开支,也免得被举告打压时让她们担心。
毕竟,前两年来俊臣势大时,他硬杠着上书,每天上朝时,都不知道自己今天能不能安然回家。
幸好女帝英明,发现了这些酷吏滥用职权,终于将他们铲除。
可整个朝廷好不容易安稳了一年,政通人和,眼看着就要走上兴盛之路时,庐陵王那边突然闹出这事来,崔玄暐就怕女帝一怒之下,再兴株连之风,又不知有多少人家要被卷入这场腥风血雨之中。
武则天点点头,赞许地说道:“崔氏家风清正,果然名不虚传。崔公为官清廉刚正,先前被调职之时,还有人设宴庆贺,说明他们怕你,你能压住住他们的贪欲,不受他们影响,才会被人排挤。朕擢升你为天官侍郎,负责百官考核,也希望你能不负朕的苦心,替朕守好朝纲朝纪,令百官都能像你一样。”
“陛下信重,臣必竭尽所能,报效朝廷。”崔玄暐连忙谢恩,又忍不住问道:“不知陛下可曾看了臣今日上报密折?”
他犹豫了一下,说道:“臣与庐陵王并不相识。然庐陵王妃韦氏之母,出自博陵崔氏,若论辈分,是臣的旁支堂妹。”
崔玄暐想来想去,以自己现在的资历,庐陵王拉拢他,或许就是因为这门“姻亲”关系?
武则天笑了笑,说道:“那么依卿之见,庐陵王此举,可有成算?”
“毫无成算。”崔玄暐果断摇头,说道:“陛下新政初行,已见成效,令天下士子归心,百姓丰衣足食,盛世可期,民心所向,敢在此时行谋逆之举,实为逆天而为,绝无可能。”
他都不想说,就这种送“密函”的法子,不知送了多少人,简直就是拉人下水坑死人不偿命。
如此机密大事,对他这个并未完全表明态度的人就和盘托出,庐陵王都能草率至此,可见身边压根没个靠谱的谋臣,就这样还痴心妄想跟女帝夺权,简直跟作死没什么区别。
“盛世可期,是啊!”武则天笑道:“那还要崔卿多用心才是啊!太平先前去清查各地均田令和租庸调制税收时,发现不少地方百姓永业田被侵占,豪强大户阡陌相连,贫民百姓则无立锥之地。”
她神色一肃,继续说道:“崔卿素来正直清廉,从不同流合污,此番清查地方之事,就交付崔卿,还望卿能早日协助太平清点田亩,还百姓一个安身之地。莫要忘了,太宗皇帝曾言,均田乃百姓立身之本,若无田地产出,百姓衣食无着,就是地方官员失职。”
“你如今身为吏部侍郎,从京察到各地考察,便先从此做起吧。”
“臣领旨!”
崔玄暐送走了这对天下第一尊贵无上的母女俩,神情有点恍恍惚惚地回到正厅,一口气将杯中已经凉了的茶水倒入口中,方才回过神来,不禁苦笑了一下。
女帝微服私访,恩威并施,这是打算用他这个主动投效的世家子为刀,要去收拾世家啊!
