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隋唐五代史 (史仲文)


  张萱的《捣练图》,绢本、设色,宋徽宗赵佶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捣练图》是一幅表现贵族妇女生活的传世珍品。它通过描绘宫廷妇女从事捣练、络线、缝制、熨烫的全过程,刻画了主妇、女侍等不同身份人物的性格、形态、仪容,及不同的活动和表情。全图分三部分,卷首四个妇女围立在练砧旁,二人相向举杵捣练,另二挽袖、执杵跃跃欲试;卷中二人,一个牵引纺车上的丝线,一个低头缝纫;卷末有四人交叉配合,二人拉练,二人操熨斗烫熨,还有一孩童玩耍在其下,另一孩童扇炉火列其右。捣、缝、熨三个工艺程序渐次展开,左、中、右三组人物活动并列铺陈。全画共12 人,姿态各不相同,然而却能顾盼有情,呼应一气,整个画面有疏有密,有起有伏,颇有节奏感,显示出画家别具匠心的构思。人物造型丰腴健美,神态生动。衣纹的线条细腻、匀整,圆转柔韧,富于弹性,表现出丝织衣服很强的质感。设色用重彩渲染,华丽明快,艳而不俗。这幅画在艺术处理上极为统一、完整,充分体现了画家高度的艺术创造才能。
  张萱开创了"绮罗人物"的创作,扩大了绘画创作的现实主义范围,形成了独具面貌的"张家样",在人物画,特别是在风俗画发展方面,张萱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5。周昉及其作品周昉(生卒年不详),字仲朗,又字景玄,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曾任宣州长史。周昉是一个出色的人物画家。
  周昉学画,自有师承。据《东观余论》所说:"设色浓淡",便是得"顾、陆旧法"。《云烟过眼录》说他"所临六朝画天官甚佳"。与周昉同时代,比他略早的画家张萱,对周昉的影响更大。《历代名画记》说:"周昉初效张萱,后则小异。"关于周昉在绘画上的造诣,朱景玄认为"佛像、真仙、人物、仕女皆神品",把他列在"神品"中,仅仅次于吴道子的地位。虽然周昉是佛像、人物、神仙无所不能的画家,但最突出的还是仕女,所以朱景玄又说他"画仕女为古今冠绝"。周昉的人物仕女体态也和张萱的作品一样,是一种丰肌肥体的风貌。历代论者多有如此叙述,《宣和画谱》说:"世谓昉画妇女,多为丰厚态度者";元汤垕说:"周昉善画贵游人物,又善写真,作仕女多秾丽丰肌,有富贵气";明代汪珂玉跋他的《春院斗鸡图》说:"闺人具秾丽丰肥之态",诸如此类的记载还很多。为什么周昉的仕女都是这样呢?这一点,已为宋人所指出,《宣和画谱》上说:"昉贵游子弟,多见贵而美者,故以丰厚为体。而又关中妇女纤弱者少。至其意秾态远,宜览者得之也。"董广川跋他的《按筝图》说:"尝持以问人曰:'人物丰秾,肌胜于骨,盖画者自所好者?'余曰:'此固唐世所好,尝见诸说,太真妃丰肌秀骨,今见于画也肌胜于骨。昔韩公言,曲眉丰颊便知唐人所尚,以丰肌为美。昉于此,知时所好而图之矣。'"这说明时代风尚是由现实生活决定的,因昉既是贵公子出身,又经常出入卿相之门,所接触的都是些贵族阶层人物,由于他们本身的优闲生活,使之易成为一种丰肥的体型。再加上当时杨妃受宠红极一时,这位胖美人的体型便成了当时妇女的标准美。这种审美爱好反映在艺术作品上,就形成了一种健壮丰肥的时代风格。
  周昉画迹,见于著录的不算少,从《宣和画谱》及汪氏的《珊瑚纲》等29 种著录中,有百余幅,但遗留至今的却非常少。有《纨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调琴啜茗图》等。
  《纨扇仕女图》集中地表现了周昉创作的基本思想与艺术特征。《纨扇仕女图》通过四组人物的活动,刻画了宫廷生活的某些侧面。起卷一组四人,坐着的妃子现出目长慵困的情绪,一女官为其轻轻挥扇,二女侍已为其准备好了梳洗用具。在她们的侧边是二女侍从袋里抽琴,准备让嫔妃们用曲子打发那无聊的日子。过去是另一妃子对镜梳妆,这正与第一组情景相呼应。再过去,是三人围绣床而坐,一女停扇深思,二女对绣。最后,一女背向而坐,一女倚梧桐而立,都若有所思,画面虽自成几组,但各组间,通过情景意态,表现了相互之间的联系,使全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服饰装束以及人物动态看,画家所反映的是深宫内院的生活。从女官轻轻挥扇的动作,与妃子们或倚梧桐而立或停扇而思的神情看,画家所欲刻画的大概是秋风将入庭树,渐近凉爽的深夏季节,而这种情景正好与全画人物通过不同情态所表现的同一郁闷情绪是相关联的。画家周昉通过所塑造的种种不同形象,从各个角度,表达了当时宫廷妇女的不自由的生活和忧郁心情。
