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又补充说道:“殿试不黜落进士名额,只是以策论之才定最后名次。”
“诸卿以为如何?”
诸卿……众臣还能如何?只能答应下来,自此开始,科举又多了一道殿试的门槛,虽然不会降低选取的人数,但殿试是由皇帝亲自出题问策,也是进士们在当官之前唯一一次能够面圣的机会,若能一举夺魁,或者所做文章让皇帝看上眼,就有可能一飞冲天,前途不可限量。
武则天三言两语就定下了“加试”,却让已经金榜题名的进士们开始惴惴不安。
从得知自己中式上榜,到收到礼部殿试通知,众考生们又惊又喜,惊得是还得加考,喜得是能够见到这古往今来第一个女帝,能不能飞黄腾达就看最后这一次考试了。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进士们谁都不肯服输,想着那两位就算是取巧赢了一次,这一次殿试考的是治国安邦之道,库狄氏善于管家理财,殷氏擅长书法诗文,都是后宅中的佼佼者,却未必能知天下事,只要在殿试一场,最终赢得这些女子,他们也能挽回一点颜面。
上官婉儿看着武则天正在起草的考题,脸上的神色十分复杂。
她既希望能够多些女子可以摆脱桎梏,走上仕途,却也担心这些后来者与自己争宠,夺走女帝的宠爱。
可无论如何,她也想不到,女帝要考问的,竟是一道连她都没想到的题。
第49章 给武则天直播安史之乱
科举殿试从唐高宗李治开始便有,但并非常例,李治一朝也就开了两次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进士们。
因为到了殿试这一关,无关黜落,只关系到最终名次和在皇帝面前留下的印象,所以能到这一关的进士已经是朝廷的准官员,所以才华是不缺的,考的就是他们的应变和对皇帝心态的把握,否则就算写得锦绣文章,但没说到点子上,戳不中皇帝想要的点,就算是李白在世,也一样无法名列前茅。
前几关的选拔,由礼部和主考官出题,考试题目还在科举所列的考试范围内,可到了殿试的时候,由皇帝出题,就完全看皇帝个人水平和心态,就很容易超纲出现一些非常“奇葩”的考题。
比如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就曾经出过《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的考题,顾名思义,就是应制诗,歌颂太平盛世,皇帝万寿无疆……相当于皇帝求夸夸,进士拍马屁。
而到了玄宗的重重重孙子辈唐文宗李昂时,殿试忽然出题为《霓裳羽衣曲诗》,不知他是想歌颂一下先祖皇帝的爱情故事,还是羡慕唐明皇能有杨贵妃?
武则天定下规矩,将殿试设为常例,以后每次科举后都要进行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道考题,就是要亲自来看一看这些考生的“真才实干”。
一道题考诗赋,以《大云经》为题,就是要考生夸夸女帝乃是奉天承运,以佛经为典。
一道题考公文,《举用有过官吏》,武则天刚斩了一批酷吏,想要启用当初被这些酷吏贬谪的官员,却又不能完全推翻她自己当初批准定下的罪名,那么要如何召回或者让朝臣来举荐这些曾经“有过”的官员,这奏折的考点就多了。
最重要的一道策论题,“古者司徒修明礼教,以选士、俊士、造士为任官之法。……今欲使四海之内,邪慝不兴,正学日着,其道何之从?(注1)”