他从小受家族教育,就是要以家族为先,“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帝”,三百年换了多少朝代多少皇帝,可世家无论哪朝哪代都屹立不倒。
可自隋唐开科取士以来,皇帝开始大力扶持寒门士子与世家对抗,高宗李治甚至下旨禁止“七姓十家”互相通婚,就是要压制世家的势力。而他的父祖两代,哪怕才高德勋,都是在七品县令之位终老。
通过世家举荐的路子已经走不通,他是正经走科举考上,却也因为是明经出身,先是去兵部做事,辛辛苦苦三十多年,才熬到四品侍郎,已经是族中如今品级最高的官员,他的弟弟崔昇如今也在刑部任职,亦是前途光明。
可就算如此,他既要扛着朝中权贵和皇帝的压力,还得谨慎处理族中事务,尤其是那些得不到举荐考不上科举就怨天尤人的族人,都得按着留在老家好生读书进学,免得走错路坏了崔氏的名声。
谁能想到,他小心翼翼做事,生怕被人抓住把柄,连妻子儿女都没留在身边,结果还能人在家中坐,锅从庐陵来,差一点就被卷进皇家这最可怕的权力之争中去。
虽然最终女帝保留信任,只是让他巡察各地,跟着太平公主去清查田地,可他很清楚,这项重任背后的深意。
此时此刻,他甚至在想,如果当初高宗皇帝将禁婚令的限制范围从七姓十家再扩大一下,连京城韦氏和杜氏都包括进去,那么他们崔氏就不会跟韦氏联姻,如今也不至于落到这般地步。
他虽为刀俎,却执于人手,即将向着自己的姻亲族人们头上挥去。
只希望,族人们能看清天下大势,千万千万不要顶风犯案啊!

第53章
庐陵王送出的密函,果然如崔玄暐所料,根本没掀起什么水花,就无声无息地消失在神龙卫的手中。
人们看到女帝严惩酷吏,清查贪官,都拍手叫好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人的处罚,是经由神龙卫调查后交给大理寺判处。
从与高宗李治并称“二圣”开始,武则天就在着手掌控一支属于自己的力量,她跟过太宗,在十几岁时,就已经明白,对付烈马,讲不通的时候就要用匕首。统治一个国家,亦同此理。
哪怕陈曦再跟她讲“得民心者得天下”,她亦忘不了太宗是如何从玄武门中走上帝位,若无重兵在手,那些谋逆叛乱的李唐皇族,早不知多少次将她拉下帝位,千刀万剐。
天家无骨肉,自古如此,她也不例外。
她不想看陈曦可以提供的李显的上位和暴毙经历,既是不想浪费民心值在这个蠢儿子身上,也是不想看到自己是怎么落到被这个蠢儿子赶下台的。
无论是生前被篡位夺权,还是死后被清算,对她而言,知道还不如不知道。
只要现在她断了李显的继位机会,换了太平为皇太女,那就彻底改变未来,那些事都不可能再发生,又何须在乎原本的历史上结局如何。
可就算这样,看到打着“庐陵王”名号发出的那些密函,武则天都为这个蠢儿子有那两个又蠢又坏的妻女感叹,偏偏这儿媳还是当初李显自己挑的,李治当初曾经想选博陵崔氏女做儿媳,结果被人拒绝了,一怒之下发了禁婚令不说,还选了五姓之外最有名望的京兆韦氏做儿媳,结果谁能想到,千挑万选,选出这么一位心比天高的主儿。
她让张柬之负责盯着李显,命神龙卫将从韦氏联系过的人手中收回的密函,都交到李显的手中,让他自己看着办。
李显看到那些密函上熟悉的字迹,清晰的庐陵王印信,整个人都傻了。
从扬州徐敬业起兵,到宗室琅玡王李冲、越王李贞起兵,都打着“反武兴唐,匡复庐陵王”的旗号,可这不但没让他感觉到安慰和希望,反而惴惴不安,每次长安来使,他都怕的要死,害怕是像当初去见二哥李贤的使者一样,送来一杯毒酒。
不知多少次,他夜不能寐,食不下咽,痛苦得几乎想要自尽时,是韦氏安慰他,“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既然还能活着,为什么要自己寻死呢?说不定哪一天就熬出头了?”
