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悦全力围攻临洺,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告急于朝廷。七月,德宗命河东节度使马燧率步骑2 万与李抱真合军,前去救援临洺,又派神策兵马使李晟率禁军助战。马燧与李抱真合兵8 万,东下壶关,驻军于邯郸。之后,进军临洺,大败田悦。田悦率军夜遁,他派去围攻邢州的军队也解围而去。
田悦败后,收拾散卒,驻军于洹水,并向成德和淄青求救。淄青军队驻于其东,成德军队屯于其西,3 支军队首尾相应。马燧率官军进屯于邺,朝廷也命河阳节度使李艽率军增援马燧等军。田悦以官军粮少,坚壁不战。马燧决定用围魏救赵的策略逼其出战。他在半夜时分率军沿洹水去围攻田悦的老巢魏州,当官军行走了十多里后,田悦得到战报,急忙率步骑4 万渡过浮桥,追杀官军。马燧看田悦中计出兵,一面命人烧毁浮桥,斩断其退路;一面回军迎战。两军相交,田悦大败,想要撤退,但浮桥已毁。官军乘势冲杀,大败之,田悦率残兵千人逃回魏州。但马燧与李抱真之间有矛盾,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屯兵于平邑,拖延不进,使田悦有机会逃回魏州。
(2)攻讨淄青建中二年(公元781 年)七月,淄青节度使李正己死,其子李纳欲袭位,德宗不许。十月,徐州刺史李洧举州归降,李纳派王温会同魏博军队共攻徐州。李洧派人告急于朝廷,德宗发朔方兵5 千人,由唐朝臣率领,与宣武节度使刘洽、神策都知兵马使曲环、滑州刺史李澄共救徐州。叛军攻城,久攻不下,又向李纳请求增兵。李纳派石隐金率万人前去援助,与刘洽的宣武军相拒于七里沟。傍晚,宣武军后撤,朔方兵马使杨朝晟向唐朝臣建议:"公以步兵负山而阵,以待两军,我以骑兵伏于山曲,贼见悬军势孤,必搏之;我以伏兵绝其腰,必败之。"①唐朝臣依计而行,果然大败叛军。官军乘胜进
① 《资治通鉴》卷227,建中二年十一月。
至徐州城下,围城叛军见其援军已被击败,也解围而去。
这次用兵解徐州之围,虽未能大规模消灭淄青的有生力量,但却夺回了对运河的控制权,江淮租赋得以顺利地由运河经徐州运抵长安。
建中三年(公元782 年)正月,驻守于濮阳的李纳因受到官军围攻而不得不撤回濮州(今山东鄄城),并向魏州求取援兵。田悦派符璘率300 骑兵去救援,但符璘投降了马燧。官军进围濮州。
2。战局反复,诸镇拒命(1)朱滔、王武俊拒命建中三年(公元782 年)二月,唐廷对河北的整个局面已基本控制;成德在范阳朱滔的打击下,内部发生兵变,王武俊杀死李惟岳,向朝廷请降;魏博田悦被昭义、河东军围困于魏州;淄青李纳被朔方、宣武、神策军围困于濮州;襄阳梁崇义被迫自杀。史称"时河北略定,惟魏州未下;河南诸军攻李纳于濮州,纳势日蹙。朝廷谓天下不日可平。"①但在这种表象背后,却埋伏着更大的危机:首先,李希烈虽攻占襄阳,逼死梁崇义,但却将襄阳据为己有,后虽被迫让出,然而与朝廷之间却彼此防范,互相准备攻伐。第二,朝廷虽控制了河北,但对参加平叛的朱滔、反正的王武俊并未能完全控制,同时由于王武俊杀死李惟岳,使成德与范阳的对立结束,朝廷再想利用范阳对付成德已不容易。第三,李纳、田悦虽被围困,但他们还拥有相当力量,尚未受到毁灭性打击。而危机潜伏最深的仍为河北。
三年二月,朝廷任命张孝忠为易、定、沧3 州节度,王武俊为恒、冀都团练使,康日知为深、赵都团练观察使。将德、棣2 州划归朱滔,令其撤军,但朱滔前已攻占深州,欲使朝廷将深州也一并划归其统辖,朝廷不许,朱滔就拒绝服从撤兵命令,占深州不退。王武俊自以为杀死李惟岳,功劳很大,但只被任命为都团练使而非节度使,而且又失去了原属成德的赵、定2 州,同时,朝廷还命令他给朱滔3 千石粮,给马燧500 匹战马。这种安排明显地可以看出,首先要削弱成德节度使的势力。王武俊也意识到这一点,认为"朝廷不欲使故人为节度使。魏博既下,必取恒冀,故先分其粮马以弱之,"②故武俊也不肯奉诏。
(2)四镇联兵抗朝廷被围困的田悦得知朱、王2 人拒绝服从朝廷之命后,立刻派人间道去深州为朱滔分析说"今上志欲扫清河朔,不使藩镇承袭,将悉以文臣代武臣,魏亡则燕赵为之次矣;若魏存,则燕赵无患"。朱滔答应南下救援田悦后,又派人游说王武俊说"闻有诏支粮马与邻道,朝廷之意,。。先欲贫弱军府,俟平魏之日,使马仆射(马燧)北首,朱司徒南向,共相灭耳"。①田悦所述虽为游说之辞,但却是对当时形势和利害关系十分中肯的分析。德宗即位,刘文喜跋扈,德宗坚决予以讨击;田承嗣死,德宗也不许田悦袭位,足见德宗是想从根本上解决藩镇问题;而要解决藩镇问题,必先解决河北问题,所谓"志欲扫清河朔,不使藩镇承袭"。如果能平魏博,则一
