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九年(公元613 年)三月,炀帝又亲到辽东。四月,率军渡过辽河。二十九日,派宇文述与杨义臣攻向平壤,王仁恭率军出扶余道,当进军至新城(今辽宁抚顺市)时,遭到了数万高丽军队的阻击。仁恭挥精兵1000 大败之,高丽军据城固守。他们用飞楼、橦、云梯,地道等各种方式四面进攻,昼夜不息。高丽军队竭尽全力抗击,20 多天隋军仍未攻克城池,伤亡惨重。同时,来护儿正准备率船队自东莱经海而攻平壤。就在战事万分紧急的当口,负责运送军粮的杨玄感起兵反叛。其时炀帝的情势非常急迫:与高丽军对峙于辽东,北面有突厥的危胁,杨玄感如率军攻打涿郡,那情势将万分危急了。但杨玄感没有采纳李密提到的这个建议,而是退军攻打东都(今河南洛阳),未能攻克,又向西挺进,欲占据关中与炀帝对抗。炀帝一接到玄感叛乱的消息,立刻丢下全部辎重,悄悄后撤,致使高丽军队不敢追逼。同时又命来护儿回军,很快平定了玄感的叛乱。这次高丽之行再次流产。
大业十年(公元614 年)二月二十日,炀帝下令征集军队,准备第三次进攻高丽。三月,炀帝到达涿郡。四月,炀帝到达北平郡(今河北卢龙)。七月十七日,炀帝到达怀远镇(今辽宁辽阳市西北),来护儿到达毕奢城(今辽宁旅顺),高丽军队应战,被来护儿击溃,就在来护儿要攻向平壤时,高丽国王很恐惧,二十八日,派人向隋请降,炀帝接受了高丽的投降,下令撤军。
在用兵高丽以前,炀帝就大兴土木,修建东都和众多的行宫,在修仁寿宫时,史称"彼役严急,丁夫多死,疲弊颠仆者,推填坑坎,复以土石,筑为平地,死者以万数"。①为了防御突厥,大规模建筑长城。在大业元年(公元605 年),先后征发百余万劳力开通济渠,十多万劳力开邢沟。四年正月,诏发河北诸军百余万人开永济渠,使北起涿州,南到余杭的大运河得以贯通。虽然长城在阻止突厥南下骚扰起了很大作用,运河沟通南北,为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也起了很大作用,但在当时投入了众多劳动力,官吏又不体恤百姓,史称"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②。为征讨高丽,又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战争,运送军粮的"车牛往者皆不返,士卒死亡过半,耕稼失时,田畴多荒。加之饥谨,谷价踊贵,。。重以官吏贪残,因缘侵渔,百姓困穷,财力俱竭,安居则不胜冻馁,死期交急,剽掠则犹得延生,于是始相聚为群盗。"③全国规模的民众暴动相继发生了。
① 《隋书》卷24。
② 《通典》卷7。
③ 《资治通鉴》卷181,大业七年十二月。
(二)民众的反隋战争在伐高丽前夕,大业七年(公元611 年)劳役最沉重的山东地区,王薄首先拥众据长白山(今山东章丘境)起事,自称知世郎,作《无向辽东浪死歌》以为号召,其词云"长白山头知世郎,纯著红罗锦背裆,长矟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剑向前■。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①许多为避征役的百姓纷纷投向他。刘霸道在豆子■(今山东惠民)聚众为"盗",有众十多万,号"阿舅贼"。孙安祖入高鸡泊(今山东武城)中为"盗",张金称聚众河曲,高士达聚众于清河境内,"自是所在盗贼蜂起,不可胜数,徒众多者至万余人,攻陷城邑"。②虽然朝廷命令地方政府予以镇压,但收效甚微。许多有见识的大臣都建议炀帝停止伐辽,减少营造,以便与民休息,这样即可安辑民众,稳定局面。但炀帝一意孤行,致使各地民众暴动的范围、规模逐渐扩大。大业十年、十一年前后,朝廷派屈突通为关内讨捕大使,李渊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率军镇压,但成效不大。以至于在大业十二年正月,各地朝集使入朝时,竟有20 多个郡为民众暴动所阻而未能到达。在众多的起事中,窦建德、杜伏威、翟让等3 支分占河北、江淮和中原,力量最强,对隋的打击也最大。
1。窦建德逐鹿河北在大业七年(公元611 年)伐高丽时,窦建德被征入伍,并且当上了200人的小队长。同县的孙安祖也被征入伍,但他妻子刚死,不欲参军,为县令所鞭打,安祖一怒之下杀死县令。窦建德劝他到高鸡泊中聚众谋生。当时在高鸡泊的还有张金称、高士达等人。当地草莽在出来打劫时,一般都不打劫窦建德家,地方政府怀疑窦建德与草莽有关系,所以就派人将窦建德全家抄斩。建德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投奔了高士达。高士达自称东海公,任命窦建德为司兵。后来孙安祖被张金称杀死,建德将安祖所属的几千人收归己有,力量逐渐壮大到近万人。
