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隋唐五代史 (史仲文)


  《韩熙载夜宴图》,绢本设色,横幅长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这画通过五个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人物活动片断,展现出整个夜宴的活动内容,同时也通过不同的活动场面塑造韩熙载的形象。
  第一段听琵琶演奏。出现的人物最多,有五女七男,韩熙载与穿红袍的青年官员坐在床上,其余男宾都著软脚幞头。这些人物虽不能一一确指为谁,但在画的题跋中有一段具体的说明:"。。常与太常博士陈致雍、门生舒雅、紫薇朱铣、状元郎杰、教坊副使李家明会饮。李之妹按胡琴,公为击鼓,女伎王屋山舞六么。。"。韩熙载本人的形象,据文献记载是"小面而美髯,著纱帽",这与画面形象是吻合的。至于听乐者的神情,作者按照多样统一的规律,在许多人物的构图中,注意了每个人不同的情绪反映,但是都集中在一个"听"字上。"奏乐者与听众的情感互为交融。有的人回首专注地看着演奏者,有的人目光虽不在演奏者身上,但从他双手按着节拍应合的动作上,便可感受到他是听得何等会心啊。
  第二段的内容,元代书法家班帷志在画后的题诗中有过具体的描写:"胡琴娇小六么舞,蹀躞操挝如鼓吏。"对照题跋和文献记载,六么舞的表演者是王屋山。画面上见到的是她翩翩起舞的背影。画面上另一个新出现的人物,应是韩熙载的好友德明和尚。
  画面的第三段,从整个画卷的情节起伏的节奏看,是一个间歇。韩熙载与家伎们聚坐于床上,韩熙载的双手正在濯洗,目光却转向徐步而来的侍女所抱持的琵琶和笛子上。
  第四段是全画中又一个精彩的片断。韩熙载解衣盘膝坐在椅子上,漫不经意地欣赏着五个歌女的筚篥和笛子演奏。这一段的收尾是男女两人隔着屏风对语,非常巧妙地过渡到下一个情节。
  第五段是夜阑乐散,韩熙载的宾客与诸伎在调笑,韩熙载握着鼓槌,扬手向人们告退,结束了画面。
  在这五个片段中,第一、四段中听乐的场面是《韩熙载夜宴图》的重点情节,其画面构图的处理各不相同。第一段是八个人听一个人独奏,每个人的神态表情,都集中在拨动的琴弦上。第四段却恰恰相反,是集体演奏一个人听,韩熙载面前偏偏又站了一个正在与他交谈的少女,把两组人物分开,与第一段的构图迥然不同,它是分散的,但是给人的感觉仍然在听,整个画面弥漫着清彻悦耳的乐音。这样处理不仅仅是为了避免构图的重复,而且完全符合独奏与合奏不同情节的需要。
  在《韩熙载夜宴图》中,顾闳中成功地塑造了韩熙载的形象。他以解衣磅礴的形象来描写韩熙载,表现出韩熙载超尘脱俗、豁达大度的精神气质。同时,又从人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彼此呼应以及各个活动的片断中,刻画居于支配地位的韩熙载之悒郁神态,眉宇间含着沉思与隐忧,虽置身于夜宴的环境之中,却又超脱于欢乐的气氛之外。能够如此有深度地刻画人物的内心思想和情绪,确乎是中国古代人物画中不可多得的佳作。此外,对韩熙载面部的须眉勾染结合得很好,蓬松的须发像是从肌肤中生出来的,真是"毛根出肉,力健有余"。其身上的衣纹组织得既严整又简练,利落洒脱;勾勒的用线犹如屈铁盘丝,柔中有刚。服饰的色彩丰富而又统一。这些又表现了画家在用笔赋色方面具有很高的水平。
  在《韩熙载夜宴图》中,顾闳中除了对韩熙载下笔重描之外,对其他人的身份、表情、性格、外貌也作了非常细腻又传神的描写,对各种陈设、衣冠也作了真实的写生,显示出顾闳中杰出的写实能力。
  顾闳中在《韩熙载夜宴图》中对典型人物形象的神妙刻画,使他在美术史上赢得了不朽的声誉,他的艺术创造代表着五代人物画的最高成就。
  (二)壁画隋唐是壁画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石窟壁画、寺观壁画、宫殿壁画、墓室壁画等都以多彩多姿的风貌交相辉映于画坛。除大量的民间画匠外,有名的画家如阎立本、尉迟乙僧、吴道子、卢梭伽、杨庭光、王维、李思训、韩斡、周昉、孙位等近百名画家,都有壁画作品留录于《历代名画记》。可惜大量的寺观壁画和宫殿壁画随着建筑物的毁灭,早已荡然无存,今天所能见到的,只有石窟和墓室里的壁画。
  1。石窟壁画在中国美术史上,石窟壁画的艺术风格最为成熟、艺术成就最高的,要数敦煌莫高窟盛唐时代的壁画了。这些壁画所描写的内容此时由南北朝以来关注的忍耐牺牲精神,逐渐转变为宣扬西方极乐世界的欢乐享受。如《西方净土变》、《法华经变》、《弥勒净土变》等都是,其中画得最多的属《西方净土变》一类。据1951 年的统计,现存有125 窟。