  《纨扇仕女图》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周家样"的艺术特色。在造型上,丰腴的体躯给人以温柔、香软之感;在用笔上,"周家样"独创的"琴丝描",特别适合表现质感;在设色上,鲜艳明快"周家样"所画仕女往往是一副艳媚浓装的形象。
  "周家样"的仕女画到晚唐成为人物画的中心题材。这种将外来的设色浓艳和传统的线的勾画结合的画技,为工笔重彩人物画开辟了新的道路,为五代、两宋的人物故事画树立了楷模。
  6。周文矩及其作品周文矩(生卒年不详),五代南唐金陵句容(今江苏南京)人。后主李煜时为画院待诏。他擅长画人物、车马、屋木、山川,尤以精妙绝伦的仕女画著称于世。
  《画鉴》记载周文矩所画的一幅《宫女图》,说他作一宫女"置玉笛于腰间带中,目视指爪,情意凝伫,知其有所思也"。而画《高僧试笔图》则"一僧攘臂挥笔,旁观数士人咨嗟啧啧之态,如闻其声,真奇笔也"。周文矩传世的作品不多,据北宋《图画见闻志》和《宣和画谱》举述,他有《贵戚游春》、《捣衣》、《熨帛》、《绣女》等图传于世。现存只有宋代摹本《宫中图》。该画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宫廷妇女的生活,包括奏乐、簪花、扑蝶、戏婴、调犬、画像等多种情节,全图分12 段,共81 人,人物情态及相互间的呼应关系,处理得十分自然而又有条理。其中画像一段,是中国古代人物画家,对人写真的形象资料,尤为难得。周文矩也是出色的肖像画家。南唐保大五年(公元947 年)元旦大雪,中主李璟与兄弟及近臣宴饮赋诗,诏周文矩及宫廷画家高冲古、董源、朱澄、徐崇嗣等合作描绘《赏雪图》。图中"侍臣、法部丝竹"即由周文矩主笔,甚受称誉。他还画过《重屏会棋图》、《五王酩饮图》等,也是表现李璟及其兄弟们的群像和生活情态。《重屏会棋图》是周文矩的力作,现藏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据南宋王明清《挥麈三录》考,此图描绘的是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景遂、景达、景逖3 人下棋,在下棋的高雅生活中流露着友爱气氛。李璟坐正中,其肖像神情逼真,颇有特色,衣纹细挺而带转折,瘦硬战掣,正是周文矩线描特色。图画中屏风之上画唐白居易《偶眠》一章诗意,画中又是一小屏风,作"中远"山水,因此称之为重屏。周文矩的仕女人物画学周昉,与周昉不同之处就是他创造"战笔"一法,即根据所描绘的人物情态、服饰的不同、运笔用线富于阴阳顿挫,轻重疾徐之变化,以达到尽其灵而足其神的境界。对于周文矩的艺术风格,宋代郭若虚说"体近周昉,而更纤丽"。这是很正确的。
  周文矩的功底特别深厚,在五代的人物画家中可称为佼佼者,与周文矩同时在南唐画院的还有顾闳中,他们都成为五代的人物画大家,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7。顾闳中及其作品顾闳中(生卒年不详),五代南唐江南人,为南唐画院待诏,是与画家周文矩同时代的著名画家。他最擅长于人物画,是目识心记的写生高手。他传世的作品虽只有一幅《韩熙载夜宴图》,却称得上"以孤幅压五代",突出表现了他的艺术才华。《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线条流利圆劲、用笔娴熟、设色浓丽、人物造型清秀娟美的工笔重彩画,历来极为人们所重视。
  关于《韩熙载夜宴图》的来历,《南唐书》有过详细的记载。图中的韩熙载是南唐(公元937-975 年)时一个重要的政治活动家,也是一个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文化人,既长于文学,又"审音能舞,分书及画,名重当时"。他原是北方贵族,由于战乱,他父亲被杀,才投奔到江南。后来受到南唐中主李璟的重用,成为南唐朝廷中比较有政治识见的士大夫,他多次上疏建议中主北伐,没有被采纳,他很失望。南唐国势日趋衰败,至后主李煜即位时,失败已成定局。面对腐败无能的昏君所造成的即将灭亡的国势,他感到极度的悲观失望,因而一改往日的俭朴生活,疏狂自放,纵情声色。他经常在家中宴集宾客,男女糅杂,不拘礼法。皇帝李煜为了解他放荡生活的真情,于是派遣当时著名画家顾闳中潜入其府第,窥探其府的宴会活动情况。顾闳中回去后,凭借着他那目识心记的过硬功夫,把在韩府上观察的夜宴活动场景惟妙惟肖地画了出来,成为千古不朽的杰作。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