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隋唐五代史 (史仲文)


  二月,哥舒曜攻克汝州(今河南临汝),生擒守将周晃。三月,江西节度使李皋在黄梅击败了李希烈的大将韩霜露,又攻克黄州(今湖北新洲)。李希烈在蔡山修筑营栅,恃险固守,李皋声言西取蕲州,并率船队溯流而上,在蔡山的希烈军闻知便沿江阻击。在离蔡山300 多里时,李皋出其不意,拨转船头,顺流而下,急攻蔡山,希烈回军救援,但未及赶回,蔡山(今安徽黄梅山之南)已被官军攻克。官军又乘胜击败了赶回救援的叛军,并进占蕲州(今湖北蕲春)。李希烈引军退回蔡州(今河南汝南),欲待朱滔前来赴援。
  四月,德宗命白志贞在京城召募军队,进讨希烈。又命永平、宣武、河阳3 军的统帅李勉为淮西招讨使,哥舒曜为其副将,命荆南节度使张伯仪为淮西应援招讨使,以山南东道节度使贾耽、江西节度使李皋为副将,接应哥舒曜。八月,李希烈率兵30000 包围了驻屯于襄城的哥舒曜,德宗命李勉及神策军将领刘德信率兵救援。九月,神策军将刘德信、宣武将唐汉臣被希烈将李克诚打败,襄城更加危急。
  在神策、永平、宣武、淮南、浙西、荆南、江泗、沔鄂、湖南、黔中、剑南、岭南诸军分列于淮宁四周、对付李希烈的同时,河东、泽潞、河阳、朔方诸军也在河北与朱滔、王武俊、田悦展开了争伐。
  (4)泾原兵变德宗认为讨伐李希烈之所以久而无功是由于诸军不相统一,于是在建中四年(公元783 年)八月任命舒王李谟为荆襄等道行营都元帅,以萧复为长史,孔巢父、樊泽为司马,征调泾原等道兵马前往救援襄城。十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奉命率军5000 去襄城,当行至京师时,军士都以为朝廷会大加赏赐,但朝廷却一无所赐,于是军士哗变,转而攻打京师,仓猝间德宗狼狈出走,奔往奉天(今陕西乾县)。史称此次事变为"泾原兵变"。兵变士卒推朱泚为首领。不久,朱泚称帝于长安。朱滔派往襄城的军队在半道得知泾原兵变、朱泚称帝后,调头赶往长安,与朱泚会合。
  坚守襄城的哥舒曜因没有得到救援,在食尽后放弃襄城,撤回洛阳,李希烈进占襄城,进而攻打汴州。由于援军不至,固守无力,李勉放弃汴州,逃奔宋州(今河南商丘)。希烈在攻克襄邑(今河南睢县)后,又进攻宁陵(今河南宁陵),漕运再度受阻,江淮大震。
  与朱滔、王武俊、田锐对峙于魏县的官军,听到泾原兵变、德宗逃往奉天的消息后,李怀光率众赶赴长安,马燧、李艽各自引兵归镇,李抱真退屯临洺。田悦欲劝王武俊乘势与马寔共攻临洺,李抱真派贾林游说王武俊说:"临洺兵精而有备,未易轻也。今战胜得地,则利归魏博;不胜,则恒冀大伤。易、定、沧、赵皆大夫之故地也,不如先取之。"①于是,王武俊与马寔也撤军北归。
  泾原兵变是德宗平藩战争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战争形势发生了逆转。
  从朝廷方面来说,此次兵变,阻止了官军的继续平叛,不得不回军勤王,使3 年的平叛成果毁于一旦;从叛军方面来看,朱泚称帝于长安,与朱滔气势
  ① 《资治通鉴》卷228,建中四年十月。
  相通,彼此应援,其力量在叛军中变为最强,并因此而欲完全控制河北。②这就使叛军内部的力量平衡受到破坏,成德、魏博开始受到朱氏兄弟的巨大威胁,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已被打破。所以当马燧派贾林去游说王武俊时,③王武俊决定与马燧、李抱真互通声气,约为兄弟,联合以对付朱氏兄弟。(5)王武俊、田悦与朝廷联合对抗朱氏建中四年(公元783 年)十一月,李怀光率军赴难,解奉天之围,朱泚被迫退入长安。十二月,朝廷派人与田悦、王武俊、李纳联络,双方秘密接触,准备联合起来对付朱泚、朱滔。
