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给听蒙了。我问学生,你们看见电视里那样,不害怕吗?有人点头,说怕;有人摇头,说离我们这儿远着呢。
1922年,我太爷爷金木和他的助手去了趟上海,插手了一件奇怪的盗窃案。这件案子里,有好几拨贼,干的事儿一件比一件大,挺吓人。
看完这个案子,你就会知道,为什么我会提起已经快被人忘掉的9·11事件。
事件名称:上海神偷
事发时间:1922年3月中旬
事发地点:上海宁波路记录时间:1922年4月初
北京小偷多,尤其民国九年(1920年)打完仗,城里一乱,干这行的更多了。不管要饭的、拉车的、掏粪的,还是当巡警的,凡是饿极了起坏心,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偷。各个城门里外,前门、香厂、天桥这些热闹地儿,常年贴着警署告示,提醒人防贼。
这些年做夜行者,我遇见过不少小偷,走在街上也能认出他们。小宝比我还警觉,谁多瞧他两眼都能察觉。上个月,我们俩去了趟上海,小宝却在黄浦江码头折了一回。
我前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报名学了个函授英文科[商务印书馆于1915年开设了函授学社,首先开设英文课。金木于1907年曾留学日本几年,精通日文,但英文较差,因此学过函授课程。],去上海是为了领个证书,当面感谢几位老师。
那天傍晚,领完证书,我和小宝乘轮渡过江,准备去法租界逛逛,给戴戴买点新鲜玩意儿。船行一半,小宝开始晕了,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半蹲着干呕。我笑他没用,他说,这是因为他练武,平衡感太敏锐,反而比平常人更容易晕。
船靠岸,我俩跟着人群下船,一个戴礼帽穿大褂的瘦子从小宝旁边走过,撞了一下,小宝捂着嘴,摆手让那人让开。这时,一群拉洋车的堵在码头上拉客,那瘦子伸手招呼,叫了一声:“王八车!”
小宝听见,哈哈一笑:“上海人叫车怎么骂王八?”
我说人家说的是黄包车(上海话发音“黄包”听起来像王八),胶皮车在上海叫黄包车。小宝学了一句,又哈哈笑,一阵嗝上来,吐了自己一身,西装褂子上全是。我赶紧掏出手绢给他,帮他脱下褂子。“哐啷”一声响,一个黄澄澄的东西从他褂子口袋里掉在地上,是块一指宽的金条。
小宝丢下西装,转身往码头上追,找那撞了他的瘦子,早没影了。我捡起金条掂量几下,有二两沉,上头印着“茂生银楼”的字样,民国十年(1921年)铸造,角落还印了个“朱”字。
小宝拿过金条:“那瘦子是个小绺儿(老北京称呼小偷为小绺lǎi儿),要不是我晕船肯定逮着了。”
我说,哪有小绺儿给人塞金条的?小宝说也是,拿过金条咬了几下,掂量掂量:“好像是真的。”
俩人正纳闷,一个穿白西装戴鸭舌帽的年轻人走过来,后面跟了几个黑大褂。那年轻人眼睛黑白分明,骨架清瘦,像把匕首。走近细看,竟是个半大的姑娘。她指指小宝手里的金条,皱了下眉:“我能看看?”她手上戴着副皮手套,握着把掌心雷[即M1906袖珍型自动手枪。]。
小宝犹豫,小姑娘身后一个黑大褂上来就夺金条:“识相点。”
小宝一拳打在他小肚子上,那人蜷起身子蹲下,后头几个围上来,每人袖子里伸出把枪。这种阵势,在北京不常见。《申报》的老朋友曾跟我说,上海强盗比小偷多,干的都是简单粗暴的营生。但十几岁的小姑娘带枪上街,应该不多见。我示意小宝别冲动,拿过金条递给了她。小姑娘接过金条看了看标记,揣进口袋。她“嘿”地一笑,走近一步,盯着我:“别乱动啊。” 伸手摸我两边的西装口袋,掏走了我的枪。
出了码头,小姑娘叫了几辆双座黄包车,我和小宝分别被一个黑大褂押着坐在车上。到了洋泾浜一带,车子拐弯上了一条宽大的马路,叫爱多亚路[洋泾浜本为黄浦江的一条支流,清末成为英、法租界的界限。1915年,洋泾浜被填平,并入了两岸原有的小马路松江路和孔子路,成为全上海最宽阔的马路,定名为爱多亚路(Avenue Edward Ⅶ),名称源自英皇爱德华七世。](今延安东路)。马路全是西洋水泥铺成,通了有轨电车,两边全是高楼。民国五年(1916年),我离开上海时,这条路刚开始修,还没取名儿。
我问黑大褂,这是要去哪儿?
黑大褂瞟了我几眼:“北京人?真是乡巴佬,拎伐清,什么人的货都敢动。”说完,指了指不远处一座高耸的尖塔楼。这是上海大世界。
我们俩被带进大世界顶楼餐厅的一间包房。包房里坐着个穿绸子大褂的男人,正埋头吃饭,一小口一小口喝汤。小姑娘和黑大褂押着我站在一旁,也不说话。那人吃完,掏出手帕擦嘴,抬头看过来。他摸摸梳起的背头,盯着我看了一会,笑出声来:“册那娘(上海话,类似他妈的),怎么是你!”
