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隋唐五代史 (史仲文)


  物资丰富,物价长期稳定。从开元十三年(公元725 年)到天宝年间,长安和洛阳的米价始终保持在每斗15 文到20 文上下,最贱时达13 文;青、齐谷一斗5 文,最贱时3 文;面一斗32 文。绢价也一直保持在一匹200 文左右①。
  总之,唐前期的农业经济在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基础上,兴旺发展,不仅使唐王朝达到了极盛,而且也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国家之一。
  ① 参见《通典·食货典·历代盛衰户口》。
  (二)官私手工业的发展唐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是手工业的兴盛发达。唐代与前代一样,主要的手工业部门掌握在官府手中。私营手工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封建国家的控制。
  1。官营手工业的兴盛发达官营手工业在唐代的手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唐王朝在中央和地方都设有专门机构来管理庞大的官府手工业生产。中央主管官府手工业的最高机构是尚书省的工部,其长官工部尚书、侍郎的职责为,"掌天下百工、屯田、山泽之政令"②。属下各郎中、员外郎分掌"经营兴造之众务,凡城池之修浚,土木之缮葺,工匠之程式,咸经度之"③。直接管理中央官府手工业的有少府监和将作监等。少府监有监一员,少监二员,监掌"百工技巧之事,总中尚、左尚、右尚、织染、掌冶五署之官属,尤其工徒,谨其缮作"①。少监为其副职,"凡天下之服御,百官之仪制,展采备物,皆率其属以供之"②。因此,少府监主要是负责制造精致的手工艺品和贵族官僚的器用服饰。将作监长官为将作大匠,"掌供邦国修建土木工匠之政令,总四署三监百工之官属,以供其职事。凡两京宫殿、宗庙、城郭、诸台省监寺廨宇楼台桥道,谓之内外作,皆委焉"③。少府监和将作监诸作坊生产的手工业品,不在市场上出售。
  兵器的制作,在唐代前期属少府监的右尚署掌管。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另辟军器监,下设弩坊、甲坊二署专司其事。
  唐代官营手工业与前代相比,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分工细,从业人员多。唐代官营手工业的分工很细。如少府监下的织染署,是专掌"供天子、太子、群臣之冠冕"④的机构,共有作坊25 个:"凡织纴之作有十:一曰布,二曰绢,三曰絁,四曰纱,五日绫,六曰罗,七曰锦,八曰绮,九曰■,十曰褐。组授之作有五:一曰组,二曰绶,三曰绦,四曰绳,五曰缨。线之作有四:一曰,二曰线,三曰弦,四曰网。练染之作有六:一曰青,二曰绛,三曰黄,四曰白,五曰皂,六曰紫。"⑤据《唐六典》载,少府监役使的"技能工匠"达19850 人,将作监所属工匠也有15000 人⑥,作坊的规模很大,分工细密。另外,官府在全国各城市和地区,也设有各种作坊,使用着大量的手工工匠。唐代的工匠,按照服役的长短和待遇的差别,分为长上匠、短番匠及"和雇"工匠3 种。长上匠来自奴婢和刑徒,长年服役,地位低下,待遇恶劣,生活非常痛苦。短番匠来自番户、杂户和州县应征的一般工匠,他们按照"番户一年三番,杂户二年五番,② 《旧唐书·职官志二》。
  ③ 《旧唐书·职官志二》。
  ① 《旧唐书·职官志三》。
  ② 《旧唐书·职官志三》。
  ③ 《旧唐书·职官志三》。
  ④ 《旧唐书·职官志三》。
  ⑤ 《唐六典·少府监》。
  ⑥ 参见《唐六典·尚书工部》。
  番皆一月"①,一般工匠"岁役二十日"②的规定轮番服役,服役期间不给任何报酬。和雇工匠为临时雇用的工匠,如永徽五年(公元654 年),唐王朝为修筑京师城郭,曾和雇4 万多工匠③。当时和雇的报酬没有一定的标准,大体"雇者日为绢三尺"④。另外明资匠、巧儿匠也都是"和雇"的工匠,他们的技艺水平较高。武则天时期,少府监有"绫锦坊巧儿三百六十五人,内作使绫匠八十三人,掖庭绫匠百五十人,内作巧儿四十二人"⑤,他们都是"和雇"的。和雇工匠身份虽较为自由,但他们往往被封建官府补为正式工匠(即番匠),而被束缚在官府中。当时,无论哪种工匠的社会地位和处境都是痛苦的,有的没有人身自由及生活保障。
