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隋唐五代史 (史仲文)


  除了气势磅礴的巨型石雕外,方寸之间的篆刻艺术也有新意。
  3。盛况空前的书法艺术隋唐五代的书法艺术,是中国书法史上盛况空前的时代。中国的书法艺术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心"的艺术。所以,在魏晋六朝300 多年的动荡年代里,书法艺术仍有长足的发展。隋唐书法艺术所以空前繁荣,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对魏晋南北朝书法传统及名家墨迹的直接继承;二是这一时期的帝王大都重视书法艺术;且工于书法。据史书记载,周以书为教,汉以书取士,晋设书学博士;唐则全面采取了这些措施,并专门设立了培养书法人才的"书学",翰林院设有书学博士;科举有书科,吏部以书法水平判定选额,朝廷对书艺的要求是"楷法遒劲秀美"。可见,唐代把书法置于何等重要的地位。
  隋朝虽然短暂,但书家辈出。特别是智永、智果等僧人书家,创造了大量优秀的书作,对楷书的逐渐完备奠定了基础,成为汉魏六朝过渡到大唐的一座桥梁。
  史论"楷体书法,萌芽于汉魏、根植在两晋、缤纷于六朝、结实在李唐",说明唐朝的楷书达到了一个完美的阶段。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史称初唐四杰。他们的书作具有典型的晋隋风骨,但又各具情态,自成一家。唐太宗李世民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成为中国古代享有盛誉的帝王书家,极大地推动了初唐时期书法创作的繁荣。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是唐朝最富创造性且成就最大的书家。颜书以圆笔为主,结体宽博端庄,姿质严正活泼,突破了前人清瘦、流畅、秀雅的书风。柳体熔王书、虞书、欧书、褚书、颜书等名家技法为一炉,行笔方圆兼备,结体中宫收紧、四面开张,具有劲健爽利,遒劲舒展的精神。颜、柳书作法度森严,神完气足,但又各有特色,人称"颜筋柳骨",具有典型的唐楷风范,其影响深远。张旭、怀素是伟大的狂草大师。他们的书作笔意奔放,气势连绵,精美绝伦,达到了登峰造极的艺术境界。
  唐代社会崇尚书法,擅书之人层出不穷。据马宗霍的《书林藻鉴》载,多达245 人。而未被记载的民间书家更是难以计数。他们通过书写碑文、墓志、经卷,撰写文稿、书信,在宫殿、寺观墙壁题字等方式,创造出大量的书法杰作,成为国之瑰宝。
  五代的杨凝式,其书艺源于前代墨迹和晋隋碑帖,书作清丽洒脱,别开生面,是五代十国最有成就的书法家。
  和书法创作的丰硕成果相辉映,隋唐五代的书法理论也很有成就。
  4。强大帝国的时代乐章隋唐五代的音乐舞蹈艺术,是中国古代最宏伟嘹亮的乐章。特别是唐代,达到了中国历史上乐舞艺术的高峰。唐代的中国是亚非欧各国文化交流的中心,首都长安则成为国际性的音乐城市。当时,中外各民族乐舞的交流融合蔚然成风,优秀的音乐家舞蹈家灿如繁星,光彩夺目的乐舞作品层出不穷。隋代统一后,在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条件下,歌舞诗乐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了满足宫廷庆典、国内外文化交流以及各阶层人士的精神生活的需要,隋朝在继承前代乐舞的基础上,集中对汉族、少数民族和外来民族的各种乐舞进行了挖掘和整理,于开皇初年(约公元581-585 年)制定了《七部乐》。隋炀帝大业中(公元605-618 年),又增添为《九部乐》。此举推动了音乐舞蹈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唐代的音乐舞蹈,已有大曲、散乐和歌舞戏之属。大规模的舞曲,如《破阵乐》、《庆善乐》、《霓裳羽衣舞》等,都称为大曲或法曲。这是歌舞诗乐相结合的体裁,歌词都是五言或七言的绝句。唐代的散乐①,多是表现一定风格、情绪较为单纯的舞蹈。此外还有以歌舞表现一定人物和情节的歌舞戏。散乐和歌舞戏源于民间,偏重敲击,具有淳朴奔放的风格。
  唐代著名的乐舞,按其特点还可分为三大类别。一是表演性舞蹈,如《健舞》、《软舞》、《法曲》等;二是来自民间的宫廷宴享乐舞,如《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等;三是民众自娱性及民间祭祀和寺院中的舞蹈,如《踏歌》、《泼寒胡舞》、《四方菩萨蛮舞》等。
  唐代乐舞的出色成就,是大量吸收融化中外各民族乐舞精华的结果。《坐部伎》和《立部伎》,就是在初唐到盛唐的一百多年里,以中原乐舞为基础,广泛吸收融化各兄弟民族乐舞和外国乐舞的素养而创新的乐舞节目,并成为唐代长期积累的保留节目。
