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资治通鉴》卷218,至德元载六月。
② 《资治通鉴》卷218,至德元载六月。
调动不开,被叛军打败。这时,崔乾祐又派精兵绕道从官军后面进击。官军前后遭到打击,首尾不能相顾,乱作一团,纷纷退回关内,残兵仅有8000余人。初九,崔乾祐攻克潼关,哥舒翰也被自己的部将生擒投叛军,被解往洛阳。潼关失守后,河东、华阴、冯翊、上洛的防军也都弃城而走。唐玄宗得知潼关失守后,于十三日黎明率禁军及贵妃数人逃离长安,十四日,行至马嵬驿时,禁军发动兵变,诛杀杨氏兄妹,太子也脱离玄宗,收拾残余,投奔朔方。
安禄山没有料到玄宗会那么快离开长安,崔乾祐攻克潼关后,禄山命其在原地待命,十多天后,才派孙孝哲率兵入长安。叛军兵势为之大盛,"西胁■陇,南侵江汉,北割河东之半"。①李光弼正在围攻博陵,得到潼关失守的战报后,解围而去,思明追击,为光弼所败。郭子仪与之一同退回井径,河北又重为叛军所占。
潼关决战的战略决策是非常错误的。潼关之战,使唐军丢掉了战略对峙、遏制叛军的一次战略机会,是唐军的战略转折点,使平叛战争变得更为艰巨。3。两方对峙(1)肃宗备战灵武安禄山占领长安之后,没有进一步扩大战果--既没有追击玄宗,也没有派兵攻打太子在灵武的势力,使唐军有了喘息、休整之机。
七月,太子亨到了灵武(今宁夏灵武),即皇帝位,是为肃宗。肃宗以朔方为根据地,招集亡散,徐图恢复。唐大臣、将帅先后到了灵武。郭子仪率兵5 万从河北赶到灵武,大大增加了在灵武的唐军大本营的军事力量。肃宗欲以此为基本力量,图谋东征,收复两京:--八月,肃宗任命李光弼为北都留守,率河东之兵,经营黄河北;--九月,任命太子广平王李俶为天下兵马元帅,总统诸将,李泌为侍谋军国,元帅府长史,经营灵武;--先后任命鲁昊为山南东道节度使,贺兰进明为河南节度使,张巡为河南节度副使,高适为准南节度使,以阻遏叛军南下,保卫江淮;--十月,以第五琦为江淮租庸使,山南五道度支使,将江淮财赋运至扶风,保障军需供给;--以豳王守礼之子承宷为敦煌王,与什固怀恩一同到回纥求取援兵,以张军势。
(2)李光弼守太原郭子仪率兵5 万赴灵武后,李光弼率剩下的由不满万人组成的团练守卫太原。史思明夺回常山,打通了幽州与河南的通道。至德二载(公元757 年)正月,叛军分4 道进攻太原:史思明自博陵,蔡布德自上党(今山西长治)、高秀岩自大同,牛廷介自范阳,共10 万人。
太原的得失对唐军至为重要,如能保住太原,则在反攻时,即可由太原出兵,攻叛军后部,进而威胁其老巢,如果太原失守,就失去一个进入河北的重要据点。太原在日后反攻及德宗用兵河北时都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史思明也想在攻取太原后,长驱直入,攻打朔方、河、陇。
① 《资治通鉴》卷218,至德元载六月。
李光弼率军在太原城为凿壕自固,作堑数十万。史思明攻太原达一月之久而未能攻克,便挑选骁锐为游兵,想用声东击西的战略,乘唐军疲于应付而克之,但光弼军令严整,虽叛军无所不至,而唐军守备甚严,使叛军声东击西的策略未能得逞。叛军又用梯冲、土山来攻城,光弼就命唐军挖地道迎击,使叛军接近城墙,冲出捕杀。李光弼又制造大礮(用以抛石的器械),发射巨石,打击叛军。虽然如此,而叛军的围城日紧一日,攻城更为猛烈,李光弼就派人向史思明诈降,乘其无备之机,派人打地道攻出城外,两边夹击,俘斩万计。
正在这时,安禄山之子安庆绪发动政变,杀死禄山,自立为帝。命史思明归守范阳,只留蔡希德继续围攻太原。二月,李光弼率敢死士出击蔡希德,斩首7 万余,希德遁去。
(3)唐军坚守运河沿线安禄山南下渡河,其主要的战略目标是进攻东都和长安,但由于唐中央财政收入的相当部分是沿运河转运到长安的江淮租庸。在陈留、东都陷落后,唐中央原来的漕运线就完全被切断,只得开辟新的江汉转运线。叛军在西攻潼关、长安的同时,派兵南下,一方面攻占襄州,以切断唐王朝新的转运线,一方面攻占运河沿线重镇,以完全控制运河,进而控制江淮。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 年)十二月,安禄山以张通晤为睢阳太守,与陈留长史杨朝宗将胡骑千余东略,遭到唐东平太守李祗、济南太守李随的抗击。谯郡太守杨万石欲以郡降禄山,强令真源县令张巡西迎叛军,张巡遂因之而聚众起事。单父尉贾贲率吏民击睢阳,杀张通晤。随后,贾贲、张巡会兵于丘雍。不久,贾贲战死,张巡于此先拒李怀仙、杨朝宗、谢元同等4 万余众,后又破李庭望欲袭宁陵、襄邑的蕃汉2 万余人。至德元载(公元756 年)十二月,鲁、东平、济阳陷落后,张巡退出雍丘,东守宁陵,大破杨朝宗欲袭宁陵以断张巡饷路之兵2 万余人。二载正月,安庆绪以尹子奇为河南节度使,率檀、同罗、奚兵13 万人围攻睢阳,张巡自宁陵退入睢阳,与睢阳太守许远合兵、共抗叛军。七月,尹子奇又增兵数万攻睢阳,十月,睢阳在无外援,苦战数月之后,力尽城陷。
