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麒麟 [出版] (周游)


  两人正说着,进来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裤腿上都是泥点子,淌着两条黄鼻涕,扯着脖子乱喊:“老赵呢?老赵呢?”赵敬亭从二楼望下去,见是陶铭心的邻居李婆的孙子,偶尔也来城里听他说书的,忙应道:“小崽子!喊你爷爷做什么!”那孩子跑上来,抱起茶壶咕嘟嘟喝了一气儿:“老赵,陶爷家里出事啦!好多当差的!陶爷还给人家磕头!我奶奶说陶爷遇到大麻烦了,让我赶紧来叫你回去看看。”
  赵敬亭和阿难惊慌不已,立刻奔下楼,朝三棵柳村而去。路上,阿难紧张得手直抖,自从皇上上次南巡后,他就再也没见过陶铭心,听说陶家出了好多事,素云、袁姨娘都死了——赵敬亭讲的那出《母孝记》,小厮卢智深跟他说过,他本来计划明天一早去看望先生,谁知先生又陷入麻烦了。
  当初父亲暗地里盘算陶先生,也不知道盘算个什么,图个什么,这个疑问一直盘桓在他心头,但他拒绝继承父业,这个秘密也不得而知。他哀叹:陶先生的命真是不好,回想起来,打从认识他起,就看着他不断地摔跟头、吃苦头。
  一边赶路,赵敬亭一边叹气:“陶家是怎么了?母女死了,青凤和保禄也走了,你先生的日子苦得不能再苦了。”阿难惊讶道:“青凤和保禄走了?”赵敬亭道:“青凤是离家出走,保禄,听那个姓葛的传教士说,是去广州了,要从那里坐船回西洋看望他父亲,就是之前的那个传教士——汤普照。”阿难更加讶异了:“汤普照是保禄的父亲?”赵敬亭点头:“以后保禄回不回来还不知道呢。青凤又不知下落,你陶先生哭得眼睛都凹进去了,好好一个家,眼看就这么垮了。还好村里那个寡妇,姓何的,倒有几分豪杰气概,不顾世俗眼光,甘心照顾你先生,要没她,你先生现在怕早进棺材了。”
  雨停了,空气里吸饱了水汽,潮湿闷热,两人赶回村中,全身都汗湿透了。远远看到陶家门口围着好些百姓,还有几个穿着公服的差人和百姓有说有笑,走近了,又看到房檐下挂了两个红艳艳的大灯笼,上面写着“学政”二字。
  赵敬亭和阿难对视皱眉:“怎么回事?看样子不是灾祸。”拉住一个公人问,说是来道喜的,至于什么喜,就不知道了,还拦着不让进,村民说是陶铭心的把兄弟和学生,才放进去了。正堂门口摆了一地的礼物,那半扇子猪脖子上还系着一朵大红花,诡异又滑稽。里面挤满了差人,陶铭心正和一个穿官服的说什么,瞧见门外的赵敬亭,无奈地撇撇嘴。
  厨房门口,扈老三正催促何姑泡茶,赵敬亭上去问:“这是谁来了?”扈老三瞄了他一眼,记恨当初赵敬亭为救陶铭心戏弄他狗吃银子的事,嘴里也没好气:“关你屁事!臭说书的,就爱打听!”
  阿难从后面走上来:“老三,你野鸡戴着皮帽子,充鹰哪?”扈老三一看是阿难,立刻行了个请安礼:“哟!乔少爷好,好久没见你老了。少爷的先生有福气啊,皇上要请他去北京坐席哩,苏州学政大人亲自来请,还送了这么多礼物!”赵敬亭一听便笑了:“老三笑话人呢,皇上怎么可能请我大哥坐席?”
