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参见陈溪《彭州新置唐昌县建德草市歇马亭并天王院等记》。
① 《旧唐书·崔融传》。
② 《旧唐书·王行志》。
从这些枢纽可达其它城市,形成一个辐射全国的交通网络。在各主要交通线上都设有驿传,每30 里有一驿,驿有旅馆、驿卒及车、船、马、驴等交通工具,以备传递公文和官吏往来、商贾行人租用。酒食丰足、社会安定,远行数千里,无须携带兵器。唐玄宗时全国有驿路达四万多里,共有1643 所驿站(陆驿1297 所,水驿260 所,水陆相兼之驿86 所)①。
通往中亚各国的道路有三条,一条是自长安向西,穿过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越过葱岭,直达中亚;另一条是从广州出海,越马来半岛、苏门答剌等地至锡兰,再向西入波斯湾抵达中亚;再一条是由锡兰至波斯湾后,沿阿拉伯海岸,到达红海。
通往印度南海诸国的道路有四条,一条是越葱岭后,南行经乌浒水至阿富汗境,沿加布里河东下至西印度;另一条是由剑南西川入西藏,南行过雪山经尼泊尔至印度;再一条是由桂林经云南永昌至缅甸,再从缅甸到印度;第四条是海路,由广州或河内出海,经马来半岛,可达印度尼西亚、锡兰或印度。
通往朝鲜半岛及日本的道路有四条,一是由幽州过辽西走廊,经辽阳渡鸭绿江至平壤;二是海路,由登州(今山东蓬莱)出海,经辽东半岛抵达朝鲜半岛,由朝鲜半岛至日本;三是从扬州沿长江出海,前往日本;四是由楚州出淮河口,沿山东半岛,经朝鲜半岛再至日本。
通往回纥的道路则是从中受降城(今内蒙古五丈原)可达。
通往大漠南北的道路是从夏州(陕西横山县西)出塞外,经大同、云中等地抵达②。
这些通道,大多是商业往来最重要的道路。其中最著名的是横贯亚洲的"丝绸之路"。这条国际通道东起长安安远门(西门),向西穿过河西走廊或经今新疆境内的塔里木河北面的通道,在今喀什以西越过葱岭,经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和康居南部(今撒马尼汗附近)西行;或经今新疆塔里木河南面的通道,在莎车(今莎车县)以西越过葱岭,再经大月氏(今阿姆河上、中游)西行。以上两条西行路线,都在木鹿城(今马里)交会,然后向西经西椟城(今里海东南达姆甘附近)、阿蛮(今哈马丹)、斯宾(今巴格达东南)等地,抵达地中海东岸,转达罗马各地。通过这条道路,大量中国丝、丝织品和其它商品西运各国,故称丝绸之路或丝路。其它商品以及东西方各种经济和文化交流,也多通过这条道路。因而,丝绸之路在历史上起到了促进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
丝绸之路还有支线,一是沿新疆天山北路的通道及伊犁河流域西行,至西域各国;二是由中国南部出海西航,或经由滇、缅通道,再自今缅甸南部通过海道西进。
唐朝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也为商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唐初统一钱币的工作,开始于武德四年(公元621 年)废隋五铢钱,铸开元通宝钱,其后,盗铸颇多,高宗时曾一度改铸乾封泉宝,后又准开元通宝流行。武周时,为了统一钱币,曾令百姓依所悬样钱用钱,但仍有盗铸。天宝时,全国有铸钱炉99 座,每年铸钱22 万贯①。这时"用钱稍好",不过,
① 《大唐六典·尚书兵部》。
② 参见《新唐书·地理志七下》。
① 《通典·食货典·钱币下》。
唐代虽通行用钱,然而绢、布等仍像前代那样当作货币使用。有些官僚豪商,有时也使用罗马、波斯、日本等国的金币或银币。
唐朝的度量衡,开始时继承隋制,小斗、大斗(为小斗三斗),小尺、大尺(为小尺的一尺二寸),小秤、大秤(大秤一两为小秤三两)并行。后来唐朝进行了统一,规定公私皆用大制,小制只用于"调钟律,测晷景,会汤药及冠冕"②。大大便利了商业及其它活动。
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是商品品种繁多和交换日益频繁。开元时期,不论是为贵族、官僚等享用的铜镜、毡毯、绫锦、锦袍、乐器、金银器、酒类等奢侈品,还是城乡居民的主要生活用品,如毛织品、麻织品、丝织品、装饰品、金属制品、木制品、盐、茶、糖、酒、纸、矾、药材、粮食等,都在市场上有频繁的交易,而且物价波动不大。贞观初年,米价三四文钱一斗,到百年以后的开元年间,米价十三文一斗,青、齐等地谷五文一斗。