安禄山派兵东徇的主要目的是要占据运河沿线,所以首先就向睢阳推进。单父位于睢阳北部,真源则在谯郡,但贾贲、张巡起兵以后却共趣雍丘(属陈留),说明叛军是向雍丘方向推进的,而雍丘、宁陵、睢阳等张巡先后坚守之地,都是运河沿线的要地,可见叛军之东徇主要是沿运河沿线向东南推进,所以张巡的撤退也是沿运河一线,步步为营。双方一攻一守,一进一退,但其战略意图都是相同的:争夺运河,控制江淮。
睢阳陷落的时间是至德二年(公元757 年)7 月初九日,而唐军在九月二十五日开始全面反攻,二十八日收复长安。十月十六日安庆绪退出洛阳,北走河北,河南叛军也纷纷北撤。睢阳陷落与安庆绪北走相距仅7 天。也就是说,尹子奇打下睢阳,来不及继续沿运河向东南推进就被迫北撤了。如果不是张巡、许远步步为营,沿运河拼死抗击叛军达两年之久,所谓"以寡击众,以弱制强,。。保江淮以待陛下之师"①的话,运河、江淮恐已早非唐有;江淮动摇,则肃宗在灵武之经营就会因失去财源而失败,"唐人以全江淮为
① 《全唐文》卷430,李翰《进张巡中丞表》。
巡、远功"②,绝非过誉。
4。唐军的全面反攻(1)反攻的战略至德元载(公元756 年)十月,肃宗从灵武经顺化进至彭原(今甘肃镇原一带),同时命第五琦负责将江淮财物运抵扶风(今陕西扶风),以应军需。宰相房琯自请率兵收复两京,结果大败而归。
这次试探性的进攻失败后,肃宗问李泌"今强敌如此,何时可定",李泌详细分析了双方的情况后,说:"若乏李光弼自太原出井陉,郭子仪自冯翊入河东,则思明、忠志不敢离范阳,是以两年挚其四将也,。。从禄山者,独承庆耳。愿敕子仪勿取华阴,使两年之道常通,陛下以所征之兵军于扶风,与子仪,光弼互出击之,彼救首则击其尾,救尾则击其首,使贼往来数千里,疲于奔命,我常以逸待劳,贼至则避其锋,去则乘其弊,不攻城,不遏路。来春复命建宁为范阳节度大使,并塞北出,与光弼南北椅角以取范阳,覆其巢穴。贼退则无所归,留则不获安,然后大军四合而攻之,必成擒矣"。①李泌的这一看法是根据敌人力量的部署来作出的,其战略目标是要彻底摧毁叛军的老巢--范阳。这一计划是否切实可行呢?上文已提到在叛军西攻的同时,又派兵南下攻略江淮,如按李泌此计划实施,则很有可能江淮会沦陷。对江淮问题李泌未作考虑,这一点是整个计划的薄弱之处。况且李泌的这一计划需要较长的时间,这对唐王朝有两大不利处:第一,物力的供应会成问题;第二,时间拖长,会使其它藩镇的离心力增加,从而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所以,李泌的这一计划未被肃宗全部接受。收复两京仍是唐的战略首要目标。
郭子仪认为"河东(指河东郡)居两京之间,得河东则两京可图"。②这是首先经略河东郡的计划,也是为攻取两京作准备。至德二载(公元757年)二月郭子仪率军占领了河东后,又南渡黄河,攻占潼关,但被安庆绪击退,退保河东。安守忠率2 万骑兵来争夺河东,被子仪击败。
与郭子仪出兵河东的同时,肃宗也赶到了凤翔。不久,陇右、安西、河西、西域之兵也都结集于凤翔,江、淮庸调也到了洋川、汉中。反攻的准备大致就绪。
(2)收复两京至德二载(公元757 年)二月,郭子仪派其子旰及李韶光、王祚渡河攻克潼关,但被叛军击退。四月,郭子仪奉命率军回凤翔,与王思礼会合于西渭桥,进屯谲西。七月,叛军反攻陕郡,唐军第一次局部反攻失败。郭子仪劝肃宗向回纥请求增派援兵,回纥怀仁可汗派其子叶护率精兵4000 赶至凤翔。
相似小说推荐
-
暗影谍云 (深蓝的国度) 起点VIP2022-04-30完结从白雪皑皑的黑土地,来到风起云涌的沪市,一人多面,他心思细密、他机智灵活、他信仰坚定,...
-
明朝假太监 (东北老坛) 创世VIP2019-06-13完结听说过葵花宝典吗?欲练神功,挥刀自宫。错了,完全错了!那本葵花宝典是盗版地,真正的葵花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