  扈老三冷笑道:“我敢笑话你,不敢笑话陶老爷,人家可是皇上的客人,谁像你,江湖野狗一条。”他又对阿难说,“今年八月是皇上的六十大寿,皇上最是敬老爱老的,吩咐礼部,请全国一千个六十岁往上的老人去北京参加宴会,君民同乐的盛事,咱们苏州有一百来人,其中就有陶老爷。”
  阿难问:“谁举荐的我先生呢?”老三道:“不用举荐,陶先生呀,天生身上就有一块儿金牌——他和万岁爷不仅同年,还是同月同日生!想想,这是多大的福气,顶了天了!这次皇上六十大寿,凡是同生日的都要请,不管你是干吗的,富贵也好,穷光蛋也好,都是万岁爷的座上宾。比起来,那些上了九十、一百岁的,也不如和皇上同天生日的风光。”
  这时,学政大人从正堂里走了出来,陶铭心在旁送着,学政拉着他的手在耳边说了些什么,陶铭心只是微笑不语。送到门口,学政又问本村保正是谁,公差一连串呼唤,扈老三屁滚尿流地跑上去伺候,学政细细交代了几句,上轿走了。
  堂上,阿难跪在地上向陶铭心行了礼,开口就哽咽了:“见过先生。”陶铭心见到阿难极为开心,枯瘦蜡黄的脸上现出红光,拉起他笑道:“刚才没看见你,你怎么来了?你都好?你真是个大人了!”赵敬亭笑道:“他的事多着呢,晚些再聊,大哥先说说皇上请吃饭的事。”陶铭心苦笑道:“有什么好说的?我拒绝了。”
  这时,扈老三走了上来:“学政大人说,陶老爷推了皇上的邀请?这不是疯了么!陶老爷,您老敢是困了?累了?中毒了?怎么皇上请吃饭,还不乐意了?上辈子得是积了山大海大的德,才能有这样的福气呀!万里挑一,十万里挑一都不够!陶老爷,这次盛会您老必须得走一遭,快点答应,学政和巡抚那边才好安排行程呢。”陶铭心摆摆手:“我近来身体不好,行不得远路,这事就别算上我了。”
  扈老三拍手道:“哎!陶老爷想坐四匹马的车,还是八个人的轿?一句话不就完了!软乎乎颤悠悠地把您老扛去北京,您老脚不挨地,风刮不着,太阳晒不着,好吃好喝伺候着,舒舒服服地就到了。学政大人交代我了,陶老爷提什么条件都得答应,您呀,比那些上百岁的老人还珍贵,就是要人背,也把您老背过去。”陶铭心还是不乐意。老三有些急了,赵敬亭打圆场:“我来劝劝这事,老三先请回,明天来讨信儿。”
  院中,老三低声对赵敬亭道:“赵老兄务必要劝同意了,这事马虎不得,不就去宫里吃个饭么?还有赏赐,回来了就是苏州的大德大贤,巡抚见了也得客气,逢年过节还要给你送礼,要衙门办什么事,递一个巴掌大的名帖,全给你办妥当,为什么?就因为万岁爷请你吃了生日宴,这件事儿能得意一辈子!别装模作样地假清高摆架子,真顶了牛,给脸不要脸,敬酒不吃吃罚酒,大家都不好看。”
  送走扈老三,赵敬亭回到厅上,劝陶铭心道:“大哥近来心情抑郁,北上一趟正好散发散发胸怀,男儿丈夫,精神不能萎靡。”他不等陶铭心反驳,接着说:“这只是其一,大哥你听我说,其二呢,青凤和刘雨禾出走,很可能去了山东,那里是刘稻子的地盘,大哥去北京过山东,可以打探打探青凤的下落。还有第三个好处呢,大哥进宫吃顿饭,回来了在苏州就是有头有脸的人了,再也不会遭人欺负,这没什么不好的。”
  陶铭心冷笑道:“青凤不要我这个爹,我干吗要找她?不要拿这个引诱我——我就不明白了,老二,你为何撺掇我跑上千里路给那个人庆生?在你眼里,大哥是这样的贱骨头?”赵敬亭摆摆手:“算了,我找不自在呢。”转问何姑:“嫂夫人说说,愿不愿意让我大哥去北京。”
  何姑微笑道:“我愿意他去。”陶铭心不快道:“奇怪了。你不是最讨厌我和当官的打交道么?这是和天下官儿的主子打交道,你就愿意了?”何姑叹道:“我希望老爷去,不是因为什么官不官的——老爷怕是忘了,我的亲哥何万林,好些年前就去北京了,说是修紫禁城,这都多少年了?连个音信都没有,我嫂子和我打听了多少人,都没个消息。老爷若去北京,可以找一找我哥,我怀疑他在那里另娶家室了呢。”
  陶铭心一怔,何万林在水法里刺杀皇帝的事,是一件大秘密,何家人至今还以为他是去了北京。看着何姑满怀希望的眼神,他有些惭愧,想说,却不好说。何姑又道:“还有一件,咱们生活太紧巴了,去趟北京,拿些赏赐,也是好事。这话说出来俗,但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俗事。我知道老爷不惦记这些,可管家的才知道日子苦。”陶铭心不快道:“日子紧巴就紧巴过,何必谄媚人去!”何姑满腹委屈,鼓起胆量道:“别的省省就罢了,蜂蜜是可以省的?没了蜂蜜,你就气虚心慌,觉也睡不着,现在好蜂蜜越来越贵,我已经当了许多首饰,老爷又爱买书——”陶铭心不耐烦地挥了下手,何姑不敢再说。
  正僵着,娄禹民气喘吁吁地来了。赵敬亭笑道:“正说买书呢,卖书的就来了。”娄禹民抱拳扫了一圈,咕嘟咕嘟喝了两杯茶,瞅见了阿难:“哎哟,乔大公子在呢,好久不见。”阿难拱了拱手:“娄先生好。”陶铭心问:“老娄,急匆匆的是有什么事?”
  娄禹民四顾一周:“咦?怎么不见三小姐?”陶铭心阴沉着脸:“她去南京一个亲戚家了,要住一阵子。”娄禹民搓着手:“哎,青凤这阵子一直在南京么?”陶铭心纳闷道:“怎么这么问?”娄禹民道:“有件奇事,必须要跟陶兄说。”
  娄禹民常去北方收购古籍善本,各地都有朋友,北京的一个开刻版印刷作坊的冯姓朋友和他关系最好,两人时常书信往来,也有些生意上的交道。今早娄禹民收到这位冯爷的信,也是寻常的问候,说些最近流行的书籍等等,但冯爷在信里偶然提及了一件事,让娄禹民很是困惑。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