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对神秘事物的各种臆测,一是因为恐惧而产生崇拜,二是因为私心而借题发挥。正如陈胜吴广起义,在鱼腹中藏帛书,来“顺应天意”,陨石这种天象和地震一样,也经常被说成是当政者的德行有亏。】
【实际上,只要一架高倍天文望远镜,便可看到天空中的星星,看到璀璨的流星雨,这些来自外太空的访客,带来的,并不全是灾难。】
群臣目瞪口呆地看着那占据了大半个昭阳殿上空的光幕里,播放着从地球到太空的画面,随着这娓娓动听的声音,看到深邃的星空,蔚蓝的星球,直到最后那壮观的流星雨划过天际,落入凡间,都让人忍不住屏住呼吸,震惊得无法言喻。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发现陨石中含有高强度的金属,以之铸剑,可以无坚不摧。】
【就是因为陨石在经历大气层高速摩擦中,被高温融化了大部分杂质,坠落在地面的部分,已经是经过宇宙和大气层重重锤炼的行星“精华”,除了个别坠落在居住地或农田中造成破坏的陨石之外,绝大部分陨石,其实都可以算得上是宇宙的馈赠。】
看到光幕中出现的一把形制古朴的宝剑,群臣无不震惊,甚至有人忍不住低声说道:“传说纯钧剑是天人共铸的不二之作,乃欧冶子大师承天之命与众神磨铸十年,呕心沥血方成,难道说得就是这天外陨石?”
“若当真如此,我朝得宝之多,竟然都误以为是灾厄降临,险些错过这等天降宝物啊!”
谁不想要神兵利器,刚刚还在说陨石是天降灾星,说是因为女主当政阴盛阳衰的大臣们,立刻一转话锋,开始赞颂太后德行天下,以致感动上天,方才降下如此之多的宝物云云,再也没人敢说是太后不对,要太后还政给皇帝的话了。
邓绥见群臣如此“识相”,也不去拆穿他们前倨后恭之相,只是命人去寻觅之前上报过天降陨石的地方,收集那些陨石,交给大匠用以锻造。
除此之外,再下令以公车召张衡等人入朝,并昭告天下,每年八月在京都举行大考,选拔人才,不论贫富贵贱,只要能通过大考者,皆可由朝廷授官。地方以公车专送上京赴考的学子,以考中的比率作为地方学政的功绩。
先前邓绥就已经在全国推行建设学堂,而且要求男女同校学习,将世家贵族们“敝帚自珍”的藏书都公诸于众,就已经让世家为之不安,如今一听在原来的举荐官员之外,增加这些大考选拔官员,将选才任命官员的大权一手掌握,打破世家垄断,一时间更加紧张。
可这天降光幕展现出的神迹,绝对是所有人以前都不曾见过,更无法追查来源。
连这等神迹,都说天降陨石是宇宙馈赠,邓太后又趁势在天降陨石收集回来后,剖石觅宝,竟然得到的不止是能够铸造神兵利器的陨铁,还有几种神奇的粮种。
一种是传说中的“金谷”,色若黄金,大如黄豆,却亩产可达千斤以上,生食烹煮皆可。
一种看着犹如拳头大小的石头,切开后有汁水,可烤可炖,被称之为土豆,亩产可达两千斤以上,捣成浆汁,做成土豆粉后可储藏半年甚至一年以上不坏不腐。
一种能种出犹如云朵般的白棉,可夹入衣衫保暖,可纺织成布,柔软透气,最宜贴身穿着。
就连陈曦都不得不佩服邓绥这一招,借着天降陨石的解说,把群臣们的非议四两拨千斤地打回去不说,还趁机将几种粮作物和棉花推到了前台,让众人信为“神物”,不必再多费口舌,就顺理成章地推动了新粮种的种植培育。
在这个大多数人还迷信神鬼巫祠的时代,一场科普直播,就让邓绥彻底站在了最有利的位置,开始打着天赐的名义,推行自己的科技发展之路。
不得不说,邓太后就是666啊!