我也笑了,没想到在这儿见到钟树海,还是被当贼抓来的。
民国六年(1917年),我有个朋友的儿子被云霄五岳门拐走,老钟和我一起查了这个案子。当时,他还在天津青帮混。办完那事儿,老钟去了广东,说是要搞革命。一别四五年,他竟加入了上海青帮。
他说,干他们这行的,可以不要命,但家还是要的。他是苏州人,家里有母亲和姐姐,在上海做事心里踏实。
介绍了我和小宝,那小姑娘盯着我俩:“读书人还能那么厉害?”说完,掏出我那把枪,搁在饭桌上。
老钟瞪她一眼,伸出手掌:“你自己的呢?”她别过脸哼了一声,掏出掌心雷,塞给老钟。
这小姑娘叫林小山,是老钟的养女。几年前,她父母在江边遇上抢劫,死在水盗刀下。老钟救下她,带在身边。老钟说,自己从小佩服读书人,想让这孩子读书,给她报了租界的洋学校。她却成天逃学,玩枪玩炮,比谁懂的都多,“金条的事情,紧盯着不让她插手,还是跟着瞎闹。”
上个月15号,宁波路福源钱庄[福源钱庄,本名协源钱庄。经宁波慈城人秦润卿经营后,成为上海钱业中资本最雄厚的一家。]丢了一批金条。这批货是朱五一笔生意的贷款金条,共30斤。那天正在店里交接,闯进两个端机枪的蒙面人,打死保镖,抢了金条就跑了。
我说,朱五是谁,这种事交给巡捕房不就行了?老钟摸出个烟斗点上,说自己本来不想插手,但碍着朱葆三[朱葆三(1848——1926),浙江定海人,上海总商会会长。创办多种实业,亦投资保险业,是上海工商界显赫一时的人物。“五四”运动之后,全国掀起反日浪潮,晚年朱葆三因亲日立场,被人指责卖国,不得不辞去上海总商会会长之职务。]的面子,“朱五是朱葆三的公子。”
我惊了一下。这是个三天两头都要见报的名人。从前在《申报》,我还为他救济定海灾民的事,写过报道。
今天早上,小山得到消息,说有人在码头兑换那批金条,带人赶了过去。
小宝说,肯定是有人引她去的,随便栽赃个人,把事儿搅乱。
老钟点头,说:“栽赃你的那金条,就是茂生银楼的,每个都特意印了朱家的标记。敢拿真货来钓鱼,不会是小贼。”
小宝挠头,说要不是我晕船,他跑不了。
老钟大笑:“要不晕船,也没人敢拿你下手——这事我会办,再多金条也比不了朋友,先好好玩儿几天。”
晚上,老钟带我和小宝在大世界舞场喝酒。老钟开了几瓶香槟,邀请其他客人一起喝。舞场里灯光昏暗,地板光滑,一个洋人吹奏着萨克斯,角落里站着一身白衣的年轻人,臂弯搭着毛巾,等着随时伺候。北京没有这排场,小宝看得晕头转向。
一个穿旗袍短裙的卷发女人走过来,坐进老钟旁边的沙发,翘起腿,用红色的高跟鞋指了指我和小宝:“海爷朋友?”
老钟放下雪茄,介绍说,这是大世界的“跳舞皇后”,叫岫云。她拉起老钟,要跳舞,老钟摆手:“你陪老金玩儿。”说完,也不等我说话,就叫人买了舞票。
岫云拉我进舞池,跳起交际舞。幸好我从前跳过,多少记得,还不算丢人。她脸上抹着浓妆,颧骨挺着,嘴角一笑,就垂下眼睛。我跟着舞步走,低头不说话。这女人脚踝很瘦,小腿有劲,裙角下露出浑圆的大腿。我问她是不是跳舞很多年了,她没接话,反问我:“金爷北京来的?我也去过北京。”
我说是,问她哪里人。
“我是苏州人,跟海爷是老乡。”
舞池里换上了爵士乐,我俩停下脚步。这时,身后传来一阵笑声,一个梳油头穿西装的男人仰头笑着走过,他一左一右搂着俩白俄妓女,都半裸着胸脯。岫云扭头瞅了一眼:“这个瘪三儿不知怎么一夜发达了,听说拿金子当钱花。”
我“哦”了一声,请她到窗边抽烟,问她怎么回事儿。她指着那男人的背影:“这人以前纠缠过我,当时没见他那么有钱。前天有姐妹说他大把花钱,还说自己有金子。”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在惊悚世界当奶爸 (虫下月半) 番茄vip2022-01-31完结悬疑灵异最强异能者隐退,带回一个软糯小萌娃,开启宠女日常。小团子:爸爸,我要骑马马。沈...
-
诡异档案馆 (张说) 番茄vip2022-01-22完结悬疑系统穿越灵异开局柚子打鬼,陆炽接触了一个神奇而又光怪陆离的档案馆。原本以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