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隋唐五代史 (史仲文)


  制茶业 中国人饮茶的历史也很久远。但茶字却出现于唐初。唐初陆德明、颜师古等人读"荼"为"茶"音,字形未改。到唐代中期陆羽著《茶经》时,才正式把"荼"字改为"茶"字。
  陆羽的《茶经》,是我国茶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部茶书。它对茶的起源,茶的产地,采茶的器具,制茶的过程,饮茶的方法,所用的器具等都进行了论述。陆羽之所以能够写出《茶经》,说明在唐代中期以前,产茶、制茶、饮茶已经相当普遍,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而《茶经》的问世,又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饮茶的发展。到唐朝中后期,茶真正成了举国之饮。
  唐代的私营手工作坊,大多分布在城市,特别是都城和其它较大的城市里。这些作坊数量很大,种类不同,有纸坊、毡坊、绸坊、染坊、绩坊和金银匠坊等等。它们生产的手工业品主要供统治阶级和富户、巨贾享用,也供给某些一般消费者。但一些精美的奢侈品和珍贵的工艺品,则与一般消费者无缘。手工作坊的主人,有的是师傅,大多与家属、学徒一起劳动;有的则是官僚、地主和富商。此外,还有一些拥有简单工具、自食其力的个体劳动者,他们一般还与农业保持着联系。至于民间的手工业者,则通常并不脱离农耕。甚至那些从诸州挑选出来的,为官府服役的"材力强壮,技能工巧"的短番匠,也还没有完全脱离农业生产①。
  总之,手工业的发展,与统治阶级从农业方面取得财物的多少是联系着
  ① 《唐六典·工部郎中员外郎》;《唐大诏令》卷一○八,《停修大明宫诏》。的。唐初,农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统治阶级从农民那里得到的米绢布钱等财物日益增多,便转向手工业者取得消费品和奢侈品,以满足其需要,这就进一步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唐初手工业发展较快,其原因即在于此。
  由于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行会也随着同业之间竞争的加剧而出现了。
  唐代手工业行会,是我国手工业行会的开始。但由于缺乏资料,唐代手工业行会的内部情况至今不详。在现代历史学家中,对唐代是否有单独的手工业行会,认识也不一致。据零散记载,仅知每一行业有共同的行规和行业神,有行首、"行老",同一行业的工人报酬、产品价格有统一的规定,以避免同业之间的竞争。行首、"行老"对内掌管行务,祭神时为主祭;对外则充当该行业的代表。主张唐代有单独的手工业行会的学者认为,行会这种手工业者的封建组织形式,在它的初期曾经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促进了城市手工业的巩固和发展。以后,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行会就愈来愈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②。
  ② 参见《文物》1959 年第9 期《北京石刻中所保存的重要史料》。
  (三)商业的繁荣在农业与手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唐代的商业也迅速地发展了起来。
  唐前期商业的繁荣,表现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及交通的空前发达等方面。
  在唐代,城市有了进一步地发展,它不仅是全国和地方的政治、军事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而且成为商品交易中心和物资交流的枢纽。当时,长安称西京,洛阳称东京,都是政治、军事、经济中心。此外,西南的成都、桂林;南方的广州、交州;西北的兰州、凉州;黄河流域及其北部的开封、太原、定州、滑州;沿海地区的泉州、杭州、扬州、登州,以及荆州、相州、幽州、汴州、宋州等,都是政治中心城市,或者是经济中心城市。一般州县的城市则更多。加上新设的县城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起来的城市,唐朝城镇总数达到1000 个以上。
  唐代城市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大运河的开凿;海外贸易的兴起和发展;以及江、浙、皖、赣等南方地区,农业和手工业等生产的迅速发展。
  长安是唐朝的都城,其规模、布局、坊市位置等,在隋朝时即已确立。
  唐朝时对它的宫阙楼观又进行了扩充加工。在开元唐朝鼎盛时期,长安城也是最繁荣、最热闹的时期。