第58章
先前也说了,东汉时期的天灾频繁,加上生产力低下,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十分凄惨,一旦遇上水旱灾害,造成饥荒,屡屡出现人相食的惨状。
因此百姓对于田地和粮食看得十分之重,哪怕是官府下令,也不愿贸然放弃原本耕种的五谷而去栽种一些闻所未闻的神奇高产作物,对于百姓们来说,只有亲眼看到,亲手拿到的,才是真实。
可同样因为天灾不断,无力抵抗天灾的人们难免会追求神明庇佑,迷信祭祀,所以才显得像邓绥这样不信神不迷信,宁可消减开支去赈灾也不愿大举祭祀的人格外另类。
当这样一个不信神的皇太后,要拿出在这个世界尚未引入中原的粮食作物,让朝臣百姓相信并推广种植,开头原本很难,可借助这天降神谕的直播,以天降陨石中包含的宝物来推广,就变得格外有说服力。
在邓绥的视角,依然是科技推动生产力,而在一直口口声声打着“天命”旗号的朝臣和懵懂盲从的百姓眼里,这就是神谕,是来自上天的恩赐。
当然要接受,且充满希望地开荒,播种,精心照料这些来自上天的神物,待到收获时,所有人都被那埋藏在泥土里一串串丰硕的“土豆”和“红薯”所震惊,被那一株株玉米杆上剥下来沉甸甸的玉米棒子所震撼,第一次发现,原来神赐予的回报,也有不打折扣的时候啊!
要知道,以前他们求雨千百遍,可能才有一两次灵验。
面对地龙翻身和天降陨石,水灾蝗灾之类的,那是求神祭祀基本上都没用。
而这一次,皇太后都不曾举行大型的祭祀典礼,就能找到这些上天赐予的神物,真的种出了亩产上千斤的粮食作物。
整整十年,包括皇太后在内都一天只吃一顿饭的人们,在收获的这一天,终于看到了能吃饱的希望。
就连那些原本半信半疑,准备等着收获季到来时打脸的世家官员们,这会儿也彻底无话可说。
在这个持续多年天灾**的国度,能够得到这么多粮食,百姓才不管是皇帝还是皇太后当政,只要能让他们吃饱肚子饿不死妻儿老小,那就是他们的救命恩人,再生父母。
被公车接入京都,直接上任郎中令的张衡,也不负所托地根据邓太后的描述,制造出第一架“望远镜”。
对于能够发明创造出独飞木雕、浑天仪、瑞轮蓂荚、漏壶的大佬来说,在有参考说明提示的情况下,打造出一架“望远镜”并不算难事。
张衡甚至还根据打磨水晶片的弧度和镜筒调焦的灵光一现,从单管“千里镜”到支架“观星镜”都做出来不说,甚至连邓绥不曾说过的放大镜和近视镜也都打磨了几套,其中一套“眼镜”还安装上了精致的框架送给了班昭。
班昭自幼好读书,当初在东观藏书阁编写《汉书》时,日以继夜的翻阅典籍和史官们的起居注,在那昏暗的灯火下,早就熬坏了眼,成了高度近视眼,看人看物大都是模糊朦胧的一片。
也多亏邓绥让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从第一批造出的蔡侯纸开始,就一直无限量为她供应纸张,她的书法才没有因为近视的缘故而退步。
陈曦甚至认为,或许就是因为近视的模糊视觉,才让她更追求字体的美感。
而蔡侯纸的推广,也让更多的学子受益匪浅。
毕竟,用竹简写字和阅读的难度和分量,那真是谁用谁知道。
相比班昭第一次看清楚周围人的震撼感觉,张衡更在意的是自己用“观星望远镜”所看到的一切。
张衡十六岁就开始游学在外,甚至拒绝了汉和帝时期的举荐和征召为官,他的兴趣广泛,才智过人,在学习《五经》之后,发现自己的兴趣更多在于算学、天文、地理和机械制造等,是个典型的高智商科技人才,不善于交际,在当时表现出的淡泊名利,拒绝入朝为官,其实更多的原因还在于他的所学所长,并不为当时的皇帝和大臣们重视。
直到他遇到了邓绥。
就如同千里马遇到了伯乐。
哪怕当初邓绥重用他的原因是为了堵住群臣们以“天象”指责她导致朝廷“阴盛阳衰”、灾祸连绵,张衡依然为能够有一展所长的机会而不惜余力,最终成为一代“科圣”,可惜在邓绥英年早逝后,掌权的皇帝对他并不友好,一度被贬官,哪怕后来再次被启用,也没有了当初那个不惜余力支持他的伯乐,让他能够继续在科技之路上发挥所长。
这次邓绥有了“金手指”,等于给张衡也开了挂,研制出的一系列望远观星镜和近视镜,成了朝中最受欢迎的新品。
