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忧心我的婚事已经有些时日,他天性敦厚,怜惜我孤身飘零,是真心把我当子侄待看的。掌柜娘子得了他的嘱咐,花了大力气四处打听,才寻到赵大,既没有难处的恶婆婆,又薄有家产,人品样貌都过得去,若不是年岁稍大了些,掌柜娘子都想聘来当阿杰的妹夫。我感激他们待我的真心,可惜我的婚姻,并非如本土人般只凭媒妁之言便可盲婚哑嫁,因此我只能辜负他们这番好意。
“赵大真的不错,你若不放心你婶子,可以自己去山里打听打听,哪怕你偷偷去看一眼呢,可千万别错过了。”见我拒绝,掌柜几乎急红了眼,“嫁人是一辈子的事,慎重点没错,但别弄巧成拙,到时候后悔。”他担心赵大知道我推三阻四后不高兴,调头去聘了别人。
阿香也劝:“赵家有个小叔在宫里当公公,很得贵人们的重用,经常给兄弟侄儿捎东西回来,山里人说,光这么大的玉石就好几块,那可都是价值连城的!”把儿子卖了当阉人不是什么光彩事,但倘若那太监出人头地了,是可以带着整个家族鸡犬升天的。赵家原本穷地叮当响,但自从赵小叔重新跟家人联系上后,渐渐就过上了好日子。与赵小叔骨肉至亲的那一房已经搬去大城安家,留下赵大这一支远亲守着祖业,虽然没能一夜暴富,多少也沾了点儿小光,家境较几年前宽裕不少。
可我还是只能摇头。
掌柜娘子气地跳脚:“这样的都不答应,你还想嫁个怎样的?不是婶子嘴巴坏,姑娘家最忌眼高手低,你一个抛头露面的酒娘,真个高门大户的好人家哪能看上……”掌柜捂住了妻子的嘴,可是看向我的目光盛着满满的不认同。
第13章 福饼
因着我的“不识好歹”,掌柜连着数日不爱搭理我,阿香也甚为冷淡,同我交谈总摆出一副爱理不理的姿态,连八卦也不屑与我分享。而我本就不爱打听是非,没了消息通阿香的提点,直到瞧见官府贴出的安民告示,才后知后觉地听说城北劫匪作乱,已经连害了好几十条人命。
其实细论起来,近郊匪徒滋扰早就不是新闻,黄巾之乱时,好些乡野村夫流离失所,迫于生计四处劫掠,情急之下,也害了不少人命。不过,这些草寇并非穷凶极恶的暴徒,从不劫杀妇幼老弱,专爱挑选贪官污吏下手,所以虽然动作频频,名声却说不上坏。
但是,现如今占山为王的匪首与先前良心未泯的前辈们并非一家。这些新近落草的后起之秀十年前才在南阳扎下根,手段残忍狠辣,从来没有“劫富济贫”的讲究,哪怕匪窝里早已堆满金山银山,也会下死力去抢夺流民孩童手中的最后半块烧饼,手起刀落,鲜见活口,因此恶贯满盈。他们把持着进出南阳的商道,隔三岔五寻商队晦气,使得商品流通困难,人为抬高了货价,南阳人提起来,就没有不恨的。
“可惜大诚他娘病重,大诚脱不开身,这几坛酒又催要地着实急,不然怎至于累你一个姑娘家犯险……”按照客户的要求,这些刚刚从地窖里挖出来的杏茶陈酿要在日落前送到城北一家富户,掌柜自己走不开,又不能爽约自损信誉,双眉深锁,左右为难,十二万分的担心。
我抬头看看天色,正是黄昏时分,晚霞虽已爬满天际,明月却还不见踪影。从酒铺至城北至多一个时辰的脚程,若是抓紧些,完全有希望在天黑前回来。
“不打紧的,天还亮着哩!而且城北那么大,我运气想来不错,哪里会那么背运遇上劫匪?”我把酒坛抱进怀里,笑着安慰掌柜,“要酒的那户人家就住在街边上,这个时辰,路上都是赶回家吃饭去的行人,我沿着大路走,保管不会出事。”
“话是如此,但俗语有言,不怕一万只怕万一——”掌柜摇摇头,似乎也觉得我说地有理。况且,除了派我跑这一趟,他也别无他法可想,只能再三关照道,“你早去早回,好让我放心……”
他唠唠叨叨地叮嘱了好久,才终于肯放我出门。当然,他是杞人忧天了。正如我所料,城北的劫匪再厉害也没有彪悍到光天化日之下拦截大路的程度,我一路目不斜视地沿着官道疾走,中途除了遇到一个时常来酒铺买酒闲聊的大叔,只见三俩结伴归家的农夫商贩,无惊无险,不一会儿就到达了目的地。
一位二十来岁的管事娘子显然已经在门口翘首以盼了许久,见我登门,很明显地松了口气:“总算是来了!小娘子辛苦了,这几个铜板拿去买些零嘴儿吃。”她客客气气地接了酒,极熟练地拿出几个铜板打赏了我,还随手抓了几块糕饼放进我的手里。定睛一看,原来是刻着“福泽绵长”图案的福饼,做地小小巧巧的,一口就可吞下,十分精致可爱。
“谢谢姐姐了,这饼又甜又香,真好吃!”味蕾被香甜软糯的口感包围,我逐一辨认出果脯、瓜仁等佐料的味道,后世令人闻声色变的猪油安抚着我寡油少肉的肠胃,只觉香甜可口,其味无穷。
大约是看我的吃相有趣,那管事娘子笑了一阵,十分善解人意地又抓出几块饼塞给我,口中一边喊着“大吉大利,升官发财!”,一边同我解释为什么要分饼给我吃:“这是传福饼,吃了福气就记得了你的样貌,往后福气会追着你跑的!”
