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隋唐五代史 (史仲文)


  如果说唐代的人物画是"焕烂求备",那么五代的人物画家则是在"备"中求"变",他们在传统的基础上,按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作新的开拓,顾闳中、周文矩的人物画又开宋代之先河。
  1。阎立本及其作品阎立本(公元601-673 年),雍州万年(今陕西临潼县东北)人。他是以画艺闻名于当时的隋殿内少监阎毗的次子,和他的哥哥阎立德二人都是初唐时期杰出的画家。显庆初年他以"将作大匠"代他的哥哥阎立德做工部尚书。总章元年(公元668 年)官拜右丞相,封爵博陵县公,咸享元年(公元670 年),改迁中书令。卒后谥文员。阎立本以政治性题材的历史画和肖像画最为著名。由于他曾做过右丞相,因此有了"右相驰誉丹青"的称号。阎立本高超的艺术造诣来自于家学和向名家虚心求教。他曾到荆州看张僧繇的画,开始认为画不好,说:"定虚得其名。"第二天又去看,觉得不错,就说:"还是近代的好手。"第三天又去看,越看越好,说:"名下定无虚士。"一连十天卧在画下细心揣摩。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使他的作品具有形神兼备的特色。
  阎立本作画很多,如《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职贡图》、《历代帝王图》、《萧翼赚兰亭图》、《孝经图》、《步辇图》等等。其代表作为《历代帝王图》和《步辇图》。
  《历代帝王图》,原作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画幅描绘了13 个帝王像:前汉昭帝刘佛陵、后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蜀主刘备、吴主孙权、晋武帝司马炎、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陈文帝陈茜、陈宣皇帝陈顼。阎立本把这些帝王分为两种态度进行表现。开国帝王写其开拓进取之气,往往表现威武英明的庄严气概。亡国之君写其软弱淫逸的风貌,往往表现其浮夸平庸,黯弱无力的特点。阎立本创作这一幅画,富有特殊的政治意义。
  《步辇图》是阎立本流传至今的真迹,现藏北京历史博物馆。宋代大书画家米芾对此画曾做过详细的记录,请看他在《画史》中说:"唐太宗步辇图,有李德裕题跋,人后脚差是阎令真笔,今在宗室仲爱君发家。"又记:"宗室君发以七百千置阎立本太宗步辇图,以熟绢通身背,画经梅使两边脱磨,画面苏落。"可知此画在唐、宋两代均有题跋。元汤垕在《画鉴》中说:"阎立本画。。及见《步辇图》,画太宗坐步辇上,宫人十余舆辇,皆曲眉丰颊,神采如生,一朱衣髯官执笏引班,后有赞普使者,服小团花衣,及一从者。赞皇李卫公小篆题其上,唐人八分书赞普辞婚事,宋高宗题印定,真奇物也。"这些可以证明《步辇图》的真实来历。
  《步辇图》真实地记录了1300 多年前,汉、藏民族之间亲密交往的重要历史事件,那就是著名的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联姻。《步辇图》所展示的画面,就是描绘唐太宗接见禄东赞的情况。画家通过对服饰、举止,特别是容貌神情的描绘,生动地刻画了藏使者禄东赞的精神气质。《步辇图》的表现手法简练而明朗,舍弃了一切不必要的背景和道具,使人物更加突出。在这幅画上,唐太宗无疑是最主要的人物,所以作者匠心独具,既表现出帝王的尊严,又表现出唐太宗的雍容气度和博大胸襟。《步辇图》是一幅工笔重粉画。阎立本以重彩刷染、脸部加晕,其效果单纯而明朗,师承前代优秀画家顾恺之、张僧繇的笔法。线条匀细挺拔,富有弹性。《步辇图》充分体现出阎立本的艺术风格和政治素养。
  2。尉迟乙僧及其作品尉迟乙僧(生卒年不详),于阗(今新疆和田)人,他的父亲是隋代著名画家尉迟跋质那,当时人称"大尉迟",称乙僧为"小尉迟"。贞观初年(公元627-636 年),于阗国国王因为他丹青奇妙,推荐给唐太宗,起初做宿卫,后来封郡公。