明面上,问得是朝廷选才正学之法,可只要懂得结合当前时事,就知道女帝问的不仅仅是选士之法,而是如何推行她的男女教育普及,同科参考等科举之法,再深入一点,甚至还可能触及她选择继承人的方向。
十九名进士的考卷,最后都会提交到皇帝面前,能不能让皇帝满意,将决定他们最终的名次排序和仕途前景。
看到殿试考题的新科进士们,先是一喜,感觉女帝出题并没有特立独行,出些刁钻古怪的难题,应制诗是必有之作,但凡来赴考的没有准备十首八首通用体诗赋都不敢踏进考场。
公文表诰也是中规中矩,可同样的题目,不同的人,能不能做到揣摩上意,令龙心大悦之作,就要看各人的本事了。
至于最关键的正学选士之法,压中题目的人也不少,只是有的人洋洋洒洒写了大半篇之后,忽然听得环佩声响,一抬头,看到女帝在上官婉儿的陪伴下正缓缓走入考场,巡视着正在挥笔作答的考生们。
考生们不由紧张起来,甚至有人在看到那明黄色的裙袂在身边闪过,感觉到一阵香风袭来时,手一抖连笔都差点抓不住。
有人弄脏了试卷,有人打翻了砚台,有人仓惶地跪倒,亦有人从容作答,恍若未闻。
同样是第一次面圣,每个人的反应各有不同,其中以库狄氏表现最为冷静。
她本就曾为宫中御正,又曾陪伴裴行俭数年,无论诗文算术,政务兵法,都有所涉及,曾经见过的人和经过的事,比同场的那些进士们不知多了几倍,别说武则天只是巡场随便看看,就算站在她身边,她也一样作答,绝不会受其影响。
其他一些女进士,有如殷氏一样冷静的,也有激动的仰望女帝,不知该如何表达心中热切之情。
毕竟,她们的一生,都将因女帝此举而彻底改变。
武则天看着满堂考生,只在殷氏身边稍做停留,因为她的那笔簪花小楷着实写得秀逸清雅,令人一眼看上去就十分熨帖舒服,就算不看内容,单是这笔字就能先赚一波印象分。
而其他的考生,尤其是男进士们,看到女帝站在殷氏身后看她写字时,忽地一个激灵,终于想起来,今日的考题,看似平平无奇,可出题的人却是古往今来第一个女皇帝啊!
她出的题,岂是字面上看着那么简单?
醍醐猛醒之后,众人赫然发现,时间门已经过去一半,剩下的时间门,若是不好生作答,只怕到了掌灯收卷之时,他们连答题都答不完,成绩就更没法看了。
可再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先前所答的内容,男进士们就不禁冷汗涔涔而下。
作为寒窗苦读圣贤书十多年的学子们,基本上已经习惯了儒家男尊女卑的思想,也习惯了套路的答题方式,看到熟悉的题目时,自然而然地,就往自己已经熟练的套路策论上转,可现在回头一看……简直处处是坑!
圣贤书可没教他们正学选士之时,男女同窗,同科参考,该当如何?更没教他们,背书背不过女子,书法比不上女子,就连弓马刀兵都比不过女子时,又当如何?
很显然,当今皇帝是女帝,她想要的,可不是原来的套路答案。
她想要——让他们自己亲笔写出来,亲口说出来,要如何与女子并驾齐驱,同朝共事,而不是将她们困在后宅家事之中,不能与他们一较长短。
在场的考生们终于明白这一点后,就……很想哭!
然而欲哭无泪,还得努力答题,还得小心翼翼地别把泪水汗水滴落在试卷上弄糊了字迹,让考官和女帝看了直接扣分,那就更冤了。
看到大家都明白过来,武则天满意地点点头,回到龙椅上坐下后,便对上官婉儿和宰相们说道:“朕听闻以往科举之时,常有买通考官,徇私舞弊之事发生,今日既然诸位宰相和考官都在此,那等考生答卷完成后,先让人将考生试卷糊名密封后,交给考官审阅,待考官们批阅完毕,排好名次,再由上官复核后,呈交于朕,不知诸位卿家意下如何?”