随着商业的发展,资本雄厚的行商坐贾逐渐出现。唐高宗时,长安大富商邹凤炽,其家巨富,邸店园宅,遍满海内。唐玄宗时,他问富商王元宝有多少家财。王元宝回答说:"臣请以绢一匹,系陛下南山树,南山树尽,臣绢未穷"①。以至唐玄宗说:"朕天下之贵,元宝天下之富"②。此外,蜀人宋霸子,京兆人任令方、杨崇义、郭万全等,也都是全国闻名的大富商。他们和官府勾结,或投资于土地,或经营高利贷,具有很大势力和浓厚的封建性。
② 《唐六典·太府寺》。
① 《太平广记》卷四九五,杂录三,邹凤炽条。
② 《太平广记》卷四九五,杂录三,邹凤炽条。
(四)中外经济交流的空前发展在天宝年间以前的唐朝,国内统一,政权巩固,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文化繁荣,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时期,也是世界上的头等强国,在世界各国中占有很高的地位,与周边邻国的经济、文化往来和商贸活动也非常频繁。
当时,唐朝为了加强管理设立了"互市监"和"市舶使",专门掌管中亚西域诸国,以及西北各族从陆路来华的贸易事宜和海外贸易,诸如验货、定价、抽税等。《旧唐书》卷八《玄宗纪》说:"[开元]二年,。。时右卫中郎将周庆立为安南市■使,与波斯说:僧广造奇巧,将以进内。"《新唐书·柳泽传》说:"开元中,。。监岭南选,时市舶使右卫中郎将周庆立,造奇器以进。泽上书曰。。陛下新即位,固宜。。广示节俭,岂可以怪好示四方哉!"可见,唐玄宗初即位时,在交、广等海上贸易最盛之地已设有市舶使。
那时,中亚西域诸国从陆路到河西诸郡进行交易的有40 多个国家。自海上来华的各国贸易船只也很多、很大。如《唐国史补》卷下说:"南海舶,外国船也,每岁至。。广州,师子国舶最大,梯而上下数丈,皆积宝货。至则本道奏报,郡邑为之喧阗。有蕃长为主,领市舶使籍其名物,纳舶脚,禁珍异。"当时,东南亚的林邑、真腊、师子、波斯、阿拉伯等国,都到广州等地做生意,故唐朝在广州、扬州等地设立口岸。当时,在广州、扬州等主要口岸,就有"南海舶"、"波斯舶"、"狮国(今锡兰)舶"、"印度舶"、"交趾舶"、"昆仑(可能是非洲诸国)舶"、"西域(多属阿拉伯国家)舶"和"日本舶"等数十种名称。中国出海的海船也很大,有的长20 多丈,体积与抗风能力均超过了大食海舶,能载六七百人,经常往来于广州和波斯湾之间。中国与其它国家贸易往来,络绎不绝,双方交易品的种类繁多,输入品以马匹、毛皮、香料、药材、禽兽、木棉、布匹和其它奢侈品为主;输出品以丝织品、瓷品、茶叶、铜器、铁器、土特产品和杂货为主。那时进行对外经济交流的对象主要是西域、中亚;印度、南海及渤海;朝鲜半岛和日本。
西域、中亚的许多国家,很早以来就和中国发生了经济文化关系。唐初,高昌、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等国的使者往来不绝,彼此经济交流更为广泛。波斯(今伊朗)和大食(阿拉伯)是中亚的主要国家,和唐朝都有密切联系。唐朝的许多城市,都有波斯人作生意。在长安和扬州两地,有波斯人酿造的名酒三勒浆出售。中国的商船也常在波斯湾上的港口停泊。许多商品如宝石、珊瑚、玛瑙、香料、药品、果品、狮子、鸵鸟等动物,石榴、胡桃、胡麻、菠菜等蔬菜和植物,由波斯输入中国,唐朝颇为流行的马球,也是从波斯引进的;中国的丝、纸、大黄、黄连等,也先后输入波斯。
中国和大食建立邦交也很早(约在公元651 年),据不完全统计,至公元798 年,大食先后派往中国的使者有36 次之多。大食商人也频繁的通过交州、广州、泉州、扬州等港口,向中国贩运香料、药材、犀象、珠宝、琉璃、火油(石油)、鸦片、豌豆、丁香等。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则深受大食官民的喜爱。
中国和印度及其它南海诸国的交往历史,也很久远。
一是和吐番的泥婆罗(即尼泊尔),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
二是和当时称为骠国的缅甸,经济、文化交往也比较密切。贞元中,缅甸遣使者来唐,此后,两国往来频繁。当时,从缅甸输入中国的商品有白毡、棉布、琉璃器皿等;中国输往缅甸的商品主要有丝、绸、锦、绣及铁器等。在缅甸文学家的诗篇中,曾有"到中国买针去"的记载,可见中缅两国经济上的交往是比较密切中。
相似小说推荐
-
暗影谍云 (深蓝的国度) 起点VIP2022-04-30完结从白雪皑皑的黑土地,来到风起云涌的沪市,一人多面,他心思细密、他机智灵活、他信仰坚定,...
-
明朝假太监 (东北老坛) 创世VIP2019-06-13完结听说过葵花宝典吗?欲练神功,挥刀自宫。错了,完全错了!那本葵花宝典是盗版地,真正的葵花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