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以后……我们就在这里了吗?”
“啊?”李显的反应有点迟钝,好一会儿,才点了点头,“在这……也好……”
十二岁的李重福心有余悸地也跟着点点头,说道:“是啊,至少在这里,不用怕有人下毒,也不用怕那些酷吏……”
他和几个兄弟被软禁在冷宫,是亲眼看到过来俊臣带人刑囚李旦的随侍,逼他们说李旦谋反之事,逼得有人不惜自己动手剖心以示清白,那血淋淋的一幕,几乎成了他们的噩梦,生怕哪一天也会有人拿着刀子来逼他们剖心挖肝地以示清白。
他还不懂事的时候就被软禁着,这些年下来早就成了惊弓之鸟,完全没有大哥和小妹的勇气,还敢质疑皇祖母的决定。
李重润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可还没等他开口,便听李显说道:“皇上已经传召天下,庐陵王一家因病暴毙,大唐……大周的天下,已经没有庐陵王一家。以后,我们在这里生活,便以木子为姓,子子孙孙,永不回中土。”
跟着李裹儿走下马车的韦氏,听到这话,跟着脚一软,眼泪就下来了。
早知如此……
天下没有卖后悔药的,他们能活着,哪怕是在天涯海角,改名换姓,已经是女帝开恩,她还能想什么呢?
陈曦看到此处,终于松了口气。
不知是因为李显再度提起李贤的《黄瓜台辞》,还是武则天改变了心思,这次她居然没有斩草除根,放了李显一家,哪怕是以假死之名,将他们放逐东瀛,终究还是没有要了他们的性命。
太平公主也小小地松了口气,她虽然也不想看着三哥一家死,但总有人打着三哥的名号谋反作乱,对女帝和她都不是一件好事,倒不如这样干净利落。
至于这次送他们去东瀛之后,还收获了一个消息,倒是让武则天颇为欣喜。
“原来,东瀛如今的持统天皇,也是一位女天皇,而且是东瀛的第三位天皇,这次还亲自派来特使,前来朝贡?”
“太平,就由你去接待来使吧!”
太平公主的心猛地一跳,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儿臣领命!”
武则天微微一笑,说道:“待这次朝贡事毕,便让礼部准备册封大典,朕要册封你为皇太女。”
无论是武家还是李家,那些满心算计的儿子侄子孙子们,又有哪一个,像太平一样,可以秉承她的意志,继续打开这扇男女同朝的大门呢?
以前的诸多顾虑,在天幕神谕的光环下,都彻底打消。
既然做了,那就干脆做到底。
女帝临朝,从她开始,将不仅仅是一代,还要代代传承下去,倒要看看,这天下在女子手中,能传承多少年!
给别人打工,和自己当老板,那完全是两码事。
熬了八年,从不涉政事的受宠公主,成为皇太女,最终登上帝位时,太平公主的心态已经完全不同了。
则天大帝这一次同样是在公元705年退位,由皇太女太平公主即位称帝,她在当了六年太上皇后,在一个明媚的春日夜晚无疾而终,享寿八十八岁,是李唐和武周所有皇帝中最长寿的一位。
而她和太平公主这十多年间积攒下来的民心值,换到了许多她们之前闻所未闻的视频点播,不光令她们眼界大开,挖到不少被忽略的“宝物”,还学到了不少新技能。
尤其是太平公主,从正式登基以后获得了独立的女帝VIP点播特权后,简直就成了“网瘾”皇帝,每天不点播一条视频看看,简直连饭都吃不香了。
今天看看《818那些一代明君为追求长生犯得蠢》,明天看看《818古代美人们替皇帝背的锅》,还有那些《818古代养生护肤品里的有毒物质》、《818唐宋传奇中的原型人物》、《818绝育对于家畜养殖的重大作用》……
好像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混在里面了……
总之陈曦发现,沉迷工作和点播视频的太平公主,哦不,太平女帝,晚上看视频,看完就开始撸起袖子进行实验实操……
似乎是从她第一次种出土豆后,按照陈曦提供的土豆粉制作视频亲手做出土豆粉后,就打开了她亲自动手的兴趣。