刚刚被召回来就负责此次会试和殿试的狄仁杰闻言自是立刻响应,“陛下思虑周全,乃臣等所不及,这糊名密封交换批卷有助于避免科举舞弊,自当立为常例,以后各级考试都如此才好。”
狄仁杰虽然是坚定的李唐党,但也是个实事求是,公正严明之人,对女帝所为,有褒有贬,素来直言敢谏,当初就曾被来俊臣构陷谋反,可武则天看在他的才华和忠诚上,还是不忍杀他,哪怕被他直言冲撞,只是将他贬去做了个县令,在杀了来俊臣后,就立刻将他召回来重新做了宰相,并委以重任。
对于狄仁杰推荐的人才,武则天也一一委以重任,她以国士待之,而狄仁杰始终心怀李唐,念着恢复大唐昔日的辉煌荣耀。
可在天堂惊雷,神谕天降的那一刻开始,那些追随狄仁杰一心复唐的大臣们,都开始迷茫动摇,尤其是这大半年间门,眼看着女帝斩杀薛怀义,清点佛门恶行,又诛杀了来俊臣等酷吏,让之前每天上朝都战战兢兢不知道能不能平安活着回家的大臣们终于去掉了头顶高悬着的铡刀,对女帝无不感激涕零。
女帝如此英明神武,杀伐果断,让群臣不得不考虑,若是换了皇帝……一个被贬谪流放十几年的李显,一个被关在宫中十多年甚至改名武轮的李旦,因为李贤的前车之鉴,甚至不顾李唐皇室的面子,疯狂抱武家的大腿,若是有卧薪尝胆的本事也就罢了。
可那两位,一个当了没几天皇帝就敢说要将皇位让给岳父,一个……就是六十年后导致安史之乱的李隆基的亲爹,看到大唐百年基业被毁于一旦不说,好不容易统一的中原被李隆基所设的藩镇割据得四分五裂,只怕以后皇室日渐衰落后,藩镇势大,又将陷入混战之中,届时民不聊生,天下大乱,肇始者便是在堂诸君。
这段时间门都快愁死了的朝堂诸公们,今日看到殿试的考生们,忽然有种奇异的感觉,那反反复复撕扯纠结的痛苦,这会儿好像一下子缓解了许多。
或许就是因为,看到有人比自己更惨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所承受的……原来还能忍。
实在忍不住的,也可以从心而为,学着女帝那般,放手一搏,终归只要一心为国为民,便是百年之后,青史留名,终归会有人明白他们的用心良苦。
只不过,他们的用心良苦,现在在考生们看来,简直就是用心险恶,故意挖坑,连提醒都不提醒一下,就让他们扑通扑通掉坑里去了。
平平无奇暗藏玄机的考题,女帝亲自巡场监考,加上糊名交换批阅试卷,再由上官婉儿复审加女帝亲自终审的殿试,最终落下帷幕,金榜题名之时,比会试时的成绩还要惊人。
甲之中无一男子不说,前十名被女进士占了一半,一共十一个女进士全在前二十之内,男进士们吊着车位上榜,放在往年足以光宗耀祖的成绩,现在却只觉得颜面无光,打脸打得生疼。
看到这榜单,原本还有些不知内情的官员和百姓以为是考官们迫于女帝的压力,才会提拔女官,压制男进士,可等女帝将殿试考卷直接张贴于礼部门外的黄榜上,人人可见不说,还紧跟着宣布新的殿试规则。
这一下,大家一听,原来殿试不光要糊名改卷,还要考官交换批改,然后由内舍人上官婉儿复审,最后女帝亲自御览批示,出了结果后才打开密封,包括女帝在内,所有人在此之前根本不知道这些考生的名次,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大的“意外”。
成绩没问题了,大家就不得不正视另一个问题:女子是不是真不如男子?
以前大家认为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是天然的道理,无可辩驳,可现在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告诉他们,根本没有什么天生的强弱之别,只有能不能放在同一起跑线,能不能在公平的环境下较量,才能真正决定胜负强弱。
武则天也明白,这次科举女进士能大胜的原因之一,也是积攒多年的人才,一直得不到重用,才会在她这次大力推进下爆发出这样的好成绩。
可从整体上来说,女进士的人数依然太少,以后每科可能会更少,因为出类拔萃愿意参加科举的女子基本上这次都来了,而这世上对女子千年的束缚下,能够读书识字进学的女子人数远远少于男子,若是不能从基础教育开始培养,很快女进士就会出现滑坡断层,甚至逐渐消失。
所以她才在殿试的时候问策,问正学选士之道,可这次她要普及教育的,并不仅仅是寒门学子,而是全天下所有向学之人,不分男女,不论贫富贵贱。
而从基础开始的教育,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门、精力以及金钱和人手,她在看到吕雉母女改变汉朝的视频后,整个人就像是被注入了一股新的热血,充满了年少时的斗志和激情,浑然忘了之前那些男宠,忘了曾经心心念念求神拜佛想要的青春与长生。
对此,陈曦不得不说:“不愧是一代女皇,被激起事业心后,男人只会是阻碍她前进的绊脚石,哪里比得上开创新世界的事业来得香呢?”
