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隋唐五代史 (史仲文)


  九月,唐军在经过补充调整后,决定大举反攻。十三日,天下兵马大元帅、广平王李俶率朔方等唐军及回纥、西域之众15 万,号称20 万,从凤翔出发,二十七日,进至长安城郊,布阵于香积寺北沣水之东,以李嗣业为前② 《资治通鉴》卷220,至德二年十月条《考异》。
  ① 《资治通鉴》卷219,至德元载十二月。
  ② 《资治通鉴》卷219,至德二载正月。
  军,郭子仪为中军,王思礼为后军。叛军10 万,在官军之北列阵,双方交战,官军先败后胜。叛军败退后退出京城,二十八日,官军收复京城。
  郭子仪率蕃汉兵追击至潼关,攻克华阴、弘农,叛军张道儒走保陕郡。
  安庆绪悉发洛阳兵,派严庄统领,前去与张通儒会合以拒击官军。十月十五日,广平王李俶率军出曲沃,回纥叶护派其将鼻施吐拔裴罗率军从南山旁边搜索,驻军于岭北。郭子仪与叛军相遇于新店,叛军依山列阵,子仪与之交战,回纥从南山袭击其后,两面夹击,大败叛军,严庄、张通儒等弃陕东走,官军占据了陕城。什固怀恩追击,安庆绪率其余党从苑门退出洛阳。二十一日郭子仪派张用济、浑释之率兵攻取了河阳及河内,严庄投降。
  安庆绪走保邺郡,其骁将阿史那承庆等分别投奔常山、赵郡、范阳。十多天后,蔡希德从上党,田承嗣从颍川,武令■从南阳各率所部来归,他又募兵于河北诸郡,众至6 万,军声复振。但其大将李归仁及精兵曳落河、同罗、六州胡数万人溃归范阳。安庆绪看到史思明日渐强大,心颇忌之,命阿史那承庆、安守忠到范阳征兵,欲乘机除掉思明。史思明先发制人,拘禁了承庆、守忠,向唐投降。唐以其为范阳节度使,命他率军讨安庆绪,同时,命郭子仪驻守东都,经营河北。
  5。史思明再叛南下(1)相州之战乾元六年(公元758 年),镇守于太原的李光弼认为史思明终究还要叛乱,就劝肃宗任命乌承恩为范阳节度副使,使之与阿史那承庆共图史思明。但此事被史思明查出,杀死了乌承恩,并积极筹划,等侍时机再次起兵。九月,肃宗命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淮西节度使鲁炅、兴平节度使李奂、滑濮节度使许叔冀、镇西北庭节度兵马使董秦率兵20 万围攻安庆绪。又命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关内泽潞节度使王思礼率兵助战,以宦官开府仪同三司鱼朝恩为观军容、宣尉、处置使,负责协调各军。命朔方左武锋使仆固怀恩率领前来助战的回纥骁骑3 千随大军出征。十月,郭子仪从杏园渡过黄河,东至获嘉(今河南获嘉),打败叛军安太清,进围卫州;鲁炅、季广琛、崔光远、李嗣业等各路兵马也都先后渡过黄河,与郭子仪会合于卫州。安庆绪以7 万人马倾巢出动,但为唐军所败。郭子仪攻克卫州,乘胜追至邺城,许叔冀、董秦、王思礼以及河东兵马使薛兼训也都率军先后赶到。安庆绪率军与唐军大战于愁思冈,又遭惨败,只得退入邺城固守,唐军包围了邺城。安庆绪急忙派人向史思明求援,并答应愿让位于史思明。史思明发范阳兵13 万救援,但他不敢遽进,先派李归仁率兵骑1 万驻扎于滏阳(今河北磁县),遥为安庆绪声援。十一月,他分兵3 路南下,十二月击溃魏州崔光远部,乾元二年(公元759 年)正月,史思明筑城于魏州城北,自称大圣燕王。
  面对史思明的援兵,李光弼认为"思明保魏州而按兵不进,此欲使我懈惰,而以精锐掩吾不备也。请与朔方军同逼魏城,求与之战。彼惩嘉山之败,必不敢轻出。得旷日引久,则邺城必拔矣。庆绪已死,彼则无辞以用其众也"。①鱼朝恩以为不可,乃止。胡三者认为"使用光弼之计,安有滏水之溃乎!"李光弼这一战略方案有其可行之处,其战略目标是拖住史思明,使其不能南
  ① 《资治通鉴》卷221,乾元二年正月。
  下,为唐军争取时间,攻破邺城。但这其中有二个问题,第一,史思明拥13万之众,会不会出战?万一出战,后果会怎样?更重要的是是否会受到两面夹击?第二,即使攻破,史思明若乘唐军攻战之余,尚未能休整之机,倾全力南下,又当如何应付?这些问题,都是未知数,所以,光弼的这一战略方案在具体实施中会打很大折扣。
  二月,郭子仪等在邺城外筑了双重垒垣,挖了3 道壕沟,引漳水灌城。
  城中被淹,粮食已尽,然而唐军没有统一指挥,进退步调缺乏协调。邺城久围不下,唐军上下懈怠。史思明看到时机成熟,率军从魏州赴邺城,欲乘唐军疲惫之机与唐军决战。
