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细节,与国内许多学者的推测也有出入,但与美国华人学者黄克镶的《一日一世纪:五四侧记》中的记录很贴近。黄克镶在书中,详细描述了第一个入宅者如何点火,且口中呐喊着无政府主义口号。
除了大事件,金木记录了更多底层的离奇案件。
民国五年(1916年),《民国日报》报道了全国各地的几起凶案,受害者均是幼儿,头盖骨被撬开,脑髓被取走。金木追查了此事,发现并不仅仅是报纸所称的偶发案件,三姑六婆杀婴儿做药引子背后,其实有一家天津的外资制药厂,形成了一条拐卖、虐杀和制人药的产业链。
在金木作为夜行者活跃的时期,曾调查过北京城旗人的生活,记载了一些隐秘的组织和事件。
1920年5月,《晨报》曾刊登过一篇题为《今日之旗人生活状况》的文章。《夜行记》中也有一篇讲旗人的生活,却记录了一个案件。记录时间与《晨报》的新闻吻合,老金根据笔记中的密码,对应到《晨报》的文章,此文正是金木以化名所写。
金木记录了一个介于掮客与强盗之间的流氓团伙,专门组织旗人卖淫和倒卖文物,其中不乏强奸、拐卖与杀戮之事。这个团伙有当时的军界人物参与,涉及的案件轰动一时,报纸却并无多少报道。在美国学者Tong Y·T的著作《暮色满洲》中,对该团伙确有提及,只是被绝大多数历史研究者忽略了。
历史真相的暗面,总是挖掘不尽,不被曝光总有各个时代的原因。而“夜行者”这一特殊职业的发现,将重写历史。更重要的,重写的不仅仅是民国史。
几位北京的历史学家研究发现,最早从事夜行者职业的人是唐代的作家牛肃。关于对牛肃夜行者身份记录的文献,来自宋代大诗人陆游所著的《老学庵笔记》:
“……此绝类唐异事也,或载史籍,或传之江湖。牛肃作《纪闻》,此之谓也,而托之鬼神,号为夜行,吾不知牛肃之后有继之者欤?……”
《纪闻》是牛肃写的笔记小说,记录唐开元年间的怪异事件,其中一部分被收入《新唐书》。书中有一些神佛报应故事,间杂其中的却是他亲历的奇闻异事和社会案件。当时,志怪小说大行其道,这种虚实相间的写法是一种机智的取巧。
距离现在较近的古代夜行者,很可能是两位名气很大的文人:清代的蒲松龄和袁枚。他们作为夜行者所做的隐秘调查,就暗藏在他们最有名的著作《聊斋志异》和《新齐谐》中。
从隐匿身份的春秋笔法,过渡到近代新型夜行者的,是清末作家刘鹗。
刘鹗,又称刘铁云,最著称于世的是小说《老残游记》。说是小说,其实记录的却是刘鹗亲历的事件。这位做过河工、修过铁路、炒过地皮、研究过甲骨文的晚清通才,不仅仅是普通的官员和小说家,还是一位爱管闲事的夜行者。
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城内无粮可吃。俄国军队占领北京官方粮库——太仓,打算烧掉。刘鹗发动赈灾团体,买下存粮,平价售给百姓,救下不少人性命。这件事被清廷判定为“盗卖太仓官粮”,刘鹗被发配新疆。
事件背后,却有不为人知的隐情,当时帮助刘鹗买米赈灾的团体中,有一伙北京西郊的武装力量。清廷表面惩罚太仓案,实为镇压异党。这件事,只在刘鹗个人日记中有所记载。
《老残游记》中的几位关键人物,都只是真实人物简单化名。如酷吏玉贤,就是光绪年间著名的酷吏毓贤,出任曹州知府期间,以站笼杀了2000多良民。而被后人称道的妓女黑妞、白妞确实是刘鹗在调查中结识的名妓。在刘鹗日记的记录中,白妞曾协助他勘破不少案件。
夜行者的故事,看似离奇,却往往包含更多真相。在《老残游记》中,刘鹗曾自我点评:
“野史者,补正史之缺也。名可托诸子虚,事须征诸实在。”
这正是他作为夜行者的自白。金木在给《白日新闻》写的一篇评论中表达过类似的意思:
“不以春秋笔法,不做编造扭曲,唯以野史稗类之角度,辅以剪裁结构之法,做真实记述。”
弄清了《夜行记》的事情后,老金去了趟刑警队,他想知道邱老板之死的真相。
邱老板是被人用一本一千多页的书砸死的,这本书叫《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
凶手是个偷书贼,专偷珍本善本,常年流窜在潘家园和琉璃厂,以倒卖为生。屈老板求购《毛主席语录》不成,便雇了偷书贼去邱老板家中偷书,行窃过程中遇到回家的邱老板,二人打了起来。
图八
(警察在邱老板屋内拍摄的凶器,上面有凶手和邱老板的指纹,推断凶手清理了室内的打斗痕迹,并伪造了意外现场)
警察在小区的垃圾桶内找到了凶器。这是本奇书,能读懂的人没几个。书的精装封面厚实坚硬,抡起来比硬皮《新华字典》还顺手。