  二十四日,朱滔率范阳步骑50000、回纥兵3000 南下,派人让田悦发兵随之一同南下。田悦犹豫不决,召集谋士商议,司武侍郎许士则认为"彼引幽陵、回纥十万之兵屯于郊垌(jiōng,野外),大王出迎,则成擒矣。彼囚大王,兼魏国之兵,南向渡河,与关中相应,天下其敦能当之!大王于时悔之无及。为大王计,不若阳许偕之而阴为之备,厚加迎劳,至则托以他故,遣将分兵而随之。如此,大王外不失报德之名而内无仓猝之忧矣。"④许士则的这一对策是以朱氏兄弟力量强大,威胁河北其它藩镇为前提的。它的目的就是要防范朱滔,不再与之合作南下。王武俊得知朱滔派人令田悦出兵,也派其司刑员外郎田秀到田悦处游说:"使之(指朱滔)南平汴、洛,与(朱)泚连衡,吾属皆为虏矣!八郎(指田悦)慎勿与之俱南,但闭城拒守。"①王武俊认为,如果朱滔南下攻克汴洛,打通与朱泚的交通,则其势力会大增,那时朱氏兄弟一定会返回头来对付河北诸镇。所以,他们不但不能帮助朱滔南下,而且要积极与官军联络,乘机出击朱滔,削弱其力量,恢复河北诸镇间力量均衡的局面。田悦听后,决定不发兵助朱滔南下。共同的利害关系,使朝廷与河北的联合成为现实。双方的战略目标取得了一致。
  兴元元年(公元784 年)正月,德宗下诏,赦免王武俊、田悦、李纳、李希烈,全力对付朱泚,王、田、李3 人都取消王号,上表谢罪。朱滔则按其原定计划率军南下,当行至成德、魏博境内时,王武俊、田悦都大具犒享,田悦更是供承丰赡。朱滔到永济(今河北山东交界处馆陶以北)后,相约田悦出兵,田悦以资储已尽,将士不从为由,拒绝出兵。朱滔大怒,当天就派马寔攻克田悦的宗城、经城,杨荣国攻克冠氏县(今河北冠县),田悦闭城自守。朱滔又率军包围了贝州(今河北清河),引水环之,刺史邢曹俊婴城自守。朱滔又派兵攻克武城(今河北武城),派马寔率步骑5000 屯于冠氏,进逼魏州(今河北大名北)。
  三月,魏博发生兵变,田绪杀死田悦而代之。其时朱滔正围攻贝州,李抱真、王武俊率兵前来救援,听到魏博兵乱的消息,不敢贸然进军。朱滔则乘势派郑景济率兵骑5000 援助马寔,攻打魏州。
  四月,魏州、贝州虽未被朱滔攻克,但其势已危,李抱真又派贾林劝说王武俊。贾林为武俊分析当时的战略形势说:"朱滔志吞贝、魏,复值田悦② 朱泚在给朱滔的信中说:"三秦之地,指日可平,大河之北,委卿除沴,当与卿会于洛阳"(通鉴建中四年十月)。
  ③ "朱滔自为盟主以来,轻蔑同列。今。又西倚其兄,北引回纥,其志欲尽吞河朔而王之"(通鉴建中四年十月)。
  ④ 《资治通鉴》卷229,建中四年十二月。
  ① 《资治通鉴》卷229,建中四年十二月。
  被害,倘旬日不救,则魏博皆为滔有矣。魏博既下,则张孝忠必为之臣。滔连三道之兵,益以回纥,进临常山,明公欲保其宗族,得乎!常山不守,则昭义退保西山,河朔尽入于滔矣。不若乘贝、魏未下,与昭义合兵救之;滔既破亡,则关中丧气,朱泚不日枭夷,銮舆反正,诸将之功,孰有居明公之右者哉!"①贾林的分析说到了王武俊的要害处,他不想让朱滔力量增强而威胁自己,但又对直接出兵攻打朱滔心有疑虑,怕官军会乘其出兵时袭击自己。经过贾林的分析,他决定与李抱真联合,共击朱滔。五月,大败朱滔。朱滔自焚其营,引兵退回了幽州。
  围攻奉天的朱泚,由于李怀光的赴援,被迫解奉天之围退回长安,德宗命李怀光进取长安。但李怀光又与朱泚通谋,发动兵变,德宗被迫再从奉天逃到梁州(今陕西汉中)。只有李晟率禁军护驾并经营长安。五月,得知朱滔大败而归的消息后,官军积极准备出击。初七,李晟率军从苑北进攻,二十五日,在光泰门外的米仓村大败朱泚。后连战连胜,乘胜收复京师,朱泚在逃跑途中被杀,六月,德宗回到京城。
  在兴元元年(公元784 年)正月的大赦诏书中,李希烈也在被赦免之列,朝廷的主要目标就是朱氏兄弟。但希烈自恃兵强,非但不去王号,反而自称皇帝,置百官,与朝廷对抗。张建封斩其使者。于是希烈派杜少诚攻打驻守于寿州(今安徽寿县)的张建封,进而攻打江都(今江苏扬州)以便经营江淮。建封派贺兰元均、邵怡守霍丘(今安徽霍丘)的秋栅,阻击少诚。少诚无法越过,于是就想攻占蕲州(今湖北蕲春)、黄州(今湖北新洲),阻断长江交通。当时运河已被希烈阻断,江淮财赋是由长江溯流而上,再经过洋州而至朝廷。如果长江再被隔断,则朝廷就会因财政困难而瓦解。所以,曹王李皋立刻派蕲州刺史伊慎率兵7000 拒击,在永安戍(在今湖北新洲东)大败少诚。李希烈见少诚大败,就想进攻长江上游的要地夏口(今湖北武汉)以阻断江路,于是又派其骁将董侍召募敢死士7000 去袭击鄂州(今湖北武汉),但又被鄂州刺史李兼击败。自此,"希烈东畏曹王皋,西畏李兼,不敢复有窥江、淮之志矣。"①官军收复京师后,十一月,朝廷发兵攻打李希烈。希烈退回蔡州,官军收复汴州。贞元二年(公元786 年)四月,希烈大将陈仙奇发动兵变,杀死李希烈,归顺朝廷。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