  三月,官军步骑60 万列阵于安阳河北,史思明亲自率精兵5 万迎战。唐诸军见其兵少,以为是游兵,未予重视。思明挥军直进,李光弼、王思礼、许叔冀、鲁炅率军与之交锋,双方伤亡过半。这时忽然狂风大作,两军大惊,官军向南溃退,叛军向北溃退,甲仗、辎重委弃于路。郭子仪率朔方军断河阳桥保卫东都,留守东都的官吏都已向襄、邓逃去。各军节度使都溃归本镇,只有李光弼、王思礼两支部队全军而归。
  郭子仪退到河阳,想就地坚守,但军士彼此惊扰,他只得又退到缺门。
  诸将继至,众及数万。请将欲放弃东京,退保陕、蒲,都虞候张用济认为"蒲、陕荐饥(禾麦连年不熟),不如守河阳,贼至,并力拒之"。①子仪遂命都游奕使韩游环先率500 骑兵赶赴河阳,张用济率5000 步兵继后,抢占了河阳。张用济命所部兵士修筑了南、北两座城池。河西节度使段秀实率领将士妻子及公私辎重从野戍渡过黄河,待命于河清南岸。
  史思明得知官军溃退而去后,也从沙河整兵进屯于邺城之南,并设计执杀了安庆绪,四月,他在范阳称大燕皇帝,改元顺天。
  (2)河阳之战邺城之败后,唐肃宗将郭子仪召回京城,以李光弼代之为朔方节度、兵马元帅。
  九月,史思明命其子史朝清守范阳,命诸郡太守各率兵3000 随自己南下。分兵4 路,会攻汴州。镇守汴州的汴滑节度使许叔冀一战不利即举州以降。史思明乘胜攻打郑州,李光弼率军退到洛阳。李光弼鉴于唐军兵力不足,无力全线防守,于是决定放弃东都,集中兵力,固守河阳,以便与泽潞连成一气,彼此配合,阻击叛军西进。史思明进占洛阳后,一无所获,因怕官军突袭其后,也退出洛阳城,屯兵于白马寺之南,在河阳之南修筑月城,与光弼对峙。
  (3)邙山之战上元二年(公元761 年)正月,唐军将领中有人认为史思明的将士都是燕人,久戍思归,上下离心,主张进击。陕州观军容使鱼朝恩深以为此,并屡向肃宗建议出兵。虽然李光弼以叛军兵锋尚锐,不同意出击,但肃宗求胜心切,不断催促光弼进兵。
  二月,李光弼命军队在邙山依险列阵,但仆固怀恩列阵于平原,光弼说:"依险则可以进,可以退;若平原,战而不利则尽矣。思明不可忽(轻视)也。"①命他移军于险,但怀恩仍以军阵列于平原。就在唐军军阵尚未列定之
  ① 《资治通鉴》卷221,乾元二年三月。
  ① 《资治通鉴》卷222,上元二年二月。
  际,史思明乘机发起攻击,官军大败。军资、器械丧失殆尽。光弼、怀恩渡过黄河,走保闻喜,鱼朝恩、卫伯玉退回陕郡。河阳、怀州也被叛军攻占。史思明乘胜西进,攻打潼关。他命史朝义率军为前锋,从北道进击;自己率大军从南道继之。三月,史朝义在礓子岭(在陕州东)受到卫伯玉的阻击,几次进攻都未能突破唐军防线。史思明只得屯军于永宁,斥责史朝义进攻不力。史朝义发动兵变,杀死史思明,自立为帝。这是叛军势力的转折点,史称"时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为丘墟,而朝义所部节度使皆安禄山旧将,与思明等夷。朝义召之,多不至,略相羁縻而已,不能得其用。"②叛军分裂后,彼此各怀心事,未能乘胜西进,而且也决定了河北日后一分为三的格局。官军在稍事整顿后,乘叛军内部分裂之机,在各个战场上接连取胜,整个战局向有利于官军的方面转变。全线反攻的战机日渐成熟。
  (4)全面反击邙山之败后,唐任命李光弼为河南副元帅,统一指挥河南的讨叛军队,命郭子仪统一指挥河北、河东的军队,积极准备全线反击。宝应元年(公元762 年)十月,代宗命雍王适为天下兵马元帅,仆固怀恩为副将,领诸军节度行营,统领屯于陕州的大军进讨史朝义。仆固怀恩与回纥兵为前锋,陕西节度使郭英乂、神策观军容使鱼朝恩殿后,从渑池东进;泽潞节度使李抱玉从河阳东进;河南等道副元帅李光弼从阵留进击;雍王适留镇陕州。
  史朝义听到官军将至,与诸将谋议对策。阿史那承庆说:"唐若独与汉兵来,宜悉众与战;若与回纥俱来,其锋不可挡,宜退守河阳以避之。"①但朝义不从。官军先后在横水、昭觉寺大败史朝义,史朝义轻骑逃走。仆固怀恩收复东都及河阳后,留回纥兵扎营于河阳,派其子仆固瑒和朔方兵马使高辅成率步骑1 万余人乘胜追击史朝义。至郑州,再战再捷,朝义逃至汴州,其将张献诚闭门拒之,朝义逃往濮州,在濮州北渡黄河。仆固怀恩攻克滑州,继续追击,在卫州连败朝义。邺郡节度使薛嵩以相、卫、洛、邢 4 州向陈郑泽潞节度使李抱玉投降,恒阳节度使张忠志以恒、赵、深、定、易5 州向河东节度使辛云京投降。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