(1)长河之战大业十二年(公元616 年)涿郡通守郭绚率兵万人讨伐高士达。士达自以为才略赶不上窦建德,就让建德任军司马,将军权让给了他。建德让士达守卫辎重,自己挑选了7000 精兵抗击郭绚。他向郭绚诈降,表示愿意归服朝廷。郭绚信之,率兵跟随建德到了长河(今山东德州),建德趁机袭击,大败官军,杀死了郭绚。
(2)高鸡泊之战在此前不久,同在高鸡泊的张金称由于轻敌而为官军所败,其余众归附了窦建德。镇压张金称的隋将杨义臣乘胜追击,准备攻讨建德。建德对高士达说:"历观隋将,善用兵者无如义臣,今灭张金称而来,其锋不可挡。请引兵避之,使其欲战不得,坐费岁月,将士疲倦,然后乘间击之,乃可破也。"①建德的这一策略是较为稳妥的,因为义臣乘胜而来,而义军未经训练,又未
① 曾慥:《类说》卷4 引《河洛记·隋大业长白山歌》参《古谣谚》卷85936 页。② 《资治通鉴》卷181 大业七年十二月。
① 《资治通鉴》卷183,大业十二年十二月。
经过大的战阵,贸然与劲敌对阵,没有必胜把握。但高士达没有听从建德这一建议,而亲率精兵去迎战杨义臣,结果大败身亡。建德率百余骑逃到饶阳(今河北饶阳),乘其无备而攻陷之。杨义臣认为士达已死,建德所率残余不足为虑,也就引兵退去。建德又重归故地,招集亡散,收葬死者,军势复振。他自称将军,礼遇读书人,以饶阳县长宋正本为谋主,又招诱隋的地方官吏,降之者甚众,军队达到十万多人。
(3)河间之战大业十三年(公元617 年)正月,建德在河间乐寿(今河北献县)界内筑坛,自称长乐王,年号丁丑,署置官属,颇有开国气象。七月,隋派薛世雄领兵3 万来讨伐建德,在河间城(今河北河间)南面的七里井扎下营寨。建德挑选数千精兵埋伏在河间南面的水泽中,自己率军退走,声称要逃入高鸡泊中,以此来麻痹官军。世雄以为建德因害怕官军而逃去,就不再谨慎防范。建德乘机亲率280 多名敢死兵士突袭,大败隋军,薛世雄领数百骑逃去。建德再次攻陷河间城,定都于乐寿。黄河以北的郡县纷纷降附建德。此后又吞并了魏刀儿,势力发展到今北京一带。618 年冬天,定国号为夏。随着其势力的壮大并逐渐由东向西推进,在洛阳与东进的唐军相遇了。
2。瓦岗军决战中原(1)起事瓦岗,进逼东都瓦岗军的创建者是翟让,他原是东都的法曹,犯了死罪,被狱吏黄君汉放走,逃到瓦岗(今河南滑县境)落草。同乡单雄信,徐世勣招聚人众,随之同去。他们常常出没于荥阳(今河南荣阳)、梁郡(今河南商丘)之间,力量渐渐发展到万人左右。当时在这一带落草的还有王伯当、周文举、李公逸、王当仁等人。李密在杨玄感兵败后从雍州逃去,经王伯当的引见,参加了力量最强的翟让部队。他劝说周围的小股归附翟让,由此而深得翟让的敬重和信任。
李密劝翟让以经营天下为己任,但屡为翟让所拒。之后,他又向翟让提出了一项具体的战略目标。他说:"今四海糜沸,不得耕耘,公士众虽多,食无仓廪,唯资野掠,常苦不给,若旷日持久,加以大敌临之,必涣然离散。未若先取荥阳,休兵馆谷,待士马肥充,然后与人争利"①由于这项建议是直接针对解决义军军粮不足的问题而提出的,而且切实可行,所以为翟让所接受。他率军攻取了荥阳所属各县。炀帝派张须陀为荥阳通守。大业十二年(公元616 年)十二月,张须陀率兵攻打翟让,李密让翟让列阵以待,同时派1000多人埋伏在大海寺北的树林中。由于翟让从前曾屡次败在张氏之手,此次张须陀就十分轻敌。当两军交锋时,翟让再次败退,张须陀挥兵追击。李密率伏兵在后面攻打隋军,须陀兵败,李密与翟让、王伯当对隋军进行包围歼击,张须陀虽突围而出,但为救其部下,几进几出,终于战死。隋又派裴仁基任河南捕讨大使,代领其众,镇守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
由于李密在这次反击中立下奇勋,翟让就分给他一部分军队,由他统率,号称"蒲山公营"。他治军严整,每次得到的战利品都分给属下,所以很得人心。
相似小说推荐
-
暗影谍云 (深蓝的国度) 起点VIP2022-04-30完结从白雪皑皑的黑土地,来到风起云涌的沪市,一人多面,他心思细密、他机智灵活、他信仰坚定,...
-
明朝假太监 (东北老坛) 创世VIP2019-06-13完结听说过葵花宝典吗?欲练神功,挥刀自宫。错了,完全错了!那本葵花宝典是盗版地,真正的葵花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