  年轻的尉迟乙僧来到长安,抱着促进祖国统一的愿望,为唐代的美术增添了异彩。尉迟乙僧创作了大量的壁画,他画扇每把"值金一万",并且无私授艺,为唐朝培养了一批美术人才。《历代名画记》对他作了比较全面的记载,他在全国很多寺院创作过壁画,最著名的有《降魔变》。尉迟乙僧从贞观初入唐,到景元年间还健在人间,从事了70 多年的艺术创作,为祖国的古代文化艺术,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尉迟乙僧的绘画艺术有其独具的魅力,总括起来为:第一,他所选取的绘画题材特别广阔。既善画道释人物、风俗故事和肖像,也善画花鸟。无论什么题材,他的画都具有鲜明的西域色彩。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记载他:"凡画功德人物、花鸟皆是外国之物像,非中华之威仪。"《宣和画谱》也载他:"衣冠物象,略无中都仪形。"
  第二,他的画幅,构图雄伟,匠意极险,具有新奇的魅力。他的《降魔变》素为历史文献所赞誉。据《唐朝名画录》记述,《降魔变》"千怪万状,实奇踪也"。这里所说的"千怪万状",不仅包括有魔鬼、刀、剑、怪兽和魔女在内的完整场面,并且看到画家运用奇特纵阔的构图,使其景物宏伟。第三,他的表现技法丰富多彩。他善于运用色彩晕染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画鉴》里分析其特点:"用色沉着,堆起绢素而不隐指。"就是说,看去凸出画面,但用手一摸却是平的。这种富有凹凸感的渲染法是需要丰富的色调才能完成的。从线型上说,具有中原传统的技法笔墨,僧彦悰说他的用笔:"笔迹洒落,有似中华"。张彦远的分析更加具体"小则用笔紧劲,如屈铁盘丝;大则洒落有气概。"形象地描述出这种线型的特点,均匀有力,圆屈紧劲,不仅具有锐利的气魄,而且具有韵律感。犹如"春蚕吐丝",自成"气正迹高"的境界。
  尉迟乙僧,既发挥了本民族的艺术特色,又不拘泥于本民族固有画法,转益多师。他与中原画家共同创造了气魄雄伟、色彩斑斓、作风豪迈的唐代绘画艺术。
  3。吴道子及其作品吴道子(公元689-758 年),唐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初名道子,玄宗召他入宫时改名道玄,仍以道子当别号。他出身贫寒,曾从"狂草"大书法家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学书法没有显著的成就,于是改而学画。《唐朝名画录》说:"年未弱冠,穷丹青之妙。"但画史从未记载过他在绘画上的师资,张怀瓘只说他是"张僧繇后身",指的是他远师张僧繇。因此可以断定吴道子是学于民间画师的,充当绘画工匠的学徒,是民间画工出身。随着吴道子艺术水平的提高,他也受到帝王的器重,可他不愿做官。他为人好酒使气,是一个感情激越、意气奔放的画家。所以他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来。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载:"开元中,驾幸东洛。吴生与斐旻将军、张旭长史相遇,各陈其能。时将军斐旻厚以金帛,召致道子于东都天宫寺为其所亲将施绘事。道子封还金帛,一无所受,谓旻曰:'闻斐将军旧矣,为舞剑一曲,足以当惠。观其壮气,可就挥毫。'旻因墨缞,为道子舞剑。舞毕奋笔,倾顷而就,有若神助。张旭长史亦书一壁。都邑士庶皆云,一日之中,获观三绝。"同篇文章还记载说:"凡图圆光,皆不用尺度规画,一笔而成。。。画兴善寺中门内神圆光时,长安市肆老幼士庶竞至,观者如堵。其圆光立笔挥扫势若风旋,人皆谓之神助。"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吴道子的下笔,正是如风雨驰骤,他的创作是既敏捷而又精妙的。可以想象吴道子到了中年,绘画已臻炉火纯青的境地,他那充沛的情感与他的艺术风格有密切的关系。