  唐代乐舞的空前繁盛,与皇室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在唐代帝王中,酷爱艺术、谙熟音律者不在少数。他们的直接参与,极大地推动了乐舞创作的繁荣,并且加强了乐舞机构的设置。唐代宫廷的乐舞机构,有教坊、梨园、太常寺,集中了大批优秀的民间艺人,并培养了不少专业艺人,就连分散在各地的官伎、营伎、家伎,也多是经过选拔和培训,具有能歌善舞的才能。唐代乐舞的理论著作,主要有元万倾的《乐书要录》、崔令钦的《教坊记》、南卓的《羯鼓录》、段安节的《乐府杂录》等。
  五代十国各个国家的国王,都是唐末藩镇的首领。受大唐遗风的影响,他们也视音乐舞蹈为政治生活的必要内容,而且在宫廷还出现了戏剧。但是,在硝烟弥漫、经济凋敝的情况下,乐舞丧失了发展的基础,因此削弱了生机,而成为大唐之声的余音了。
  5。宏伟壮丽的建筑艺术隋唐五代的建筑艺术,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盛,都在建筑事业上显现出来。尤其隋唐两代,是中国建筑艺术史上最为壮丽的时代。都城的兴建、大运河的开通、桥梁的精绝、陵墓的宏伟,都是这一时期的巨制佳作。他如寺院、佛塔、石窟等佛教建筑、园林和民居建筑,也有着独特的风采。
  隋唐建筑艺术,总结吸收了秦汉以来的建筑艺术成果,逐步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建筑体系。特别在桥梁建筑、城市建筑、陵墓建筑上,最有特色。在桥梁建筑史上,安济桥是一座罕见的瑰宝。长安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的典范。"唐十八陵"气势磅礴、规模宏伟,其分布自东向西长达100 多公里,形成了一幅瑰丽多姿的陵墓建筑的画卷。
  隋唐兴佛,寺院建筑盛况空前。隋大兴城唐长安城,都建有富丽巍峨的寺庙,构建形制包括正殿、侧殿、山门等,建筑规格类似帝王的宫殿,拥有冠绝于世的佛像、壁画、碑刻等等。唐朝的佛塔也别具特色,大塔分外雄伟壮丽,小塔显得秀丽玲珑。
  隋唐的建筑遗存已经不多,很多成就依据文献和发掘才得知大概。但是,当时的艺术成就确是不可磨灭的。
  6。举世瞩目的工艺美术隋唐五代的工艺美术蓬勃发展,成为历史上一个成熟的创新时代。无论
  ① 杂技的别称。在汉代称百戏、隋乐叫散乐。唐宋以后,为了区别于其他歌舞,才称为杂技。铜镜、金银器和漆器、陶瓷,还是染织刺绣,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是中国铜镜艺术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汉以前的铜镜布局拘谨、过于规范,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具有流畅华丽、清新优雅的风格。至盛唐,在形式、题材、风格上又有创新,进入了豪放新颖、富丽绚烂的时代。无论在造型设计、花纹装饰,还是在制作工艺上,都显示出组织完美、色调鲜明的成熟美、充满健康活泼的艺术魅力。
  隋唐时期的金银器,在制作工艺、造型设计、纹饰图案、生产技术各个方面,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尤其在开元、天宝年间,金银器的社会需求大增,生产场所也有了"官作"和"行作"之分。从制作上说,在继承锤打、铸造、焊接、掐丝、嵌铸、锉磨、抛光、连接、胶粘等传统技艺基础上,又创造出切削、铆接、大焊、小焊、两次焊、掐丝焊等新技术,特别是简单的机械车床的使用,更是中国金属制造工艺史上的辉煌成就。
  在漆器制造上,除了对传统工艺的继承发展外,唐代还出现了螺钿和珠玉镶嵌。尤其是雕漆的首创,为宋元时期雕漆艺术的繁盛开了先河。
  隋唐时期,陶瓷美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白瓷发展很快,青瓷的成就更高,长沙的釉下彩绘瓷则独步一时。白瓷生产始于北朝,隋代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唐的白瓷生产飞速发展,窑场也大量涌现。其中河北的邢窑最为有名。邢窑的白瓷,白度较高,色调稳定,釉色干净明亮。杜甫诗赞为"君家白碗胜霜雪"。青瓷以越州窑为代表,在隋唐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青瓷历史悠久,制造工艺经验丰富。隋唐青瓷造型雅致、装饰瑰丽,胎质如玉,釉色晶莹、润泽,其影响较白瓷为大。茶圣陆羽评价说:"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在这三个方面,青瓷优于白瓷。
  在青白单色瓷器一统天下之时,长沙窑首创了多彩瓷器。制品有黄色釉下画以蓝褐两彩的,褐蓝、绿褐多彩的,还有青釉带褐彩的、青釉褐彩贴花等种类。从装饰艺术着眼,多彩瓷的意义更是不凡。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