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陈朝的战略布置怎么样呢?他们屯驻在长江中游的水军在前不久被调往下流,中游的兵力空虚。上游的将领正在更换,且被杨素军队所牵制,长江上、中游已没有足以进行阻击隋军的力量。鉴于这种情况,陈护军将军樊颜曾向仆射袁宪建议:京口(今江苏镇江)、采石(今安徽当涂城)是战略要地,必须加派精兵屯防,并要派出200 多艘战船沿江防守,以备不测。袁宪及骠骑将军萧摩诃都赞成此建议,但在提交大臣们商议时却被执政施文庆、沈客卿否决。当隋军沿江而下时,袁宪又重提旧议,但再次遭到否决,他们认为"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南北",①这种军情不过是边将为立军功而故意夸大其辞,故照旧奏乐、饮酒、作诗,不以为意。
(3)渡江灭陈开皇九年(公元589 年)正月初一日,在陈朝皇帝接见群臣时,贺若弼也从广陵率军渡江。在此之前,贺若弼把战船藏起来,只把一些破旧的船只摆在江口,使陈朝军将以为隋军没有好船。同时,又命沿江隋军在每次换防时都要先聚集于广陵,大列战旗,营寨被野,陈军以为隋军要南下,急忙加急防备,过后才知是隋军换防,久而久之,陈军对隋军在广陵的聚集就习以
① 《资治通鉴》卷176 祯明二年十二月。
为常,不以为意了。所以在贺若弼突然挥军在横江(今安徽和县境内)渡江时,几乎没有遭到陈军的阻击。第二天,防守采石的戍主徐子建将贺氏率军已渡江的战情报告朝廷。初三日,陈朝皇帝陈叔宝召集群臣商讨对策。初四日,任命萧摩诃、樊毅、鲁广达为都督,司马消难、施文庆为大监军,派南豫州刺史樊猛率船队出白下(今江苏江宁),派皋文奏率兵出南豫州(今安徽当涂),阻击贺若弼。初六日,贺若弼攻克京口,俘虏了南徐州刺史黄恪。由于隋军军纪严整,并放还了俘获的6000 多人,于是各地纷纷向贺若弼投降。初七日,韩擒虎攻占了姑苏,生擒樊猛之子樊巡,击退了皋文奏。
贺若弼和韩擒虎渡江后,一北一南,分道挺进,沿江陈军纷纷溃逃。贺若弼军攻占战略要冲曲阿,进而攻下钟山(今南京紫金山),屯军于白土冈之东,杨广派总管杜彦与韩擒虎会合,共2 万人,驻扎于新林,蕲州总管王世积率水军出九江,在蕲口打败陈守将纪瑱。
这时,陈朝皇帝力保京城,派陈叔英屯守朝堂,萧摩诃屯守乐游苑,樊毅屯守于耆阇寺,鲁广达屯驻于白土冈,孔范屯于宝田寺,命任忠从吴兴赶回,屯守于朱雀门,在京城的军队共有10 万余人。
当贺若弼攻打京口时,萧摩诃请求带兵前去阻击,陈皇帝不许。待贺若弼打到钟山时,萧氏又想乘隋军立足不稳之际出兵袭击,陈皇帝还是不许。直到此时,陈皇帝才召萧摩诃、任忠到内殿商讨军事,任忠说:"兵法:客贵速战,主贵持重。今国家足兵足食,宜固守台城,缘淮立栅,北军虽来,勿与交战;分兵断江路,无令彼信得通,给臣精兵1 万,金翅(船名)300艘,下江径掩六合,彼大军必谓其渡江将士被俘获,自然挫气。。。臣复扬声欲往徐州,断彼归路,则诸军不击自去。待春水既涨,上江周罗。。等众军必沿江赴援,此良策也,"但陈皇帝叔宝说:"兵久不决,令人腹烦,可呼萧郎一出击之"①孔范也主张决战,于是在二十日,陈军布下战阵:南边是鲁广达屯于白土冈,北边是萧摩诃,其间依次是任忠、樊毅、孔范,南北相距20 里,首尾不能相顾。
贺若弼登山观察陈军的阵势见鲁广达军队难以攻破,就率兵攻打孔范的部队。刚一交锋,孔范就率军败走。陈军也随之溃退,为此陈军全线崩溃,萧摩诃被俘。
当时韩擒虎已从新林进军,任忠降隋,守卫朱雀航的蔡征听到韩擒虎率军前来,不战自溃,任忠带领韩擒虎直入朱雀门,城内的文武百官都仓惶出逃。陈皇帝陈叔宝急忙带着两个妃子躲入井中,为隋军所俘。
贺若弼乘胜追击至乐游苑,鲁广达率余兵苦战不已,到天黑时力竭被俘。贺氏烧北掖门而入。晋王杨广进入建康,陈朝灭亡。陈亡后,上游的陈军尚未降隋,其水军都督周罗。。和郑州刺史荀法尚坚守江夏。杨俊率领30 总管的水陆十多万军队被阻截在汉口,不能前进,双方对峙了1 个月。荆州刺史陈慧纪派南康刺史吕忠肃屯岐亭,据巫峡,在北岸设置了3 道铁锁,截断了上游的隋军,使其不能东下。杨素、刘仁思率兵攻打,经过40 多次作战,忠肃后退到荆门的延州,杨素才得以除去江中铁锁。随之,杨素派巴蛮1000 余人,乘4 只大船,用船上的拍竿击沉了忠肃的十多只战船,忠肃大败。屯于安蜀城的倍州刺史顾觉也弃城而逃。屯于公安的陈慧纪烧了粮草,引军东下,巴陵以东皆为隋所占。陈慧纪率3 万将士,千余只战船想沿江东下,救援建康,
① 《资治通鉴》卷177 开皇九年正月。
