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朝义逃至贝州,与其将薛忠义等会合。仆固瑒追到临清,朝义从衡水率兵3 万回军攻打,仆固瑒设下伏兵,打退叛军。在下博又败叛军,朝义逃至莫州。仆固怀恩命都知兵马使薛兼训、兵马使郝庭玉与田神功、辛云京会合于下博,围攻莫州。广德元年(公元763 年)正月,史朝义挑选5000 精兵突围,欲往幽州发取救兵,朝义一去,留守莫州的田承嗣即举城降唐。仆固瑒等率兵3 万穷追朝义。当朝义逃至范阳时,范阳节度使李怀仙已投降官军,他只得东逃广阳,但广阳也拒绝接纳。他想再北逃,投奔奚、契丹,但当他逃到温泉栅,就被李怀仙派来的追兵赶到,朝义自杀于林中。河北平定,长达8 年的安史之乱至此告一段落。
② 《资治通鉴》卷222,上元二年三月。
① 《资治通鉴》卷222,宝应元年十月。
(二)代宗平藩安史之乱历时8 年,唐廷借助回纥之力,最终将叛军从河南赶回到河北,但朝廷并未能实际控制河北,只是命其各统其众而已:李宝臣(原名张忠志)为成德节度使,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薛嵩为相卫节度使,李怀仙为卢龙节度使。在平叛中,来瑱出镇襄阳,后被征召入京师,其部将推梁崇义为节度使,朝廷无力讨击,只好承认既成事实,广德元年(公元763 年)正月,正式任命他为襄州刺史,山南东南节度留后。永泰元年(公元765 年)五月,镇守淄青的平卢节度使被其兵马使李怀玉驱逐,七月,朝廷任命李怀玉为留后,赐名李正己。他们取得节度使位置后,积极与河北安史旧将相勾结,互为表里,抗拒朝廷。史称河北诸镇"收安史余党,各拥劲兵数万,治兵完城,自署文武将吏,不供贡赋。与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及(李)正己皆结为婚姻,互相表里。朝廷专事姑息,不能复制。虽名为藩臣,羁縻而已"。①为了防止河北诸镇南下,朝廷在河北周围设置节镇,但随着其力量的增强,又会对朝廷产生离心力,所谓"去唐之乱者,藩镇也;而所以致唐之乱者,亦藩镇也"。②朝廷对这些跋扈节镇采取了武力解决的办法。
1。讨击魏博大历三年(公元768 年)六月,幽州兵马使朱希彩、经营副使朱泚及其弟朱滔一起,谋杀了节度使李怀仙,朱希彩自称留后,闰六月,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率兵攻讨希彩,被击败,朝廷不得不承认朱希彩为节度使。七年(公元772 年)朱希彩又被李怀瑗所杀,军士不知所以。驻军于城北的朱泚与其弟朱滔劝军士拥立朱泚,朝廷遂任命朱泚为节度使。八年(公元773 年)昭义节度使薛嵩死,军中拥立其子薛平,薛平让位于其叔父薛崿,遂以薛崿为留后。九年(公元774 年)魏博田承嗣指使昭义将士作乱,次年正月,昭义兵马使裴志清驱逐薛崿,率其众归附田承嗣。田承嗣以救援为名,出兵攻取相州,薛崿逃奔洺州。代宗派人到魏州,劝谕承嗣息兵,但承嗣不听,占据了相卫等4 州。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淄青节度使李正已与田承嗣本有矛盾,他们乘此机会,向朝廷要求出兵攻伐承嗣。
唐廷欲利用河北藩镇之间的矛盾来攻讨田承嗣,于是,四月,下令"贬承嗣为永州刺史,仍命河东、成德、幽州、淄青、淮西、永平、汴宋、河阳、泽潞诸道发兵前临魏博,若承嗣尚或稽违,即令进讨,罪止承嗣及其姪悦,自余将士弟姪苟能自拔,一切不问"。①朱滔与李宝臣、河东节度使薛兼训攻打魏博之北,李正己与淮西节度使李忠臣等攻打其南。
五月,田承嗣属将霍荣国以磁州降,李正己攻下德州,李忠臣率永平、河阳、怀、泽潞步骑4 万进攻卫州。六月,田承嗣派其将裴志清攻打冀州,但志清率军向李宝臣投降,承嗣亲自率军围攻冀州。李宝臣派张孝忠率精骑4000 为先锋拒击,自己率大军紧随其后。田承嗣看到各道军队四面进击,自己的部将也都相继投降,八月,"遣使奉表,请束身归朝",但同时却派其
① 《资治通鉴》卷223,永泰元年五月。
② 《唐语林》卷8。
① 《资治通鉴》卷225,大历十年四月。
将卢子期进攻磁州。九月,李宝臣、李正己会合于枣强,围攻贝州,魏博面临着有被分割的危险,田承嗣出兵救援。但在两军攻打贝州之前,各饗将卒,成德赏厚,平卢赏薄,平卢士卒为此而有怨言。李正己恐其士卒因此作乱,便率兵退去。宝臣得知,也率兵撤退。李忠臣得知此两军都先后撤去,也解卫州之围而南渡黄河,屯于阳武。后李宝臣与朱滔合攻沧州,但未能攻克。十月,李宝臣与昭义节度留后李承昭大败围攻磁州的卢子期,河南诸将也在陈留打败了田悦。