  (2)手工业分布地区广泛。除长安、洛阳、广州等名城以外,还有扬州(以造船、纺织、皮革和金属用品制造业为中心);成都(以造纸、纺织、制盐和金银器皿业为中心);定州(现河北定县,以丝织品为主,进贡丝织品的数量为全国第一);邢州(现河北邢台,以产名瓷著称);易州(今河北易县,以制墨著称);青州(今山东益都,盛产丝织品);登州(造船业为主);莱芜(冶炼业为主);山西太原(铜器制造);蔚州(今山西灵丘,采铜铸钱);绛州(制墨);蒲州(今山西永济,以造纸、采煤为主);桂林("桂管布"产地);湖南、湖北等地,也是重要的手工业品和矿产地区之一。
  (3)手工业种类较多。有采矿、冶炼、铸造、造船、兵工、织染、刺绣、服装、皮革、木器、雕刻、漆器、瓷器、制盐、制茶、制糖、酿酒、制药、磨面、文具纸张等业。
  (4)有的生产规模很大,产品质量也高。
  兹将唐初官营手工业的情况,择要介绍如下:采矿业唐代采矿业有一定的规模,金、银、铜、铁、锡、铅、矾、水银、朱砂等矿,皆有开采。据不完全统计,各种矿共有180 余处。大约年产铁200余万斤,铜26 万斤,锡5 万余斤,银12000 余两。
  铸造业唐代金属铸造业不仅种类多,而且生产技术也很进步,能够铸金、银、生铁、熟铁、铅等制品,合铸金银等制品;也能够锻造、磨制、钻孔、刮刻、镀金、镀银。从出土的唐代金银制品即可看出,当时铸造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详见私营手工业"采矿与冶炼业")。
  唐代铸造业的规模,以铸钱业为最大。唐玄宗时,全国有炼铜铸钱炉近百个,每炉有丁匠30 人,一年炼铜10 炉,每炉用铜21200 余斤,铸钱3300贯。
  织染业官私纺织和染业都很发达。国家纺织作坊的产品有布、绢、丝、纱、绫、罗、锦、绮、绸、葛等。仅麻布类就有细白苎布、班布、蕉市、细布、丝布、纻布、弥布、白纻布、竹布、葛布、纻练布、麻赀布、紫苎布、青苎布、楚布等几十种以上①。
  ① 《唐六典·尚书刑部》。
  ② 《通典·食货典·赋税下》。
  ③ 参见《旧唐书·高宗纪》。
  ④ 《新唐书·百官志一》。
  ⑤ 《新唐书·百官志三》。
  ① 《通典·食货六·赋税下》。
  当时,已经形成了一些纺织业的重要产区,如北方的定州,每年进贡大量绫锦。有的著名纺织业主家有绫机五百张,为前代所少见。有些产品技术精良,图案美丽,争奇斗艳,令人叹服。如唐中宗时,安乐公主有百鸟毛裙,裙上所织花卉鸟兽细如米粒,在日中各为一色,工巧已极。又如在"丝绸之路"上的吐鲁番等地,出土了不少唐代织物。有一件晕■提花锦裙,锦用白、绿、粉、红、茶、褐六色经线织成,再在斜纹晕色彩条地上,用金黄色细纬线织出蒂形小团花,非常美观。同时出土的还有蜡缬绢和蜡缬纱,花纹灵巧生动。有一幅纱在深绿地上黜粉绿的打猎图画,猎手骑马追驰,弯弓、张索,神态生动,背景上又有流云飞鸟、山石树木,等等。这些考古发现,完全证实了当时花色品种之多和织造技术的精巧。
  当时,丝织品的品种花式之多,仅就绫、锦来说,即可说明。当时的绫锦品种有大张锦、软瑞锦、透背及大■锦、竭凿六破以上锦、长高丽白锦、半臂锦和杂色锦等,绫有独窠文绫、四尺幅及独窠吴绫、独窠司马绫、两窠细绫、瑞绫、白编绫等。还有许多小文字绫、锦。绫锦的花式有盘龙、对凤、麒麟、狮子、辟邪、孔雀、仙鹤、芝草、万字、双胜,以及许多织造差样文字①。上述品种花式,绝大部分是当时诏令禁止织造的,诏令中没有指明而照旧织造的,肯定比这些要多。
  近些年来,有大量唐代丝织品出土,证实了文献上记载的唐代丝织品品种花式的确是丰富多采。这些织造精巧,提花绚丽,品种花式多样的丝织品,完全是当时劳动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纺织业发达,染色业也得到相应地发展。当时,官营染色业就细分为青、绛、黄、白、皂、紫六作。在染色技术上,唐代已出现了夹缬、﨟缬、绞缬等染色方法。夹缬,也叫夾结,是以两块木板雕刻同样花纹,着色之后,夹帛染色的一种方法。也可同时雕刻多块木板,数次夹帛重染几种颜色。这种方法在隋代已有萌芽,如"大业中,炀帝制五色夹缬花罗裾,以赐宫女及百僚母妻"①,但并未普及。到唐玄宗时,此方法已"遍于天下"。﨟缬,就是蜡染。染前先在帛上作图样,然后在图样上布以蜜蜡,再浸入染料中,待蜡脱落,花样重现,之后再蒸而加以精制。近些年来,在吐鲁番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唐朝残幡中,大部分由绞缬绢和蜡缬绢制成。其中宝相花蜡缬绢和联珠对禽纹绢,比以前发现的似乎还要精致。在吐鲁番出土的丝织中,经过整理作为锦、绮、染缬标本的,已达46 件②。绞缬是一种丝织品的染色方法。染色前,先将丝织品用缝、扎等方法加以绞结,保留其底色,再进行染色;染色后,解去缝线或扎线,即可出现几何花纹,颇为美观,为我国民间发明,后传入宫廷,至唐代时,宫廷中已广泛使用。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