从那以后,她不光学会了做一些手工的美食,还兴致勃勃地带着上官婉儿和几个女官一起品尝那些新作物做出的食物,在她们的带动下,世家们跟风而上,开始大力推广新作物。
崔玄暐和她在清理世家隐田隐户时,就是一手大棒一手胡饼,一边让他们交出隐田隐户,一边给他们新的商机和高产的作物,既要让他们交出多占的土地分给无地的百姓,又不能一下子将世家逼到走投无路狗急跳墙的地步。
毕竟,世家绵延数百年,经历了几个朝代屹立不倒,在当地的关系盘根错节,本身的开销就不小,直接一刀切将他们逼上绝路,难免会生出乱子。
好在太平公主手中不但有高产新粮种,还有几条利润丰厚的商路可以跟世家分享,这些利益吊在眼前时,那些隐田的产出就不值一提,可以作为交换付出。
如此“兵不血刃”地收缴了世家勋贵们手中的隐田,保证普通百姓的“永业田”可以继续分下去,才是租庸调制的基础。
太平公主还“顺便”建议世家的族学开放,与当地的县学形成互补,培养更多的人才,让寒门士子也有机会读书进学。
虽然如今的科举录取率极低,但对于蒸蒸日上的大周帝国来说,百业兴旺,就需要许多的人才,原本的科举中除了进士科之外,还有明经、明法、算学、史科等,选拔各类人才。
武则天后来又增设了百工科,将工匠也纳入了官制之中。
尽管当时有不少官员上书反对,认为这等“奇技淫巧”与国无益,都是下层匠户,根本不配登堂入室,与他们同朝为官。
于是武则天就拿出太平公主这一年多让将作监新造出的一些物品,其中不但有改进耕作的新农具,还有新型的弓弩,最厉害的是提高了明光铠和陌刀的生产效率,最近半年的产量,就抵得上原本三年的产出。
武则天直视群臣,平静地说道:“诸卿之中,若是能有人提高粮产量,改进修城筑路的技术,能让百姓吃饱穿暖,能让将士们更好地冲锋杀敌,开疆拓土,朕也一样能厚赏重赐。”
“若是不能,就靠嘴上几句话,自以为多读了几本书,便看不起这些真正为国为民出力的人,那朕以为,你才是真正不配站在这里的人。”
群臣默然,再无人敢提反对之言。
他们反对也没用,各部用人的时候,渐渐发现,死读书的明经不好用,进士科擅长文字策论,可算学在户部和工部都格外好用,百工虽然跟他们不一个系统,可里面的人才层出不穷,不断推出一些原本闻所未闻的新事物,一点点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武器盔甲与他们无关,可新式的水压井和“自来泉”可以送水到家中,新出的棉布柔软保暖,新造的火炕和地龙让房中温暖如春……
他若是今天上书弹劾将作监的某人,第二天可能就会发现自家被城中所有与“百工”有关的店铺拒售,回到家里被夫人儿女骂得狗血淋头,不得不去收回奏折,沮丧地发现,原来将作监的这些匠户出身的“下等人”,并不是想象中好捏的软柿子,而是不折不扣的硬蒺藜。
看到从海外使者的“贡品”中发现的高产农作物,武则天和太平公主也开始正视这些昔日被她们视为蛮夷小国的海外诸国,他们喜欢大周的丝绸瓷器,带来各种香料珠宝矿石和特产,以前总以为他们来朝贡,无论送上什么贡品都给予厚赏重赐,如今在陈曦直播的视频中才看到,这些商人们敢于冒着万里重洋来到中土,根本不是为什么仰慕□□,而是为了利益。
这条丝绸之路的商业利益,犹如流淌的黄金,才是这些人冒险前来的原因。
太平公主像是突然开窍一般,不停地从点播视频中汲取知识,不光是基建强国,还开拓商路,忙忙碌碌之中,完全忘了当初曾经想过要约见的“莲花公子”张氏兄弟。
工作太多太忙,事业带来的成就感,已经让她顾不得追求昔日那些“欢乐”的生活。
直到许多年过去,她将帝位传给自己的女儿,叮嘱女帝定下的均田读书科举男女平等的国策决不可变后,终于安心闭上双目时,忽然又看到了眼前灯火通明,前方喧闹的长街上,有个熟悉的背影,如瑶台玉树,萧萧肃肃,秀逸绝伦。
她下意识地想要追上去,却听到身后传来母后久违的声音:“身为帝王,要心怀天下,切勿儿女情长……”
她一怔之间,停下脚步,毫不犹豫地回头,走向属于自己的帝王。
是啊,她早就尝过的风花雪月,有什么值得留恋的?
