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隋唐五代史 (史仲文)


  还有一种混料纸,即用几种原料混合所造的纸。这样造纸可以收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例如,以皮料为主混入少量废旧麻织品的纤维所造的纸,就有既可降低成本,又仍具有皮纸优点的效果。混料造纸起源较早,唐时有所发
  ① 《新中国的考古收获》,第100- 101 页。
  展,新疆出土的唐高宗李治麟德二年(公元665 年)卜老师借钱契,就是由麻和楮皮两种原料混合造成的纸书写的。
  唐代纸的加工技术,也是丰富多彩。
  砑光--纸张经过砑光,可使纸面平滑、有光泽。唐代的书写用纸,一般都经过砑光,唐代诗人皮日休曾对藤纸作过"剡藤光于日"的评价,可见当时的砑光技术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
  施胶--经过施胶的纸,显得格外莹滑平整,还可以防止洇水,著名的唐代流沙笺,即经过表面施胶。施胶时,先"作败面糊,和以五色,以纸曳过,令沾濡,流离可爱,谓之流沙笺"①。这是用淀粉表面施胶。在唐代,还开始用植物胶代替淀粉作为施胶剂。而国外用植物胶作为施胶剂,大约在九百多年以后的十八世纪。
  涂蜡--涂蜡可以增加纸的透明度,不仅纸面光滑,具有防水性能,而且便于临摹。唐代就有人说过:"宜置宣纸百幅,用蜡涂之,以备摹写"①。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唐代手抄本《刊谬补缺切韵卷》所用的纸,就是经过双面加蜡、砑光的。著名的唐代硬黄纸,曾经用于许多重要著作,例如,现存唐人书法摹本《万岁通天帖》,开元六年的《无上秘要》手写本,用的都是硬黄纸。这种硬黄纸先"染以黄檗"、"再置纸热熨斗上,以黄蜡涂匀"②而制成的。它质地硬密,呈半透明状,而且防蛀抗水。
  唐代还生产一种粉蜡笺。传说当时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枯木赋》,智永书写的《千字文》,都是用"粉蜡纸拓"③。粉蜡笺是在纸面上先涂粉,再涂蜡而制成。所涂的粉可以是白色的,也可以是彩色的。在制成的彩色粉蜡笺上,还可以用金粉、银粉拌上胶料后,绘出云龙、花草、山水、如意等图案,制成珍贵的艺术品--泥金银绘彩色粉蜡笺。
  染色--染色,可以使纸张美观。在西汉时即有把纸染成红色的记载。
  唐代著名的薛涛笺,就是染色纸中的佼佼者。薛涛原是长安人,因父亲入蜀为官,她随父到了四川。后来,其父病故,她定居于成都,从小就懂诗文、音律。后来,她常与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杜牧、刘禹锡等人吟诗,写诗,写诗所用的一种深红小彩笺,是她亲自设计的。这种笺纸,是用芙蓉花的汁,加入芙蓉树皮为原料的纸浆中,制造的彩色纸。由于这种纸为薛涛设计,便被称为薛涛笺。又因薛涛家居成都浣花溪,后人又称薛涛笺为浣花笺。
  洒金--洒金,是用金(或银)粉洒在用粘结剂绘好的图案上,或者直接用笔蘸上金银粉在纸面上绘出各种图案。这种纸叫金花纸或金花笺。
  金花纸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用途很广。文人墨客"以金花笺写诗"①,唐玄宗与杨贵妃赏牡丹,曾以金花笺赐李白,要李白当场写诗。在唐代,"凡将相告身用的金花五色绫笺"②和文武官员委任状用的金色五色绫笺,都是这种金花纸。官民订婚时男女双方彼此交换的庚帖(写明本人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的帖子),有条件的也用上面绘有龙凤等吉祥图案
  ① 《文房四谱》。
  ①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② 《宦游纪闻》。
  ③ 米芾:《书史》。
  ① 《非烟传》。
  ② 《翰林志》。
  的金花纸。
  金花纸是制纸工匠和民间画师共同创造的一种珍贵的工艺品,这种富有艺术风格的精美纸张,也足以显示出我国古代造纸加工的卓越水平。
  此外,书画用纸对纸张有特殊要求。唐代书画的高度成就,显然与当时的纸张质量提高有一定关系。
  我国古代手工纸中,以宣纸最出名,一千多年来,它一直受到书画家的赞美和喜爱。而宣纸的出现,至迟在唐代(也很可能在唐代以前),因为唐代宣纸已经是宣州的贡品。私人贮藏宣纸者也大有人在,而且是"置宣纸百幅"。宣纸之所以被夸为"文房四宝中的珍品",是因为它具有洁白、柔韧、韵墨性能好和吸墨不洇的特点。这是无数造纸工匠,经过一千多年不断努力改进的结果。