这个真相让老金唏嘘不已,以书为生的人,死在一本书下,或许是命运使然。
随后,老金说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和太祖父一样,他自己也是一名夜行者。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老金跑遍全国做夜行者,参与和记录了许多重大案件。
之所以退休,是因为他违背了这个行当不能收徒弟这样一项秘密准则。几年前,他收了一名徒弟,叫徐浪。徐浪和另一个叫周庸的年轻人,可能是现在北京仅存的夜行者。
以往夜行者的存在,就像历史的月之暗面。他们究竟经历过怎样的故事,如今只能从这本笔记中去探寻。老金决定,将《夜行记》中的故事讲出来,做一名“案头夜行者”——讲述夜行者故事的人。
在他看来,讲故事和徒弟查案一样有趣。
第1案 摄影师痛失爱童 白塔寺怪猴人语
前几年在各地跑的时候,经常见到残疾的乞丐,有大人,有小孩。最近好像少了些,但也会在北京的天桥、地下通道见到。每次,我都会想起小时候去大兴县看的“奇观表演”:一个帐篷里,有各种走穴演出的团体,其中一种是畸形人体秀。
这种东西,看一次就再也难忘,尤其是当你了解到,这背后是一个秘密犯罪团伙在操控,表演奇观的孩子,是人工改造而成。
下面要讲的故事,是我太爷爷金木在1916年调查的一个案子。看完有种陌生又熟悉的感觉。
事件名称:奇闻马戏
事发地点:阜成门外
记录时间:1917年1月
上个月的一天早上,车夫十三来接我出门,说车行里一个姓穆的兄弟丢了女儿,能不能帮着找找。
小姑娘4岁,住在朝阳门神路街,吃过晚饭和邻居小孩在街上玩,到夜里也没回家。母亲上街打听,一个孩子说,有个大爷拿着好看的画片儿,小姑娘就跟着去了。之后三四天都没音讯,家人报了内一区(今朝阳门内地区)警署,却说城外的事情管不了。
拐孩子的事情,确实难查,尤其是城外的拐子,十分猖獗。永定门外,阜成门外,经常有“武拐子”在街上游荡,乘人不备抱起小孩就跑。丢掉的小孩很快会被卖到外地,大点的孩子甚至会被当作“猪仔”卖到南洋。
我带十三去了《白日新闻》编辑部,刊了寻人广告,托几位记者帮忙打听朝阳门外的动静。下午,又找到老朋友韩斌,让他到东郊警署找人查查。我很清楚,这些没多大用,已经这么多天,拐子很可能已经把小姑娘卖出了北京。
事情过了半个月,没一点下落。几天后,却又有一件怪事找上我,因为这件事,穆家的小姑娘被找了回来。然而,我却宁愿自己从没帮上这个忙。
冬至那天,天气干冷,我本想和十三在家吃顿饺子,但有人送来名帖,说一位姓袁的朋友请我喝茶。
中午,十三拉我到鼓楼东大街的天汇茶园,那朋友已经在包间里等着了,竟然是袁寒云。他梳着油光的分头,穿着丝绸棉马褂,一边跟着台上咿咿呀呀,一边喝茶。他身后站着两个跟班,都穿着西装,梳着背头。
我四下看了看,整个包间只请了我一个。这个少年时结识的朋友,从小就是个人物,出手阔绰。三月份,他父亲搞了场做皇帝的闹剧,这事儿我觉得很可笑。但父亲归父亲,儿子是儿子。况且,他父亲已经死了。
我寒暄几句,跟他聊最近北京的状况。寒云却不提正事,跟我讲最近新淘来的古钱币。聊一半,他忽然停下,说有正事,招呼旁边的一个跟班,递上个空白信封。
他前天逛鬼市,发现了一些奇形怪状的照片,就买下来,想送我做素材。我一边接过信封,一边笑说:“鬼市卖的照片不就是西洋春宫照吗?你又不缺女人,还喜欢这个?”
寒云没笑,说照片不是我想的那种。
打开信封,我不笑了。这确实是“奇形怪状”的照片。最上面一张,是个黝黑的男孩,十几岁的样子,两腿萎缩并以古怪的角度折在身下,站在街边。
再翻一张,是个十几岁女孩的侧面照。女孩衣衫褴褛,抱着一个旧竹筐,坐在街边乞讨。她梳着松散的辫子,头发耷拉在额头,仔细看,却发现眼睛是瞎的,两块肉瘤糊在眉毛下面。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在惊悚世界当奶爸 (虫下月半) 番茄vip2022-01-31完结悬疑灵异最强异能者隐退,带回一个软糯小萌娃,开启宠女日常。小团子:爸爸,我要骑马马。沈...
-
诡异档案馆 (张说) 番茄vip2022-01-22完结悬疑系统穿越灵异开局柚子打鬼,陆炽接触了一个神奇而又光怪陆离的档案馆。原本以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