做女帝,天下我有,那些男人自己会送进宫来,又何须她费心?
第55章 给班昭直播明清烈女传
陈曦翻到邓绥的生平事迹时,差点以为自己是在看一部大女主爽文小说。
还是穿越开挂的那种。
六岁就能读史书,十二岁就通读《诗经》、《论语》,白天操练女红,晚上诵读经典,连她爹都觉得她非同常人,大小事都跟她商议。
十四岁进宫后,一路升级,到二十一岁被立为皇后,二十四岁就成为皇太后,立个百日小儿为帝,开始临朝听政,期间还换了一任皇帝不说,她执政十六年,可以说是经历了各种天灾**,如陨石、地震、旱灾、蝗灾、水灾、饥荒等等,外有匈奴犯边,羌族作乱,海盗寇边,南夷造反,内有宗室权臣企图政变,顽固派以天灾为名说阴盛阳衰之事……
其中任何一样,换个能力不足或手段不够的皇帝,可能都会被宗族、朝臣、巫祠、世家联合拉下朝堂,可她不但稳坐在上,还以雷霆手段破除迷信,常年放粮赈济救灾,击败犯边的匈奴和作乱的藩属各族,不光拒绝和亲,甚至连匈奴人主动提出派匈奴王子入宫服侍她都拒绝了。
在此期间,她还支持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兴办不分男女都可进学的学堂,矫正文字,选用大儒编著了世界第一部 字典《说文解字》,还任用张衡为太史令,支持他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侯风仪等举世闻名的科技造物……纸圣蔡伦、科圣张衡、字圣许慎的“圣临朝”,没有邓绥的支持,是绝无可能出现的。
除了没亲自拿出超越这个时代的科技产物和作物之外,邓绥的人生,简直就是开了挂的大女主爽文,是比一般穿越者还要传奇励志的天命之女。
陈曦就愁了:“系统,这么厉害的一位,你说,我给她推荐什么视频直播?还是直接卖农产品榜她解决饥荒问题?”
系统:“你可想清楚了,这位是不信神不信鬼,谁敢造反拍死谁的强权太后,想要说服她改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跟吕雉和武则天打过交道后,陈曦就已经明白,古代人的政治智慧和思想绝不容她小觑,她是站在无数巨人的肩膀上回顾历史,才能拥有与她们对话的资格。
而她们,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就开创了一个属于她们自己的时代,虽然因为当时所处时代和生产力的局限,导致她们的王朝未能延续下去,没能真正扭转男尊女卑的局面,可就她们个人来说,就算换个现代人穿过去,也未必能比她们做得更好。
经历过无数阴谋诡计登上王座的女人,并不是随便几句话就能扭转她们的想法。
系统:“就连她的闺蜜,原来的老师班昭,因为她太过强势杖毙朝臣,还特地写了本《女诫》,就是想劝她柔和一点……”
“等等!”陈曦脑中灵光一闪,惊喜地说道:“对啊!你不说《女诫》我还差点忘了——邓绥和班昭是史上有名的闺蜜cp啊!”
“那正好,就趁着她们两都在的时候,先给班昭直播《818明清时代的烈女传和贞节牌坊》!”
长乐宫中,班昭正在向皇太后邓绥解释自己的《上邓太后疏》。
“臣妾是因为太后善于纳谏,方才敢于进言。邓国舅以丁母忧而求退职,实为“谦让之风,德莫大矣”(注1),大将军“深执忠孝,引身自退”,如此操行,实为大善。”
“太后若是不许,则太后和大将军不但得不到忠孝谦让之美誉,甚至会影响到以后。太后不见,历朝历代,外戚盛极一时,便如开国吕太后临朝称制,善政十余载,启文景盛世之端,而身后如何?”