张衡向邓绥演示了用观星望远镜观测星空的方法,说道:“臣以此物观星,较之肉眼百倍有余。以此为记录参考,臣便可改进浑天仪……”
浑天仪是由西汉耿寿昌所发明,而张衡在他的基础上,根据多年的观星记录,创造出更为全面和精确的“漏水转浑天仪”(注1)。
“据臣所观察,月亮上并无神仙居住,而是荒芜空山,无草无木,其月光是反射日光,而世人所谓天狗食月,实为地遮日光,须臾转过便可恢复光明。”
“以此类推,日食也当是同理。”
“故而日食月食,均与人无关,皆为天道运转之理,并不因人而变。”
邓绥满意地点头,说道:“还请太史令将此说编著成书,由太学发行,传授全国学子,务必使天下学子明理知事,而非盲目迷信,妄言天命。”
陈曦忍不住跟系统说:“大佬果然是大佬,给他一个杠杆和支点,就能撬动地球。”
“就算没有我让邓绥苏出来的观星望远镜,张衡仅凭自己对天体的观测,在原本的历史上就能分析出太阳运行规律,解释冬季夜长、夏季夜短和春分、秋分昼夜等时的起因,甚至是最早计算出一周天为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跟近代科学计算出的地球绕日运行一周所需365天5小时48分46秒相差无几。”
“现在有了望远镜,真不知他还能不能发明出更多有用的科技产品啊!”
系统:“所以说,邓绥也是错过改变历史的女人啊,如果她能够把握住机会,大力发展科技的基础上,稳固自己的政权,再多活一十年,或许东汉就没那么早衰败崩溃,陷入乱世之中啊!”
陈曦犹豫了一下,“那……我是不是应该继续给邓绥直播点东汉末年的视频?”
系统:“那得看她需不需要啊!”
陈曦隐晦地跟邓绥提了一下,邓绥却反问道:“在原本的历史上,朕活了多少岁?”
“呃……”陈曦有点为难:“根据我们的系统规定,我只能为你提供相关视频,而不能直接透露尚未发生的未来事件。”
邓绥默了一会儿,想了想她所提供的那些视频风格,露出一言难尽的表情。
若有选择,她真的一点儿也不想成为后世“818”的主角。
但从主播那片刻犹豫的回答,她能够猜到,自己显然没有能够长命百岁。
她素来行事果决,迅速调整了心态,说道:“既然如此,那我选择兑换民心值,点播《卫生医疗知识》。”
陈曦差点给她鼓掌了,“好的陛下,我这就给你直播《818古代医疗卫生中那些要命的事儿……》”
不愧是一代强权太后,跟那些年纪一大就开始追求长生不老,炼丹求仙的皇帝完全不同的选择,对个人的养生之道连看都没看,就先关注整体的卫生医疗知识。
显然,她很清楚,如果不改变大环境,她个人再怎么注重养生之道,没有好的卫生习惯和医疗条件,随随便便一场风寒和疟疾就能要了她的性命。
尤其是这些年以来,水旱灾害不断,饥荒连年,大灾必有大疫,因此带来的疫病也是一场接一场,邓绥能看到这一点,眼光和心胸,当真是远胜过那些在史册上被大吹特吹的明君圣主们。
她并没有想靠着个人养生达到长生的目的,而是先学习后世的卫生医疗常识,改善医疗条件,减少疫病的发生和提高医疗技术,以此来达到让自己“长生”的目的。
可见她的思维,始终十分理智且科学,不亏为古代“学力”最高的女政治家。
【在古代防疫,首重“四不要”:“瘟疫盛行,递相传染之际……毋近病人床榻,染其秽污;毋凭死者尸棺,触其臭恶;毋食病家时菜;毋拾死人衣物。”(注2)】
【所谓“大灾必有大疫”,就是因为水旱灾害之时,人畜死亡不能及时收敛安葬,腐烂产生的病菌,通过食物和水源传染开来,导致疫情爆发。】
【因此,疫情首重隔离、消毒,先防后治,方能避免扩散……】
邓绥认真地看着水镜中的画面,在新送来的蔡侯纸上记录下要点时,长长的睫毛在眼睑投下阴影,遮挡住少眠带来的些许乌青。
从第一天看到这天降光幕直播开始,她已经许久没有睡足四个时辰,如今知道自己未来的时间不多,就更想抓紧每一分光阴。
或许现在多看一点,以后,就可以多一点时间,多一点机会,让她真正改变这个世界。
女诫自强第一,女子生而弱质,以自强不息,方立身于世……
女诫求知第二,人非生而知之,知书方识理,明理方知事..