  所谓"净土"即是"秽土"的净化,是佛住的地方,是幻想出来的一种"极乐世界"。"西方净土"即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所居的佛国。《西方净土变》是根据《阿弥陀经》所画的。它把极乐世界描绘得富丽堂皇,殿堂楼阁,参差错落,莺歌燕舞,一派升平,实际上就是帝王贵族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整个画面在艺术处理上,表现出宏大的场面和纵深的透视感。中央主群和左右两大菩萨以及其他菩萨、歌乐队互相对比呼应,层次繁密而有节奏,重点突出,形成了一个集中而有变化的整体。背景的布置又烘托了环境气氛。楼台殿阁的比例和远近大小,又非常合乎透视法度。菩萨形象,生动有姿,结构严谨,造型准确。那健康丰满的躯体,曲眉丰颊的面容,线条熟练酣畅,飘逸自由而有韵律,设色灿烂绚丽,又很调和悦目。其衣装多用中间色晕染,层次浓淡富于变化。整个画面充分地表现出了"极乐世界"欢乐、热烈的气氛,具有摄人的艺术效果。
  2。墓室壁画石窟壁画在经受了大自然的无情侵蚀和人为的破坏之后,其画面和色彩比以前大为逊色了,它只能默默地向人们叙述着唐代美术思想的变迁和中印艺术的交融历程。唐代壁画保存最好的是墓室壁画。早期的如李寿墓、郑仁泰墓、阿史那墓;盛唐的如章怀太子李贤墓、懿德太子李重润墓、永泰公主李仙蕙墓、韦泂墓等,墓室内的壁画都极丰富。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1)李寿墓壁画墓主李寿,字神通,是唐高祖李渊的从弟,贞观四年(公元630 年)死后葬于陕西省三原县。该墓发掘于1973 年3 月。
  墓葬全长44.4 米,由墓道、过洞、天井、小龛、甬道、墓室组成,壁画分别绘于各个部分。墓道东西两壁中间以较宽的红色带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狩猎图》,画的是猎手们在丛山峡谷间行围射猎;下层为声势浩大的《骑马出行图》。在第一、二、三、四过洞南壁绘有重楼建筑,东西两壁绘《步行仪仗队》。第三天井绘牛、车、农事、播种、牛耕、牛栏、饲养家禽、推磨、担水、膳事。第四天井东西壁各绘《列戟图》。甬道南段东西壁上部绘飞天,下部绘武吏和文吏,中部绘侍女和内侍,北段东壁绘寺院,西壁绘道观。顶部有四组花纹图案,东西绘三个飞人。墓室的北壁绘贵族庭院一座,西壁绘马厩及草料库,南壁绘有两幅《侍女图》。
  李寿墓壁画在人物的刻画上,颇为生动传神。如《骑马出行图》,描绘的是由200 多人所组成的骑马出行仪仗队,队伍正整装待发,有的肃然静待,有的焦急回首。人物和马的轮廓多用粗壮有力的中锋线条勾勒。绵延起伏的山峦,则用粗犷的几笔稍加勾勒。而雉尾扇用尖锋描绘,线条细如游丝,表现出羽扇的质感。在色彩的运用上,根据对象的不同,以平涂或晕染的手法,施以朱、赭、黄、青、绿等颜色,使色彩达到单纯而清雅的效果。
  (2)李贤墓壁画墓主李贤,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次子,因被猜忌诬陷而降为庶人,死后于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 年)以雍王身份祔葬乾陵,景云(公元710-711年)年间追封为章怀太子。李贤墓位于陕西省乾县。该墓发掘于1971 年7月。
  墓葬全长71 米,由墓道、过洞、天井、前后甬道、前后墓室组成,各部上面均有壁画。现残存有五十多组,面积达40 平方米。墓道东壁绘《出行图》、《礼宾图》、《仪仗图》和《青龙图》。西壁与之对称画《马球图》、《礼宾图》、《仪仗图》和《白虎图》。《狩猎出行图》画了40 多个骑马人物扈从者架鹰携犬,有的携带猎豹,声势颇为浩大。《马球图》以青山和古树为背景,绘出20 多个骑马人物,体态矫健,有人驰马追逐,其中一人作回身反手击球状。东壁《礼宾图》有唐代鸿胪寺官员3 人作导引,后随3 个宾客,据《旧唐书》、《新唐书》所载,推测为东罗马帝国、高丽、东北少数民族使臣。西壁《礼宾图》有唐代鸿胪寺官员3 人作导引,也有3 个宾客,推测为大食国、高昌和吐蕃使臣。东西两壁《仪仗图》各由10 人组成仪仗队,为首一人双手拉一长剑,其余分成3 组,每组3 人,腰间佩箭囊、弓囊和剑。过洞内壁画绘有各类男侍。甬道的东西壁绘有各类男侍和侍女,侍女中有的手托盆景、黄盘、双手抱公鸡、持乐器,生活气息浓厚。前墓室西壁绘有《观鸟捕蝉图》、《侍女图》,东壁绘有手持琵琶、钹等乐器的侍女,南壁绘侍女和侏儒等。北壁侍女着男装,后墓室绘有《宫苑仕女图》。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