“臣妾说话虽然不中听,却是一片赤诚之意,还请太后明鉴。”
邓绥沉吟良久,方才叹息一声,说道:“如今内忧外患未除,天灾连年,朝中多有不平,朕虽简以克己,将国库和宫中粮食都用于赈灾,可仍然未能解决百姓饥荒之苦,若无大将军镇守,朕难以安心,方才不许他退职……罢了,兄长既有此孝心,朕便成全他吧!(注2)”
“太后圣明!”班昭欣喜地朝她行了一礼,被邓绥伸手扶住,挽着她一同坐下。
“大家不必多礼。朕从小有赖大家教导,大家之言,实为朕之良药……”
她的话还没说完,忽然听得一缕琴音响起,犹如仙乐降临,婉转清越,却又不知从何而来,飘飘荡荡,萦绕在宫中。
随着那闻所未闻过的仙音琴曲,一道光幕落在两人面前,徐徐展开,变成了一面约莫一丈多长,两尺多高的光幕,上面出现了一座高大的牌坊,矗立在一座村庄的门口,一些衣着古怪的人,正在牌坊下指指点点。
一把清脆的女声从光幕中传来。
【我们现在看到的贞节牌坊,大多是明清两朝所立,古代封建社会对女子的压迫,以明清两朝为最,而他们奉为圭臬的女四书,《女诫》、《女论语》、《内训》、《女范捷录》。】
【其中第一部 《女诫》,就是出自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班昭的《女诫》。】
【《女诫》作为班昭教育家族女子做人道理的一部私书,因为她的文采和盛名传诸于世,成为其他几部书的基础,其中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注3)。】
【她当时著作这部《女诫》,是教导族中女子在世家中的生存之道,当时她自己不光可以开班授课,还有闺蜜邓太后下旨办的学堂男女兼收,就连班昭自己都要求族中女子要读书识字,却没想到,后世之人,在她的基础上,借题发挥,变本加厉,将《女诫》变成了一道枷锁,束缚了女性的自由和成长。】
【一句“专心”,说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于是,列女传中,将为夫守节或殉节的女子,称为“节妇”、“烈妇”,未嫁而为未婚夫守节殉节的称为“贞女”“烈女”。】
【清朝的《钦定礼部则例》中,还对贞洁烈妇做出了明确的定义:“自十岁以前守至五十岁,或年未五十而身故,其守节已几十年,查系孝义兼全厄穷堪怜者”,及为夫守贞的“未婚贞女”,称为节妇。“遭寇守节致死”,“因□□不从致死,及因为调戏羞忿自尽”,以及“节妇被亲属逼嫁致死者,童养之女尚未成婚,拒夫调戏致死者”,称为烈女。(注4)】
【官府对于地方乡绅公举的节妇烈女审核后,会发放“坊银”用于建造牌坊。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家法,从京师到地方,不但建了旌表节孝妇女的祠堂——节孝祠,还依照朝廷表彰建贞节牌坊,节妇烈女们生前题名牌上,死后入祠堂享受祭祀,家族皆以此为荣。】
【光这“节烈”二字,就不知逼死了多少人。】
【明朝的《列女传》中,节烈女子人数多达269人,忠孝女子36人,才女一人都无。而清朝《列女传》中,节烈女子高达510人,忠孝女子206人,这还仅仅是史书中的一角。】
【被称为“牌坊之乡”的徽州,历史上有记载的牌坊,就有一千多座。《明实录》中关于明代受旌表的贞节妇女就有4909名,而到光绪年的《宣城县志》,就用六卷329页的鸿篇巨幅,记载了7314名节妇烈女,大部分人,别说事迹,就连名字,也只剩下XX妻XX氏。】
【这些《列女传》中,血淋淋地写着“吃人”二字。】
班昭忍不住一个哆嗦,邓绥握住了她的手,两人默默地看着这突如其来的光幕,向她们展示着更为残酷的画面。
【大多数节妇烈女,自愿或不自愿的,在丈夫或未婚夫死后,自己幽闭在家中,不吃不喝长达数日,活活将自己饿死。有些家族为了名声和牌坊,甚至将女子活活钉入棺材中殉葬,其惨烈程度,令人毛骨悚然。】
相似小说推荐
-
心跳太慌张(枫织) [现代情感] 《心跳太慌张》全集 作者:枫织【完结】晋江VIP2023年7月1日完结总书评数:140 当前被收藏数:666 营...
-
日落之前拥抱我(蔡奈一) [现代情感] 《日落之前拥抱我[娱乐圈]》全集 作者:蔡奈一【完结】晋江VIP2023年7月2日完结总书评数:726 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