  长安城是一座长方形的城市,南北长8651 米,东西长9721 米,周围约36.7 公里。它坐落在终南山和渭河之间的平原上,分为宫城、皇城和外廓城三个部分。宫城为宫殿区,皇城是中央政府官衙区,与外面的民居商肆完全分开。在外廓城中,有十二条南北大街和十四条东西大街,把全城分割成108坊,每坊广长各300 余步,方方正正。坊主要是住宅区,四周围以高墙,王公勋贵和大小官员的宅第,遍布其间。坊以外还有东西两市,对称地坐落在皇城外的东南和西南。市是手工业和商业聚集的场所。市的四面各开两门,中间遍布商店,正中有市会办公的官衙。市会负责对整个市进行管理。据文献记载,东市有220 个行,它聚集四方财货,是繁盛的商业区。西市与东市大体相同,但人口比东市多,也比东市更为繁华。有绢行、装饰品行、大衣行、秤行、果子铺、鞧辔行、药行、金银行等许多行。在市上经商的除唐人外,还有西域波斯等地的人。胡商经营的葡萄酒,当炉胡姬所跳的胡旋舞,颇受长安人称赞。当时,依照规定,中午时击鼓三百下,表示市场活动开始;日落西山时,鸣钲三百下,商店便闭门停止营业。尽管有这些限制,市场还是很活跃。
  在东西两市,出售同类货物的店铺称为肆,若干肆集中排列在同一区域里,叫作行;堆放货物的货栈叫作邸,邸为外地客商服务,替他们代办批发交易等事宜。《长安志》载,长安东市有"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①。
  仅次于长安的全国最大的市是东京洛阳。东京洛阳的市称为南市,有120行,3000 多个肆。唐高宗时,又将临德坊立为北市。
  除西京、东京外,各州和多数县的治所,也都设市。市由市令掌握钥匙,按时开闭市门。在各州中,广州、扬州等贸易兴盛,同属第一等。扬州被夸
  ① 《长安志》卷八,《东市》。
  为"十里长街市井连"。福建泉州(今泉州市)也是重要商埠。此外,楚州(今江苏淮安县)、洪州(今江西南昌市)、荆州(今湖北江陵县)、湖州(今浙江宁波市)、益州(今四川成都市)、汴州(今河南开封市)等,都是著名的大州市。著名的县市也不少,如富阳(今浙江富阳县)、盐官(今浙江海宁县)、盐亭(今四川盐亭县)等,其商业活动虽比不上州市,但也相当兴旺。在离州县治较远,但交通便利的地点,也因商业活动的需要而自然形成了一些市,这种市称为草市。据资料记载,唐昌县(今四川崇庆县)建德乡草市,旗亭旅舍,屋屋相连,珍贵的货物都有,享用的器具全备,成为兴盛的商业区①。《唐会要》载,德州安德县与齐州临邑县接壤处有一灌口草市。唐人诗文和小说中,也多谈到草市。
  此外,岭南有墟市,西蜀有亥市,北方有集市,许多地方有庙会,都是出售货物的场所,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交易的市场。
  自城市到乡村这些众多的、大小不等的市的存在,说明唐朝的商业空前兴盛。
  随着商业的日益发达,出现了早期的商人同业组织--行(háng,音杭)会。史籍记载,长安市有二百二十行,东京南市有一百二十行。这里所谓的行,指的是行业,同一行业往往就有行会的组织。行会有行头,或称行首。一个市的行数越多,说明该市商业越发达。商业行会是商人的组织,有的行会也吸收为商人制造金银器、铁器等的工匠参加,因为他们附属于商人。一些出售自制物品的工匠,也以商人的身份加入某一行会。
  商业与交通有着密切的关系。发达的商业,必然促进交通的发展;交通的发展,也会推动商业发展。唐朝国内水陆交通畅达,与国外的水路交通也很发达。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是商业活动的大动脉。在南方,更是河流纵横,湖泊颇多,交织成为巨大的水道网,把沿岸及内地的许多城市联结起来,构成"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①的态势。此外,唐朝时的海上运输,也已经初具规模。唐太宗起兵攻高丽时,即曾由海上转输粮饷。在平时,也有海上运输。《旧唐书》载,唐玄宗开元年间,"沧州大风,海运船没者十一二,失平卢军粮五千余石,舟人皆死"②。《旧唐书》、《宋庆传》、《姜师度传》,也都说到唐玄宗暂停海运之事。开元以后,两浙、山东、河北、福建、岭南沿海的海运,更加发达。
  唐朝交通发达,还表现在通往边疆地区和通往国外的道路上。据史书记载,这些道路主要是:唐朝的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有五条干线通向四面八方:一是自长安经洛阳至汴(河南开封市)、宋(河南商丘市),这是东路;二是自长安经岐州(陕西风翔县)、成都,达西南各地,这是西路;三是自长安经荆(湖北江陵县)、襄(湖北襄樊市襄阳城)达长沙、桂林,再南至安南或广州,这是南路;四是自长安经太原,出娘子关至范阳(北京市)或沿黄河东进转北,沿现在的京广线至范阳。这是北路;五是自长安经邠州(陕西邠县)、凉州(甘肃武威县),再西到西域诸国。上列城市都是长安以外的交通枢纽,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