面对这种形势,田承嗣采用各种手段,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首先,他释放了从前李正己派来的使者,并且将自己辖区内的户口、甲兵、谷帛之数上报李正己,说"承嗣今年八十有六,溘死无日。诸子不肖,悦亦孱弱,凡今日所有,为公守耳,岂足以辱公之师旅乎!"李正己非常高兴,遂按兵不进。"于是河南诸道兵皆不敢进,承嗣既无南顾之虞,得专意北方"。①北线的李宝臣因其攻讨有功,唐廷派宦官马承倩去军中慰劳。当李宝臣回赠礼品时,遭到马承倩的侮辱,兵马使王武俊劝宝臣说:"今公在军中新立功,竖子尚尔,况寇平之后,以一幅诏书召归阙下,一匹夫耳。不如释承嗣以为己资"。②宝臣遂有玩寇之志。田承嗣在解除其南顾之忧后,又挑拔北线李宝臣与朱滔的关系,使其彼此攻伐,于是派说客游说李宝臣说:"公与朱滔共取沧州,得之,则地归国,非公所有。公能捨承嗣之罪,请以沧州归公,仍愿从公取范阳以自效。公以精骑前驱,承嗣以步卒继之,蔑不克矣。"①李宝臣信以为真,与承嗣暗中连络,密谋袭取范阳。不久,宝臣就率军偷袭了与其连兵攻打承嗣的朱滔,朱滔无备而败。宝臣欲乘胜袭范阳,因范阳有备而止。这样,北线的两支联军也产生了矛盾,彼此防范不暇,虽事后李宝臣得知自己为田承嗣所戏弄,却也不敢再与朱滔合势攻承嗣。
此后,田承嗣屡次上表朝廷请罪,李正己也为之上表,请求赦免承嗣。
朝廷只好赦免承嗣,攻打魏博的军事行动就这样不了了之。
史称代宗朝对藩镇一昧姑息。其实,代宗承安史大乱之后,朝廷已无力再与藩镇轻启战端,所以大历初年,对藩镇内部经兵变而自立为节帅者,大多予以承认。这是在当时情况下不得已的作法。当代宗得知河北诸镇间的矛盾可以利用时,他就马上利用其力量组织攻伐。但利用其矛盾予以攻伐的前提是自己有足够的力量可以控制他们,然而,当时朝廷却没有这种力量,终于,这场攻伐不了了之。
2。平定汴京大历十一年(公元776 年)五月,汴京留后田神玉死,都虞候李灵曜杀掉兵马使孟鉴,与北边的田承嗣勾结,图谋效法河北,夺取汴京节度使的位置。朝廷任命永平节度使李勉兼任汴京留后,经营李灵曜,七月,田承嗣派兵攻打滑州,大败李勉,八月,朝廷又命淮西节度使李忠臣、永平节度使李勉、河阳三城使马燧攻讨李灵曜。淮南节度使陈少游、淄青节度使李正己也都进兵攻讨,李灵曜的部将李僧惠、刘昌、高憑、石隐金降。十月,李忠臣
① 《资治通鉴》卷225,大历十年十月。
② 《资治通鉴》卷225,大历十年十月。
① 《资治通鉴》卷225,大历十年十月。
沿汴水南岸、马燧沿北岸进击灵曜,屡次打败灵曜,又与陈少游的前锋部队会合,在汴州城西大败灵曜,灵曙退入汴州城固守,李忠臣等将率军包围了城池。这时,田承嗣派田悦率军救援灵曜,在匡城击败了永平、淄青的部队,乘胜进军到汴州,在距城数里的北边安下营寨。李忠臣派李重倩率轻骑数百人在夜里偷袭田悦,李忠臣、马燧乘机率大军攻打,田悦不战而溃,脱身北逃。李灵曜听到田悦败走,也连夜逃离汴州,逃至韦城,被永平军将领杜如江生擒。汴州划归汴西李忠臣。
(三)德宗平藩大历十四年(公元779 年)唐代宗死,唐德宗即位。他整顿财政,实施两税法,积蓄财力,同时,疏斥宦官,减免租赋,力矫代宗时的种种积弊。在对藩镇的政策上,也积极进取,以平定天下为己任。而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对泾州刘文喜的平定,更坚定了他用兵藩镇的决心。
建中二年(公元781 年)正月,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其子李惟岳请求继承其父节度使之位,德宗不许。但当初李宝臣与李正己、田承嗣、梁崇义相结,期以土地传之子孙,故承嗣之死,宝臣力为之请于朝,使以节帅授田悦,而今田悦则屡为惟岳请继袭,德宗欲革前弊,不许。田悦见朝廷不允许李惟岳继承父职,便与李正己都派人到李惟岳处,支持其起兵拒命。朝廷与河北诸镇处于剑拔驽张的状态。
1。朝廷调军出击(1)攻伐魏博建中二年五月,田悦亲率兵数万围攻临洺,平卢李正己也派兵扼守徐州的甬州、渦口,企图控制运河;梁崇义拒绝与朝廷合作,阻兵襄阳,截断江淮到长安的交通,江淮财赋不能顺利抵达长安。六月,德宗命李希烈进攻梁崇义。
相似小说推荐
-
暗影谍云 (深蓝的国度) 起点VIP2022-04-30完结从白雪皑皑的黑土地,来到风起云涌的沪市,一人多面,他心思细密、他机智灵活、他信仰坚定,...
-
明朝假太监 (东北老坛) 创世VIP2019-06-13完结听说过葵花宝典吗?欲练神功,挥刀自宫。错了,完全错了!那本葵花宝典是盗版地,真正的葵花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