李显对她的不离不弃,同甘共苦深为感动,也立誓若有重见天日之时,绝不辜负于她。
韦氏自己知道,因为李显那一句浑话,说要将帝位送给韦玄贞,结果不光是她的父母被流放后逝世,四个兄弟也陆续被杀,她在这世上,除了李显之外,再无可依靠之人,而女帝之所以留着她的性命,也全是因为李显,若他死了,下一刻就是她的死期。
所以她决不能让李显死去,甚至要让他感激她,信赖她,两人牢牢地绑在一起,她才能有活下去的机会。
然而当女儿“重生”回来后,她也被梦中的“提示”刺激着,迫不及待地提前开始“反武复唐”大业。
只是她没想到,她的“大业”,尚未开始,就已经被掐死在了萌芽状态。
她只想着那些“忠臣义士”都是拥护李唐的铁杆,想着当初他们都六七十岁了还肯拥立李显复位,那么现在正当壮年之时,应该更有胜算才对。
就连李裹儿都毫不怀疑张柬之等人的“忠义”,哪怕当初李显复位后没多久,这些“忠臣义士”就被韦氏和武三思找借口诬陷“谋逆”流放的流放,杀的杀,可到死他们都只是怨恨武三思,从未怨过李显。
可她们怎么也想不到,只是提前了几年,这些人,居然没有一个肯帮她们的,甚至还将她们的密函上交,这是要置她们于死地啊!
韦氏当场就扑到李显身前,护在他身前,冲着张柬之红着一双眼,哀哀哭泣。
“都是臣妾的错,是臣妾不忍见王爷受困于庐陵,寝食难安,是臣妾异想天开,以为你们是李唐忠臣,想不到……臣妾该死,这一切都是臣妾所为,与王爷无关,你们要杀要剐,就冲着臣妾来吧!王爷他……他什么都不知道……”
“莲儿!”李显抱住她,悲从心起,亦是泣不成声地说道:“你又何苦如此?就算……你亦是我的妻子,同甘共苦,生死与共,母亲……陛下若是要怪罪,就先怪我吧!要死,我们一起死!”
韦氏没想到自己都这么“保护”他了,他居然还要找死,一时间门心中百味杂陈,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娘!阿爹!”李裹儿也彻底慌了,她不明白,为什么明明是得了天大的机缘才能够重生的她,竟然会变成还不如从前的结果。
若是她不那么心急,若是她不那么贪心,是不是他们一家人还能好好地在庐陵生活。
哪怕,只是做个庐陵王的女儿,也是锦衣玉食,胜过无数人。
可现在,一旦父母双亡,等待她的,将会是什么结果?
“我不要你们死,我去见陛下,我去求她,她是我的祖母,怎么能杀自己的亲生儿子呢?”
听着女儿慌不择言的话语,李显苦笑一声,冲着张柬之说道:“事已至此,我已无话可说,就请张大人将毒酒拿来吧!”
他又忍不住说道:“二哥当初曾说: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希望母亲……手下留情。”
张柬之看着这位曾经当了不到两个月皇帝就被废的庐陵王,他也曾想过要辅佐庐陵王或相王复兴李唐,可自从看过天降神谕的“安史之乱”后,再看当今女帝雷厉风行的改革措施,他就知道,这两位,是彻底翻不了身了。
尤其是这位,身边还有那么能作死的一个存在,动不动就有人打着匡复的名义作乱,这一天天的,真是生不如死。
“那……就请两位饮下次酒吧!”
张柬之一挥手,身后的侍从端出两杯黑褐色的酒液,散发着古怪的气味,呈送到李显和韦氏面前。
“请——”
“不要!”李裹儿尖叫一声,想要冲上前去,却被人牢牢地抓住手臂扣在身后,只能绝望地看着父母各自端起一杯毒酒,相视一眼,便干脆地喝了下去。她脑中嗡的一声,眼前一黑,整个人也跟着昏死过去。
于是就没看到李显和韦氏喝下那又酸又苦的“毒酒”后,抱在一起倒下的样子。
张柬之叹了口气,让人将他们一家三口都送去早已准备好的马车上,对外宣称庐陵王一家感染“恶疾”暴毙后,便带人“扶灵”回长安。
数月之后,一艘大船带着这一期学成归国的“遣唐使”和一些随从,回到了东瀛,经过几日行程后,最终在奈良附近的一所仿唐制寺庙中,放下了一行人。
十四五岁的少年李重润扶着李显从马车里走下来,看着这座简陋的寺庙,心下悲凉不已。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