  吴道子之所以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因为他在绘画上有多方面的修养和高深的造诣,他的作品往往具有极高的写实性和创造精神。吴道子对我国民间绘画艺术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他的艺术标志着外来画风的结束,新的民族风格的确立,即所谓吴家样。吴家样以强有力的夸张手法与生动的形象,而成为我国具有很大影响的人物画派。
  吴道子及其画派,是在盛唐时代形成的。这是因为:一、吴道子生长在唐王朝的兴盛时期。此时生产发展、经济繁荣,为文化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二、是由于社会需要,画家队伍扩大了。画家队伍的扩大,自然就增进了相互交流、切磋的机会,不仅磨练了技巧,而且使整个社会的绘画水平有了普遍的提高。三、当时绘画界的许多画家来自中、小地主阶级和人民群众,民间画工占绝大多数,他们本身就是手工业劳动者,吴道子也是其中的一员。四、唐代人民群众爱好绘画同他们爱好诗歌一样成为普遍的风气。五、盛唐绘画奇艺骈罗。正是在这些条件下,才能产生象吴道子这样的"百代画圣"。
  吴道子的绘画作品不少,但原作没有保存下来,《天王送子图》相传是李公麟的摹本。此画描写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降生后,他的父亲净饭王抱着他进入神庙,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在造型上,此图人物形象真实生动,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尤其注重眼神的描写,整图没有一点公式化的感觉。在用笔和线型上,采用"莼菜条"的线型,具有飘逸、柔软的效果,同时又给人以"吴带当风"的感觉。在运用线条在画面上组织物象的过程中揉入了画家的思想感情,产生了新的生命力。在着色方面,吴道子采用"浅深晕成"的方法,增强了线的表现力量。《天王送子图》基本反映了吴道子的艺术风貌。4。张萱及其作品张萱,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平事迹不详。据唐典籍记载,他曾为"开元馆画直"。他的艺术活动主要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公元713-756年)前后。他善画人物,尤以画贵公子与闺房之秀最为著名,又擅长画婴儿,其笔下的婴儿,身份、气度和形貌骨法自成一家。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说张萱是"尝画贵公子、鞍马、屏幛、宫苑、仕女,名冠于时。善起草,点簇景物位置、亭台、树木、花鸟皆穷其妙"。张彦远也说"萱好画妇女婴儿"。根据《宣和画谱》所载,张萱画迹四十七卷中有三十余卷都是仕女,其余虽不以仕女为名,但也与仕女有关。这些画的内容多半是描写贵族妇女优越、闲散和快乐的生活。如"挟弹宫骑"、"按乐"、"赏雪"、"捣练"、"整妆"、"鼓琴"、"藏谜"、"烹茶"、"游行"、"七夕乞巧"、"虢国夫人夜游"、"太真教鹦鹉"之类都是。此外,如"明皇纳凉"、"明皇斗鸡"、"明皇击梧桐"等,自然也少不了仕女,可见他是一个十足的描写当时贵族仕女生活细事的宫廷画家。他以"金井梧桐秋叶黄"之句画《长门怨》,极见构思之精巧。他不仅在取材上一变汉魏以来那些"列女"、"孝子"的传统,而表现现实的生活,且在宗教画盛行的当时,以极大精力来从事风俗画的创作。《长门怨词》就是描写宫廷妇女的凄凉生活。他的《宫中七夕乞巧图》、《贵公子夜游图》和《望月图》,皆多幽思。《唐后行从图》、《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不但在当时是第一流的反映现实的作品,也是代表盛唐人物画的传世杰作。在他以前虽有人作过风俗画,但形成一时风气以至画派的,当开端于张萱,经周昉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给后来工整浓丽的人物画开辟了新路。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