遭到杨俊的阻击,无法前行。这时隋已平建康,生擒了陈叔宝,杨广让陈叔宝亲笔写信,劝长江上游的诸将降隋,周罗。。等接到此信,方才解散军队降隋,长江上游得以平定。
从战略上讲,隋经过六、七年的准备,采用了种种迷惑敌人的措施,才取得突袭渡江的成功。陈在隋的全面打击下,一时应变不力,长江上、下游的军队联系被截断,这是在战略上轻敌所致。当韩擒虎、贺若弼在下游渡江成功,挥军向建康挺进之际,在建康的陈军尚有10 万之众,完全可以凭着地利固守抗击,以待援军,但这时陈求胜心切,急于决战,结果一仗战败而国遂以亡,这在战略上是一个极大的失误!建康被占后,上游军队又奋战1 个多月,才在降隋的陈后主劝谕下投降,可见陈的军力完全可以与隋抗衡,可惜政治腐朽,导致了一仗败而国亡的结局。
三、随末农民战争(一)炀帝时期的军事形势1。北防突厥在文帝时,隋朝利用突厥内部的矛盾,施离间之计,使其自相残杀,并趁机出兵北上,对突厥进行了一次打击。但突厥势力依旧很强大,隋朝的政策还是以防守为主,文帝、炀帝都曾屡次派人大规模修筑长城。炀帝即位后,非常担心突厥的威胁,一方面对启民可汗采取怀柔政策,对启民赏赐甚厚。同时,对突厥东西两面的少数部族予以打击,以解除突厥的左膀右臂。大业三年(公元607 年)六月,炀帝到北方边地巡视,耀兵于突厥。七月,修筑从榆林到紫河的长城。四年(公元608 年)三月,再次出塞巡视长城,七月又修筑了榆谷以东的长城。五年(公元609 年)三月,炀帝亲率兵马,攻打吐谷浑,大败之,在其故地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等郡,并派兵镇守,进一步经营西域,以断突厥右臂。
炀帝在大业三年北巡时,曾亲自到了启民可汗的牙帐,在那里他看到有高丽的使者,这引起了炀帝的注意。史书说:"启民推诚奉公,不敢隐境外之交"①可见这种"境外之交"为隋所不能容许。高丽与突厥交好,就会对隋造成更大的威胁。在解决西边的问题后,炀帝开始着手征讨高丽,解决东边的问题。
2。东讨高丽大业六年(公元610 年)炀帝到江都(今江苏扬州),次年二月由江都到达涿郡(今北京),部署讨伐高丽事宜。他命幽州总管在东莱海口(今山东掖县)造船300 艘,同时,命令各地部队在涿郡集结,其中有江淮以南水手1 万人,弩手3 万人,岺南排镩手3 万人。五月,命河南、淮南、江南修造5 万辆战车送到高阳(今河北高阳西),供运载衣甲幔幕。征发黄河两岸百姓从军运送军需。八年(公元612 年)正月初二,下令,将集结在涿郡的军队分为左右各12 军,共113 万多人,号称200 万,分道齐发并进,攻向平壤(今朝鲜平壤)。三月十四日,诸军抵达辽水(今辽水),高丽阻水拒守,隋军造了3 座浮桥,在东岸击溃高丽部队,乘胜追击,包围了辽东城(今辽宁辽阳市)。辽东城内的高丽军队几次出战均被击溃,固守城池。隋军加紧围攻,但炀帝要求军队的每次行动都需经他同意方可实施,并且在用兵原则上规定军队分成3 路,在进攻时3 路军队要彼此呼应,不许孤军独进。在这种情况下,前方将领几次丧失了攻陷辽东城的战机。六月十一日,炀帝来到前线,责备诸将攻城不利,其时来护儿率水军已深入至浿江(今朝鲜大同江),在距平壤仅60 里处与高丽军队相遇,大败之,乘胜直追至平壤城下。在他攻入平壤的外城时,遇到伏击,大败而退。
宇文述、于仲文等9 道兵马,在鸭绿江会合时,高丽派大臣乙支文德到他们军中诈降以观看其军中虚实。于仲文曾受炀帝密令,如遇到高元和文德,
① 《隋书》卷84《北狄传》。
即可生擒,担任诸军慰抚使的刘士龙却自作主张,命仲文将文德放归,后来身为诸军总帅的于仲文又令诸军渡水追击。文德对隋军实行疲劳战,一交锋就退走,隋军"七战七捷",追击过萨水,离平壤城仅30 里。这时高丽军队又来诈降,宇文述看到平壤城很坚固,自己率疲弊之军很难攻下,于是就因其诈而退军。在退军过程中,遭到高丽军队的四面攻击,且战且退,七月二十六日退到萨水。当军队刚有一半退过萨水时,高丽军队自后攻击,诸军大溃,一日一夜狂奔450 里,退到鸭绿江。来护儿所率水军听到宇文述等9 军溃败,也只得于七月二十五日下令全军退回。
相似小说推荐
-
暗影谍云 (深蓝的国度) 起点VIP2022-04-30完结从白雪皑皑的黑土地,来到风起云涌的沪市,一人多面,他心思细密、他机智灵活、他信仰坚定,...
-
明朝假太监 (东北老坛) 创世VIP2019-06-13完结听说过葵花宝典吗?欲练神功,挥刀自宫。错了,完全错了!那本葵花宝典是盗版地,真正的葵花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