① 《资治通鉴》卷227,建中三年二月。
② 《资治通鉴》卷227,建中三年二月。
① 《资治通鉴》卷227,建中三年二月。
定会经营范阳,所谓"魏亡则燕赵为其次矣"。朱滔所以能很爽快地答应魏博田悦的要求,也是看到了朝廷的战略目标绝不会仅仅平魏博而已。所以,他不但自己决心要起兵抗命,还要主动游说王武俊,以期共同起兵,对抗朝廷。而朱滔游说王武俊之辞与田悦游说他的话几乎完全一样,说朝廷灭魏博后一定会灭成德,划分属地,分其兵粮已是其前声。总之,朝廷的战略目标的确是要扫清河朔,面对这种形势,他们势必要联合起来对抗。
四月,德宗命卢龙、恒冀、易定发兵万余人到魏州攻讨魏博田悦,王武俊拒命,并将朝廷使者执送朱滔。朱滔则积极准备南下攻打马燧。由于魏州尚未平定,王武俊又公开拒命,德宗就封朱滔为通义郡王,希望以此来稳住他。但朱滔反谋已定,对此不予理会,与王武俊联兵围逼赵州的康日知。同时派兵占据要地,防备张孝忠袭击其后。之后,朱滔率步骑25000,王武俊率兵15000,会合于宁晋,南下救援田悦。田悦得知朱王2 人发兵南下救援后,就派其将康愔率兵万余出城西,与马燧战于御河之上,但被官军击败。五月,德宗命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率军与神策步骑5000 人会合,东讨田悦,北拒朱滔。朱滔、王武俊率军到魏州后,田悦带着牛酒出迎,犒劳诸军,朱滔驻军于惬山。同一天,李怀光也率军赶到,马燧整军出迎。朱滔见官军整军,以为要来袭击自己,就立刻列阵出战。李怀光见他军阵尚未列毕,即欲乘势袭击,马燧劝他先休整将士,日后自有机会出战,怀光不听,在惬山之西攻打朱滔,杀其步卒千余人,朱滔军队为之丧气。就在官军争相入朱滔军营争夺宝货之时,王武俊率2000 骑兵横冲过来,将官军斩为两截,朱滔乘势整军回击,大败官军。官军退回营垒,坚壁固守。当天夜里,朱滔又掘开永济渠水,截断了官军的粮道和退路。第二天,水深3 尺,官军被困,马燧急忙派人向朱滔求和,请求允许官军退归本道,不再与河北诸镇对抗,朱滔答应了他的请求。七月,官军渡水而西,退保魏县以拒击朱滔。数日后,朱滔也率兵驻军于魏县东南,与官军隔水相拒。
淄青李纳也向朱滔求援,朱滔派其兵马使信都承庆率兵前往。李纳攻打宋州,未能攻克,就派兵马使李克信、李钦遥屯军于濮阳、南华以拒击刘洽。朝廷命淮宁节度使李希烈攻讨李纳。
神策行营招讨使李晟请求自己率兵北上救援张孝忠。德宗同意后,他从魏州北上赵州,围攻赵州的王士真解围而去。李晟与张孝忠合军,北攻恒州。十一月,朱滔称冀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李纳称齐王,以朱滔为盟主。
(3)李希烈起兵称帝朱滔、王武俊、田悦与官军对峙已达数月之久,朱王2 军的军饷供应都由田悦提供,时间一久,力已难支。朝廷命李希烈攻讨李纳,李希烈率所部30000 移镇许州,派亲信与李纳勾结,欲突袭汴州。同时,他又和朱滔等勾结,欲起兵反唐,东南漕运为此而再次断绝。十二月李希烈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朱滔、王武俊孤军深入,南下救援田悦,与官军对峙日久,渐已困弊,于是极力劝李希烈称帝,想以此来打乱唐朝廷对河北的攻伐。李希烈的叛乱,给朝廷的平藩带来很大危胁,首先是阻断了漕运,使朝廷财政发生困难;其次,他在四年(公元783 年)正月,派兵攻克汝州,又四出征讨,直接威胁到东都的安全。于是朝廷命哥舒曜为东都、汝州节度使,率凤翔、邠宁、泾原、奉天、好畤的行营兵万余人攻击希烈,又命各道军会同攻打。哥舒曜率兵行至郏城(今河南郏县),与李希烈的前锋陈利贞相遇,哥舒曜挥兵击溃之,稍稍挫败了李希烈的攻势。李希烈派封有麟攻占了邓州(今河南邓县),把江淮与长安的南线交通也阻断了,朝廷只得修治上津山路以通江淮。
相似小说推荐
-
暗影谍云 (深蓝的国度) 起点VIP2022-04-30完结从白雪皑皑的黑土地,来到风起云涌的沪市,一人多面,他心思细密、他机智灵活、他信仰坚定,...
-
明朝假太监 (东北老坛) 创世VIP2019-06-13完结听说过葵花宝典吗?欲练神功,挥刀自宫。错了,完全错了!那本葵花宝典是盗版地,真正的葵花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