  造纸起源于何时,是个尚有争论的问题。造纸起源于何地,现在也无确证。不过,早期造纸的中心在洛阳还是可以确定的。东汉时,首都在洛阳,洛阳自然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纸张的需要量很大,为了满足需要,洛阳造纸生产的规模比较大,也是可以想象的。除洛阳外,造纸生产逐渐发展到全国各地,在隋唐时期,造纸主要产地集中于南方。南北统一后,造纸产地迅速扩大。到唐代,江苏的扬州、常州,是生产贡纸的地区之一,所产六合纸称为扬州六合笺,质量比南朝时又有所提高。浙江的杭州、越州(绍兴)、婺州(金华)、衢州,是生产藤纸的中心地区,除剡溪外,余杭由拳村的藤纸质量特别好,全国驰名。杭州、婺州(金华)、衢州,也是全国十一个贡纸地区中进贡藤纸的地区。睦州(浙江淳安县西)、绍兴则是除广东以外生产竹纸的地方。绍兴的竹纸被认为质量优于他处。安徽的宣州(宣城)是宣纸的诞生地,歙州(歙县)、池州(贵池)是楮纸的著名产地。江西的江州(九江)、信州(上饶),湖南的衡州(衡阳)以及四川的益州(成都)都是新兴的造纸地区和贡纸产地。临川(抚州)生产的滑薄纸,全国闻名。衡阳的"王家纸"、"五里纸",湖北均州的大模纸,四川生产的麻面、屑末、滑白、金花、长麻、鱼子、十色笺等,都是唐代闻名全国的名纸。
  北方造纸业不如南方发达,但陕西关中地区,也是唐代麻纸的产地。蒲州(山西永济)的"百日油"纸也很有名,说明山西也是北方造纸地区。河北的巨鹿一带,也是纸的产地,而且纸坊规模较大。西藏、云南、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也逐渐掌握了造纸技术,开始发展造纸业。总之,唐代造纸业逐步发展,为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广泛应用而兴起的造纸业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代,山西制墨业比较有名,潞州(山西长治)、绛州(山西新绛)和易州的墨最著名。毛笔产地很广,宣州溧水制作的兔毫笔,最为精妙。唐开元中,著名笔匠铁头,制笔"莹管如玉"①,品质极佳。虢州(河南灵宝)、歙县(属安徽)生产的砚,在当时颇负盛名。端溪(广东德庆县)的紫石砚,也为天下人通用。
  印刷业 唐初已有印刷品。在南朝发现的刻印于公元704-751 年间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足以证明。如果上推到唐太宗时代的公元645-664 年,也是有可能的。署名唐代冯贽的著作《云仙散录》引《僧苑逸录》说:"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僧、尼、善男、善女),每岁五
  ① 《酉阳杂俎》卷六。
  驮无余。"玄奘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54 年)回国,在宁德元年(公元664年)去世。这段话如果说的是事实,至少说明雕板印刷发明于公元664 年以前。此后,刻版印历本、佛像大量出售的记载就比较多见了。可见,唐朝印刷业在广泛应用的情况下发展着。新中国成立后,四川成都出土印本陀罗尼经咒一方,长宽各约一尺,中刻一尊佛像,佛像四周刊印梵语经文,四边印有各种小佛像。由此证明,唐代印刷技术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为北宋印刷业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条件。
  制糖业 用甘蔗榨汁熬糖,唐初已经开始。掌握这种方法开始于公元647年,是唐太宗派人到天竺摩揭它国学来的。如法制糖,色味远胜西域糖。以后制糖法逐渐流传到各地。《元和郡县图志》有蜀州贡沙糖,青州贡糖的记载。史籍又有用甘蔗制糖霜(又名糖冰),用茅草根捣汁熬制洗心糖的记载。制酒业 中国是酿酒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殷商时期的酿酒水平就已达到相当发达的程度。最初主要是黄酒,以后又在黄酒的基础上酿造出了白酒。由于酿酒业的发展,酒的品种越来越多,质量也逐步提高,受到上至帝王、下到一般百姓的喜爱,使赐酒成为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酒文化也成为中国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酿酒业已经很发达,并且制造出了浓度较高的蒸馏酒--即烧酒。烧酒之名即始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荔枝楼对酒》诗中:"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唐代好酒的诗人、学士闻名于世者最多。李白"斗酒诗百篇",被誉为"醉圣",与贺知章、王进、李适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酒中八仙",白居易自封为"醉尹",皮日休名曰"醉士",王绩则叫"斗酒学士"。他们的不少佳作,都是在酒后创作的。书法家怀素等的佳作,也多是在酒后兴奋时一挥而就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