这是当地的习俗。这家富户正在办白事,事主是个八十多岁的老爷子,虽然生离死别令人唏嘘,但人间七十古来稀,他这算是喜丧。本地治白喜要饮传家酒、吃传福糕,因为在当地话里“杏”、“传”同音,所以传家酒需以上杏花为原料,喝了带杏味的酒,才能沾上老人长命百岁的福气。而吃传福糕讲究一个吉利,也是鼎盛之家相互攀比的一种手段——本地人喜欢请大官、大儒为老人题字,然后做成模具压在饼上,送给亲朋邻里品尝。自然,题字的人越有名望,主人家就越有面子。
我送酒的这户人家小有家财,可惜祖上是靠做卖脂粉生意买下田产的,如今子弟中也无人做官,攀不上豪门的标准,只勉强迈入土豪的行列。因为是“贱役发家”,所以真正的高门大户耻与其为伍,高官鸿儒也爱惜羽毛不愿应承题字的请托。
为这一家题字的,是孔明。
“我家老太爷的福饼是请卧龙先生写的呢,卧龙先生你可有听闻?他是水镜先生的高徒,可聪明哩,常自比管仲、乐毅的……”门口,小厮不遗余力地向几个外乡来奔丧的青年人宣传“卧龙先生”的大名,可惜听众们三句话就将他驳倒了。
——“卧龙先生是个官吗?”
——“非也。”
——“卧龙先生可曾著书立说?”
——“不曾。”
——“卧龙先生可有书画传世?”
——“并无听闻。”
“那就是半点功绩也无?”其中一个短衣打扮的年轻人当即撇嘴,“如此也敢自比先贤?好不要脸!倘若如你所言,他一个已及弱冠的书生,蹉跎至今仍未出仕,有几分斤两可想而知……”
“那是因为先生淡泊名利!先生是有大才之人,自然应择明主而头,怎能轻率出山。当初刘豫州还亲自登门礼请卧龙先生相助呢,但他并无成大事的气运,故而为先生所拒!”小厮不服气道。
“刘豫州又是何人?名姓从未听闻,想来也是个无名小辈。”年轻人不屑道,声音含含糊糊地,口中似含了食物咀嚼。小厮一边争辩,一边同他一起往内室的方向走去,两人谈话的声音很快就听不见了。
独留我立在原地。
第14章 伯乐
不知是这世间人物的命运本就与我那世的记载不同,还是刘备原本大好的前程受了我这只异世蝴蝶的影响,总而言之,失去了诸葛亮辅佐的刘备,混地委实有些凄惨。他家境贫寒,年少失怙,幼年时与母亲二人混于市井,以贩履织席为生,极为困苦。虽然心中一直怀着出人头地的大志向,在汉灵帝时期因镇压黄巾起义而获官,但之后辗转投靠多个势力,一直没能有所建树,直到建安六年迫于情势归附刘表后才稍有好转。在荆江,刘备靠着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后人的名号和苦心专营赢得了刘表的青眼,如愿被委以重任,获令屯于新野,被尊称为“刘皇叔”。
可惜,刘备并不甘于屈居人下。他名义上虽诚服于刘表,实际却在暗地运作,摆出礼贤下士的模样四处寻访俊杰,耐心等待厚积薄发的时机。三顾茅庐的算盘虽被我横插一杠,但他极富韧性,很快就重整旗鼓,陆续拜访了不少隐士,收罗了一大批有学之士。其中最知名的,是一位祖籍山东的谋士,据说天文地理无一不通,出道前的名气甚至比孔明更甚一筹,就连远在千里之外的阿香都早有耳闻:“柴先生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大家都在说‘柴颂、邵阐,得一可安天下’。”
我傻愣愣地听着这与“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坊间传言,只觉嘴角抽搐。——邵阐是刘备新纳入麾下的另一名智将,刘备身边的谋士换了人,传言的主角就调了包,若说不是刘备有意引导舆论,恐怕连傻子都不会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