武则天甚至没有用斩杀薛怀义和来俊臣后得到的民心值去点播长生和养颜秘方,而是换取了活字印刷术和科举+太学教育体系的发展史,对于她当下要做的变革十分重要。
至于原本忙着给母亲找面首成日嬉戏游乐的太平公主,如今也没心思去想什么莲花五郎六郎,而是忙着安排人去种植新粮种,研究新农具。
她也得到了武则天的授权,看到了吕雉和鲁元公主改变历史的过程,尤其是看到鲁元公主不仅开办了无数县学书院,还一手拉起了一支驰骋四海的娘子军,跟着她南征北战,立下无数赫赫战功,彻底打破了男女之间门的强弱尊卑之见。
当初是因为武则天不允许她接触政务,甚至要她联姻武家来维持武家和李氏皇族的关系,太平公主为此付出了初恋的至爱薛绍,没有上升空间门,亦无法替心上人报仇,还要嫁给她心中的仇人家族,太平只能借着游戏人间门来消解心中的郁愤,后来更是借着张氏兄弟来讨好武皇,以求更大的权力。
如今她得到了武皇的默许,给予她同等的权力,去跟那两个又蠢又愚的兄长、还有又蠢又坏的武家表兄们一同争取继承者的位置,自然,也就无心他顾。
权力,尤其是这天下独一无二的至尊之位的诱惑,对于太平公主来说,远胜过所有的男人。
此时此刻在她的眼里,就连皇庄里刚刚挖出来的土豆,哪怕还带着泥土,都清秀可爱得胜过所有莲花君子绝世美男。
当武则天和太平公主母女俩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兴冲冲地投身于女子教育和仕途晋升事业时,不光忘了莲花美男张氏兄弟,还彻底忘了,远在房州和韦氏一同“卧薪尝胆”的庐陵王李显和他们的女儿安乐公主李裹儿。
那一家人正伸长了脖子在等,等着长安来的天使接他们回京重登皇太子之位,等着重新成为天下至尊之位的主人。
却浑然不知,这世界,已经变了。
第50章
武则天原本以为,自己治下的大周,足以堪比太宗的贞观之治,她一手扶起的寒门学子,将那些腐朽无能的世家子弟挤出朝堂,连突厥都不战而降,四夷皆服,万邦来朝,她便是《大云经》中的弥勒佛在世渡劫,待得功德圆满,便能飞升成佛。
那么,在人间安宁,边关无事的时候,她便是奢靡一些,恣意放纵一些,又能如何?
只是没想到,薛怀义会因为她对沈太医多上几分心,对他的所作所为稍有不满,便敢纵火烧天堂神像,结果引来了天降神谕,让她看到了后世之人直播的“安史之乱”,彻底打乱了她的心境,让她从躺平逍遥的咸鱼日子又重新振作起来。
明明她才是第一个称帝的女皇,可另一个时空里的吕雉母女,竟然能够打破男尊女卑的桎梏,将女帝之位传承下去不说,还真正让女子们可以翻身与男子同堂科举,同朝为官,这等功绩,就算没有后世那个UP主的提醒,她也知道,绝对足以彪炳史册,压过一切的非议。
好胜心一下子就飙升起来。
她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敢为保护母亲跟武家的“伯父”们拼命,入宫去侍奉一个比她祖父还老的皇帝,敢用匕首杀不服训的烈马,敢在太宗病床前与李治私通……所做的一切,起初是为了拼一条生路,后来就是为了争取更高的权位,唯有如此,她才能不向任何人低头地活下去。
只是,到她正式登基称帝之后,似乎……真的有些飘了,或许是多年辛苦,梦想终于成真后,年过七旬,眼看着寿数无多,她更多的心思放在了享乐和追求长生成佛上,对政务真没有原来那么上心了。
就连明知道薛怀义仗势欺人,念在他给自己带来的一时欢愉,都不曾处罚过他,结果才会纵得他愈发胆大包天,酿成如此滔天大罪。
还有来俊臣周兴那些酷吏,用来杀一儆百,震慑李唐皇族那些谋逆叛党,再顺手不过,他们也的确替她挖出不少乱党,如今……以他们的人头来安定人心,也算是物尽其用吧。
相似小说推荐
-
心跳太慌张(枫织) [现代情感] 《心跳太慌张》全集 作者:枫织【完结】晋江VIP2023年7月1日完结总书评数:140 当前被收藏数:666 营...
-
日落之前拥抱我(蔡奈一) [现代情感] 《日落之前拥抱我[娱乐圈]》全集 作者:蔡奈一【完结】晋江VIP2023年7月2日完结总书评数:726 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