虽然没有让班昭当堂宣读,但透露出来的内容,已经让朝廷上赴宴的文武百官和世家贵族们大为 震惊。
当即就有人抗议:“夫妻之道,乃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也,教导女子如此不敬夫君,有碍阴阳 之道,若女子都去读书识字,参与政务,那必然影响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此事关系不仅是一家一族, 还牵涉到国之根基,望太后三思!“
邓绥瞥了他一眼,问道:“原来是王御史。听闻王御史有三妻四妾,仆婢无数,迄今为止,却仅有
子女。”
“啊.……是.……”王御史愕然,完全摸不着头脑,只能点点头,感觉自己后颈处发凉,开始有些后悔 自己今日居然强出头说话了。
先出头的椽子先烂,这道理他对家中子女讲过不知多少次,今日轮到自己却不知为何竟然忘得一 干二净。
若是陈曦听到他的心声,一定会告诉他,这就是典型的手电筒人格,只照别人,不看自己。
邓绥不紧不慢地说道:“依王卿之理,不能传宗接代,开枝散叶,为国增长人口,便是国之罪
王御史硬着头皮继续点头,“身为大汉子民,不能为国开疆拓土,也当竭尽所能。身为女子,生 儿育女本是天职,若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岂不是愧对列祖列宗?有碍国计民生?“
“说得好有道理啊!”邓绥冷笑一声,眼神忽地从冷淡变得锋锐如刀,直视着他,寒声说道:
“王御史今年已过五十,一人占据的妻妾不下十人,却在三十多年间,仅仅生下一儿一女,不仅自己 没能做到开枝散叶,为国多生多育,还耽误了十余个女子的花期,若按一夫一妻算,便至少有十个男 子因你而娶不到妻子,无法生儿育女,开枝散叶,耽误他们为国尽忠……”
“那,王御史,你该当何罪?“
她的声音并不高,却字字铿锵有力,到最后一句问罪,掷地有声,震得那王御史当场跪伏在地 上,连连叩首不已。
“太后恕罪,臣……臣……是臣安言……臣有错……”
他可以认错,却不敢认罪,一句认罪,那倒下的,不单单是他一人,还要牵连到他的家族。
冷汗涔涔而下,王御史怎么也没想到,邓太后会如此犀利地反驳,根本不给他任何机会。
“既然知道错了,那便.…….杖责三十,罚俸三年,回家反省三月,写封请罪折子,让朕看看再
邓绥一挥手,自有人将王御史拖下昭阳殿去,她方才展颜一笑,说道:“今日本是庆贺丰收之 宴,诸卿当贺天赐粮种,让我大汉子民从此不必忍饥挨饿,至于其他事,不必多言。”
众臣已经看到了出头鸟的下场,自然没人敢在这个时候继续出头触犯太后,好端端的庆贺丰收的 宴会,本当是大家为太后和皇帝道贺,写点诗赋美文称颂赞美,像王御史那样没事找事的,那不是故 意给太后在开心时浇冷水,可谓是不作不死啊!
邓绥又嘉奖了一番大司农及下属,还特别封赏了张衡一番。
近视镜作为御用之物,只能有皇家制作,张衡负责监制,成为皇室这半年最赚钱的项目,而在这 里赚到的钱,往年会用于赈灾,今年新的粮种得以丰收,邓绥终于不用再拿国库的粮食补贴灾民,便 将这些钱又投入了军费的开支中。
观星望远镜固然只能给张衡这样有一定天文历法和算学知识的人用,可他制造出来的千里镜却可 以作为军用神器。
相似小说推荐
-
心跳太慌张(枫织) [现代情感] 《心跳太慌张》全集 作者:枫织【完结】晋江VIP2023年7月1日完结总书评数:140 当前被收藏数:666 营...
-
日落之前拥抱我(蔡奈一) [现代情感] 《日落之前拥抱我[娱乐圈]》全集 作者:蔡奈一【完结】晋江VIP2023年7月2日完结总书评数:726 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